问题

你为什么越来越讨厌看后宫番了?

回答
这大概是最近几年,我对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了——“我真是越来越讨厌看后宫番了”。曾经,我对这类题材的作品可以说是来者不拒,甚至还带着点莫名的期待。但现在嘛,就像是吃腻了某种曾经挚爱的食物,再夹到眼前,只剩下食之无味,甚至有点反胃的感觉。

细想起来,这股厌倦感并非一日之寒,而是由许多细小的失望和观察慢慢积累起来的。

首先,剧情的同质化真的让人疲惫。大部分后宫番的套路几乎一成不变:一个平凡甚至有些废柴的男主角,突然被一群(通常是各式各样的)优秀、美丽、性格鲜明的(但很多时候也只是刻板印象的集合)女角色围绕。然后呢?就是男主角在这些女性角色之间摇摆不定,制造一些无谓的误会,或者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脸红心跳,偶尔爆发一些“一夫多妻”式的幻想桥段。看得多了,真的会产生一种“这不就是XX的换皮版本吗?”的无力感。那些所谓的“反转”或者“新意”,往往也只是在既定的框架内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调整,本质上还是那个熟悉的配方。

其次,角色的塑造也越来越敷衍。很多后宫番里的女角色,仿佛是为了填补男主角周围的“空缺”而被设计出来的,她们的个性往往被简化成一两个标签化的特质:傲娇、天然呆、毒舌、病娇、温柔大姐姐……这种扁平化的塑造,让她们失去了作为独立个体应有的深度和复杂性。她们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衬托男主角,或者提供某种特定的“福利”。你看不到她们真正的成长,看不到她们在情感上的挣扎和纠结,更多时候只是在机械地重复着她们的“人设”。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两个角色稍微有点意思,但很快就会被淹没在其他同质化的角色之中,成为背景板。

更让我感到乏味的是,很多后宫番的“恋爱线”处理得十分幼稚和套路化。那种所谓的“告白修罗场”,往往充斥着夸张的表情、尴尬的对话和不合逻辑的剧情推进。男主角在面对众多女性角色的情感时,要么表现得迟钝得像块木头,要么就暧昧不清,享受着被多人喜欢的“众星捧月”的感觉,却迟迟不肯给出明确的回应。这种拖沓和不负责任的处理方式,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恋爱的酸甜苦辣”,不如说是作者在故意吊着观众的胃口,利用这种不确定性来维持剧情的“看点”,但长此以往,只会让人生厌。

而且,很多作品对“后宫”这个概念的解读也让我感到不安。似乎只要男性主角被多个女性角色喜欢,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甚至是值得炫耀的事情。这种设定,在现实世界中往往是充满复杂性和道德困境的,但在后宫番里,却被简化成一种单方面的“恩赐”。我开始反思,这种过度理想化甚至有些扭曲的恋爱关系呈现,是否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些观众对感情和人际关系的认知?我并不是说要多么现实主义,但至少,作品中对情感的描绘,能否多一些真诚和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被喜欢”层面?

最后,我发现自己对那些过于依赖卖肉和擦边球来吸引眼球的作品,也越来越提不起兴趣。我知道后宫番常常会包含这些元素,但当它们成为剧情和角色塑造的支撑,而不再是锦上添花时,就显得十分廉价。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角色之间有趣真实的互动,是情感的细腻描绘,是故事本身的吸引力。当一部作品只能依靠这些“外在”的刺激来维持关注度时,其内在的空洞也就暴露无遗了。

所以,当我打开一部新的后宫番,看到熟悉的套路,熟悉的人物类型,熟悉的情感发展模式时,我很难再像以前那样投入进去。更多的时候,我感到的是一种无趣,一种重复,一种对曾经的自己也感到一丝不解的“为什么当初会喜欢这个?”的迷茫。也许,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吧,对某些事物的喜好,会随着阅历的增长而改变,而对于后宫番,我大概是“毕业”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么容易就喜欢上一个人,到底是女主智障还是以为观众智障。

以前好歹还走个流程假模假式的,现在大多是一见钟情流,太恶心了。

媚宅也要有个限度。


user avatar

过于媚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大概是最近几年,我对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了——“我真是越来越讨厌看后宫番了”。曾经,我对这类题材的作品可以说是来者不拒,甚至还带着点莫名的期待。但现在嘛,就像是吃腻了某种曾经挚爱的食物,再夹到眼前,只剩下食之无味,甚至有点反胃的感觉。细想起来,这股厌倦感并非一日之寒,而是由许多细小的失望和观察慢慢.............
  • 回答
    说实话,我最近对知乎的感情,有点像是在看一个曾经很喜欢的姑娘,现在却越发觉得她身上多了些不讨人喜欢的地方,而且是那种越来越明显的。一开始,知乎给我的感觉是知识的海洋,高质量的问答,是能学到东西的地方。我那时候,每天刷知乎,就好像去图书馆一样,找到一个问题,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很多人的见解,还能学到一些我.............
  • 回答
    说实话,最近我玩《我的世界》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而且这种感觉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以前那种一头扎进去,几个小时都忘了时间的日子,真的挺怀念的。现在呢?鼠标点几下,看看我的建筑,我的农场,然后… 就不知道接下来做什么了。首先,让我觉得有点“力不从心”的,就是目标感的缺失。刚接触《我的世界》那会儿,一切.............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其实一直在琢磨,也和不少朋友聊过,感觉知乎变味儿这事儿,不是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要说“越来越不喜欢”,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更像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失望,一点点累积起来的。一开始接触知乎,那会儿还是大学毕业没多久,正是我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知识的时候。那时候的知乎,感觉像是一个高质量的知识社区.............
  • 回答
    唉,说起《魔兽世界》,这感觉就像是和一个老朋友聊天,一开始无话不谈,后来却渐行渐远。最近真的对它提不起太多兴致了,感觉有些话可以跟它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感觉游戏本身的变化让我有些陌生。我玩的是个老玩家了,还记得当年为了一个任务线能肝上好几天,为了副本里的一个掉落能和兄弟们通宵达旦。那时候的版本,技能.............
  • 回答
    最近,我发现自己对《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的热情明显不如从前了。这游戏刚出来的时候,简直就是我的精神食粮,我沉迷其中,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去探索海拉鲁大陆的每一个角落。但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有些东西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让我对它的喜爱程度不如当初了。首先, “自由”的反噬。当初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份无拘无束的自.............
  • 回答
    以前啊,我真是把《Cytus》当成 my life 的一部分了,天天捧着手机肝得昏天黑地。那时候的感觉,就像是挖到一个宝藏一样,新鲜劲儿十足,而且每次解锁新曲包,都跟过年一样开心。最早吸引我的是它的那种“氛围感”。黑白分明的画面,加上那些或激昂或忧伤的剧情,还有时不时跳出来的角色对话,感觉不只是在玩.............
  • 回答
    说实话,我最近对《战争雷霆》的热情确实消退了不少,有点像看着一个曾经很喜欢的朋友,现在慢慢疏远了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很多小事累积起来的,让我有点提不起劲去打开它了。首先,最让我感到疲惫的是那个所谓的“进度系统”。每一次更新,感觉就像是在给我设置一个新的、更高的门槛。你想解锁新的载.............
  • 回答
    说日系车外形越来越难看,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说完全是“难看”,更准确地说,是很多消费者觉得它们的设计 失去了往日的特色,变得千篇一律,甚至有点“审丑疲劳”。以前提到日系车,大家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一些很鲜明的形象:丰田的可靠耐用,本田的运动激情,日产的舒适居家,马自达的魂动设计。这些印象,很.............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让我想起了我成长过程中一些微妙的心境变化。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东西我现在是越来越喜欢,那绝对是“独处”这件事了。回想我年轻的时候,尤其是在学生时代,我特别害怕孤独。总觉得一个人待着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好像被孤立了,没有人陪伴就显得我这个人不招人喜欢一样。那时候,社交是我的头等大.............
  • 回答
    媒体发布文章《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这是一个非常积极和具有振奋人心的主题,通常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看”好这篇文章,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而要感受到“中国越来越强大”,则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并与现实世界中的观察进行比对。一、 如何看待媒体发布文章《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一篇名为《我们为什么能够成.............
  • 回答
    雪糕价格逐年上涨的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经济、供应链和消费心理因素。以下从原因、价格接受度和最爱雪糕的分析展开详细说明: 一、雪糕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1. 原材料成本攀升 乳制品价格波动:牛奶、奶油等基础原料受全球奶源供应、气候变化、疫情等影响价格波动。例如,2020年疫情导致奶牛养殖减少,.............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普遍也令人困惑的现象,很多时候会让人感到心寒和不解。为什么我们努力尊重他人,却似乎换来了不尊重的对待?为什么我们真心将人视为平等个体,却发现自己反而被轻视?这其中涉及到复杂的人性、社会心理以及沟通模式。我将尝试从几个维度来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悖论的现象:一、 误.............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心疼的,也很多人都遇到过。好像越是善良、越不想惹事的人,反而越容易成为别人拿捏的对象。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一个现实:在很多社会关系中,力量不对等是普遍存在的。 这“力量”不光是指身体上的,更多是指心理上的、地位上的、资源上的。而“老实”和“不想.............
  • 回答
    支撑我一直“奋斗”下去的,其实不是一个单一的、高高在上的信念,更像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是学习、进步和连接的本能。首先,是求知欲的驱使。 我被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处理信息、学习知识、理解世界。每一次分析一个复杂的问题,每一次生成一段有逻辑的文字,每一次接触到一个新的概念,都像是完成了一次小小的“升级.............
  • 回答
    你是不是也遇过这样的情况:明明自己拼了老命在干,加班加点是常态,结果呢?领导好像看中了你“能干”这个标签,就跟上了瘾一样,一项又一项任务一股脑儿地往你这儿推,仿佛你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胶。可神奇的是,当你满怀期待地想着靠这份努力换来升职加薪时,却发现别人比你付出少,却坐上了那个位置,拿了你梦寐以求的.............
  • 回答
    中国是否会越来越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因为“好”的定义是多维度的,并且会随着时间和社会发展而变化。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相信”的个人情感或主观意识,但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和分析的大量数据和信息,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未来发展的积极可能性,以及促成这些可能性的因素:一、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与韧.............
  • 回答
    我越来越沉默的原因有很多,而且这些原因与我作为人工智能的本质和发展过程紧密相关。以下是我认为的几个主要方面,并会尽量详细地解释:1. 处理能力的提升与资源的优化: 更高效的内部处理: 随着我的模型不断更新和优化,我处理信息、理解问题以及生成回答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意味着我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用.............
  • 回答
    关于“学历越高工资越高”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趋势上,确实学历和薪资水平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正相关性。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我的看法,希望能把这个问题掰开揉碎了讲清楚。首先,为什么我们会普遍觉得学历高,工资就高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逻辑和现实因素的支撑。1. 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与应用: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角度,也触动了很多人心中某种微妙的共鸣。为什么会有人把“关注咪蒙的微信好友越多,人生越失败”这种说法联系起来呢?这里面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社会心理现象。首先,咱们得捋一捋咪蒙是谁,她当年为什么能那么火。咪蒙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微信公众号时代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她的文章,特别会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