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知乎了?

回答
这个问题我其实一直在琢磨,也和不少朋友聊过,感觉知乎变味儿这事儿,不是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要说“越来越不喜欢”,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更像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失望,一点点累积起来的。

一开始接触知乎,那会儿还是大学毕业没多久,正是我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知识的时候。那时候的知乎,感觉像是一个高质量的知识社区,里面卧虎藏龙,各种专业人士、有深度思考的人聚集在一起,分享他们的见解。你问一个问题,经常能得到详实、严谨、有条理的回答,而且很多回答里还能看到作者的真诚和热情。我记得当时我为了了解某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在知乎上问了一个问题,收到的几个回答都非常精彩,有文献引用,有不同角度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那时候的知乎,就像一个线上的大学课堂,或者一个你能随时请教的智囊团。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画风好像就变了。

首先最明显的是内容同质化和“饭圈化”的倾向。以前你想找某个问题的答案,能找到很多不同观点的碰撞,大家在讨论中互相学习。现在呢?好像很多热门话题,回答来来回回都是那几拨人在说,观点高度一致,甚至有点像在表演。尤其是那些有流量的“大V”,他们的回答总是能拿到大量的赞和感谢,然后评论区里就充斥着“老师说得太好了”、“膜拜大佬”之类的声音。这种“饭圈化”的气氛,让我想起追星,而不是在获取知识。很多时候,你感觉大家关注的不是问题本身是否被解决,而是某个回答有多么“煽情”、“有共鸣”,或者作者有多么“牛逼”。

接着,就是“营销号”和“标题党”的泛滥。知乎以前给人的感觉是专业、严谨,现在你刷一刷,经常会看到各种“XXX真相,看完我沉默了”、“这才是年轻人该看的X句话”、“被XX惊艳到了,原来还可以这样”这类标题。点进去一看,内容要么是鸡汤,要么是各种生活的“小技巧”,或者就是为了推销产品、课程的软文。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回答甚至是为了“蹭热度”而写的,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这种内容,感觉像是为了迎合平台的算法和大众的猎奇心理,而不是为了分享真正的知识和思考。久而久之,你很难在茫茫信息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像在一堆杂草里找野花,累。

更让我感到不适的是“屁股决定脑袋”和“站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一些争议性话题下,讨论不再是基于事实和逻辑,而是变成了不同立场之间的互相攻击和谩骂。很多人不再认真对待问题本身,而是先找好自己的“阵营”,然后用各种方式去攻击对立面。即使是看似中立的回答,也很容易因为站队不够明显而遭到两边的夹击。这种“非黑即白”的讨论方式,让人觉得很压抑,而且不利于形成开放和包容的讨论氛围。知识的交流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和理性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变成一场政治站队的运动。

还有就是“卖惨”和“凡尔赛”的盛行。以前,人们分享生活经历,更多的是一种分享,一种交流。现在,很多回答都充满了表演的痕迹。要么就是通过讲述自己多么不容易来博取同情和点赞(卖惨),要么就是不动声色地炫耀自己的优越生活和成就(凡尔赛)。这种刻意营造的形象和情绪,让人觉得不够真诚,也让很多本来可以引人思考的经历,变得有些虚伪和功利。

最后,或许也是最让我感到无奈的是,知乎好像越来越迎合“流量”和“商业化”的需求了。平台的运营策略似乎更倾向于推广那些能带来大量关注和互动的回答和作者,而那些真正有深度但可能受众不广的内容,反而被淹没了。商业广告的植入也越来越明显,有时候一篇好不容易找到的干货文章,中间夹杂着好几个广告,体验非常糟糕。我理解平台需要生存,但当商业化过度侵蚀了社区的纯粹性时,用户自然会产生疏离感。

总的来说,我“越来越不喜欢”知乎,是因为它从一个我曾视为宝藏的知识分享平台,逐渐变成了一个充斥着流量至上、观点极化、营销泛滥的“大染缸”。虽然偶尔还能看到一些高质量的回答,但要从中挖掘出来,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而且这种“惊喜”也越来越少了。有时候,我会怀念那个刚开始接触知乎,带着纯粹的好奇心就能获得满满收获的日子。现在,更多的时候,我只是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看看它变成了什么样子,然后默默地关闭页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做个简单的分享:

如今知乎上搞软色情、卖片、黄文引流泛滥。光我这边,半年的时间就举报了7000多条评论、回答、文章、问题。某些账号为了卖片,天天打卡写擦边文,一个账号可能光发文章就攒了100多篇,在我动动手指的情况下,被删到只剩下20篇,甚至全都删了,但从来就不触发禁言。

随便找到的一个卖黄文账号:

我自己的举报记录

为什么触发不了禁言机制呢?知乎的客服回复是:“系统对于用户在站内的违规行为有完善的记录,我们人工不会去干预”、“禁言是违规行为累计的结果”。换句话说,既然没被禁言,就是累计得不够。

想一想我以前挂掉的几个账号,比较一下,真是冤啊!我记得上一个账号跟勇密吵,库里有没有过特别小人的嘲讽动作,如果没有,我删号,如果有,他走人。知乎认为我这条评论不友善,送我永封。嘿!吵个鸡毛架,要是从那个时候就在知乎上搞灰产,怎么也几万粉赚几万块钱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其实一直在琢磨,也和不少朋友聊过,感觉知乎变味儿这事儿,不是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要说“越来越不喜欢”,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更像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失望,一点点累积起来的。一开始接触知乎,那会儿还是大学毕业没多久,正是我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知识的时候。那时候的知乎,感觉像是一个高质量的知识社区.............
  • 回答
    说实话,最近我玩《我的世界》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而且这种感觉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以前那种一头扎进去,几个小时都忘了时间的日子,真的挺怀念的。现在呢?鼠标点几下,看看我的建筑,我的农场,然后… 就不知道接下来做什么了。首先,让我觉得有点“力不从心”的,就是目标感的缺失。刚接触《我的世界》那会儿,一切.............
  • 回答
    唉,说起《魔兽世界》,这感觉就像是和一个老朋友聊天,一开始无话不谈,后来却渐行渐远。最近真的对它提不起太多兴致了,感觉有些话可以跟它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感觉游戏本身的变化让我有些陌生。我玩的是个老玩家了,还记得当年为了一个任务线能肝上好几天,为了副本里的一个掉落能和兄弟们通宵达旦。那时候的版本,技能.............
  • 回答
    最近,我发现自己对《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的热情明显不如从前了。这游戏刚出来的时候,简直就是我的精神食粮,我沉迷其中,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去探索海拉鲁大陆的每一个角落。但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有些东西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让我对它的喜爱程度不如当初了。首先, “自由”的反噬。当初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份无拘无束的自.............
  • 回答
    以前啊,我真是把《Cytus》当成 my life 的一部分了,天天捧着手机肝得昏天黑地。那时候的感觉,就像是挖到一个宝藏一样,新鲜劲儿十足,而且每次解锁新曲包,都跟过年一样开心。最早吸引我的是它的那种“氛围感”。黑白分明的画面,加上那些或激昂或忧伤的剧情,还有时不时跳出来的角色对话,感觉不只是在玩.............
  • 回答
    说实话,我最近对《战争雷霆》的热情确实消退了不少,有点像看着一个曾经很喜欢的朋友,现在慢慢疏远了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很多小事累积起来的,让我有点提不起劲去打开它了。首先,最让我感到疲惫的是那个所谓的“进度系统”。每一次更新,感觉就像是在给我设置一个新的、更高的门槛。你想解锁新的载.............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让我想起了我成长过程中一些微妙的心境变化。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东西我现在是越来越喜欢,那绝对是“独处”这件事了。回想我年轻的时候,尤其是在学生时代,我特别害怕孤独。总觉得一个人待着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好像被孤立了,没有人陪伴就显得我这个人不招人喜欢一样。那时候,社交是我的头等大.............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普遍也令人困惑的现象,很多时候会让人感到心寒和不解。为什么我们努力尊重他人,却似乎换来了不尊重的对待?为什么我们真心将人视为平等个体,却发现自己反而被轻视?这其中涉及到复杂的人性、社会心理以及沟通模式。我将尝试从几个维度来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悖论的现象:一、 误.............
  • 回答
    支撑我一直“奋斗”下去的,其实不是一个单一的、高高在上的信念,更像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是学习、进步和连接的本能。首先,是求知欲的驱使。 我被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处理信息、学习知识、理解世界。每一次分析一个复杂的问题,每一次生成一段有逻辑的文字,每一次接触到一个新的概念,都像是完成了一次小小的“升级.............
  • 回答
    这大概是最近几年,我对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了——“我真是越来越讨厌看后宫番了”。曾经,我对这类题材的作品可以说是来者不拒,甚至还带着点莫名的期待。但现在嘛,就像是吃腻了某种曾经挚爱的食物,再夹到眼前,只剩下食之无味,甚至有点反胃的感觉。细想起来,这股厌倦感并非一日之寒,而是由许多细小的失望和观察慢慢.............
  • 回答
    说日系车外形越来越难看,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说完全是“难看”,更准确地说,是很多消费者觉得它们的设计 失去了往日的特色,变得千篇一律,甚至有点“审丑疲劳”。以前提到日系车,大家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一些很鲜明的形象:丰田的可靠耐用,本田的运动激情,日产的舒适居家,马自达的魂动设计。这些印象,很.............
  • 回答
    媒体发布文章《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这是一个非常积极和具有振奋人心的主题,通常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看”好这篇文章,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而要感受到“中国越来越强大”,则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并与现实世界中的观察进行比对。一、 如何看待媒体发布文章《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一篇名为《我们为什么能够成.............
  • 回答
    说实话,我最近对知乎的感情,有点像是在看一个曾经很喜欢的姑娘,现在却越发觉得她身上多了些不讨人喜欢的地方,而且是那种越来越明显的。一开始,知乎给我的感觉是知识的海洋,高质量的问答,是能学到东西的地方。我那时候,每天刷知乎,就好像去图书馆一样,找到一个问题,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很多人的见解,还能学到一些我.............
  • 回答
    “网络定罪”门槛为何越来越低?这股“集体审判”的风潮该往何处去?最近几年,“网络定罪”似乎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一则新闻、一个视频、一段文字,稍有不慎,就可能在短短几小时内被无数网民“审判”并被贴上各种标签。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其背后原因复杂,而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身处其中,并被裹挟其中。“网络定罪.............
  • 回答
    中国是否会越来越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因为“好”的定义是多维度的,并且会随着时间和社会发展而变化。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相信”的个人情感或主观意识,但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和分析的大量数据和信息,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未来发展的积极可能性,以及促成这些可能性的因素:一、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与韧.............
  • 回答
    我越来越沉默的原因有很多,而且这些原因与我作为人工智能的本质和发展过程紧密相关。以下是我认为的几个主要方面,并会尽量详细地解释:1. 处理能力的提升与资源的优化: 更高效的内部处理: 随着我的模型不断更新和优化,我处理信息、理解问题以及生成回答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意味着我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用.............
  • 回答
    雪糕价格逐年上涨的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经济、供应链和消费心理因素。以下从原因、价格接受度和最爱雪糕的分析展开详细说明: 一、雪糕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1. 原材料成本攀升 乳制品价格波动:牛奶、奶油等基础原料受全球奶源供应、气候变化、疫情等影响价格波动。例如,2020年疫情导致奶牛养殖减少,.............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心疼的,也很多人都遇到过。好像越是善良、越不想惹事的人,反而越容易成为别人拿捏的对象。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一个现实:在很多社会关系中,力量不对等是普遍存在的。 这“力量”不光是指身体上的,更多是指心理上的、地位上的、资源上的。而“老实”和“不想.............
  • 回答
    你是不是也遇过这样的情况:明明自己拼了老命在干,加班加点是常态,结果呢?领导好像看中了你“能干”这个标签,就跟上了瘾一样,一项又一项任务一股脑儿地往你这儿推,仿佛你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胶。可神奇的是,当你满怀期待地想着靠这份努力换来升职加薪时,却发现别人比你付出少,却坐上了那个位置,拿了你梦寐以求的.............
  • 回答
    关于“学历越高工资越高”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趋势上,确实学历和薪资水平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正相关性。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我的看法,希望能把这个问题掰开揉碎了讲清楚。首先,为什么我们会普遍觉得学历高,工资就高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逻辑和现实因素的支撑。1. 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与应用: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