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国标武术只发展为表演,而完全没有对抗性成份?

回答
中国国标武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规定套路”或“竞技武术”,其发展方向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要理解为什么它更侧重于表演而非实战对抗,咱们得从它诞生的历史背景、发展逻辑以及一些现实考量说起。

一、历史的轨迹:从技击到表演的转变

首先,要明白,咱们今天看到的国标武术,它的根子是扎在传统武术里的。传统的中国武术,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技击术,是为了战场、为了自卫、为了解决冲突而存在的。从刀枪剑戟到拳脚兵器,每一个招式、每一个手法,都是经过千锤百炼,以“实用”为第一要义。

但是,到了近现代,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时代的需求变了: 战乱平息,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少了,个人恩怨和江湖仇杀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武术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其生存的土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老百姓不需要每天提着刀剑出门了。
“武术”概念的重新定义: 为了让中国武术能够在这个新时代延续下去,并且被社会广泛接受和传承,有一部分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如何“改良”和“推广”。他们发现,如果还按照过去那种“不留活口”或者“你死我活”的实战模式来发展,一方面难以被现代社会伦理所容纳,另一方面也难以普及。
“表演性”的引入: 于是,“表演性”被有意识地引入。这并不是说传统武术没有美感,而是说,为了更容易地被大众理解和欣赏,为了能在运动会、文艺演出等场合展现,一些更具观赏性的元素被强调了。这包括动作的舒展、流畅、高难度的翻腾跳跃、以及对器械的精妙控制。

二、国标武术的“规则”设计:以观赏和普及为导向

当我们说国标武术发展成了“表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规则”和“评分标准”的设计。

套路化: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套路”。一套套路是预设好的、固定的动作组合。它有明确的起承转合,有规定的起势、收势,甚至有规定的动作名称和顺序。这使得练习者能够专注于动作的规范、力量的运用、精神的表达,以及整体的协调性。
评分标准: 现在的竞技武术比赛,评分是基于完成套路的质量。主要看几个方面:
动作的准确性(技术质量): 比如马步是否扎实,踢腿是否到位,出拳是否有力,器械是否挥舞到位,角度是否正确。
动作的熟练程度: 动作是否连贯,有没有停顿、晃动。
精神面貌(神韵): 眼神是否专注,气势是否饱满,动作是否传达出应有的风格(如刚猛、柔和、迅捷等)。
难度动作(技术难度): 比如各种翻腾、跳跃、旋转、单腿站立的平衡等等。
缺乏“对抗”环节: 这种评分机制,自然就把“与对手的实际较量”排除在外了。你一个人把套路练得再好,也不会有人来和你“打”。这和散打、拳击等有明确对抗目标的运动完全是两回事。

三、为什么不“发展”对抗性?

那为什么不把对抗性加进去呢?这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

1. 安全与普及的考量:
降低运动风险: 传统的武术对抗,往往是高度实战性的,可能涉及摔法、擒拿、以及更具杀伤力的打击。如果把这些直接纳入国标武术的比赛体系,对参赛者的安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需要更严苛的场地、护具等安全保障,这会大大增加推广的难度和成本,也可能因为意外伤害而影响其普及度。
普适性: 套路的形式,让更多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从几岁的小孩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可以通过练习套路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而高强度的对抗,显然不适合所有人群。

2. “项目”的定位与管理:
“体育项目”与“技击术”的分野: 竞技武术被定位为一个体育项目,就像体操、花样游泳一样,它有自己的规则、比赛形式和评价体系。它更侧重于“完成动作的美与力量”,而不是“在复杂多变的对抗中战胜对手”。
管理上的便利: 管理一个套路比赛,比管理一个高度自由和不可预测的对抗比赛要容易得多。评分标准相对清晰,比赛流程也更容易控制。

3. 历史上的“技术路线”选择:
“散打”的出现: 实际上,中国也有发展对抗性武术的努力,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国散打”。散打借鉴了国内外多种搏击技术,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规则和训练体系,专门负责“对抗”这一块。
分流与侧重: 简单来说,中国武术在近现代发展出了两条主要的“技术路线”:一条是套路(竞技武术),侧重于技术动作的规范、美感和观赏性,以表演和展示为主;另一条是散打,侧重于实战对抗,以“踢、打、摔”为主要技术手段。这两条路虽然都源于传统武术,但在发展方向上做了明确的分野。

四、是“退步”还是“转型”?

所以,与其说国标武术“只发展为表演,而完全没有对抗性”,不如说它是一种转型和定位的选择。

优点: 这种转型使得中国武术以一种更容易被现代社会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发展。它保留了中国武术的精髓,如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气韵生动,同时又注入了现代体育的特点,如科学的训练方法、规范的比赛规则、以及观赏性。它成为了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也为无数爱好者提供了健身、修身养性的途径。
局限性: 当然,这种转型也带来了局限。很多练习者会觉得,套路练得再好,在面对一个真正懂实战的人时,效果可能有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习武之人会选择同时学习散打或者其他格斗技术,来弥补套路在对抗性上的不足。

总而言之,中国国标武术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基于安全与普及考量、并经过深思熟虑的“项目化”过程。它选择了以观赏性和技术难度为核心,来传承和推广中国武术文化,并将实战对抗的功能,更多地交给了“中国散打”等其他项目去承担。这是一种“各有侧重,并行不悖”的发展态势,而不是简单的“退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表演可以用来挣钱,打架是用来赔钱甚至丧命的。

表演可以搞武术节目演出给人看来收钱,可以打得花哨些吸引学生来交费学习,甚至可以成为武打影星挣大钱,名利双收:




发展成打架的技术有何用?

人家拿刀还捅不死你不成?

你用武术来打架斗殴,有公安机关来收拾你。

你用武术来防身自卫,有歹徒的匕首等着你。

用武术来表演,不但走的是正路,而且还有希望玩大了成为成功人士。

你用武术打架再厉害又如何?走的是一条邪路,将来再厉害也不过是当个牢头狱霸而已。

请以正常人的思路来看待问题。

这社会里的正常人谁不是想着怎么挣大钱的?

有几个精神病似的天天想着没事和人打架的?

武术走上今天的道路,难道不是正常人的正能量的选择么?

想打架厉害?你拿块板砖都比练上二十年的格斗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国标武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规定套路”或“竞技武术”,其发展方向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要理解为什么它更侧重于表演而非实战对抗,咱们得从它诞生的历史背景、发展逻辑以及一些现实考量说起。一、历史的轨迹:从技击到表演的转变首先,要明白,咱们今天看到的国标武术,它的根子是扎在传统武术里的。传.............
  • 回答
    中国发明火药这件事,就像是给人类文明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最初的火花确实是从东方点燃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团火种在西方的土地上似乎燃烧得更加旺盛,以至于后来在火药武器的战场上,中国、土耳其、埃及这些曾经的辉煌,都渐渐被西方的进步所超越。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
  • 回答
    关于“西方国家为何对中国持敌视态度,并实施武器禁运和技术封锁”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并非单一原因的简单累加,而是历史、政治、经济、安全以及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剖析,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敌视”二字,看看其背后驱动的具体考量。一、 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博弈:挑战既有秩序首.............
  • 回答
    二战后国际社会之所以对“达姆弹”这类武器加以限制,甚至在许多情况下禁止使用,并非否定战争的本质在于争夺和削弱敌方力量。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战争的残酷性,促使人类在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后,开始反思战争的界限,并试图为这场人类最极端行为注入一丝人道主义的光辉。“达姆弹”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们被设计成在击中目标.............
  • 回答
    如今,全球多国疫情形势依旧严峻,许多国家正面临着武汉年初经历过的相似挑战。回顾武汉年初的抗疫经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当前全球抗疫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下是从武汉年初抗疫经历中可以吸取的详细经验:一、坚决果断的封锁和隔离措施: 早期果断决策的必要性: 武汉在疫情初期面临巨大的信息不对称.............
  • 回答
    在国内市场上逛一圈,你会发现打火机这玩意儿,怎么说呢,普遍有点“泯然众人矣”,颜值上总感觉缺了点意思。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实用主义至上,审美是次要的。 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消费品,很长一段时间都奉行的是“能用就行”的原则。打火机的核心功能是什么?点火。只要火苗稳定、火焰够大,能把烟点.............
  • 回答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细究起来,涉及的因素可太多了。咱就聊聊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论国家舆论宣传这一块,咱们好像总是跟日韩有点不太一样,甚至在某些方面显得“吃力”。首先,得承认,日韩在文化输出这块,确实做得风生水起。韩流不用说了,从音乐到影视剧,再到时尚美妆,那影响力渗透到全球,多少年轻人趋之若鹜。日.............
  • 回答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国内的蒙古族人口,会比整个蒙古国的人口还要多?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里面牵扯的历史、地理、民族构成,还有很多我们日常可能不太会注意到的细节。”首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个“中国国内的蒙古族人”到底指的是谁。在中国,我们通常说的“蒙古族”是一个民族称谓,指的是.............
  • 回答
    中国古代之所以内部纷争多,而对外扩张的意愿和能力相对有限,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且深刻的成因,绝非简单的“不扩张”就能概括。 更准确地说,是其地缘政治、经济模式、文化观念以及历史经验共同塑造了这种局面。首先,我们得看看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中华文明的摇篮,也就是黄河和长江流域,被天然的地理屏障所环绕。.............
  • 回答
    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上,确实存在着一种复杂的观感,很多人会觉得中国在国际上“不受待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往往是多方面交织、层层叠加的。这不像是一个简单的理由就能概括的,更像是一系列事件、政策和文化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不能回避的是 政治制度的差异.............
  • 回答
    在中国国内,桥牌的普及度相对较低,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文化、社会、教育、推广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历史与文化因素: 牌类游戏的传统与认知差异: “赌博”的标签和负面联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牌类游戏(如麻将、扑克)与娱乐、社交,甚至赌博紧密相连。虽.............
  • 回答
    在中国,国际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分开上课的现象,相较于很多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混合课堂,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教育体系的差异、现实的考量,以及对国际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政策层面来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非常重视教育的国际化和人才引进,但当.............
  • 回答
    说句实在话,我在国外留学或接触外国文化的朋友里,力量举的爱好者确实比纯粹的健美拥趸要多那么一点。这不是什么绝对的定论,毕竟兴趣这东西嘛,因人而异,但能观察到这种趋势,背后是有一些原因可以聊聊的。首先,得聊聊力量举和健美的根本区别。你懂的,健美讲究的是肌肉的“形态”,是块头、是分离度、是雕刻感,目标是.............
  • 回答
    “出生于德国,成长于中国,我一直视中国为我的家。” 华天,这位在中外体育界都享有盛誉的马术三项赛选手,这样坦诚地解释了他选择中国国籍的理由。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他人生轨迹、家庭背景以及对国家认同深层次情感的必然结果。要理解华天选择中国国籍的缘由,我们首先要回溯他的家庭背景。华天的母亲是著名马术.............
  • 回答
    越南国旗和中国国旗在视觉上的确存在着相似之处,都以红色为底色,上面都有一颗醒目的黄色五角星。这种相似性并非偶然,而是与两国悠久的历史渊源、革命历程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要深入理解这种相似,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历史渊源与文化联系: 儒家文化的影响: 越南深受中国传统文.............
  • 回答
    中国确实遭受过许多国家的侵略和压迫,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和日本都曾在不同时期在中国攫取过利益、制造过事端。然而,在当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民族情感中,日本之所以成为“最恨”的对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需要从历史、现实、文化以及情感等多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历史侵略的深度、广度和残酷性: 时间跨度与持续.............
  • 回答
    中国是否比其他国家更“团结”,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没有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衡量一个国家的“团结”程度本身就充满挑战,因为它涉及到文化、历史、政治、社会经济等诸多维度,并且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和衡量标准。然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为什么 有些人认为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团结,或者.............
  • 回答
    中国媒体在国际舞台上确实存在话语权不足的现象,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交织的结果。想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跳出简单的“宣传”或“控制”的框架,去理解全球媒体生态、信息传播的规律,以及中国自身在国际传播方面面临的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国际社会的媒体生态是一个高度发达且竞争激烈的战场。 欧.............
  • 回答
    中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废塑料进口国,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经济上的考量,也有环境上的压力,甚至牵扯到全球供应链的运作。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过去,看看当时的中国和世界是个什么样子。首先,中国曾经的“世界工厂”地位是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大量的商品在.............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也是五味杂陈。说实话,中国临床医学和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差距,这几乎是所有业内人士的共识,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弥合的一道沟壑。这种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是源于一系列深层次的原因交织在一起。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说,力求说透了。首先,历史积淀与学科体系的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