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翁同龢后人将家藏的书画捐赠给波士顿博物馆一事,其中包含了沈周和董其昌的作品?

回答
翁同龢后人将家藏书画捐赠给波士顿博物馆一事,确实是近些年来中国艺术品传承领域里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这件事背后牵扯到的历史、文化、家族情感以及艺术品价值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首先,从历史传承与家族情感的角度来看,翁同龢作为晚清重臣,他的家族几代人对于文化典籍、书画艺术的珍视是毋庸置疑的。翁氏家族本身就是书香门第,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次捐赠的藏品,很可能承载了家族几代人的心血与情感,是家族记忆的一部分。将这些珍贵的物品捐赠出去,这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割舍”。对于一个世代积累珍宝的家族来说,将祖辈的心爱之物,尤其是那些与家族历史紧密相连的书画,捐赠给一个远在异国的博物馆,这背后必定有着复杂的考量和深沉的情感驱动。

为什么会选择波士顿的博物馆?这其中可能有多种原因。也许是翁同龢后人在海外生活,对当地的文化机构有着更深的了解和认同感。又或者是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该博物馆在艺术品的保护、研究和展览方面有着更专业、更完善的条件,能够让这些作品得到更好的妥善保管和更广泛的学术展示,从而实现这些艺术品更长久的生命力。有时候,家族的意愿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家族的文化记忆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和传播,甚至与更广阔的世界发生连接。

其次,从艺术品价值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这次捐赠的沈周和董其昌的作品,都是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家。沈周是明代吴门画派的开创者之一,他的画风醇厚,意境深远,代表了文人画的典范。董其昌则是明末清初重要的书画家、理论家,他的理论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更是受到了极高的推崇。这些作品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市场价格上,更重要的是它们所承载的艺术史信息和文化意义。

这些作品流传到海外,首先打破了地域的界限,让更多的西方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欣赏中国古典艺术的魅力。这对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当这些作品陈列在国际知名的博物馆中,它们会被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爱好者研究、品鉴,这等于为它们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对于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来说,这也可以是一种补充,因为在一些海外博物馆的收藏中,可能包含了国内不易得见的版本或特定时期作品。

当然,这件事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讨论。一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些珍贵的中国传统艺术品,流失到海外是一种遗憾,尤其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们会希望这些国宝能够留在中国本土,让更多的中国人能够接触和学习。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些艺术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艺术品的流动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在历史长河中。很多在海外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品,很多也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流出去的,其中也包括一些通过合法的交易或赠予。而如今,在尊重私人财产权和家族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捐赠的方式,让这些艺术品进入一个系统化的保护和展示体系,也有其合理性和积极的一面。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艺术品的“归属”。如果仅仅将它们视为“国宝”而被封闭起来,限制了其传播和研究的可能性,那也未尝是最佳的选择。一个开放的心态是,当这些作品能够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其价值,并促进文化交流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积极的价值。

更进一步说,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对于国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收藏体系,以及如何更好地激励私人收藏家和家族将珍贵藏品回馈社会,还有很多可以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当国内的博物馆能够提供同样优秀的研究、保护和展览条件,并且能够与私人收藏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或许未来会有更多的珍品能够得到更好的安置,并服务于更广泛的公众。

总而言之,翁同龢后人捐赠家藏书画给波士顿博物馆,这是一件复杂且多面向的事件。它既承载了家族的情感和历史,也是一次重要的文化交流。我们既要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割舍”之痛和文化上的不舍,也要认识到艺术品在全球流动和传播中可能带来的积极价值。如何平衡这些因素,让中国的优秀文化艺术能够得到最好的保护和最广泛的传播,是一个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思考的课题。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次关于文化传承、家族责任和艺术品价值的生动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就要怪20世纪90年代翁同龢墓被盗,翁同龢尸骨都被刨出来好几天,有关部门才发现了。

翁同龢你好歹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都能遭遇这种事情,怎么让翁万戈相信国内能好好保护他捐献的文物?

user avatar

都是为美帝洗地的哈,情感上,这是个背判祖宗的魂淡啊。

中国文物当然在中国最好 ,鹰国有几个懂书法,有几个懂诗词的,有几个懂国画的。

这种事虽合法,但道德上,就是背判民族,无耻。

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骂骂一个数祖忘典的魂淡,并不为过。

万里江山图,美国人看么。

俺买不起任何一张真迹,但俺喜欢董其昌的字,沈周不太喜欢。反正俺看了新闻就想骂人。


为何大英帝国弄坏了女史箴图,就不是这方向呢,鹰国会保养中国书画么。

西方诸国合法的拥有埃及的文物,人家政府也是反对抗议过的,并未举手支持吧。判国就判国了,做了婊砸还要立牌妨,还有一堆人支持立,说立的好,立的妙,就他妈的神奇了。

敦煌的王道士也是合法的卖了点私有财产嘛。未代皇帝也是把自家收藏卖给外国人嘛,都是保护文物的义士了。切,有文化的流氓,到了灯塔国就变正义了?

国家没有美国阔,设备没有美国好,不是背判民族的理由,背判就背判了,别好象多伟光正似的,洗不白的。

翁同龢本人字不错,毕竟是当过帝师的,但近代史上声名也不是那么光彩,骨头软也是有遗传的,去当美国人,也算是好事。据说翁的祖坟被刨了,说明人品也确实是招人恨级别的吧,还口口声声把这事归为政府保护不力,是何嘴脸,你家祖坟在博物馆单间么。

user avatar

实名反对某些洗地的回答。

一种认为,翁同龢的坟被人挖了,所以他的后人不把文物送回国有理。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民国到文革挖祖坟的事情多去了,再早点十三陵也挖了,中山靖王的坟也被挖了。于是这些后人就都变得造反有理?

虽然说捐不捐是别人的自由,怎么做都不违法,但是这样洗地的逻辑是站不住脚的。

一种认为,捐到国外是弘扬中华文化,而且发达国家搞研究和保护比我们好。

这事就呵呵了。书画从唐宋就是至宝,地位高于瓷器和玉器,保护技术传承千年,研究也基本上都集中在国内,你让国内的专家以后都要去美国求爷爷告奶奶研究自己的文化,这是哪门子的弘扬?哪门子的研究保护?

最后还有一说,说有些人自己舍不得捐献文物,还要道德绑架翁家人。

此说更是扯淡。事实上,大部分反对的知友指责的是将这批文物送到国外,而非留在国内,跟捐不捐没关系。

事实上这批文物就算卖给国内的博物馆,也并不会有任何人指摘,毕竟只要在国内任何一个博物馆,对于国内搞研究的人来说都是方便的。这和捐不捐文物是完全两回事。

我曾经捐献过包括前民国安徽省主席的回忆录原稿等文物,珍贵谈不上,但至少做到力所能及。相信这一点,绝大部分冷嘲热讽别人是小粉红的人做不到吧。

此外,有人给我“科普”了波士顿博物馆,一切言之凿凿,好像真理在握,然而很是不幸,我刚从米国回,有些谎言一戳即破。正巧某人号称还在波士顿博物馆的画,我在大都会博物馆碰巧偶遇,呵呵。

最后,我很想问,到底是什么人,什么目的,要在这个回答里信口开河?



以下是原回答。


国外对书画的保存并不好。当然如果后人在国外,拿财产换社会地位是他们的事,可耻的人再怎么声讨也不会觉得自己可耻。

另外,波士顿博物馆东西不怎么样,这笔捐赠也不会被这个博物馆有多重视,最多又变成一笔讹钱的筹码。

user avatar

能咋说,和其祖上一个德行呗,私利高于国家和民族,还真是翁同龢的好子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