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管直腿硬拉,还是屈腿硬拉,大重量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每次都触地?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健身爱好者在追求大重量的时候都会纠结这个问题:直腿硬拉和屈腿硬拉,大重量时到底要不要每次都触地?

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可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的,背后涉及到很多技术细节、肌肉发力以及安全考量。

先来说说直腿硬拉(StiffLegged Deadlift / Romanian Deadlift):

直腿硬拉,尤其是咱们常说的罗马尼亚硬拉(RDL),它的主要目标是锻炼我们的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和臀大肌。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腿部并不是完全伸直的,而是保持一个微屈的状态,以便更好地启动肌肉。

追求触地 vs. 不触地(或稍触即起):
触地的好处: 顾名思义,每次都触地意味着杠铃从地面开始拉起,然后放下,直到再次触地,然后再拉起。这样做的好处是:
完整募集肌肉: 从最低点开始,能够最大程度地拉伸和收缩腘绳肌和臀部肌群。
感受更强的“拉扯感”: 对于想专门强化这些部位的人来说,触地可以让他们更清晰地感受到目标肌肉的启动和发力。
更接近传统硬拉的范畴(虽然不是同一个动作): 传统硬拉确实是触地才算一次完整的动作。
不触地(稍触即起)的好处: 很多时候,尤其是在用大重量时,我们会选择不让杠铃完全触地,或者在快触地的时候就立刻再次发力拉起。这样做:
保持肌肉持续张力: 避免了肌肉在最低点完全放松,可以让目标肌肉始终处于受力状态,这对于肌肉增长来说非常有益。
减少启动的阻碍: 在大重量时,从静止的地面开始发力,对我们的神经系统和力量爆发力是很大的挑战。稍触即起可以避免这个“死点”,让你更容易维持动作的流畅性。
保护下背部: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当你用接近极限的重量做直腿硬拉时,如果还要追求完全触地,很容易因为疲劳导致下背部弯曲(猫背),这会给脊柱带来巨大的压力,极易受伤。即使是相对轻松的重量,下背部稍微弧度增加一点,在多次重复中累积的风险也是很高的。所以,在保持腰部绝对挺直的前提下,你能拉多低就拉多低,如果快触地了但保持不了腰部挺直,就及时停止并拉起,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总结一下直腿硬拉大重量的触地问题:
强烈建议,在用大重量进行直腿硬拉时,不要刻意追求每次都触地。 你的首要任务是保持腰部挺直,感受腘绳肌和臀部的发力。如果你的动作幅度允许你在保持腰部绝对挺直的情况下触地,那很好。但一旦感觉到腰部有任何不安分的迹象,哪怕只是微微变圆,都应该立即停止下放,然后向上拉起。宁可缩短一点行程,也不要拿你的下背部冒险。很多经验丰富的训练者会选择在快触地时就换向,确保整个过程腰部始终是稳定的。

再来看看屈腿硬拉(Conventional Deadlift):

屈腿硬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硬拉”,这个动作是全身力量的终极考验之一,它同时动用腿部、臀部、背部、核心等几乎所有主要的肌群。

触地原则:
是,每次都应该触地! 屈腿硬拉之所以叫做“硬拉”,就是因为它强调的是从静止的地面将重量拉起。一次完整的屈腿硬拉,标准定义就是杠铃从地面(或通过增加高度的平台,但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地面启动)开始拉起,直到臀部伸展、膝盖和髋部完全锁死,然后再控制下放到地面(或接近地面)再次完成一次完整的动作。
为什么必须触地:
动作的完整性: 这才是“硬拉”的精髓。从静止地面启动,克服最大静摩擦力,再到稳定地锁定,这是一个完整的力量传递和肌肉募集过程。
发展爆发力和启动力量: 从地面开始,能够有效地训练你的启动力量和将重量拉离地面的爆发力,这是硬拉最重要的训练价值之一。
安全: 虽然听起来反直觉,但严格来说,每次触地并控制下放到地面,其实是对身体的一种保护。它强迫你在整个过程中都保持躯干的稳定和背部的挺直。如果你省略了触地,在接近地面时就换向,反而更容易因为惯性或疲劳而导致姿势变形,尤其是下背部塌陷。想想看,如果重量很大,你在快触地时就往上拉,这个瞬间的惯性加上一点点姿势的不稳定,很容易造成损伤。
避免“争议性”的重复: 在力量举比赛中,硬拉必须触地才能算一次合格的完成。所以,如果你是以力量举为目标,或者想按照规范训练,触地是必须的。

大重量屈腿硬拉触地的注意事项:
控制下放: 大重量屈腿硬拉时,虽然要触地,但绝对不是“砸”下去。你需要用臀部和腿部肌肉的力量来控制杠铃缓慢、平稳地下降。这同样是对肌肉和神经系统的一种锻炼,也是保护你身体的关键。
保持核心稳定: 即使是触地,核心的收紧和背部的挺直也是至关重要的。重量越大,对核心的要求越高。
“触”而不“砸”: 这里的“触地”是指让杠铃铃片碰到地面,而不是让整个重量“摔”下去。在快触地时,你仍然需要保持紧张感,控制下放的速度。
脚的站位和握距: 合适的站位和握距能帮助你在大重量时更好地发力,并保持身体的稳定。

最后的总结与建议:

1. 直腿硬拉(RDL)大重量时: 优先保证下背部稳定和目标肌群(腘绳肌、臀部)的拉伸感。 如果为了触地而牺牲了腰部的挺直,宁可不触地。选择在接近地面时就换向。
2. 屈腿硬拉(常规硬拉)大重量时: 必须触地。 这是动作的完整定义,也是训练爆发力和稳定性的关键。但同时要强调控制下放,避免“砸”地,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身体的绝对稳定,尤其是腰背部。

很多时候,我们追求大重量是为了突破瓶颈和增长力量。但健身是一项长期的事情,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理解动作的本质,根据自己的身体反馈和能力来调整,才能走得更远,练得更好。希望这些详细的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直腿硬拉、罗马尼亚硬拉本身就是半程硬拉,不用触地的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很多健身爱好者在追求大重量的时候都会纠结这个问题:直腿硬拉和屈腿硬拉,大重量时到底要不要每次都触地?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可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能概括的,背后涉及到很多技术细节、肌肉发力以及安全考量。先来说说直腿硬拉(StiffLegged Deadlift / Roman.............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男生坐着喜欢岔开腿,这背后牵扯到的原因还挺复杂的,有点像是从生理到心理,再到社会文化因素的综合体现。咱们慢慢聊,尽量给你说清楚。首先,从 生理和舒适度 来说,这确实是个挺重要的原因。 空间感的需求:男性的生理结构,尤其是那个比较突出的生殖器官,在坐着的时候,如果两腿.............
  • 回答
    要说《半泽直树》里,那些被“左迁”(调到不重要部门或地方)的日本职员,即便落魄到扫地、送便当,也宁愿一把鼻涕一把泪,也不拍拍屁股走人,这事儿啊,得从日本职场那根深蒂固的“终身雇佣制”说起,再扒拉扒拉他们骨子里那股子“武士道”精神,就明白为什么他们这么执着了。首先,你得理解,日本职场跟咱这儿可不太一样.............
  • 回答
    有些文字,它们不直接抛出“孤独”这个词,却能在字里行间编织出一张无形的网,悄无声息地将你裹挟其中,让你在那字句之外,感受到一种绵长而深刻的落寞。这是一种微妙的艺术,如同雨后的湿润空气,你感知不到雨滴本身,却能清晰地闻到泥土和青草的气息,那种清新中带着一丝湿漉漉的沉寂。比如,一篇关于旅行的记述。作者可.............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写一些不直接点明“孤独”二字,却能让你感受到那种疏离、空寂和内心孤寂的文字,力求自然,希望能打动你。场景一:深夜的通勤路夜已深,城市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只剩下一种低沉的嗡嗡声,像是某种疲惫的喘息。车厢里的人不多,个个都陷在自己的世界里,头低垂着,目光或盯着手机屏幕发出的微弱蓝光,或望着窗.............
  • 回答
    比亚迪 DMi 超级混动技术,以其“电比油好”的理念和出色的燃油经济性,确实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但是,任何技术都不是完美的,关于“匮电”(不是馈电,但习惯上也常用)又不能直驱,导致动力减弱的情况,这是 DMi 技术架构下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 DMi 的核心工作逻辑。DMi 系.............
  • 回答
    我理解你在射箭时遇到的问题——箭身上靶不直。这个问题可能源于几个方面,它们相互作用,最终影响了箭的飞行轨迹。首先,让我们谈谈箭的“直度”。这里说的直度,不仅仅是指箭本身的物理直线度,更重要的是它在飞行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能力。即使箭本身是笔直的,但如果它在离弦的瞬间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或者在飞行中失去了.............
  • 回答
    .......
  • 回答
    直博,这个听起来就带着学术光环的词,就像一个分水岭,让无数本科生在毕业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有人视其为通往学术殿堂的捷径,有人却对其望而却步。那么,直博到底好不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愿意选择这条路呢?这背后,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和考量。直博,理想与现实的碰撞首先,我们得明白直博是什么。简单来.............
  • 回答
    关于中国大陆地区“纸质出版物不得采用直排”的禁令,这并非一个明确、笼统的“禁令”,而是涉及历史原因、行业规范和某些特定领域的要求。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历史背景:横排的兴起与直排的传统在印刷术的早期,中国大陆地区绝大多数的书籍、报刊都采用直排(竖排)。这种排版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 回答
    .......
  • 回答
    近些年,确实有种说法认为,新一代的男生似乎比老一辈更“直”,不太愿意花心思去“讨好”女生。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感叹,背后其实牵扯着社会观念、经济压力、性别角色的转变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时代背景的变化:经济压力与个人价值的重塑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咱.............
  • 回答
    关于大陆书籍的横排与日本、港台书籍的直排(竖排)之别,以及大陆为何以横排为主,这背后涉及历史、文化、技术和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 大陆书籍流行横排的原因:1. 历史渊源与现代化的选择: 清末民初的西方影响: 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教育的现代化,报纸、杂志.............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军事领域里一个非常核心的“制衡”关系。简单地说,武装直升机虽然在某些方面对坦克有优势,但它们并不能完全取代坦克,军事发展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而是“组合拳”的运用。我们先掰扯掰扯,为什么武装直升机在很多情况下能“压倒”坦克: 高度和视野优势: 这是最直观.............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担忧和充满误解的观点,它揭示了一个家长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对社会环境的无力感。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这种想法的根源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后果。首先,这句话的核心是“社会也会将他扳直”。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同性恋是一种需要被“纠正”或“改变”的状态。这种观念在很多传统社会中普遍存在,认.............
  • 回答
    耳机不建议手机直推,这句话在发烧友圈子里经常能听到,它不是说用手机推耳机就一定不行,而是强调在某些情况下,直接用手机播放音乐,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出耳机的真实实力,甚至会影响听感。咱们一步步拆解开来说:手机直推,顾名思义,就是把耳机直接插到手机的耳机孔,然后用手机内置的音频解码和放大电路来驱动耳机发声。.............
  • 回答
    关于HD800S直推推不动的问题,能否通过后期精确调节EQ来解决,我的看法是:这取决于你对“推不动”的定义,以及你希望通过EQ达到的效果。 如果“推不动”指的是完全无法发出声音或声音极其微弱且失真,那么EQ是无济于事的。但如果“推不动”指的是无法达到理想的动态、声场以及细节的充分展现,那么EQ在一定.............
  • 回答
    和一个不会聊天的直男聊天,就像在沙漠里找一汪清泉,偶尔能遇到一两滴水珠,但大多数时候都只能对着黄沙叹气。这种感觉复杂又令人哭笑不得,具体来说,大概是以下几种体验的组合:1. 话题的“死亡地带”和“高能预警”: 话题终结者,一问一答是常态。 你抛出一个精心设计的开放式问题,他能用一个简短的“嗯”、.............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