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真三国无双系列长期让孙坚做吴国君主,而不是孙权?

回答
哈哈,你说得对,这个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而且也挺多玩《真三国无双》的朋友们会注意到这一点。要说为啥在游戏里孙坚老是顶着“吴国君主”的名头,而孙权虽然也很重要,但好像总觉得差那么点“正统”君主的感觉,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历史和游戏设计上的原因交织在一起。

咱先从历史角度捋一捋。

首先,孙坚在历史上确实是奠定孙吴基业的关键人物。虽然他英年早逝,没能统一江东,但正是他打响了第一枪,在乱世中站稳了脚跟,收服了江东的士族,为后来的孙策、孙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你说他是不是“君主”?严格来说,他当时是长沙太守,后来更是被推举为会稽太守,算是军阀割据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区域领导者。他的势力范围是孙吴的雏形,很多忠于孙家的将领,比如程普、黄盖、韩当这些人,都是在孙坚时期就追随左右的。所以,从“开创者”、“奠基者”这个意义上说,孙坚身上有很强的“君主”气势和地位。

反观孙权,虽然他接过了哥哥孙策的班,最终完成了江东的统一,建立了东吴政权,并且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君主,统治了很长时间。但是,游戏里咱们玩《真三国无双》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表现那个争雄天下的过程,而不是国家建立后的稳定统治。在那个乱世群雄逐鹿的年代,孙坚代表了孙家最早的崛起和那种拼劲儿,那种“虎父”的风范,可能在游戏叙事上更容易抓住玩家的眼球。

其次,游戏叙事和人物塑造也很关键。

《真三国无双》系列,尤其是早期作品,非常注重刻画那些在历史上比较有“英雄色彩”的人物。孙坚,他有着“江东猛虎”的称号,早期闯荡江湖,屡屡以少胜多,战绩辉煌,尤其是他曾经捡到传国玉玺,那更是给他在游戏中增添了一层神秘和“天命所归”的光环。游戏设计者为了突出孙家的“勇猛”和“开拓精神”,自然会把孙坚塑造成那个时期孙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武器、他的招式、他的故事线,都围绕着那个“乱世枭雄”的形象展开。

而孙权,虽然他后来成就更高,但相比于孙坚那种在前线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形象,孙权更多的是在战略层面上运筹帷幄,尤其是在早期,他还比较年轻,需要依靠周瑜、鲁肃等人的辅佐。这使得孙权在游戏里更容易被设定为“继承者”、“谋略家”的角色,而不是那种直接冲在最前面、用武力征服一切的“主公”形象。虽然游戏里也能玩孙权,但他在“君主”这个定位上,可能不如孙坚那样具有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

再者,系列历史和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真三国无双》系列一路走来,已经有了固定的玩家群体和一些大家约定俗成的设定。当玩家们习惯了孙坚是孙家在游戏里代表性的“君主”时,再去轻易改变这个设定,可能会引起一些老玩家的不适应。而且,每次作品在剧情模式上,都需要有明确的“君主”来引领一个势力。孙坚作为孙家的创始人和早期核心人物,自然而然地就承担了这个角色。

我们可以想想,在很多游戏里,一个势力往往会有一个“开国君主”的形象,他代表了这个势力的起源和最初的荣光。即使后来有更强大的君主出现,但那个开创者的形象往往会留在玩家心中。孙坚在游戏里就扮演了这样一个“开创者”的角色。

举个例子,如果你玩过《真三国无双2》或者《真三国无双3》这样的早期作品,你会发现孙坚的剧情线就是从他讨伐黄巾开始,一步步打下江东。那个时候,孙权还没有那么重要。后来的作品虽然增加了孙权的剧情,但孙坚作为“孙家君主”的定位,已经根深蒂固了。

当然,这也不是说孙权就不重要。在后期的《真三国无双》作品里,孙权的戏份其实也越来越重,并且他的剧情也越来越丰满,有时候也会扮演类似“孙家主公”的角色。但如果你要问为什么“长期”都是孙坚,那主要是因为他身上那种“江东猛虎”的初创者形象,在游戏叙事和人物塑造上,比孙权更具代表性和戏剧性,而且早期作品的设定也奠定了基础。

简单来说,孙坚在游戏里承担了“孙家早期君主”和“江东猛虎”的代表性角色,他的勇猛和开拓精神在游戏视觉和叙事上更容易突出。而孙权虽然是孙家后期更伟大的君主,但他的形象在游戏里更多地是偏向于战略家和成熟的统治者,那种“冲在最前面”的君主感,可能不如孙坚那样直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孙坚在2-5代确实获得过君主的待遇,但剧情上强调孙坚君主身份的只有3代,实际地位并不及曹操和刘备。并且随着转正武将的变多,孙权的剧情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在的无双已经很少强调孙坚是早期君主这回事。

实际上光荣在对待用谁来代表吴国这件事上一直很头疼,长期都是用的特殊化处理,孙坚、孙策、孙权都有成为势力代表的时候。而提到真三系列就不得不提三国志系列,作为光荣的发家游戏,三国志系列的很多设定都影响到了后来的真三系列,最典型的就要数蓝绿红的三原色设计,孙家君主的处理上也受了三国志系列的影响。

三国志系列最早让孙坚成为吴国势力代表人物的作品应该是三国志4威力加强版,这一作里增加了假想剧本“大地荒芜,三雄并立”(大陆荒廃し、三雄、ここに立つ),整张地图上只有曹操、刘备、孙坚三个单城势力,其余都是空城。之所以会把孙坚设定成君主大概是因为该剧本的起始年份是190年5月,这是三国志系列最早出现假想剧本,当时还没有无视年龄的设定,而且前几代都没有黄巾剧本,所以这差不多是游戏里登场武将最齐的时候了。

然而等到1998年的三国志6威力加强版里,战术模式的吴国剧本却叫做“孙策篇”,更为诡异的是虽然剧本挂着孙策的名字,但用他打完第一关人就没了,后面几关的主角都换成了孙权。与之相似的是“司马懿篇”,也是从寿春攻围战开始就换了主角。这大约说明当时无论孙策还是司马懿,用来充当看板都不过是因为他们是最初关卡的主角,光荣对孙家和司马家选取君主的逻辑大约是孙坚>孙策>孙权,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如果同时在世,以优先级靠前者为君主。

大概是觉得主角第一关就去世的设定比较有槽点,到了2002年的三国志8威力加强版里,魏和蜀的短剧本还是以曹操和刘备作为主角,吴国的主角却变成了“孙家”,并不是三父子中任意一人。

随后的三国志9威力加强版里,制作者干脆把魏蜀吴的称呼都换成了“X家”,魏国是曹家,蜀国是刘家,吴国是孙家,这样也不会显得在给孙权搞特殊化。然而这个剧本其实从头到尾都和孙坚孙策没关系,但让他俩登上了剧本封面,这也是所有剧本中独一无二的设计。

此外,从PS2版的三国志8开始出现了英雄集结这个乱斗剧本,并且成为后来每一代的标配,时不时还会出现英雄乱舞、信长转生、英雄十三杰这些变异版的乱斗剧本,而这些剧本当中只要孙家作为整体出场,君主必然是孙坚。只是系列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剧本的片头介绍里对其他势力只介绍君主一人,而轮到孙家时就会变成父子三人一同介绍,只有九代是个例外(九代介绍的大都是名臣,吴国选取的是周瑜和陆逊)。

会做出如此特殊的处理,也表明了光荣很头疼让谁来做吴国君主的问题,最后还是沿用六代的“孙坚>孙策>孙权”公式,让孙坚当了君主。与之类似的是,这些剧本里司马家选取的君主也是司马懿,而非西晋的实际开创者们。

不过这种情况在最新的14代里出现了一些例外,比方说姓氏霸乱剧本里,孙家的君主是孙策,而银英的联动剧本里永远之梦境里,孙吴分成了两个势力,孙坚带领孙家,孙权带领吴国。这大概说明了,在光荣的心中孙家父子三人都有成为孙家君主的资格。

而虽然英雄集结里孙家君主是孙坚,但孙坚在游戏中的待遇一直是三人里最差的,11代设计出了3D模型、壮年头像和战法暴击图,孙策用的是专属模型和暴击图,孙权没有专属暴击图,孙坚两个都没有,孙权孙策都有壮年头像而孙坚没有。13代里孙坚孙策都是大众脸模型,只有孙权是专属模型,直到14代威力加强版终于把孙策变回了专属模型,而孙坚还是大众脸。12代出现专属战法设计后,孙权拥有全军防护这样的顶级专属战法,而孙坚孙策用的都是通用战法,14代里孙权拥有专属个性,而孙坚孙策只有通用个性。

此外,在历代三国志游戏的封面当中,孙权和曹操刘备都是刷屏次数最多的人物之一,而孙坚疑似只在早期封面里出现过(画得比较抽象认不出来),孙策更是出现次数几乎为零。

大致上来说,孙坚因为死得早,主要负责在假想剧本中代表吴国,实际待遇是三人中最差的,孙权待遇最高,各方面基本可以对标曹操刘备,孙策则介于二者之间。但正是因为吴国的设计太过特别,三父子必须组合起来才能有曹操刘备的全套待遇,因而吴国待遇最好的反而是周瑜,各方面都是对标诸葛亮司马懿给的,实用性也是吴国武将里最强的。

另外,在真三国无双和三国志原班人马制作的三国志战记系列中(吕玲绮最早就出现在这游戏里),吴国的君主则又变成了孙策。只不过这游戏的孙策各种换着花样领便当,必须至少二周目才能有机会存活,然后还出现了孙策把国家交给孙权治理,自己和周瑜一起远征罗马帝国的神奇剧情(曹操的假想剧情里还有郭嘉自爆烧周瑜)。

说回无双这边,最早的格斗版三国无双里其实一个孙家人都没有,初代真三国无双转正了孙坚孙权孙尚香,但片头动画里最出风头的是周瑜,选人界面里吴国排第一的也是周瑜。初代真三里并没有特别突出君主的特殊地位,势力中所有人的关卡数量都是五关,每一战也是固定的。吴势力的五场战役分别是黄巾之乱、虎牢关之战、赤壁之战、合肥之战、夷陵之战,前两场由孙坚带队(总大将分别是何进袁绍),后三场的总大将则是孙权。

这一代曹操和刘备的使用条件分别是通关魏势力和蜀势力的所有武将,而孙坚和孙权的出现条件都是通关吴势力的所有武将,也就是这一代应该是把孙坚和孙权都算作是吴国的君主。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代的五丈原之战,魏军和蜀军的总大将分别是曹操和刘备,这一设定后来反复在系列出现,而孙坚并没有得到相同的延命待遇,表明他的定位并不及曹操和刘备。

关于这一点,系列制作人铃木亮浩去年接受采访时提到是因为当时武将数量不多(主要是后期武将少),为了不至于让后面的关卡拿不出人撑场子,所以才会强行给武将们增加寿命。在6代大量增加后期武将之前,出场武将最多的4代在五丈原之战这个时间点,魏国存活的无双武将只有司马懿一人,搞出这种设计也是无可奈何。个人认为这也是无双系列至今不肯出灭吴之战的重要原因,毕竟吴国当时一个无双武将都没有了。

真正出现变化的是真三国无双2,这一代转正了孙策,同时魏蜀吴每个武将故事模式都是七关,而曹操、刘备、孙坚三人则是十关,每个武将的关卡分配基本是按照个人事迹来的,例如孙权的第一关是赤壁之战而不像一代一样是黄巾之乱。但很显然,这一代的故事模式实在太长了,没有一个武将能够分得满,所以绝大部分武将都会和一代一样提前出场并延后退场,有的武将还会虚构一些讨伐山贼讨伐海贼解救村落的关卡,吴国打南蛮的传统也是从这一代开始的。

而且系列在四代之前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设定是一些过场事件里的武将是可以替换的,玩家操控的人是谁,事件里出现的就是谁,比方说玩家在自由模式里可以用司马懿挑衅司马懿,用关羽偷袭关羽。二代甚至连过场之外的台词都是可以替换的,还可以替换总大将人物,例如孙坚的故事模式里赤壁之战的总大将是他自己,原本该由孙权说的台词也会变成孙坚来说。

这种设定为关卡中的武将替换起到了十分便利的作用,原本二代就没有多少事件和台词,还可以直接替换,那孙坚当总大将和孙权当总大将压根没多少区别。实际上孙坚在二代只出现在黄巾之乱、虎牢关之战、刘表奇袭战这三关,而且如果选择孙坚以外的武将去打刘表奇袭战的话,还会触发孙坚战死的事件,总大将会变成孙策(选孙坚就不会触发)。只有玩家选择孙坚去玩时,吴国中后期关卡的总大将才会变成孙坚,这一点曹操和刘备也是一样的,只要玩家不选他们,那么五丈原之战的总大将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

但2代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设计,就是玩家在通关君主之后,再去故事模式里选择该势力的武将时,后期关卡的总大将人选会被替换。比如打通了孙坚传再去玩甘宁传,那后面什么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的总大将通通都是孙坚,但如果玩的是自由模式,这些关卡的总大将又会变回孙权。

而这个设计又不止是针对曹操刘备孙坚,实际上如果玩家在孙坚传之前先打通了孙策传,那么吴国后期关卡的总大将会变成孙策,直到玩家打通孙坚传之后才会对孙策进行覆盖,也就是君主优先级又是按照孙坚>孙策>孙权。

3代终于改掉了2代这种脱掉裤子放屁的传记形式,而是选择了更加合适的国传。毕竟每个势力的关卡总数也就十二三个,一个人选七关,那就等于同一势力任意两个人之间的关卡都是大量重复的,而且还会造成一些剧情bug。比方说马超在2代的第一二关是长坂之战和赤壁之战,第三关又跑回凉州军去打潼关之战,还有前面提到的刘表奇袭战触发事件后孙策会成为总大将,然而孙策本人的传记里却没有这一关,因为开场事件里孙坚说这是孙策的第一场仗,而孙策传的第一关却是虎牢关之战,和台词压根对不上。

3代的进行模式是选择一个势力之后,可以在每一关开始前随时替换自己所选角色,而且会随着章节进行不断解锁新的角色。因为这一代的出场角色只增不减,所以曹操刘备孙坚都成了常驻主帅,五丈原之战的默认总大将就是曹操和刘备,换皮换得比2代还彻底。拜这套机制所赐,吴国君主毫无疑问就是孙坚了。

另外,在游戏通关一遍后,因为势力里的所有武将都变得可选,为了防止在故事模式里出现“自己打自己”的情况,那些从敌人变成朋友的武将也会受到替换,例如魏传虎牢关之战的张辽会变成董旻,蜀传成都之战变成超斗气大众脸庞德来单挑玩家(原本是马超),吴传夏口之战的甘宁直接消失不见(凌操捡回条命)。这种替换还算好的,更夸张的是通关一遍后再去玩故事模式会发现除了某些固定人物之外,每一关出现的无双武将都是随机的,黄巾之乱刘备带的不一定是关羽张飞,有可能是黄忠姜维(自由模式会恢复正常)。

既然连出场人物都可以随便替换了,在剧情上搞点什么移花接木也是小事情了。于是你就会发现吴传第三章虽然标题叫作小霸王,剧情动画也是孙策周瑜准备一同夺下江东,但剧情介绍里孙策是协助孙坚平定江东,而且开战后我方总大将依然是孙坚。还有在合肥之战里因为总大将成了孙坚,于是孙权飞跃小师桥变成了孙坚飞跃小师桥,让人不得不感叹孙坚真是好爸爸,连丢人的事也帮儿子干了。

不过这一代吴国有个很特殊的设计是当吴国成为最终boss时,最后一关建业之战的孙家成员只要不是总大将就会无限复活,玩家必须按照孙坚→孙策→孙权→孙尚香的顺序依次击破,这四个人会依次继承总大将身份,如此才能过关。大概在光荣的理念当中,孙吴并不像曹魏和蜀汉一样有唯一的代表人物,孙吴的代表人物就是孙家成员这个整体。

3代这套搞法基本上是把前几代因为剧情设计原因搞的换皮模式发挥到了极致,除了剧情大体轮廓还是我们熟悉的三国,角色事迹完全可以互相张冠李戴,更像是在一个平行时空下把三国武将聚集在一起用排列组合的方式搞出的一场联欢,而孙坚的君主身份就是这场联合的产物,作为君主的孙坚其实是一个人集合了父子三人的事迹。

铃木说这种搞法是因为当年武将太少,但我认为这反而是因为无双系列的角色从一开始就太多,使得设计者只能通过找最大公约数的方式来设计关卡,并淡化剧情成分,而武将延命、通用事件、山贼关卡、角色互换都是这种设计的副产物。如果无双系列最初只有十来个角色,是绝不至于搞出这套东西来的。

这种做法在4代终于被停止,因为这一代的关卡数量多达34个,而且个人故事的关卡数量得到缩减,因而每个人终于有了相对独立的个人剧情(虽然多数都很敷衍就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铃木亮浩当时没有参与4代的开发,他后来去做初代无双大蛇时还是保留着制作组的旧思想,许多过场事件的出场人物都会根据玩家的使用角色发生改变,例如吴传大阪城之战的最后有一段孙坚牺牲自己掩护孙策等人逃跑的剧情,这里和孙策一起逃跑的人会随玩家的选择而改变,孙坚甚至可以掩护远吕智逃跑。但后来的无双大蛇Z就把这些设定给改了,孙坚的掩护对象只能是孙策和森兰丸。

4代虽然取消了事件和出场关卡身份互换,但还是在许多设定上延续了用孙坚来代表吴国的做法。比方说这一代绝大多数武将的故事模式关卡数量是五个,他势力是四个,关羽夏侯惇典韦孙策是六个,而曹操刘备孙坚左慈是八个,曹刘孙的故事模式里后期关卡的总大将依然是自己。当然,这一代就算打通他们的故事也不会替换总大将了。另外,在猛将传的道术书争夺战里,太上老君制造来考验争夺者的幻影武将分别是曹操、刘备、孙坚、吕布,就算孙策孙权这时候还是几岁大的小屁孩,但跑来争夺道术书的庞统按年龄也是小屁孩......

4代虽然继续给了孙坚君主待遇,但这只是延续了系列一直以来的传统,并没有什么特别必要。倒不如说因为真三系列开始注重起了剧情表现,使得孙坚身上的这一设计变得越发尴尬,只是4代还不太明显,这一趋势越往后越显露。

5代是半成品,关卡被删了一堆,导致许多武将都凑不出故事模式来了,于是这代一半多的武将都没有故事模式,不过这样一来反而消除了一些在故事方面同质化的问题,变相提升了剧情质量。这一代孙坚依然在明面上保留了君主待遇,虽然所有武将的关卡都是六个,但曹操、刘备、孙坚三人的使用条件都是本势力通关三个无双武将。不过这也是必然的,因为这一代的孙策和孙权压根没有无双模式......

不过这一代发生了一个不起眼的变化,那就是吕布传的最终关卡虎牢关之战里,和张角董卓袁绍等人结盟对抗吕布的不是曹操刘备孙坚,而是曹操刘备孙权。此外,他们三人还在战前的剧情动画里摆出了武器并举的造型,而这一造型后来被6代的结局动画复刻,成为系列经典画面。同时,曹操刘备和3代一样在共通路线里一直活到了五丈原,而孙坚却只在自己的剧情里当着吴国君主,后期关卡选择其他任意角色时吴国君主都会变成孙权(周瑜除外)。

这似乎意识着制作人开始有意打破从前用孙坚代表吴国的做法,想要慢慢把吴国的主角替换为孙权。而次年发售的无双大蛇 魔王再临中,虽然吴国的主帅依然是孙坚,但在战国三英杰对战三国三君主的大阪城之战和樊城之战中,代表三国方面出场的君主都是曹操刘备孙权。

等到6代时制作组终于决定还原三国本来的故事,这一代终于看不到曹操刘备在五丈原对决的场面了,孙权的戏份也完全盖过了孙坚和孙策,整个吴国的主线都是在描绘孙家的羁绊和孙权个人的成长,结局台词里也认可了孙权吴国建立者的地位。在比6代晚一年发售的真三国无双NEXT堪称孙坚待遇最惨的一作,游戏里孙坚只出现在魏蜀的剧情当中,吴国剧情的开场动画就是孙坚之死......

虽然从6代开始孙权基本顶替了孙坚,不过在某些地方还是可以发现系列的一些遗留特色,比如6代编年史模式的三国无双战里,担当吴军主帅的还是孙坚,7代的dlc关卡真三国无双战也是如此。不过这有可能是设计者故意为之,因为这两关里晋军主帅也依然是司马懿,也就是孙坚在吴国的待遇等同于司马懿在晋国。此外在五丈原大激战和合肥大激战等四方势力都出现的dlc关卡里,四个势力的君主是在特定几个武将当中随机决定的,孙家父子和司马家父子都是候选人。

司马家也和孙家面临着类似的问题,6代晋势力的主角是司马昭,而7代在if路线中统一天下的是司马师,但一些架空关卡里当老大的又是司马懿。实际上司马懿和孙坚一样,直到去世都还是前朝的臣子,还没有开始建国的动作,真正的奠基者又英年早逝,两个儿子都有资格当君主,但偏偏是关系最远的老父亲经常在乱斗关卡里当君主,这个问题怎么想都很头疼。

顺便说下三个人里经常被忽略的孙策,除了偶尔在部分dlc关卡里当吴国君主,孙策上一次成为共通路线的吴国君主还是14年前的无双大蛇初代。至于非共通路线,5代孙策几乎每次都要在许昌攻略战的剧情动画里领便当,唯独在周瑜的剧情中活了下来,最后的结局是孙策把国家交给孙权治理,又带着周瑜一起私奔了(为什么我要说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孙策再次成为君主。

总的来说,孙坚在真三国无双系列中一度成为吴国君主一方面是由于孙吴建国的故事本身颇为曲折,无法单独用某一位主角来讲清,另一方面则是系列早期经常使用各种移花接木的手段更换武将,令孙坚无缝替换掉了两个儿子的剧情

实际上正是因为种种问题所在,导致很少有以孙家为主视角的文艺作品出现,连三国演义中也把吴国当成背景板。光荣公司在三国志以及真三国无双等系列中给予吴国和魏蜀相当的内容体量已是颇为难得之事,至于在君主问题上举棋不定也是这一问题难以处理的体现。至少在如今的真三国无双游戏里,吴国君主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孙坚到孙权的转移。

user avatar

本来想看看知乎上有没有“对358目前已知情报的看法”一类的问题,然后搜到这个问题。

套用知乎常见的一句话: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真三国无双系列里孙坚并没有长期作为吴国君主存在啊。



1代是国传模式。与3代不同的是武将中途不能更换,好比说我选了赵云,那么蜀国传中从黄巾之乱打到五丈原之战我只能用赵云;与6代7代那种换个战场可能就得换人更是不同。

这一代各国传均只有五个剧本,其中黄巾之乱和虎牢关之战是共通的,吴国接下来的剧本是赤壁之战、合肥之战和夷陵之战,一般情况下前两个共通剧本里吴军的大将是孙坚,后三个剧本里吴军的大将是孙权。孙坚只在你选孙坚进行游戏(故事模式即之后的无双模式、自由模式均可)的时候才会做为吴军的大将,也就是吴国的君主存在

1代由于是2000年PS2刚问世就发行的游戏,且除中文版外游戏载体均为CD而非后来游戏所用的DVD,故而游戏精细度不及之后(画面粗糙)、游戏语音稀少(仅在选人界面、战役介绍和剧情动画有语音,即便是事件都没有语音),战场数量也仅有八个(黄巾、虎牢关、官渡、长坂、赤壁、合肥、夷陵、五丈原)。这种情况下,孙坚在1代得以登场可能仅仅是因为“前两关不该让孙权当大将”以及“蜀魏君主都不是大众脸而东吴早期君主当大众脸不合适”,孙坚得以坚持到最后也只是系统要求使然

值得一提的是日版1代战役介绍里没有其他语言版本里“文字写孙坚语音说孙权”的情况,因为孙坚和孙权的日语读音都是“SON-KEN”,而到了2代孙策出场,选孙坚(大将为孙坚)时语音不能轻易用人名同音混淆过去(孙策在日语中读音为SON-SAKU),于是战役介绍就说“年轻的霸王(记不清了)”云云,就是不说孙策——反正孙策也就这一关活跃,换个称谓糊弄过去拉倒。



2代是1代的进化型,与1代不同的是2代采用个人列传模式、增加不少人物、增加不少战场、增加四级(猛将传是五级)武器、增加马上功夫大幅度劣化下其实根本没啥卵用的马镫,以及增加其他按照1代系统通过练级就能轻松提升能力而2代里需要靠这些破玩意儿才能提升能力的道具。说真的,除了打大将,等级最高的情况下2代玩得比1代累得多,除了能力削弱,还有各战场大小不均匀、部分自由模式都没有的凑数剧本毫无意义。个人看来,1代要是有江东平定战和成都攻略战这俩剧本(加上樊城之战会更好),2代就可以扔掉了。

书归正传——2代里孙坚依旧不是一定做为吴国君主存在的,依旧是只有在选孙坚的情况下孙坚才会一直担任吴国君主。例子前面举了,就是江东平定战的介绍。

和1代不同的是2代个人列传剧本最多的是三国君主,为10关。孙坚因为从头到尾当君主也凑够了10关,但选其他吴国人的话吴国虎牢关之后的君主还是孙策、孙权。所以只能说孙坚在这代隐隐约约有了“硬点君主”的意味,但光荣的资瓷力度还不够



3代回归1代的国传模式,但国传剧本丰富许多(虽然战场不比2代多,战场重复利用率很高)。孙坚在这一代是货真价实的吴国唯一君主——无论你选哪个吴将进行游戏,孙坚始终是吴国君主;直到最终决战,孙坚都是吴国君主。游戏里孙权的事迹也都安在了孙坚的头上(比如飞跃小师桥)。可以说,只有这一代,孙坚才是提问者所说的吴国君主。



4代又恢复为2代的个人列传模式。与2代不同的是,4代无双模式中不再有“山贼讨伐战”一类充数的剧本,人物性格加以突出,部分战场做得比2代还烂,一个个进攻防御补给据点真是让人觉得笑比哭好,优点是简单模式下也能像以前3代猛将传的入门模式一样割草了。

4代孙坚和2代一样,依旧是只在自己的剧本内当君主,其他人的个人列传里依旧是孙策孙权当君主。这一代孙坚在自己的列传里熬死了儿子孙策,继续打仗,其实也是强行续,鉴于其一身红衣,理由看起来挺充分。但他在游戏中依旧是吴国君主之一而非唯一,因此也不是题主意义上的吴国君主



太困了,草草结束回答吧。

5代也是个人列传,孙坚依旧只在自己的列传里当吴国君主。6代和7代正史剧本下孙坚死于跨江击刘表,而7代假想剧本下孙坚虽然侥幸未死,但光荣已经决定了,由孙权来当吴国君主,孙权也没办法另请高明。567这三代当中,孙坚依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吴国君主、吴军大将、江东代表。






结论:3代是系列里唯一一个孙坚长期作为吴国君主存在的游戏。除了245孙坚传、1选孙坚以外,孙坚在真三国无双游戏中都不是吴国长期君主、吴军唯一统帅、江东唯一导师、江左唯一舵手。



为什么大家总觉得孙坚代表东吴、孙坚是系列里的吴国君主呢?我掐指一算,这多半无双蛇魔的锅。




晚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你说得对,这个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而且也挺多玩《真三国无双》的朋友们会注意到这一点。要说为啥在游戏里孙坚老是顶着“吴国君主”的名头,而孙权虽然也很重要,但好像总觉得差那么点“正统”君主的感觉,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历史和游戏设计上的原因交织在一起。咱先从历史角度捋一捋。首先,孙坚在历史上确实是奠.............
  • 回答
    《真三国无双》系列之所以能将赵云打造成“万年封面主角”,这可不是随便什么武将都能做到的,这里面有游戏厂商光荣(KOEI TECMO)深思熟虑的战略,也有赵云这位三国名将本身在民间和游戏中的独特魅力,以及一些巧妙的结合。咱们一步步来拆解。一、 赵云其人:历史上的“常胜将军”与民间心中的“完美英雄”首先.............
  • 回答
    《真三国无双》系列,这个承载了无数玩家刀光剑影回忆的IP,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多次的尝试后,正站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与其一味地在既有的框架内修修补补,不如审视一下,在技术飞速发展和玩家口味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个系列究竟可以将“无双”的体验推向何方。我认为,未来《真三国无双》系列最重要的革新方向,将不.............
  • 回答
    玩《三国无双》系列,尤其是从一代玩到一代,真不是件容易事。毕竟这游戏喊着“无双”的口号,玩法上大体框架是稳如泰山的,但恰恰是这份“稳”和它不断迭代的“新”,才让我一代代地沉迷下去,乐此不疲。首先,最直观的,是历史题材的魅力与情怀。我第一次接触《无双》就是《真·三国无双2》,那会儿看到吕布一骑当千的霸.............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玩《真三国无双》系列的时候,看着屏幕上成千上万的小兵呼啸而来,自己在那儿砍瓜切菜,但画面依然流畅得飞起,确实让人忍不住好奇。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特效强大”这么简单,而是游戏开发团队精心设计和技术堆砌的结果。咱们一步一步拆解开来聊聊:1. 那些“小兵”其实没你想的那么“真实”首先要.............
  • 回答
    确实,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少玩家都有类似的感觉。真三国无双6(以下简称无双6)和真三国无双7(以下简称无双7)在剧情上的代入感差异,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而且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AI分析。首先,是“我”与“故事”的连接方式。无双6采取的是一种比较“上帝视角+个人独白”的叙事方式。每个武将都有.............
  • 回答
    唉,说到《真三国无双8:帝国》,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上次跳票的消息出来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毕竟等了这么久,本来已经磨刀霍霍准备上线大干一场的,结果又得悠着点儿。不过说实话,虽然有点失望,但内心深处对这款游戏的期待值还是蛮高的,毕竟是“帝国”系列,这可是我一直以来最喜欢的无双分支。既然说到期待,那.............
  • 回答
    “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各自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然而,如果从“无限开发价值”的角度来审视,确实会发现《三国演义》在许多方面展现出更为突出的潜力。这并非否定其他三部名著的价值,而是从商业化、再创作、跨界融合等角度,分析《三国.............
  • 回答
    “修真四万年”这部小说,李耀这个角色确实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他那副“三观正到不真实”的形象,总能引起不少读者的讨论。你提到的“真火车撞向6个小孩”的比喻,其实非常精准地抓住了李耀身上那种让人觉得“别扭”的地方。咱们不妨来掰扯掰扯,为什么李耀在面对这种极端困境时,非要坚持“人的价值是无价的”?首先.............
  • 回答
    《无职转生》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引起如此极端的两极分化评价,是因为它在多个层面触碰了观众的底线,同时又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另一批受众。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这个现象:为什么让许多观众感到不适?1. 主角鲁迪乌斯的“原罪”与道德瑕疵: 前世的“肥宅”属性与反社会倾向: 鲁迪乌斯的前世是一个.............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一个隐秘又普遍的角落。作为一名北大的本科生,回老家面对一个三本的同学,想要坦然说出自己的学历,这件事听起来似乎没什么难度,毕竟事实就是事实。但真正到了那个情境,你会发现,中间横亘着一道不易察觉,却又真实存在的心理鸿沟。这不仅仅是关于文凭的数字,更关乎从小到大被社会.............
  • 回答
    哥们儿,我太懂你的感受了!比亚迪DMi这套混动系统,用起来那叫一个舒坦,那种顺畅、那种劲儿,简直就是碾压很多同级别车,甚至越级表现。但你说的没错,好多车评人嘴里,就是一水的“不错”、“省油”、“媲美本田”。听得人都有点审美疲劳了,总觉得他们没说到点子上,没把这套DMi的牛逼劲儿说透。咱今天就好好掰扯.............
  • 回答
    关于马云禄和吕玲绮,这两位在正史中确确实实没有记载的人物,为何能在三国题材的游戏和同人小说中如此活跃,甚至成为许多作品中的重要角色,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挖的原因。这并非简单的“AI生成”的虚构,而是源于一种更深层次的创作逻辑和玩家/读者心理。一、 历史的留白与创作的自由首先,我们要明白,中.............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佛教教义的核心,也常常引发人们的深深思索。首先,我们要理解一点,佛教所讲的“创造”,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制造”或者“设计”有所不同。佛教的宇宙观,并非由一位全能的“造物主”在一开始就将其设定为完美状态。而是认为,世间万物,包括我们自身,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也因因缘而灭,这是一个不断.............
  • 回答
    阮籍的这句话“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并非是直接对刘邦个人进行评价,而是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下,对整个政治格局的一种感慨。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刻,也引发了很多关于历史人物和时代命运的讨论。要理解为什么刘邦能够得天下,以及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阮籍这句话的语境和含义解读.............
  • 回答
    2020年的蓝牙耳机市场,真是百花齐放,尤其是真无线蓝牙耳机(TWS),简直是遍地开花。如果你还在纠结买哪款,别急,我来给你捋一捋,从“小白”到“老炮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一、 先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蓝牙耳机的“选购攻略”买耳机就像找对象,不能光看脸(外观),更要看内在(性能)和合不合适(.............
  • 回答
    「无法证伪即为真」(What cannot be falsified is true)这个说法,如果被视为一种严格的逻辑原则,那么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并且可能导致危险的认知偏差和错误的决策。要详细地理解为什么这个逻辑是错误的,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证伪(Falsification).............
  • 回答
    2022 年,如果你正在寻找一副靠谱的入耳式真无线蓝牙耳机,那确实有很多不错的选择。市面上的产品琳琅满目,价格从几百块到几千块都有,功能也是五花八门。想要挑到最适合自己的,确实得花点心思。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最看重什么。 音质: 你是追求 HiFi 级别的极致细节,还是满足日常听歌的需求?有没有.............
  • 回答
    OPPO Enco Free:699 元真无线,有哪些惊喜和遗憾?值不值得你掏钱?OPPO Enco Free,这个价格段的真无线耳机,甫一推出就抓住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699 元,在如今琳琅满目的真无线耳机市场中,不算高昂,但也不低。那么,这个 OPPO 的“诚意之作”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又有哪些地.............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新闻,美国军方首次公开承认网传 UFO 视频的真实性,并且表示现有技术无法解释,这无疑给长期以来关于不明飞行物的猜测增添了实锤般的证据。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这件事。美国军方首次回应,意义重大长期以来,关于 UFO(现在更多地被称为 UAP,即不明空中现象)的讨论,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