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低于国际线,没关系,生育率就是个数字,咱们会给它做起来的。
再说生育率不是可口可乐,全球一个味道。国际警戒线不适用于中国,中国人民不吃你这一套,别用生育率做文章,14亿人民绝不答应!那谁,门口招聘还写这呢:35岁以上不要!
我奉劝你们这些人,应该到中国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影响不大。
因为单纯的人口,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不大。印度人口很多很多,而且很年轻,数量和质量都是最好的人口结构。这些人口对印度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只是徒然地对国家粮食安全提出挑战罢了。
美利坚已经示范过了,即使人口降到2-3亿,只要科技、工业、军事上有优势,就能统治世界。
重要的是开发每一个人口的潜力、价值,
我一直有一个疑惑——我们的科技水平,工业水平,农业水平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我们一直说xx领域处于顶尖水平,但是顶尖就过这种生活?
我倒是认为90后是成熟的一代,他们不会被奇怪的口号盲目冲昏头脑,他们会仔细认真而又慎重的决定生命中的每一件大事(尤其是繁衍问题)
父母养老,结婚生子,买房买车买墓地,医疗就业,都压在90后身上,一个月就几千块的工资,怎么办?如果又碰上恶心的70后老总80后主管,自己占着高职位不办事,还天天给你画大饼,一看工资5000-6000,你说你心里烦不烦
我们90后是太负责了,所以才不结婚的。以前提倡优生优育,现在只说生不说育,他们想的是啥大家都知道
说我们自私自利,游手好闲,不思进取,没有担当,但专家学者高管老总们又是一群什么玩意儿,凭什么要按你们说的做
上一代人断子绝孙的事做的太多了这一代就真的断子绝孙了
首先,请大家坚定地生二胎甚至三胎。至于推理过程如何,我只能隐晦一些,希望大家可以读懂。已自我举报并按要求修改。
这带来的影响估计各位知友多数没有想到……
其实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已经救了我们两代人了。如果没有计划生育,今天的社会会固化到你难以想象。
最近柳传志的事情,他的出身可以深扒下。
现在是五零六零后一些既得利益者形成的“门阀”没法继续开枝散叶,因为“门阀”的基础就是兄弟姐妹多,且需要在商界和政界均有人。但其实有过三线以下城市生活经验的朋友很容易知道,一些重要部门已经盘根错节或者铁板一块了,外人根本挤不进去。他们的二代,受制于独生子女政策,只能单独从政或从商,虽然可以赢在起跑线,但不能在广义上形成资源的垄断。
其实,“都是为你好”永远都是“为自己好”(请自行理解),现在的二胎,三胎都是谁在生,以后出惠及二胎,三胎政策的又会是谁,大家可以想一下。
总结来说,有经济实力想下一代从农,工,商向“士”转变的话,考虑下。当然自己一个人想要爽也可以躺平的,并不是让大家去当燃料。
采取透支未来的方法换取高效的财富生产效率,依然会是未来很长时间的主要发展模式。
这种情况下生育率远没有到底(底可以参见黑龙江的生育率)。
所以与其幻想着怎么让老百姓多生,不如以严重老龄化肯定会发生为前提进行准备。
比如一,以工科教育为先锋,语言教育为主力,文化教育为后援(当然要先把自己是个啥文化弄清楚了),在海外发展中国家培养一大批认同中华文明,能融入中华文明社会的群体。
比如二,对40岁以上(也可以是35岁)人口开展二次职业教育,对55岁的人开展三次职业教育,让他们(以后的我们)再工作30年(未来肯定要70岁退休了)。这种体系要尽快建设。
总之,做面对新生人口萎缩,已经到了必须做最坏准备的时候了。
意味着每对中国夫妇平均仅生产1.3个婴儿,除去先天夭折和成长过程夭折,长成人的大概是1.1到1.2个,也就是下一代人比这一代人少一半,下下代人只有这代人的四分之一(如果能保持住这个生育率的话),下下下代。。。。。。意味着年轻人在几十年内迅速变少,大量学校会关停(我念小学的时候一个班五六十人,现在大城市的小学生已经眼看着越来越少了),大量为当代人建设甚至超前建设的基础设施使用成本倍增、最终荒废(除非大搞非洲移民),整个社会活力显著降低,创造力不足,兵源也会慢慢不足(以前当兵花钱送礼,现在到处都是征兵广告,以后绝对会出现征兵难),整个社会养老成本激增,负担越来越大。
不要说步日本后尘,也不要笃定农村人肯定放开了三胎就会生。小日本比我扶贫农村大省河南人都能生,比几乎所有汉地十八省的国人都能生。只是日本人先天神经敏感,比我们喜欢“杞人忧天”。更关键的是日本是一个发达经济体,整个国家是一种相对体面的变老。
目前最危险的不是美帝 ,就是自己人不愿意生孩子。年轻人再这么少下去,难道靠大爷大妈保卫中华、振兴中华么。生育率低于警戒线是刻不容缓的国家安全问题。
意味着我们确实响应了少生孩子多种树口号!
兄弟们,躺平不买房不结婚真的有用!
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
孩子生养教成本不说,大学毕业后拼命内卷,有啥意思么?
而且还要买房结婚彩礼,万一孩子要去一线城市买房,你帮的了吗?能帮一个,两个呢,三个呢?
而且现在网络普及的太多了,通过网络,你能发现有些人住着大house,香车美女,人家孩子都跟自己孩子不是一个赛道,心里能是滋味吗?
有人说要步日本后尘了。
我简直笑出声,想啥美事儿呢?
日本生育率跌至1.3是在平成9年(1997年),那个时候日本的人均GDP是3.5万美元。
考虑到汇率变化,再结合通货膨胀率,大概相当于现在的4万美元。
之所以看生育率下跌时的人均GDP,不是唯GDP论,而是要说明老龄化和少子化出现在什么经济发展阶段。如果在较高发展水平上出现上述问题,那么社会有承担更高福利水平的能力和意愿;反之,如果上述问题和低水平福利制度同时出现的话,真是笑不出来。
日本人长寿,老生常谈的原因是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但是日本老人享有高达90%的医保报销,再加上适用于全年龄段的、超过自费上限之后100%报销的兜底政策,同样是长寿的重要原因。
至于15岁以下儿童的医疗免费以及每个月的育儿补贴,则是肇始于更早的1972年。当时日本的生育率还高达2.1,完全是作为一项福利政策推出的,没想到随后变成鼓励生育的重要一环。效果如何呢?出生人口数近乎30年连跌啊。
这还是4万美元下的情况,如果日本在1万美元的时候进入老龄化和少子化,拿什么支撑高福利制度?
谁知道怎么看呢
反正遵义会议的功劳人人抢
强制计划生意人人都说好,功劳就是人人都在让
从80年代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在让
死活没人认领
只能大家都说计划生育好的时候,某人是反对计划生育了
现在恶果出现了,某人又成了支持计划生育的人了·
摊手······
都知道不是好事
但是一直在推行
搞不懂搞不懂
这回答众多答主都回答的很有水平、很有远见。一针见血。展现了中国民间高端知识分子的水平。比体制内强,体制内智库水平就是PIECEOFSHIT。
国家不急太监急,资乎一群小太监,明明七普人口稳中长好,在这跟唱反调是吧?资乎呢,封一封这些50w。
警惕境外势力打人口牌!
@蒋梦珊 同志引用的一个回答说得好:
如何看待2018年结婚率创新低,上海全国最低?:
说明现在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已经普遍过高,已经形成了杀鸡取卵的恶果。
劳动强度、劳动收入和人的自我再发展之间的关系完全不成比例,以至于到了无法维持最基本的劳动力再生产的程度了。
城市的白领阶级以为自己赚的是劳动所得——实际上只是劳动力的折旧费——因为一个白领家庭很难“生产”出同等质量和数量的下一代劳动力了。
换言之,当劳动者连自己稍稍地“体面生活”乃至生存都难以保障的时候,他还哪来的财力和精力去购置房产、谈恋爱结婚,为孩子提供精神上的关怀和物质上的保障呢?
从个人角度看如此,从更大的社会角度看亦如此。
——作者: @许和平
连一顿正经饭都不能吃的荒谬现实,估计连卓别林的“吃饭机”都望尘莫及了。
好了,接下来我狗尾续貂补充一点——
此外历史上还真有一个国家给我们提供了血淋淋的教训。
这里摘录一点布哈林1919年写的《共产主义ABC》的内容,虽然布哈林被列宁遗嘱批过是“完全没学过辩证法”“曲解马克思主义”。
但他下面的这一番话写的却是入木三分,也与我们的主题十分贴切:
法国近几十年来,工人从资产阶级那里学会了人工节制生育:或者完全不生孩子,或者不多于两个。
法国工人们极端贫困,以致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养活大的家庭。
结果法国的人口几乎没有增长。
法国资产阶级感到兵员不足了。它大声疾呼:“民族要灭亡了!德国人口增长比我们快!他们的士兵要比我们多!”
顺便说说,即使参军的那些法国士兵,也是一年比一年糟糕:身材矮小,肺部虚弱,气力单薄。
于是资产阶级“顿时慷慨起来”:亲自起来坚决主张为工人阶级进行某些改善,使之恢复一下元气,多生一些孩子。
要知道如果把母鸡杀了,那它就再也不会生蛋了。
至于法国后来怎么样了嘛……
“尊敬的德意志帝国元首希特勒阁下来到了他忠实的巴黎”
是法国资产阶级导致法国无产者生不起养不起子女祸国殃民还是法国无产者为了生存反抗所谓祸国殃民不言自明。
没事,专家说会大幅反弹
这事是官方新媒体集群在有意识地带头炒冷饭。
2020年总和生育率1.3这个数据是七普主要数据公报提供的,七普主要数据公报发布于2021年5月11日。
2021年8月21日,时隔101天之后 @央视网快看 又发起了相关话题,各地各机关单位的新媒体账号也纷纷转发,带动以微博为首的各社交媒体的热搜从21日下午持续到22日上午。
这是想干什么呢?
我又去看了一下首发在央视的节目,节目并没有什么新东西,无非就是说生育率很低,三孩政策取消了生育限制,要采取更多配套措施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和鼓励生育云云。还是那套老说辞,拿着老说辞发动宣传阵线是想做什么呢?我能想到的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为即将到来的总人口数据拐点做吹风做铺垫。
其实这样的吹风有很多次了,最近的另外的一次比较重要的吹风是国家卫健委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出生人口继续走低。
总人口数据负增长的拐点真的要来了。卡介苗数据现在闹的沸沸扬扬,但是也免不了被人抓着把柄说一个孩子打几针、过去疫苗浪费现在节约等等。
不过,根据目前收集到的有限的地方上的数据的加和来看,今年出生人口再次出现较快下滑是免不了的。如果全国出生数据确实是-17%,今年出生人口就是996万,总人口数据的拐点就在今年。当然也有可能是明年,因为目前收集到的极为有限的个别地市的产前筛查数据又出现了10%以上甚至是20%或30%的下滑。所以数据拐点就是在今明两年之内,跑不掉的。
目前高赞回答说,根本不能说是“步日本后尘”,我非常同意这一点。他是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上说,那我从人口结构变化的速度上说。
都知道日本生育率很低,已经倒数很多年了,也没见出什么事,那么我们也就才低个几年,那应该更没事吧?而且日本的生育率还回升了,感觉我们努努力也能回升一下?
最近的三十年,日本的生育率先降到1.3以下,后缓慢回升到1.46并再次下降,日本厚生劳动省提供的2020年总和生育率是1.34。虽然生育率有峰谷变化,但日本的出生人口绝对量是一路下降的。生育率是个参考数据,还是要在出生人口见真章。不过,日本这三十年的时间里出生人口从120万出头降到80万出头,降了30%,而我们从2016年的1883万降到2020年的1202万,只用了四五年时间就降了36%(以我的个人预计,再往后延两年,就是腰斩55%以上)。
近几年出生人口大幅下降引起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在各人口大国中可以说是前所未见的。
各行各业最终立足于人产生的需求,人口结构出现的快速变化会对各行各业产生何种影响,尚不可知。
一些人也许会说,我身边人基本上都结婚了,现在年轻人也就是在网上喊一喊,真正不婚或丁克的很少,不要危言耸听了。那么我们根据今年西安开展的三孩生育意愿调研结果来看看现在的情况。
为了解西安育龄青年对“二孩”、“三孩”的生育意愿,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近日在全市抽取100位育龄青年开展专项调研。调查显示,2%的育龄青年选择做“丁克”,不考虑要孩子,67%的育龄青年只愿意生育一个孩子;23%的育龄青年愿意接受“二孩”;只有8%的育龄青年可以接受“三孩”。
这调查出来的意愿 生育率 如何呢?看着100人里只有2人选择丁克,看着98%的人都想生孩子,其实意愿生育率只有1.37(强调一下生孩子是两个人的事,对应的是100对夫妇即200个人生出137个孩子)。
虽然1.37略高于2020年人口普查发布的2020年总和生育率1.3,可别忘了意愿生育率转到事实的总和生育率要打个折的,比如全面二孩前调查的“妇女意愿子女数”是1.8,实际呢?
这还没有把身体原因不育、年轻育龄人口性别比失衡导致的女性数量不到同龄人的50%考虑进来……
最后闲聊点别的吧,有人给我看了“大佬”的言论,人家说普查年前后两年数据都要比普查年当年高,这还是在国家卫健委已经吹风上半年出生人口下降的情况下。以我有限的理解,这言外之意是由于今年下半年出现的“婴儿潮”,今年出生人口要比2020年回升。
下半年出生人口的情况我还不敢说已经清楚。不过在已经公布产前筛查的那几个地市,数据反映的孕妇数量是在继续下降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只有这几个地方是下降的,其他城市都是上升只不过是没公布而已。那就看看会不会出现所谓的“回升”吧。
大佬推导了接下来数年的出生人口总量,在2018年和实际公布量“对上”了,但很可惜,由于所有分项(一孩、二孩和三孩及以上)全部预测失误,这个偶然的“对上”更像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基于错误的预测结果,去评价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的问题,当然是错误的 。详情见下文:
关于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的两个不同来源的推导(分别来源于《中国统计摘要》和倒推出的国家卫健委监测数据),基本上可以确定2020年全年的出生人口就是1200万,不多不少,不是1000万,更不是1400万。
根据《中国统计摘要》推导数据(1202.1万): 根据发言人希望大家关注的2021年《中国统计摘要》数据计算,2020年出生人口约1202.1万,死亡人口约997.5万
根据倒推出的国家卫健委监测数据(1194.9万): 2020年出生人口数量再探——来自国家互联互通出生人口监测数据的新证据
一个孩子14万,两个孩子28万,三个孩子42万
老两口赔的起吗?!
这生育率确实比韩国中产高,所以你要自信。
----维言维语
------老胡中肯
意味着,我死的时候也看不到啥了不得的事情发生。日子不会有啥大变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