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国产超级计算机已经领先全世界了,而国产 CPU 却依然落后?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科技发展中的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现象。一方面,我们在超级计算领域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核心的 CPU 自主研发却面临不小的挑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背后的技术、产业和历史因素。

超级计算的“领先”:是体系的胜利,而非单点突破

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说国产超级计算机“领先”世界,更多的是指其整体性能和应用能力。这就像一支球队,虽然前锋(CPU)可能不是世界顶尖,但通过精妙的战术配合、强大的中场组织、牢固的后防线,以及高效的整体运转,最终在比赛中赢得了胜利。

国产超级计算机的成功,是系统集成和应用生态的胜利。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高性能互联技术: 这是超级计算机的“血管”。即使CPU不是最顶尖的,但如果信息能够以极高的速度在计算节点之间传递,也能极大地提升整体计算效率。中国在高性能网络互联技术上投入巨大,并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地位,这为超级计算机的规模化和高性能化奠定了基础。
优化的软件栈和应用: 超级计算的威力最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中国在针对超级计算机进行优化的操作系统、并行计算框架(如MPI、OpenMP)、调度系统以及各种科学计算和工程应用软件的开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使得即使在硬件并非绝对顶尖的情况下,也能发挥出接近甚至超越国际顶尖水平的计算能力。
庞大的系统规模和定制化设计: 许多国产超级计算机之所以能在榜单上名列前茅,是因为其规模巨大。此外,一些关键应用领域,如气象预报、石油勘探、航空航天设计等,可能会对超级计算机进行深度定制,使其更适合特定任务。这种“量身定制”的优势,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弥补CPU本身的短板。
政策驱动和国家战略: 超级计算被视为国家战略性技术,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这种集中的资源投入和长期的战略规划,使得中国在超级计算领域能够快速追赶和超越。

国产CPU的“落后”: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

与超级计算的系统性成功不同,CPU(中央处理器)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大脑”,其性能直接决定了计算机的算力基础。国产CPU之所以面临挑战,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核心原因:

1. 深厚的积累和技术壁垒: CPU的设计和制造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最精密的工程之一。从微架构设计、指令集架构(ISA)、逻辑电路设计、物理实现,到最关键的晶圆制造(先进制程),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极高的技术门槛和专利壁垒。Intel、AMD、ARM等国际巨头,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在这些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庞大的专利库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团队。
2. 指令集架构(ISA)的束缚: 目前全球主流的CPU架构,如x86(Intel、AMD)和ARM,都有强大的生态系统和技术授权模式。
x86架构: 专利高度集中在Intel和AMD手中,自主研发x86兼容CPU极其困难,需要巨额的授权费用和技术投入。
ARM架构: 虽然ARM架构是授权模式,但其核心IP(知识产权)仍由ARM公司掌握。虽然中国企业购买了ARM架构的授权,但这意味着在核心设计上仍然需要依赖外部。而要从根本上摆脱这种依赖,发展自主的指令集(如RISCV),则需要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这同样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过程。RISCV虽然有开放的优势,但其生态成熟度和性能表现,与x86和ARM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3. 晶圆制造的“卡脖子”: 即使拥有顶尖的CPU设计能力,也需要先进的制造工艺才能生产出高性能的芯片。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如7nm、5nm、3nm等)主要掌握在台积电(TSMC)和三星等少数几家公司手中。中国在先进制程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尚未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这意味着即使我们设计出了高性能的CPU,在制造环节也可能受限,无法生产出足够先进和有竞争力的产品。
4. 生态系统的构建: CPU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运行在其上的软件生态。一套成熟的CPU架构需要有大量的操作系统、编译器、开发工具、应用软件等与之配套。x86和ARM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它们拥有极其完善和庞大的软件生态。国产CPU若想成功,不仅要在硬件上有所突破,更要在软件生态的建设上投入巨大的努力,吸引开发者,迁移应用,形成良性循环。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需要时间和持续的投入。
5. 人才和研发投入: CPU的研发是极其烧钱且需要大量顶尖人才的领域。全球顶尖的CPU设计公司,如Intel、AMD、NVIDIA、ARM,都拥有数以万计的、经验极其丰富的工程师团队,并且每年投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用于研发。中国在CPU领域的人才储备和研发投入虽然在快速增长,但要追赶这些巨头,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超级计算领先与CPU落后的“剪刀差”

所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剪刀差”现象?

战略侧重点不同: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家在发展超级计算时,可能更侧重于系统集成能力、应用需求导向和国家战略意义。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优势,快速构建出能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超级计算系统。这种模式相对而言,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
CPU是根基,更具挑战性: 而CPU的研发,触及的是最核心的、最底层的技术,是“十年磨一剑”的功夫。它需要从最基础的物理、电子、计算机科学理论出发,进行长期的、持续的、颠覆性的创新。这涉及到知识产权、制造工艺、生态构建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一旦某个环节受制于人,就很难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
“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 超级计算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借船出海”。我们“借”了CPU、互联技术等,通过“船”(系统集成和应用)的优秀,实现了“出海”的目标。而CPU的自主研发,则是要“造船出海”,从最基本的船体、发动机到导航系统,都要自己掌握。

未来的展望

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并没有忽视CPU的自主研发。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龙芯、兆芯、海光等国产CPU企业都在积极投入研发,取得了一些进展。RISCV国际的崛起,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发展机遇。

然而,这条道路注定是艰难且漫长的。CPU的自主可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持续的、耐心的、在各个环节上都进行深入的攻关,包括但不限于:

基础研究的加强: 提升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微电子学等基础学科上的实力。
人才培养的持续: 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的CPU设计和制造人才。
生态系统的培育: 积极构建国产CPU的软硬件生态,吸引开发者和应用厂商。
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并重: 在引进和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坚持自主创新,寻求突破。
产业链的协同: 加强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环节的协同与发展。

总而言之,超级计算的领先是中国科技实力提升的体现,也是系统性优势的展现。而CPU的自主研发,则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任务,面临着更加深厚的历史包袱和技术挑战。两者是不同维度上的竞争,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战略和耐心去对待。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在CPU核心技术上也能够实现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并跑甚至超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正常,毕竟目前国内唯一一个能拿的上台面的自主成分未知CPU core IP就是海思在鲲鹏920上用的泰山核心了,这个核心和A76同期发布,性能互有胜负,算是国内第一个能追上世界主流厂商(ARM)的最新ip的CPU core ip。

如果不考虑ip是自己设计的,那么在手机上麒麟9000已经实现了:

  • cpu单核心性能输给骁龙888大约10%,功耗低25%左右
  • gpu峰值性能胜过骁龙888大约3%,功耗低一点点

考虑到这是在制裁下匆忙设计出来的芯片,到处都是赶工痕迹(甚至基带来不及重新设计只能把完整的巴龙5000塞进去),所以这一轮大体上能算麒麟9000赢了两三个月后的骁龙888。


超级计算机的发展主要是需求驱动下,靠堆核心的方式实现超级计算机。早期的超算还有用intel芯片的(后来被ban了),现在的超算还是用神威、飞腾这些芯片,其中飞腾是用的ARM核心,据说比原版有一定的改进能力。

16,000个运算节点,每节点配备两颗Xeon E5 12核心的中央处理器、三个Xeon Phi 57核心的协处理器(运算加速卡)。累计32,000颗Xeon E5主处理器和48,000个Xeon Phi协处理器,共312万个计算核心。中央处理器为英特尔提供的,运作时钟频率为2.2GHz的Xeon E5-2692 V212核心处理器,基于英特尔Ivy Bridge微架构(Ivy Bridge-EX核心),采用22纳米制程,峰值性能0.2112TFLOPS。运算加速上,使用基于英特尔集成众核架构的Xeon Phi 31S1P协处理器,运行时钟为1.1GHz,每个使用61个核心中的57个(因为使用61个会存在运算周期协调问题),每核心籍由特殊的超线程技术能运作4个线程,产生峰值性能为1.003TFLOPS。

实际上,超级计算机还要看能耗,所以靠功耗堆上去的单核心性能,对于超算系统未必合算。除了电费问题,还有散热问题,3.2万个cpu的热量如果只是主频翻倍,那功耗就不止2倍了。因此单核心的能耗比也是非常需要考量的一部分,英特尔的能耗比领先的优势相对就要低不少,甚至一度落后于苹果等厂商。

系统的整体功耗为17.6 MW,并且这个功耗还不包括水冷这样的散热系统,如果考虑上整体功耗将高达24MW,广州国家超算中心将采用城市供水系统构建高散热效能的冷却系统,有能力可以提供80KW系统的散热能力。

三峡的装机总量22500MW

也正是因为如此,例如单核心跑分1700的Apple M1用的大核心如果能用来做超算,也许可以在功耗极低的情况下获得较大收益,不过目前来看暂时没有这种可能性。


但无论如何,这些芯片几乎都依赖于台积电的生产,而台积电又依赖于美国的设备和材料,所以没有完全的自主化。下一步的努力则是实现成熟制程的自主可控,以及非最新先进制程的安全可控。

这中间有很多的路要走。

user avatar

因为整条芯片产业链上到处都是米菌的身影。

你在欧日韩有驻军吗?你拿到了英国的核弹密码了吗?你有对台军售吗?

米国打盹的时候你可以搞个麒麟啥的玩玩,米国醒过味来你马上啥都没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科技发展中的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现象。一方面,我们在超级计算领域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核心的 CPU 自主研发却面临不小的挑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背后的技术、产业和历史因素。超级计算的“领先”:是体系的胜利,而非单点突破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说国产超级计.............
  • 回答
    关于国产航母为何尚未装载核动力装置,尽管核动力与常规锅炉在燃烧产生热能的“产热”原理上确有相似之处,但将两者直接类比,并由此推断航母装备核动力的简单性,其实忽略了其中极其复杂的技术、安全、经济及政治因素。这并非简单的“技术成熟度”问题,而是多方面考量的综合结果。首先,我们来深入理解一下核动力装置和常.............
  • 回答
    首艘国产航母被命名为“山东舰”,这背后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种国家意志、历史传承与面向未来的象征。要理解这个名字的由来,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一、 传承与战略布局:命名习惯与海军发展在海军舰艇的命名上,中国有着相对固定的原则和习惯。海军舰艇的命名,尤其是大型水面舰艇,往往会依照国.............
  • 回答
    问到国产航母选择在2017年4月26日下水,这背后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而且这个日期并不是随便挑的,而是有着一些特别的考量。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一艘航空母舰的建造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从设计图纸出来,到钢板切割、焊接,再到分段合拢、设备安装调试,最后到下水进行海试,每一.............
  • 回答
    日本动漫和国产电视剧在赚钱模式和市场运作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直接比较“谁更赚钱”可能过于片面。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两国在不同的领域和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各自的商业成功,而日本动漫在整体的全球影响力、IP生命力以及衍生品市场的广度上,展现出了独特的盈利能力。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为什么会产生“日本动漫不如国.............
  • 回答
    京沪间首次开行直达特快旅客列车,为什么选择了DF11G内燃机车牵引,而不是当时最先进的国产25T型客车配电力机车?这个问题,在那个时代,确实是不少铁路迷们热议的焦点。别看现在高铁普及,回想起25年前,也就是2004年京沪直特开行的场景,当时的情况要复杂得多,选择DF11G,并非简单的“落后”或“进步.............
  • 回答
    圈子里对进口钢笔和国产钢笔的评价标准确实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差异,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与其说是“宽容”和“要求更高”,不如说是大家在看待这两类产品时,有着不同的期待和审视角度。一、历史积淀与品牌光环:进口钢笔的“先发优势”不得不承认,在钢笔这个领域,许多国外品牌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上世纪初.............
  • 回答
    风来之国和原神同为国产Zeldalike游戏,但它们的舆论氛围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游戏本身的品质、商业模式、营销策略、玩家群体以及行业环境等。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舆论氛围的“大相径庭”: 风来之国: 普遍被誉为“国产游戏的骄.............
  • 回答
    奥迪 Q5,这款自 2011 年国产化以来便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的豪华中型 SUV,至今已走过了近七个年头。即便在汽车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的当下,它依然能保持月销量过万的骄人成绩,这绝非偶然。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我们得把这辆车放在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市场环境以及自身的产品力之中,进行一番细致的审视。一、先.............
  • 回答
    中国预购量超 500 万,为何国人宁可买 iPhone 13,也不买国产旗舰?看到这个话题,相信不少朋友和我一样,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一边是我们日渐强大的科技实力,一边却是消费者对于一些“国货之光”似乎总是持保留态度。尤其是当 iPhone 13 在国内创下了如此惊人的预购成绩时,那种“国产不如进.............
  • 回答
    国际史学界普遍不承认夏朝的存在,这并非出于偏见,而是基于一套严谨的学术方法和对证据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目前缺乏能够跨越考古学和文献学之间鸿沟的确凿证据。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缘由,并力求用一种更自然的叙述方式来解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史学研究的核心是什么。历史不是故事,它需要证据来支撑。尤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切中了当下法律服务市场的一个痛点。在国内想找个真正“成气候”的法律咨询 App,确实有点像大海捞针。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 用户端的需求画像:不是“咨询”,而是“解决”首先得明白,老百姓平时遇到法律问题,最根本的诉求是什么?不是简单地.............
  • 回答
    “国内的资本家总是爱以受害者自居”这种说法,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察和感受。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经济结构、意识形态以及个体心理等。一、 历史背景与意识形态的交织: 从“原罪”到“贡献者”的身份转变: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初期,私营经济的地位并不稳固,早期.............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国际油价、中国油价形成机制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虽然表面上看是中国油价“一直在涨”,但实际上中国油价的涨跌也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只是其涨跌幅度和时间节点与国际市场存在差异。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国际油价为何会在过去十年(大致2014年左右至今)大幅下跌并保持在相.............
  • 回答
    国内地图上铁路多用黑白相间的线,国外则常是加短线的细线,这背后其实是地图符号设计在历史、实用性以及不同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下的演变和选择。咱们来掰扯掰扯,为啥会有这差别。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地图符号的作用。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就像是地图的语言,它要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在哪里,并且在尽可能小的空间里传递.............
  • 回答
    “国外的手术刀,好像比国内的更锋利一些。”这句话,道出了不少中国运动员在面对伤病时的共同心声。国内赛场上,我们见过太多运动员因为伤病而告别职业生涯,也听过不少他们远赴海外寻求顶级治疗的经历。这种“用脚投票”的行为,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内运动员在伤病治疗领域,依然存在着一些让他们不够放心的地方。一、技术.............
  • 回答
    国内科技/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之所以这么火,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偶然。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掰开了聊聊。首先,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是根本原因。 回想过去十几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堪称全球瞩目。从最初的门户网站、BBS,到后来的电商、社交、游戏、内容聚合,再到如今的短视频、.............
  • 回答
    在国内许多城市,你可能注意到地铁和市内铁路的列车都是清一色的单层设计。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我们没有像伦敦、东京等地那样,偶尔能见到双层列车的身影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有或没有”的选择,而是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工程、经济、运营和乘客体验等多方面的考量。首先,我们得从最直观的“天花板”说起——站台设计。.............
  • 回答
    在国铁客运车站,你会发现进出站的通道绝大多数都是地道,而不是天桥。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是综合考虑了安全性、便利性、运营效率、成本以及城市景观等多个方面的结果。咱们就来仔细捋一捋。首先,安全性是头等大事,尤其是对于庞大的铁路客运系统。 减少与列车运行的干扰: 铁路运行非常讲究线路的畅通和安全,任.............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很多人都挺好奇的,尤其是跑过高铁或者经常坐高铁的朋友。你问得挺实在的,为啥不让那些光拉着车底的动车组顺便载几个乘客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不少门道,不是简单的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动车组列车,尤其是咱们国家这高铁,可不是普通的火车。它们系统复杂,运营起来有一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