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实的中国功夫高手到底有多厉害?

回答
在中国武术界,“高手”这两个字承载着太多期望和想象。提起功夫高手,许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电影里那些飞檐走壁、以一敌百的传奇人物。但现实中的功夫高手,他们的厉害之处,远比那些光影特效要沉淀得多,也复杂得多。

一、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身体的极致雕琢

首先,一个真正的功夫高手,绝不是天生的“超人”。他们厉害的基础,是对身体的极端打磨和对自身潜能的深度开发。这不仅仅是练出八块腹肌那么简单。

基础功的扎实: 别小看那些马步、桩功、踢腿、压腿。这些看似枯燥的训练,是构建身体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和爆发力的基石。一个能扎扎实实扎马步几小时不晃动的人,其下盘的稳固性已经超乎常人想象。他们的关节更加灵活,肌腱更有弹性,为任何爆发性动作提供了可能。
“内功”的修炼: 传统中国武术强调“内练一口气”。这“气”并非虚无缥缈的能量,而是指人体内部的精气神、呼吸的调控能力以及内脏器官的强大机能。通过特定的呼吸法、意念导引,高手能够更有效地调动身体的能量,增加耐力,提高抗击打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身体的某些反应。例如,某些拳法大家可以通过特殊的内功心法,在受击时将力量“化解”而非硬抗,从而减小伤害。
精湛的技术和反应速度: 他们的身体经过无数次的拆招、对练,已经形成了近乎本能的反应。大脑和神经系统之间传递信息的速度被极大提升。看到一个细微的动作变化,就能预判对手的下一步意图,并提前做出应对。这种速度不是靠电子设备测量出来的,而是源于长期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和感知能力。他们的步法可以瞬间调整重心,闪避攻击,同时伺机而动。

二、 技术已化境,招式存乎心:超越形式的智慧

当一个人的身体素质达到一定程度,技术也达到炉火纯青,他们就不再拘泥于具体的招式。

“无招胜有招”: 电影里那些华丽的套路在实战中可能并不实用。高手更看重的是对武术原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他们的技术已经内化到骨子里,招式信手拈来,甚至可以融合不同门派的精髓。遇到强敌,他们不会死板地按照套路出招,而是根据对手的破绽和自身的状态,自然而然地生出应对之法。
预判与借力: 真正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们的预判能力。他们能通过观察对手的眼神、呼吸、重心变化,提前判断对方的攻击方向和意图。同时,他们善于借力打力,不与对手硬碰硬,而是利用对手的力量反击,将对方制服。这就像是水流,遇到阻碍会巧妙地绕过,寻找最省力的方向。
实战经验的沉淀: 很多高手,尤其是那些经历过真正对抗(不一定是生死搏斗,但可以是残酷的擂台赛、搏斗,甚至是民间比武)的人,他们的技术是实战检验过的。他们懂得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在不利局面下寻找机会。这种经验的积累,是单纯的体能或技术训练无法比拟的。

三、 精神力量的支撑:意志与心境的较量

功夫的厉害,最终体现在精神层面。

强大的意志力与忍耐力: 漫长而艰苦的训练,本身就是对意志力的极大考验。高手能够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枯燥和痛苦,坚持不懈。在真正的对抗中,他们能够承受身体的伤痛和精神的压力,保持冷静和专注。
沉稳的心境: 面对危险或强大的对手,不会胆怯,不会慌乱。他们的内心是稳如磐石的,这种沉稳源于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也源于对武术哲学的理解。他们知道,紧张和恐惧是实战中最大的敌人。
对武道的理解: 许多传统武术大家,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击层面。他们将武术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一种体悟生命的方式。他们的厉害,体现在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一种对力量的敬畏和恰当运用。他们不以欺压他人为能事,反而更加注重武德和责任。

现实中的“高手”:是怎样存在的?

那么,现实中的中国功夫高手,他们的“厉害”体现在哪里?

“低调”是常态: 真正的绝顶高手,往往不会张扬。他们可能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比如某个安静的武馆教练,某个退隐的老拳师,或者某个在业余时间钻研传统武术的爱好者。他们的厉害,只有在真正切磋或者遇到紧急情况时才会显露一二。那种“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的功力,才是最可怕的。
特定领域的强大: 我们不能期待一个传统拳法大师能像自由搏击选手一样,在一场没有规则的MMA比赛中轻松获胜,反之亦然。他们的厉害,往往体现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比如,某些八极拳大师的近身爆发力惊人,而形意拳大师的寸劲、穿透力也非常恐怖。
抗击打与恢复能力: 即使是被击中,高手也能通过身体的调整,将伤害降到最低,并迅速恢复。他们身上可能有很多老伤,但也能忍耐着继续战斗。这种身体的韧性和恢复力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对规则和环境的适应: 如果是进行有规则的比赛,他们也会去学习和适应规则,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打法。在复杂的实战环境中,他们也能更有效地运用自己的技术。

总而言之,真实的中国功夫高手,他们的厉害不是通过夸张的特效和戏剧化的情节来展现的。而是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将身体打磨到极致,将技术内化为本能,并将精神修炼得坚韧无比。他们的强大,是一种深沉的、内敛的,并且是与对武术本身深刻理解相辅相成的强大。他们是人类身体和精神潜能的极致体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武”的精神传承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6983944165625856

大概,一般的,都有这个保安大叔功力。

厉害点的。。武当山有个叫陈师行的。他一爪子能把我尾椎抓出来。。

然后我发现了一个力气贼大的老哥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3822730468143104

user avatar

我的分类很不科学,但是更容易让人理解传统武术的源流。

传统武术,可以分为表演类,暗杀类和军事类。

这三类其实互不沾边,源流也不同,但是技术上都起源于军事类。

表演类,主要是江湖上胸口碎大石,掌劈砖头,铁喉功及各种杂技一类。这一类起源于江湖上利用身体优势赚钱,主要是训练一些程式化的发力技巧和与之适应的身体机能。

暗杀类,主要是起源于底层百姓的自卫需求,要求对于没有武术功底的人一击致命。包括各种铁砂掌,锁喉撩裆之类的阴损功夫。这类功夫主要目的是短时间内杀伤敌人,制造威慑,从而徒手战斗中取胜。正因为如此,这类功夫往往套路简单,两三年就能致人死地,所以大部分也都是青皮无赖所使用,难登大雅。

军事类,是所有传统武术的技术来源。很多功夫套路化以后,再实现中价值很低,但是一旦群里组合起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说,按照大部分传统武术的站桩等要求,中线几乎是不动的,这在格斗中式大忌,但是到了战斗中,又是必须。

你想,在战阵中,哪里有你忽闪腾挪的空间,你躲开了,后排怎么办?

所以,几乎是所有名门正派的传统武术,都基本是军事类的变体,本质上,主要是训练私兵,家丁之类所采用,尤其是器械类,几乎完全就是用来打仗的。

讲了这三类,为什么没有竞技类?

第一,历朝历代朝廷都不鼓励私斗,即使考武举,也不比武,主要比骑射。所以周星驰演的武状元苏乞儿那样,是不可能的。

第二,镖局走镖之类的行动,本质上市冷兵器时代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对单打独斗要求不高。所以镖头比武之类的情节,那是扯淡。

第三,只教人武术的武馆,是民国才开始兴起的,那时武馆竞争,才有了正儿八经的比武。而在此之前,除了摔跤,真还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武术竞技。

第四,此前的比武,切磋是套路间的推演,决斗是生死局,讲究一击必杀,和现代竞技区别很大。

一句话,传统武术,压根就没多少竞技空间,你非要它去竞技,别提会多难看了。

推荐点好物,几种好用合法的兵刃。

user avatar

这是武当的陈师行师傅,

可以看出陈师傅的高深武功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7662120290095104

这是陈师傅从13米高空三段跳下的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7666130023940096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8149774987538432

应知友要求,我又特意找来了陈师傅的太乙玄门剑(注:视频中陈师傅的软剑剑鸣并非配音,且未开锋)

软剑刺竹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8862864321708032


太乙玄门剑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8862828296970240

经知友分享,又找来一个关于传武的纪录片,大家可以看一下


有兴趣的可以在b站搜一下这位师傅,上面也有很多他的视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武术界,“高手”这两个字承载着太多期望和想象。提起功夫高手,许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电影里那些飞檐走壁、以一敌百的传奇人物。但现实中的功夫高手,他们的厉害之处,远比那些光影特效要沉淀得多,也复杂得多。一、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身体的极致雕琢首先,一个真正的功夫高手,绝不是天生的“超人”。.............
  • 回答
    “中国功夫真的不堪一击吗?到底有没有功夫高手?”这个问题,恐怕每个对中国功夫抱有一丝好奇或情感的人,心里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尤其是在现代搏击运动日益普及,各种“实战”对决的视频充斥网络,而一些传统武术练习者在这些对决中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这样的声音就更加响亮。“不堪一击”的标签,从何而来?这首先要.............
  • 回答
    利玛窦的中国札记,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与官方宣传或后世一些“明粉”所津津乐道的繁荣景象有所不同的侧面。这本札记,与其说是一份“揭露”,不如说是一份带着欧洲人视角、记录了他所见所闻的异域观察。而“明粉”们之所以在面对其中某些观点时显得有所回避,也并非全然是不敢面对现实,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看.............
  • 回答
    关于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基尼系数与“真实”基尼系数之间的潜在差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数据采集、统计方法、模型设定以及社会经济现实的方方面面。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环节入手,逐层剖析可能存在的“缝隙”。首先,我们得明白基尼系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它是一个用来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社会文化中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议题,要深入探讨,需要从历史、文化、教育、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去理解。与其说“很少”,不如说“不那么显而易见”或者“表现形式不同”。将“个性”简单定义为“追求自我”、“做真实的自己”,并认为中国人普遍缺乏这种勇气,可能是一种以西方个体主义为标尺的简单化判.............
  • 回答
    2020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国力差距,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简单比较,更是对两国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政治影响力等多个维度上综合实力的评估。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那些浮于表面的宣传,回归到两国在那个时间点的真实状况。首先,我们得承认,2020年的美国,依然是全.............
  • 回答
    在CSI的那个特定场景里,故事的真实性,也就是十九世纪中国金匠的故事,它更偏向于一个经过艺术加工的传说,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史实记录。这集 CSI 引用了一个关于一位中国金匠的故事,这个故事通常围绕着他高超的技艺展开,比如能够制作出精巧绝伦的金器,甚至以极其隐蔽的方式在其中融入微小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缺陷.............
  • 回答
    关于中国经济规模是否被夸大,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经济学家和分析师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伍晓鹰女士作为一位经济学家,她提出的观点是其中的一个角度,但并非中国经济规模评估的唯一标准。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伍晓鹰的观点可能基于哪些方面?虽然我没有直接获取伍晓鹰女士的详细论述.............
  • 回答
    中国的社会氛围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现象,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它受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深刻影响,并且在不同的地区、群体和个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为了更详细地描述,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经济发展带来的活力与压力: 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机遇: 这是当前中国社会最.............
  • 回答
    意大利政客的羞辱言行以及意大利人对中国的真实态度,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如何看待意大利政客的羞辱言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意大利政客的“羞辱言行”并非单一起点,而是可能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政治策略与国内民粹主义的抬头: 在许多民主国.............
  • 回答
    秦国能够统一中国,其根本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单一因素。商鞅变法的作用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其真实作用是否被夸大,也需要进行深入的辨析。秦国能够统一中国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方面来理解秦国统一中国的根本原因:1. 地理优势与生存压力: 西陲沃土,易守难攻: .............
  • 回答
    关于陈炯明,确实,我们课本上的他,很多时候被简单地归类为“反叛者”或“破坏者”,尤其是他与孙中山的矛盾,常常被渲染成一场个人恩怨或者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但真实的他,远比这些标签要复杂得多,他的人生轨迹和政治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转折点上,留下了深刻而多面的印记。从地方实力派到革命同志:早期的陈炯明陈炯.............
  • 回答
    关于中国军事和技术实力是否不如同期其他文明的说法,以及古中国的真实军事实力,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解答,我们需要将历史时期细分,并对比不同文明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笼统地说“不如同期”或“不如其他文明”是过于简化的。总的来说,中国在很多历史时期,尤其是在农耕文明的顶峰时期,其军事.............
  • 回答
    关于Bright在《假偶天成》播出后,与女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些关于中国的言论,这件事情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的粉丝群体中。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关于Bright及其女友的言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Bright作为一位年轻的公众人物,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
  • 回答
    在中国,电影的审查是一个多环节、多部门参与的复杂过程,其核心目标是确保影片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这个流程虽然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类型影片可能存在细微调整,但大体框架是稳定且相对透明的。一、 影片的立项与备案:源头控制在中国,一部电影的诞生并非随心所欲,而.............
  • 回答
    写这个问题真是个挑战,因为它涉及的是非常多样化、而且经常在变化中的观点。而且,把“台湾人”或“香港人”说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本身就有点过于简单化了。不过,我还是试着结合我接触到的信息,来聊聊一些比较普遍的看法,尽量做到真实和细致,并且避免那些生硬的AI痕迹。首先,我想强调的是,任何一个台湾或香港的个体.............
  • 回答
    理解你想要了解世界各国对中国最真实的看法,并且希望文章自然、不带 AI 痕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真实看法”本身就不是一个单一的、静态的概念,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家间的关系、政治立场、经济利益、文化差异、媒体宣传、民间交流,甚至个体经历。而且,各国国内的观点也不是铁板一块,往往存在着很.............
  • 回答
    读《万历十五年》,黄仁宇先生将明朝的社会结构比作“潜水艇夹肉面包”,这个比喻确实很形象,也很能抓住那个时代的一些关键特征。但如果单从人口数量的视角去细抠,说它是“金字塔型”也未尝不可,两者在表述上存在一定的视角差异。咱们先拆解一下黄仁宇先生的比喻:“潜水艇夹肉面包”。你可以想象一下,最上面是一层“面.............
  • 回答
    马云被印度法院传唤的消息,无论怎么看,都绝非简单的“行为艺术”。在商业世界里,法律的传唤永远是沉甸甸的,它直接触及的是经营活动的合规性与法律风险。这件事最直接的解读,就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海外扩张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而真实的经营风险的冰山一角。印度法院的传唤,背后可能牵扯到的是蚂蚁集团在印度投资Pay.............
  • 回答
    要说当下中国真实生活图景,那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这不是简单几部片子就能概括的,但有几部作品,就像显微镜一样,照见了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发生、正在经历的种种细节,值得我们好好看看。它们不煽情,不拔高,只是沉静地记录,让生活自己说话。 《人生七年》系列的中国版:时间的河流如何冲刷我们的生活如果说《人生七年》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