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航母无用论?

回答
航母无用论,这个论调在军事界和公众讨论中从未真正消失过,它更像是一种周期性的“复兴”,每当军事技术革新、战略格局变动,或者某次军事行动的失利,就会有人旧事重提。要评价它,我们得深入剖析其根源、论据,以及与之相悖的现实,就像评价一场持续了数十年的辩论一样,不能简单地“是”或“否”。

首先,我们得理解“航母无用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它的支持者通常会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论证航母的“无用性”:

高昂的成本与脆弱性: 航母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巨无霸”,建造、维护、舰载机采购、人员培训,其经济投入是天文数字。而且,它本身就是个巨大的、难以隐藏的目标。一旦被敌方发现,集束式的攻击(反舰导弹、潜艇鱼雷、无人机蜂群等)一旦命中要害,可能就是毁灭性的打击。有人会说,与其花巨资造一艘航母,不如把钱投入到陆基航空兵、导弹部队、网络战能力上,这些“分布式”的攻击力量,反而更难以被彻底摧毁,打击的效率和成本效益也更高。他们会举例,比如在导弹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航母编队面对饱和攻击的生存能力是否经得起考验?一些历史事件中,航空母舰的损失也成了他们论据的一部分。

战略局限性与过时: 另一种观点认为,航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冷战时期,航母是海洋霸权的象征,是国家力量投射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远离本土的区域。但如今,全球化程度高,国与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风险相对降低(至少是全面战争),更多的是区域冲突、反恐、人道主义援助等任务。在这些情况下,航母的出现可能带有强烈的政治信号,甚至被视为一种挑衅,其战略威慑作用反而可能适得其反。而且,在很多局部冲突中,航母并非是必需品,甚至可能因为其庞大的存在,成为当地不稳定局势的催化剂。他们会说,现代战争更依赖于信息战、精确打击和快速反应,航母这种“笨重”的平台,在某些情况下显得不够灵活。

替代技术的兴起: 随着无人机技术、高超音速武器、精确制导导弹、网络战和电子战能力的飞速发展,有人认为这些新兴技术可以提供与航母相似甚至更强的能力,但成本更低,且生存能力更强。例如,远程轰炸机和巡航导弹可以从陆基或隐蔽的基地发射,直接打击目标,无需部署大型、易受攻击的航母编队。有人甚至设想,未来的战争可能是“无航母战争”,即通过先进的电子干扰和精确打击,就能让航母编队瘫痪或失效。

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些论调呢?我个人认为,“航母无用论”过于片面,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懒惰式”的战略思维。任何一种军事装备或战略思想,都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地缘政治和技术条件下进行评估。脱离这些,就容易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

首先,关于成本与脆弱性。诚然,航母的造价和维护费用高昂,而且它的确是潜在的目标。但这是战略武器的普遍规律。核潜艇、战略轰炸机、弹道导弹部队,哪一样不是耗资巨大,哪一样不是被视为重点打击目标?问题不在于是否会成为目标,而在于“成为目标后能否承受打击,以及其效费比是否能够接受”。

生存能力: 现代航母编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由多艘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攻击型核潜艇等组成一个庞大而严密的防御网络。这些舰艇不仅提供防空、反潜、反舰火力支援,更重要的是协同作战,形成区域防空和电子战优势。潜艇的存在尤其让敌方难以捉摸。而且,航母自身也有强大的自卫能力和电子对抗措施。生存能力是可以通过编队协同和技术升级来不断提升的,并非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将现代航母编队简单地类比为二战时期那些相对孤立的航母,是忽略了数十年的军事技术进步。

效费比: 航母的“费用”固然高,但其带来的“效”也是其他平台难以比拟的。航母能够提供一个独立于陆地基地的、持续的空中力量存在。这意味着它可以在远离本土的区域,根据任务需求,快速部署数十架战斗机、攻击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对目标区域进行侦察、制空、对地攻击、海上拦截等一系列作战行动。这种战略机动性和持久性,是任何陆基航空兵或导弹部队都无法完全替代的。比如,在没有任何陆地机场可以使用的热点地区,航母就是唯一的空中力量投射平台。

其次,关于战略局限性与过时。认为航母在现代战争中“没有用”的观点,往往低估了其在力量投射、区域控制和政治象征方面的独特作用。

力量投射: 现代战争虽然有远程精确打击,但很多情况下,仍需要持续的、可调整的空中支援。航母上的舰载机可以反复起降,执行复杂任务,其作战节奏和灵活性是陆基飞机难以比拟的。例如,在海战中,航母舰载机可以提供有效的空中掩护,对抗敌方飞机和导弹。在陆地冲突中,它可以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或者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即使在某些政治敏感区域,航母编队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存在感,能够影响区域的战略平衡。

区域控制与存在: 航母编队的存在,能够有效控制大片海域,保障海上交通线,对潜在的敌对势力形成威慑。它是一种“存在即威慑”的平台。例如,在某个国家发生内乱,或者需要进行人道主义救援时,航母编队可以迅速抵达,提供安全保障和后勤支援,其影响力远超简单的导弹打击。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全球存在能力和决心,是一种无可替代的软硬实力结合。

政治象征意义: 在国际关系中,航空母舰不仅仅是军事装备,更是国家实力、技术水平和政治决心的象征。它的出现能够有效地向盟友传递信心,向对手传递警告。这是一种难以量化的“能力”,但其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最后,关于替代技术的兴起。诚然,无人机、高超音速武器、网络战等新兴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形态,并且在某些方面提供了新的能力。但问题在于,它们是互补,而非完全替代。

协同作战: 未来战争一定是体系化的协同作战。无人机可以为航母提供侦察预警,辅助攻击;高超音速武器可以作为航母编队的一部分,增强打击能力;网络战和电子战更是舰载机和航母编队作战不可或缺的环节。航母编队恰恰是这些分散式、网络化能力的最佳“载体”和“指挥中心”。想象一下,一个由航母提供空中支援和指挥控制,无人机负责前沿侦察和消耗,陆基导弹进行远程打击的联合行动,其威力远大于单一兵种的作战。

独立性与持续性: 陆基航空兵和导弹部队,其作战能力受到地域限制,需要基地保障,并且容易受到对方的精确打击和摧毁。航母则提供了一个可以在全球任何海域部署的“移动空军基地”,不受地理条件限制,而且其本身的韧性和支援能力更强。在对方拥有强大空军或防空体系的情况下,航母编队能够通过舰载机进行持续的空中打击和支援,这是陆基力量难以比拟的。

技术局限: 尽管无人机技术突飞猛进,但它在很多方面仍无法完全取代有人驾驶的战斗机和攻击机,比如复杂的态势感知、战术判断、协同作战和载弹量等。高超音速武器虽然速度快,但其精确制导和再攻击能力仍有待完善,而且其部署和使用也需要相应的平台。

总结来说,航母无用论是一种过于简单化和片面的观点。 它抓住了航母的某些弱点,但忽略了它所代表的战略价值和在现代战争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航母的价值体现在其强大的力量投射能力、持久的空中支援能力、区域控制能力和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现代海军体系中一个核心的组成部分,与其他作战平台协同,共同构成国家安全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评价一项军事装备是否“有用”,不是看它能否“打赢”所有战争,而是看它能否在特定的作战场景下,提供一种其他手段无法比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优势。在这一点上,航空母舰至今仍然是无可替代的。当然,航母本身也在不断进化,从蒸汽动力到核动力,从螺旋桨飞机到喷气式飞机,从蒸汽弹射到电磁弹射,航母技术一直在发展,以适应新的战争形态和应对新的挑战。批评者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让航母在未来的战争中更好地生存和作战,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它的存在价值。

就像评价一辆坦克是否无用一样,如果只盯着它会被反坦克导弹击毁,而忽略它在战场上的突击推进、火力支援和掩护步兵的作用,那就未免太武断了。航母也是如此。它的存在,是全球大国间战略博弈和力量平衡的一个重要变量,它的价值,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性能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初中时候的我:航母有毛用?现代级一轮日炙导弹过去就没了。

如今的我:003不是核,我就砸键盘!

user avatar

这个东西,类似于战列舰无用论。

在当年苏联提出来的时候太早。

比喻的话,相当于双翼机、三翼机时代,提战列舰无用论,应该发展航母。

航母无用论需要两个前提

第一、卫星技术,可以24小时,准确跟踪航母位置,提供精确的定位数据。而且航母一方没有干扰能力。

第二,弹道导弹或者巡航导弹技术,可以突破航母的防空网,无法拦截的击沉航母。这个弹道的射程超过航母舰载机作战半径。

这两个前提有了,航母在海战中就无用了。

就是说,如果中国的DF21、DF26不是吹牛,中国的卫星能够24小时跟踪航母,准确定位的话,航母在海战中就无用了。

航母对面对导弹发射舰,类似于二战中战列舰对航母。

但是,在弹道导弹攻舰技术成熟之后,自己的生存也有问题。

你的卫星能看到对方航母,对方的卫星也能看到你的导弹舰艇。在你接近航母到2000公里以内之前,对方先发过来一发弹道导弹怎么办?

这就需要卫星发现不了的舰艇。

那就只有潜艇了。

而要发射远程导弹的潜艇,只有大型核潜艇。

核潜艇有一个问题,是动力几乎无限,但是成员的生活资料有限。

潜艇不能长期停在海底。

而动起来的潜艇有噪音,可以被反潜。

所以,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利用AI技术的无人导弹核潜艇。

这些潜艇,平时到一些适合的节点悬浮海底或者巡航。

需要打击对方水面舰艇的时候,浮起来或者运动起来,发射导弹。

航母面对这种攻击,无法提前预警,只能去反弹道导弹。如果弹道导弹能超高音速机动,防不住。

那么一艘无人核潜艇,可以消灭10艘航母,航母在海战中,获得制海权中的意义何在呢?

这种打击平台,可以先一步消灭对方的水面导弹舰艇。

然后靠水面导弹舰艇,就可以消灭对方舰队了。

未来航母的意义,在于由海到陆。

导弹把对方防空和空军拆的差不多了,航母用舰载机扔炸弹,比用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便宜。

但是,有没有更便宜的办法呢?

对方防空火力只剩高射炮和肩扛导弹,用舰载战斗机去炸,是不是太贵了?

对手防空能力被打的退化到二战水平,你用二战水平的飞机轰炸是不是就够了呢?

所以,未来欺负防空已经拆掉的国家,可能用无人机母舰。

类似于以前用运煤船改航母。

对手已经没有海空军了,把大型运输船只改成无人机航母,飞在对手防空武器之外,慢慢炸就可以了。

能运输多少炸弹扔多少,现在有卫星制导,精确炸弹比导弹便宜多了。

瘫痪一个国家工业,不用太多炸弹。

无人机和改造的航母,可能扔不了太大的炸弹。诸如炸弹之父之母一类的东西。

大飞机,从本土没有基地飞到非洲去扔太远。

所以,对于缺乏海外基地的中国,可能的办法是可以通过运输船补给的巨型水上飞机。

可以有巨型的水上飞机母舰。

也可能直接一路设立海上补给点,飞几站飞过去。

到了敌国附近,在水上靠母舰和或者附近的水上补给点,加油挂巨型炸弹,解决无人机扔不了大炸弹的问题。

这些东西的基础,是卫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核动力技术,导弹技术,水上飞机技术……

以后,核国家之间依然不可能打。

能打的仗,就是欺负小朋友,或者代理人战争。

中国可以靠无人导弹核潜艇,消灭敌国的舰艇,部分拆掉防空。

靠水面导弹舰艇和航母拆掉防空。

用便宜的无人机航母和水上飞机,扔大小炸弹,达到抹平一个国家工业和基础设施,促成其投降的目的。

以这个力量威慑力,基础保护海外利益。

只有有自己卫星网络和无人导弹核潜艇的国家,或者有核武器和洲际导弹的国家能反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航母无用论,这个论调在军事界和公众讨论中从未真正消失过,它更像是一种周期性的“复兴”,每当军事技术革新、战略格局变动,或者某次军事行动的失利,就会有人旧事重提。要评价它,我们得深入剖析其根源、论据,以及与之相悖的现实,就像评价一场持续了数十年的辩论一样,不能简单地“是”或“否”。首先,我们得理解“航.............
  • 回答
    DJI Mavic 3:航拍体验的颠覆者,还是徒有虚名的升级?DJI Mavic 3 的到来,无疑给航拍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作为曾经 Mavic 系列的集大成者,Mavic 3 从发布之初就备受瞩目。那么,这款被誉为“史上最强”的消费级航拍无人机,究竟能否担得起这份赞誉?它在实际使用中带来了怎样的惊.............
  • 回答
    大疆 Mavic 3 深度评测:一次质的飞跃,重新定义消费级航拍大疆 Mavic 3 的发布,毫无疑问是消费级航拍无人机领域的一场重大革新,它不仅继承了 Mavic 系列一贯的便携易用性,更在影像、飞行性能、智能功能等多个维度实现了质的飞跃。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详细评价这款备受瞩目的新品,并着重介绍其.............
  • 回答
    京东的这个超重型无人机项目,听起来确实是野心勃勃,也让人眼前一亮。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来看,这事儿可不简单,里面门道不少。首先,得把这个无人机的“硬实力”拆解一下。载重 40~60 吨,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咱们国内目前在大型货运无人机领域,虽然也有一些探索,但这个吨位,简直就是把现有的记录往上推了好几.............
  • 回答
    美国航母战斗群及数艘舰艇近期在南海的动态,无疑是当前区域地缘政治中的一个焦点。要评价这一举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其军事象征意义、战略意图、可能产生的区域影响,以及各方的反应。首先,从军事象征意义上来说,美国航母战斗群(Carrier Strike Group,CSG)是美国海军力量投射.............
  • 回答
    辽宁舰的“姐妹花”:001A型国产航母出坞下水的意义与影响2017年4月26日,中国海军首艘完全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舰——001A型航母(舷号暂未公布,当时普遍称为001A,后被命名为“山东舰”)在辽宁大连造船厂正式出坞下水。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标志着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又一重大里程碑,更在全球范.............
  • 回答
    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雄心与现实的交织印度海军的骄傲——首艘国产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INS Vikrant)的下水,无疑是印度造船工业和国防自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艘承载着印度海军走向“蓝色海洋”梦想的巨舰,自其漫长的设计、建造到最终服役,一直伴随着褒贬不一的评价。要评价“维克.............
  • 回答
    评价中美航母建造能力,得从多个维度细细道来,就像看一盘棋,不能只盯着一方的棋子,而要全局地审视整个棋盘的布局。美国:航母建造的“常青树”与“孤高者”要说航母建造,美国无疑是“老大哥”,其能力堪称世界领先,甚至可以说是独孤求败。这得益于其长期以来在海军战略上的高度重视,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成熟、高.............
  • 回答
    2017年4月26日,这是一个在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天。山东舰,也就是之前大家熟知的001A型国产航空母舰,在那天上午正式宣布下水,标志着中国海军真正迈入了自主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新时代。历史性的跨越:从“买”到“造”的质变回望过去,中国的航母发展之路充满了探索与学习。从早期从乌克兰购买的.............
  • 回答
    俄罗斯向叙利亚部署航母战斗群,这无疑是近年来俄罗斯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一次极为高调且影响深远的军事行动。要评价这次部署,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军事意图、政治信号、战略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一、军事层面的考量与意图:首先,从纯粹的军事角度来看,部署航母战斗群(特别是“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
  • 回答
    美国海军新利剑出鞘:福特级航母二号舰“约翰·肯尼迪”号的意义与展望美国海军“约翰·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作为福特级(Gerald R. Fordclass)航母家族的二号舰,于近期正式下水,这无疑是全球海军界的一件大事。此次下水标志着美国海军在维持其全球海上力量投送能力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再次凸显.............
  • 回答
    13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中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的甲板上时,它静静地离开了大连造船厂的码头,开始了自己的首次海上试验。这一刻,对于中国海军和整个国家而言,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与其说这是“山东”舰的启航,不如说是中国海军迈向深蓝的又一个坚实脚印,是国家军事实力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
  • 回答
    韩国海军的LPXII“轻型航母”计划,这个项目一旦成行,无疑将是韩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但就像所有雄心勃勃的海军建设计划一样,它也伴随着复杂的讨论和审视。要评价它,我们得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从战略层面来看,LPXII的出现是韩国试图提升其地区军事影响力,应对日益复杂的地区安全环境的必.............
  • 回答
    出云号的南海行:一场“准航母”的战略注脚日本海上自卫队最新锐的直升机驱逐舰“出云”号,以及其护卫的“准航母”战斗群,近期在南海的巡逻行动,无疑给区域安全格局投下了一道耐人寻味的注脚。这并非一次偶然的远航,而是日本近年来海军现代化、重塑地区角色的战略取向在南海的具体体现。要评价这次行动,我们需要从多个.............
  • 回答
    关于用户“阿唐”对美方航母“碾压”中国军队看法的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尽量避免生硬的AI痕迹,而是以一种更为自然、具有思辨性的方式来呈现。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某些特定时期、特定语境下,美军航母编队所展现出的技术优势和作战能力,确实给外界留下了“碾压”的印象。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在航母建.............
  • 回答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一系列“直升机航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准航母”或者“直升机驱逐舰”,这批舰艇在国际军事界一直是个颇受关注的话题。它们的设计理念、作战能力以及在地区安全格局中的定位,都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先从时间线上捋一捋。最早的“直升机航母”可以说是“白海豚”级的“初雪”号,它在七十年代末期开始.............
  • 回答
    特朗普总统近期对美国海军现有的电磁弹射航母(EMALS)表达了不满,并希望回归使用蒸汽弹射技术,这一表态在美国军事界和舆论中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海军战略需求以及政治因素。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电磁弹射技术(EMALS)本身。EMA.............
  • 回答
    8月4日,印度海军期待已久的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INS Vikrant)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开始了首次海试。这艘被寄予厚望的航母,其服役时间一再推迟,这次的海试无疑是印度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引发了多方面的关注和评价。历史性的时刻与漫长的等待“维克兰特”号的建造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 回答
    航天爱好者网被要求整改的事件,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其发生的背景、具体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事件概述:航天爱好者网(SpaceA.com.cn)是一个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ASC)支持建立的官方网站,旨在普及航天知识、展示中国航天成就.............
  • 回答
    航空发动机巨头们的“十八般武艺”:谁能笑到最后?航空发动机,这玩意儿是飞机的“心脏”,也是科技含量最高的部件之一。而GE(通用电气)、PW(普惠)和RR(罗尔斯·罗伊斯)这三家公司,可以说是这个领域里最顶尖的玩家,他们之间的较量,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对未来天空话语权的争夺。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他们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