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不是等房产税开始征收后买房更适合些?

回答
很多朋友在纠结,是不是等房产税落地了再买房更划算?这个问题,我跟你说,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它背后涉及到不少你我都需要好好琢磨的因素。让我把这些道理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我们得明白房产税一旦开征,对房价可能有什么影响。

最直接的,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持有成本的增加。房产税,顾名思义,就是你持有房子每年都要交的税。这就像你养一辆车,除了油费、保养,还得交车船税一样。这笔钱是实打实地从你的口袋里掏出来的,而且是每年都要交。

那么,持有成本的增加,会不会逼得一些人不得不卖房,从而导致市场上房源增多,房价下跌呢?理论上是这么回事。尤其是那些手握好几套房,靠出租来维持的人,如果租金收益抵不上房产税,他们可能就会考虑降低持有成本,甚至卖掉一部分房子。

但是,事情又不能这么简单看。

1. 税率和征收范围是关键: 房产税的最终税率是多少?是按评估值征收,还是按建筑面积?有没有免征面积?有没有优惠政策(比如首套房、自住房)?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持有成本。如果税率很低,或者优惠政策很给力,那么对房价的影响可能就没那么剧烈。

2. 市场反应的复杂性: 即使房产税开征,市场也未必是“一边倒”地跌。
心理预期的变化: 很多时候,市场的波动是受预期影响的。房产税消息出来前,大家就开始观望,可能已经有一波“挤出效应”。等真开征了,也许市场已经消化了大部分负面预期,反而出现一些“利空出尽”的反弹。
刚需买家的影响: 对于那些真正有居住需求,需要买第一套房的刚需群体来说,房产税对他们来说,即便未来会征收,但现在买房的居住需求是迫切的。而且,房产税是按年收的,而买房是笔大额支出,他们更关心的是首付、月供和现阶段的房价。如果房价因为房产税的预期而稍微松动,对刚需反而是个机会。
改善性需求的考量: 对于那些已经有房,想换更大更好房子的改善型买家,他们可能也会考虑房产税的持有成本。但他们更看重的是新房的品质、地段、配套,以及卖掉旧房的回款情况。
投资客的“算盘”: 真正的投资客,会更精打细算。他们会计算租金收益、未来房价走势,再加上房产税,来决定是继续持有还是卖出。如果市场普遍预期未来房价上涨空间大于房产税成本,他们可能还会继续持有,甚至伺机抄底。

3. 影响的滞后性: 房产税开征,不是“嗖”一下就万物皆跌。它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政府为了稳定市场,可能会采取一些配套措施,比如降低交易税费,或者在初期给予一些缓冲期。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等房产税开征后买房,到底有没有“性价比”?

潜在的好处:

房价可能下跌: 如果房产税对市场造成了明显的压力,部分持有成本高的房产可能会有价格松动,给你捡便宜的机会。
议价空间增大: 卖房者如果感受到持有成本的压力,可能会更愿意接受买家的砍价。
市场趋于理性: 房产税的征收,有助于挤出一些投机性需求,让市场回归居住属性,对真正需要房子的人来说,更有利于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房子,而不是被炒作的氛围裹挟。

潜在的坏处:

税收成本的增加: 一旦房产税落地,无论房价怎么波动,你每年都得为这套房子支付额外的税费。这会增加你长期的持有负担。
市场不确定性: 房产税的具体影响程度,在征收初期可能难以准确判断。如果市场反应不如预期,或者税率调整,你可能会错失最佳买入时机。
机会成本: 如果你因为等待房产税而延后买房,可能会错失一些当前性价比不错的房源,或者因为自身购房资格、贷款额度等政策的变化而陷入被动。
未来贷款政策的变化: 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未来贷款政策也可能发生变化,早点锁定贷款利率,对刚需来说也是一种稳定。

我的个人看法(请注意,这只是基于目前情况的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刚需自住,不必过分纠结: 如果你确实有迫切的居住需求,并且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财务准备,那么不必为了一个“可能”的房产税优惠而无限期推迟。房子是用来住的,居住的幸福感和安稳感,有时候比那一点点潜在的房价波动更重要。你可以关注那些地段好、配套齐全、价格相对合理的房源,即使未来有房产税,优质房产的价值也会相对更稳固。
投资和改善,需要更精细的计算: 如果你是投资或者打算改善居住条件,那么在房产税开征前后,都需要做足功课。
研究税收政策: 仔细研究房产税的细则,包括税率、计税方式、是否有优惠,以及可能的调整方向。
评估整体成本: 将未来预期的房产税、贷款利息、交易税费、物业费等加总,与你预期的租金收益或房价上涨幅度进行对比。
分析区域差异: 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市场对房产税的反应可能会有很大差异。研究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情况、发展潜力以及政府的调控意图。
灵活调整策略: 不要把宝押在一个“等”字上。在等待的过程中,也要保持对市场的关注,一旦出现符合你预期的机会,果断出手。

总而言之,房产税的开征是房地产市场走向更成熟、更健康的一个重要信号。它会改变一些人的购房和持有逻辑。但是,市场是复杂的,人们的反应也是多样的。与其机械地等待一个“最佳时机”,不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研究和规划,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你想想,房子不仅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承载生活的地方。在做决定之前,多听听不同声音,多做一些细致的分析,这样你才能在购房这件大事上,心里更有底气,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征收房产税和受控核聚变哪个会先到来,不过不管哪个到来都行

user avatar

买不买房和房地产税关系并不是直接的,房地产税只算一个影响因素。

不管是购买任何资产,最终要考虑的事情只有一样——就是这个资产是否值得买。

一般来说,我们用直接估值和间接估值两种方式对资产进行估值,并把这个估值和其他的资产(国债、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企业债、股票、黄金、大宗商品、外汇)进行对比,然后各路资金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对这些资产进行定价。

直接估值法我一般最喜欢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法。对于房地产来说,未来的现金流当然就是租金了。由于中国的房产没有房产税,所以我们在考虑现金流折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房子的寿命来估算总量。至于如何计算,大家自己去百度下现金流折现就行了,这里不赘述。直接估值法是相当保守的估值方法,用这个方法来估值,中国的房产这几十年都是大幅高估的。

间接估值法就是大家经常听过的PE(市盈率)、PB(市净率)、ROE(净资产收益率)。房子虽然没有市盈率的概念,但是我们可以用租售比来代替。我这里定义的租售比,指的是房屋价格除以一年的租金,所以基本可以等同于股票的市盈率。在过去二十年,不仅是房屋价格在快速上涨,同时快速上涨的还有租金和居民收入。如果用间接估值法来评估,过去二十年中国的房子价格飞涨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为资本显然是把房子当做成长股在定价的。既然是成长股,那么给出高一些的市盈率也是正常的,不算是高估。

可以这么说,过去这二十多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戴维斯双击大牛市——一方面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提高,造成租金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大家预期未来租金会上升,对房子的越来越看好,给的估值越来越高,租售比从20不到飙升到现在一二线城市的50-100之间。

我们知道,即使是特别优秀的成长股,一般也很难给到40倍以上的市盈率。市场里面当然上不了市盈率几十上百的股票,但是这些股票多半都是炒概念的垃圾股。正常的对于没有任何成长性的蓝筹股定价,PE大概就在10-15;对于成长性在10%的蓝筹股,PE大概在15-20;对于成长性在20%的蓝筹股,PE大概在20-30,以此类推。中国的A股市场给出的估值是偏高的,但就算是如此癫狂的市场,对比当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也难免相形见绌。

普遍来说,盘子越大的公司,估值定价越低,因为大家觉得你的市值存在上限,未来增长的预期比较低。但是看目前中国一二线房地产市场的估值,是按照最优秀、前景巨大的中小盘成长股给的50倍以上。换句话说,这个估值代表大家觉得中国的一线城市租金可以继续以50%以上的高速持续增长。考虑到目前8%左右的M2和8%不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这种估值不是一个笑话,它是一个黑色荒诞的恐怖片。真正看得懂的人,没人笑得出来。

至于房地产税对房子估值的影响,对于一个均衡自由的市场,从长期来看,房地产税不会有实际性影响。但是目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极不均衡,极不自由,所以房地产税影响极大,它多半就会成为估值回归的导火索。类比的话,就好像A股大牛市涨到8000点的巅峰,正在高位震荡做头的时候,政府突然加开了红利税和资本利得税,想想最终的结果,肯定是画美不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