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房地产的流动性很差且在不存在明显的投资前景(房屋折旧、基础设施饱和等)的情况下是如何实现高估值的?

回答
房地产在流动性差且缺乏明显投资前景(如房屋折旧、基础设施饱和)的情况下依然能实现高估值,这是一个复杂但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背后驱动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往往相互交织。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供需关系,更涉及到宏观经济、社会心理、金融结构以及政策导向等深层原因。

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一现象:

一、 核心驱动因素:稀缺性与刚性需求

土地的天然稀缺性: 这是房地产高估值最根本的驱动力之一。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地区,优质地段的土地供应是有限的。即使房屋本身可能面临折旧或过时,但其所处的土地位置的稀缺性,特别是核心城市区域,会持续支撑其价值。
居住的刚性需求: 住房是满足人类基本居住需求的生活必需品。无论经济状况如何,人们都需要一个栖身之所。这种刚性需求,尤其是在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会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一个强大的基础支撑。即使投资回报不明显,人们也愿意为了居住而支付高昂的成本。
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 尽管一些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可能已经饱和,但全球仍有大量地区处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对住房的需求不断增加,推高了城市房地产的价值。即使是饱和城市,城市内部的区域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例如市中心旧区改造、新城开发等,都会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

二、 金融化与资本属性的强化

房地产作为金融资产的属性: 现代经济中,房地产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居住属性,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资产。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房产来获取租金收入、资本增值,甚至利用房产作为抵押物进行融资。这种金融属性使得房地产的估值不再仅仅取决于其使用价值,更受到资本市场情绪、利率水平、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荒”: 当整体经济增长放缓,或者传统投资渠道(如股票、债券)收益率不高时,资本会寻找新的投资出口。在许多国家,房地产因其相对稳定的现金流(租金)和潜在的资本增值预期,成为重要的避险和增值资产。即使回报率不是极高,但相比其他资产更具吸引力。
杠杆效应与信贷扩张: 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便捷的融资渠道,使得投资者能够通过贷款购买房地产,从而放大收益(或损失)。银行、金融机构乐于为房地产提供贷款,因为房产通常被视为可靠的抵押品。这种杠杆效应,在资本流入时会迅速推高房地产价格,即使在缺乏内生价值增长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高估值。
通货膨胀的对冲工具: 在预期通货膨胀上升的环境下,房地产常被视为一种能够保值增值的资产。实物资产(如房产)的价值往往能够随着货币贬值而上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通货膨胀风险,吸引资金流入。

三、 社会心理与文化因素

“有房才有家”的传统观念: 在许多文化中,拥有自己的房产是成功、稳定和归属感的象征。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使得人们即使承受高额贷款,也愿意购买房产,从而支撑了市场需求。
社会地位与投资“安全感”: 房地产被视为一种相对稳健、易于理解的投资,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和金融知识普及度不高的情况下。与股票市场的波动相比,房产价格的短期波动通常较小,给予投资者一种“安全感”。拥有房产也被视为一种社会地位的体现。
羊群效应与市场情绪: 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上涨趋势时,会吸引更多投资者入市,担心错过“上涨机会”(FOMO Fear Of Missing Out)。这种羊群效应会进一步推高价格,形成自我实现的预期,即使实际价值增长有限。相反,下跌时也会出现恐慌性抛售,但如果整体流动性充足且有刚需支撑,市场往往能维持一定价格水平。

四、 政策与制度性因素

土地财政与政府收入: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政府有动机维持土地价格和房地产市场景气。
税收优惠与激励: 一些国家为购房者提供税收优惠(如购房抵税、房贷利息抵税),或者对房地产投资给予其他形式的激励,这也会间接推高房产价值。
城市规划与土地供应限制: 政府的城市规划决策,例如限制特定区域的开发强度、保护绿地等,都会人为地制造土地稀缺性,从而推高地价和房价。
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 政府有时会为了稳定经济或防止市场过热而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例如调整贷款政策、实施限购限售等。这些政策的意图和效果往往是复杂的,有时也会在短期内影响估值。

五、 房屋折旧和基础设施饱和情况下的高估值解释

即使存在房屋折旧和基础设施饱和,房地产依然能维持高估值,原因在于:

土地价值的占比过高: 在一些核心城市或热门区域,土地价值可能已经占据了房产总价的很大一部分,甚至远超房屋建筑本身的价值。即使房屋陈旧需要翻新或重建,但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稀缺性会继续支撑其高估值。
潜在的开发价值: 对于一些旧有区域,政府可能会有城市更新、旧城改造的规划。老旧的房屋和基础设施可能被视为具有拆迁重建的潜力,其价值体现在未来的开发前景上,而非当前的居住功能或建筑质量。
作为“沉淀”资本的工具: 在缺乏其他投资机会时,房地产成为一种“价值储存”的工具。即使租金收益不高,或者房屋本身价值不增值,持有房产也能避免资本缩水,尤其是与通货膨胀进行对比时。
对冲负利率或低收益率的策略: 在负利率或极低利率环境下,持有能产生一定现金流(即使不高)的房产,其相对收益率可能高于持有现金或低收益债券。
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 由于房地产交易成本高(税费、中介费等)、信息不对称严重,卖方往往倾向于维持一个心理预期的价格,买方也可能出于对未来升值的预期而支付溢价,即使眼前看不到明显的投资回报。

总结:

房地产的高估值,尤其是在缺乏明显投资前景的情况下,并非完全基于其使用价值或折旧后的物质价值。它更多地是金融化、稀缺性、刚性需求、社会心理、政策导向和资本逐利性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资本充裕、利率较低、通胀预期存在,并且社会普遍认同房产的价值储存和财富象征意义时,即使房屋本身存在劣势,其所处的土地稀缺性和未来的潜在价值(即使是开发潜力或避险功能)也能支撑起高昂的市场价格。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高估值往往伴随着风险。一旦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如利率大幅上升、经济衰退、政策收紧),或者市场预期发生逆转,房地产市场就可能面临调整的压力,甚至出现价格的显著下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产业会成为一个信仰,然后形成你的投资思维定式。

专家是怎么来的?就是你专门沉浸在某个行业太久了,你就成为了这个行业里的专家。你既然成为了这个行业里的专家,你就会自觉不自觉的为这个行业呐喊鼓吹,出于利益也好,是真的对这个行业怀有真情也罢,反正你就会认定自己这个行业一定值得你终生维护,这就是一个群体基础。

房地产投资的行业基础就是如此而来的。这和清朝灭亡了,大家都会拍手称快,但也确实真会有一部分人痛哭流涕自杀相殉是一样的道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忠实死党信徒,他就认定这是最好的投资,谁来说也没有用。你说房子会老化破败,他眼里的房子再老也是处女,你告诉他炒房子要一百年才能回本,去炒币一夜就能翻几番,可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坚守自己的理念。所以,不要妄图说服已经形成定式思维的人会跟着你的理论改变观点,他们会死守自己的阵地,行业的衰落,是新水断流的结果,而不是老水调头的结果,新力量因为没有被洗脑的基础,他们会根据新趋势做出判断,不会接班老一辈的策略,后水断流,而先辈们老的老,死的死,慢慢通过自然萎缩的方式让一个当红行业褪色,成为边缘投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房地产在流动性差且缺乏明显投资前景(如房屋折旧、基础设施饱和)的情况下依然能实现高估值,这是一个复杂但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背后驱动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往往相互交织。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供需关系,更涉及到宏观经济、社会心理、金融结构以及政策导向等深层原因。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一现象:一、 核心驱动因素.............
  • 回答
    收到,关于富力地产“受困于流动性,称可能无法兑付1月13日到期票据”的事件,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您呈现一个更具深度和人情味的市场解读。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个“1月13日到期的票据”上。 这不是一个天文数字,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规模,但它就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者更确切地.............
  • 回答
    为什么说房地产是 M2 的蓄水池?理解房地产为何成为 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蓄水池,需要从货币的发行与流通、信贷扩张、以及资产配置等角度进行分析。简单来说,房地产作为一种重要的资产类别,能够吸收并锁定大量的社会财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货币的流通速度,起到“蓄水”的作用。以下是详细的解释:1. 货.............
  • 回答
    年轻人期盼房价亲民,这是一个普遍的心愿。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房价真的大幅回落,进入大多数人能够轻松承受的区间,那画面可太美好了。这不仅仅意味着购房门槛降低,更可能引发一场资本的“大迁徙”,对整个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房地产行业之所以能吸引巨量资金,是因为它长期以来被视为相对稳.............
  • 回答
    大都市圈房价高企,这无疑是摆在“未来人口涌入大都市圈”这一命题前的一道巨大鸿沟。如果真的要实现人口持续向大都市圈流动,并让他们在那里安居乐业,我们必须直面并解决房价这个核心症结。这绝非易事,需要系统性的、多角度的、甚至颠覆性的思维和举措。一、打破“供需失衡”的死结: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管齐下目前大都市.............
  • 回答
    中国的房价是否导致人才流失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然而,高房价无疑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其影响是多维度和深远的。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高房价对人才的直接经济压力: 购房门槛过高,抑制了年轻人才的安居乐业: .............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北京市700万的房产,通过银行贷款套出700万现金是否可行”的问题,我将为您详细解释,并分析其中的可行性、潜在风险以及常见的操作方式。首先,明确一点:直接通过银行贷款将房产价值的100%套现为现金,且数额等于房产总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银行贷款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和资产抵押.............
  • 回答
    最近在网上,关于“全国房价都在跌”的说法此起彼伏,这确实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这背后不是简单的“涨”或“跌”两个字能概括的,而是受到了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事儿,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全国范围”这个概念的背后,其实是地域差异巨大的现实。 咱们中国这么大,经.............
  • 回答
    房价,这个让无数普通人既爱又恨的数字,对于人才的流向,可以说扮演着一股强大而复杂的推手。它不仅仅是居住成本的体现,更是城市发展潜力、生活质量、甚至未来机会的隐形代言人。要评价房价对人才流向的影响,我们得把它拆解开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深入看看。一、 高房价的“吸血效应”与“排挤效应”:首先,最直接的影.............
  • 回答
    .......
  • 回答
    哥们,这事儿我也经历过,跟你说点实在的。你这情况,银行流水里有挺多POS机转账,尤其是用来套现还卡的,确实有可能会对你的房贷审批造成影响,而且影响程度可能还挺大的。咱们得从银行怎么看这件事儿说起。银行在审批房贷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评估你的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流水账单,那是银行了解你经济状况和消费习惯.............
  • 回答
    深圳的央行最近发了个通知,让各家银行自查房产抵押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这事儿啊,可不是小事,得好好说道说道。为啥要这么做?那还不是因为“老毛病又犯了”。大家都知道,疫情以来,国家为了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推出了不少优惠政策,其中就包括了经营贷。这经营贷的利率相对较低,而且用途灵活,本意是让企业能.............
  • 回答
    问出“现在的房地产情况,高层没有预见性吗?”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话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的,更像是在拷问整个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信息传递机制以及决策的局限性。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承认,“预见性”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复杂.............
  • 回答
    中国房地产的租售比,也就是房屋的年租金与房屋售价的比值,近年来确实普遍偏低,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那么,这个“低租售比”究竟是否正常?未来又是否有可能发生变化呢?为什么中国房地产的租售比这么低?要理解低租售比,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投资属性的极度强化: .............
  • 回答
    公摊面积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一提到房地产“崩盘”,不少人脑子里就闪过一个念头:这玩意儿会不会跟着一起消失?要我说,这事儿没那么简单,也不是一句“崩盘”就能一笔勾销的。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公摊面积是怎么来的。简单说,就是咱们买房,除了自家那套房子的实际使.............
  • 回答
    2016年那会儿,房地产市场确实是热得有些吓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大家聊天的重点几乎都离不开房子。新闻里天天播报着房价上涨的消息,朋友圈里也充斥着各种“再不买就晚了”的论调。那个时候,我也没少听人说:“这房价涨得太离谱了,肯定是撑不住的,马上就要崩盘了!” 身边有不少朋友、同事,都抱着这种观望的态.............
  • 回答
    郭主席对房地产的表述“不希望房地产剧烈波动”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这背后反映了他对中国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深切关切。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剧烈波动”的具体含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一、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首先,理解为什么房地产会引起如.............
  • 回答
    2022年央行下调LPR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是一项旨在提振经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其作用,我们需要拆解开来看它如何影响市场的各个环节。一、 LPR下调的直接传导效应:降低融资成本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降低了购房者的贷款成本。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银行向客.............
  • 回答
    看待银行第四季度对房地产的政策趋势,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宏观经济背景、房地产市场自身的周期以及监管层的意图来综合分析。通常情况下,第四季度的政策走向会承载着全年总结、来年规划以及应对短期压力的多重考量。一、 宏观经济背景与政策基调的奠定首先,第四季度往往是全年经济形势的“收官”阶段,也是为来年制定.............
  • 回答
    201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此前多年的高速增长和金融宽松政策积累了不少风险,而2017年底开始的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则预示着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要理解2018年中国房地产的未来走向,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严字当头,长效机制蓄势待发 调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