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敏捷是不是可以缩短项目周期,或者说“敏捷就是快”?

回答
敏捷是不是可以缩短项目周期,或者说“敏捷就是快”?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说,敏捷不一定总是能缩短项目周期,它更侧重于“有效”和“价值交付”,而“快”是这种有效性和价值交付的潜在结果,而非唯一目标。

让我来详细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以及敏捷真正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敏捷就是快”?

1. 迭代与增量交付: 敏捷的核心是把一个大项目拆分成一系列短小精悍的“迭代”或“冲刺”。在每个迭代结束时,团队都会交付一个可工作的、有价值的产品增量。这种持续的交付感,让人们觉得项目进展很快,似乎一直在“快”地前进。
2. 快速响应变化: 敏捷宣言中明确提出“响应变化比遵循计划更重要”。这意味着敏捷团队能够快速地根据市场反馈、客户需求变化或技术发现来调整方向。这种灵活性,尤其是在面对不确定性高的项目时,能够避免在错误的方向上投入过多时间和资源,从而避免了“慢”地走向终点。
3. 高可见性和透明度: 敏捷实践,如每日站会、燃尽图、产品待办列表等,大大提高了项目进展的可见性。团队成员、利益相关者都能清楚地看到当前正在做什么,完成了多少,以及接下来要做什么。这种清晰的可见性,也容易让人产生“项目一直在快速推进”的感受。
4. 对“浪费”的抵制: 敏捷推崇精益思想,努力消除在开发过程中不产生价值的活动,比如不必要的文档、过度的会议、重复的返工等。减少这些“浪费”确实能提升效率,让团队更专注于核心工作,自然会感觉“快”。
5. 商业价值的早期体现: 通过早期且持续地交付可工作的增量,敏捷能够让业务部门尽早看到并利用产品的一部分功能,从而尽早获得商业回报。这种“早”获得价值的体验,也容易被解读为“项目快”。

敏捷的真正核心:不是“快”,而是“有效”和“价值交付”

虽然“快”常常是敏捷带来的副产品,但它绝不是敏捷的最终目的。敏捷真正追求的是:

1. 价值最大化(Maximizing Value): 敏捷的首要目标是不断交付最有价值的产品功能。这意味着团队会优先处理那些对用户或业务最重要的事情。即使项目周期不短,但如果交付的都是最有价值的东西,那它就是“有效的”。
2. 减少风险(Reducing Risk): 通过短迭代和持续反馈,敏捷能够尽早发现潜在的问题(技术风险、市场风险、需求不匹配风险等),并及时调整。这避免了在项目后期才发现重大问题而导致大量返工,从而“省”去了不必要的“慢”。
3. 适应性(Adaptability): 尤其是在需求不明确或变化频繁的项目中,敏捷能够帮助团队灵活地适应变化。与其快速但错误地完成一个不需要的产品,不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向,最终交付一个真正符合需求的产品。这种“慢中有快”的调整,才是敏捷的智慧。
4. 可持续的开发节奏(Sustainable Pace): 敏捷强调团队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和“燃尽”。这种稳定的节奏虽然不追求“极速”,但能保证团队长期保持高效率和高质量。

什么时候敏捷可能“不会”缩短周期,甚至看起来“更慢”?

需求非常稳定且清晰的项目: 对于一个需求非常明确、技术成熟、环境稳定的瀑布式项目,如果一开始就把所有东西都规划好了,那么瀑布模型可能确实会更“直接”地指向最终交付。敏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其固有的迭代和反馈机制,初期可能看起来“绕了一点”。
团队对敏捷不熟悉: 如果团队成员对敏捷实践不熟悉,或者转型初期,存在学习成本和磨合期,项目的效率可能会暂时受到影响,感觉并不“快”。
组织文化不支持: 如果组织的领导层、其他部门不支持敏捷的原则,比如不愿意接受变化、不愿意给予团队自治权、仍然强调长周期的大计划,那么敏捷的优势就难以发挥,甚至会被阻碍。
项目范围被不断且无序地扩大: 敏捷允许变化,但并非无限制的膨胀。如果产品负责人或利益相关者不断地、随意地添加新的、不紧急的功能,即使是在敏捷框架下,也可能导致最终交付延迟。敏捷需要有效的范围管理。
“伪敏捷”: 有些团队只是将敏捷的“术语”和“仪式”搬过来,但并没有真正实践敏捷的核心原则,比如缺乏真正可工作的增量、缺乏持续集成、缺乏对变化的响应。这就会导致既没有敏捷带来的灵活性,也没有传统模式的清晰计划,结果就是项目既不快也不有效。

总结

敏捷不是一个简单的“快进按钮”。它是一种价值驱动、风险管理、适应性优先的开发方法论。

“快”往往是敏捷带来的自然结果,是因为它通过:

聚焦最有价值的工作
早期识别和解决风险
持续交付可工作的成果
灵活响应变化

来避免浪费和低效。

与其问“敏捷是不是就是快”,不如问“敏捷如何帮助我们更有效、更安全、更可靠地交付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当这些目标达成时,很多时候,项目的结果自然会比那些“慢而错”或者“快而无用”的模式更快地到达用户手中,产生业务价值。

所以,敏捷的目标是交付价值,而高效地、有适应性地达成这个目标,往往会带来“快”的结果。但如果简单地将敏捷等同于“快”,就忽视了它更深层次的哲学和原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真的是一个悲哀了。

但是,确实是一个普遍的误识!

很多人确实认为,敏捷就是快,敏捷这个词本身就代表快。

实际上敏捷是指迭代过程的频繁和高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迭代周期的风险,通过小迭代,高频次迭代,实现了对大风险的分割处理。

敏捷的结果并不代表交付就早,但是,过去十多年,绝大多数客户和业内的专业人士都这么认为。客户认为是因为可以向领导汇报说我们是敏捷的做法,就是快。一句话,蒙领导这个词好用。

业内的专业人士这么解释,是因为客户好骗,这是自从大工程,RUP,瀑布之后的一个极端性的变化,客户听腻了标准化过程,听个新名词,容易拿下合同订单。

但是,最后这些专业人士骗着骗着,不,说着说着,连自己都信了。于是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讲,敏捷就是因为快。

实际上,敏捷开发,仅仅是因为迭代速度快,迭代周期短,迭代频次高,不代表交付周期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敏捷是不是可以缩短项目周期,或者说“敏捷就是快”?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说,敏捷不一定总是能缩短项目周期,它更侧重于“有效”和“价值交付”,而“快”是这种有效性和价值交付的潜在结果,而非唯一目标。让我来详细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以及敏捷真正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是有些复杂的。一方面,詹启敏院士作为国内顶尖的医学专家,在科研和临床一线都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话有一定的说服力。另一方面,论文被质疑本身就不是小事,尤其涉及到“少数标记错误”,这其中的细节和影响是需要我们认真去看的。关于詹启敏院士的回应,“少数标记错误,不涉及学术不端”首先,我们.............
  • 回答
    的确,我见过不少大型企业在引入敏捷开发时,会优先考虑项目管理方向的咨询顾问。这背后有其逻辑,但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他们对“敏捷”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或者说,对自身真正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认识不够清晰。为什么会出现“偏向项目管理”的现象?1. 敏捷的“可见性”与“可管理性”: 敏捷方法论,尤其是Scr.............
  • 回答
    要说《权力的游戏》里,如果有一个身手敏捷、用长枪的家伙去对付魔山,能不能轻松碾压,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你说的“身手敏捷”和“长枪”,这俩条件组合在一起,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谁?那肯定是琼恩·雪诺。这位北境之王,在长城上跟野人搏杀,在南方跟蓝礼的军队周旋,.............
  • 回答
    嘿,姐妹们,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很多女生都关心的一个话题: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敏感肌?我身边好多朋友都说自己是敏感肌,但我发现有时候她们所谓的“敏感”其实是皮肤本来就比较薄,或者护理方法不对导致的。所以今天就给大家掏心掏肺地分享一下,到底啥叫敏感肌,以及怎么才能准确地对号入座,避免踩坑。首先,咱们得明白什.............
  • 回答
    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倚天屠龙记》里那两位让无数读者又爱又恨的女子——赵敏和周芷若。她们俩的“双标”问题,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也常常让大家争论不休。今天我就想抛砖引玉,说说我的看法,咱们一起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两位姑娘在书中的确各有各的可爱之处,也各有各的“毛病”。而她们的“双标”,很.............
  • 回答
    提到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确实不乏与“敏感”、“小气”相关的看法,但将其简单地标签化,可能忽略了其背后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个体差异。从“敏感”这个角度来看,这可能源于几个层面。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人民在面对涉及国家荣誉、历史叙事、民族尊严等问题时,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保.............
  • 回答
    杨幂发布维密大片,却被指责贩卖身材焦虑,现在的人是不是太敏感了?最近,杨幂为某个内衣品牌拍摄的一组维密风格的大片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议。照片中,杨幂身材曼妙,曲线玲珑,充分展现了女性的魅力。然而,这组照片在获得不少赞美和称赞的同时,也收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认为她是在“贩卖身材焦虑”。那么,这到底是过.............
  • 回答
    要说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那可真是中国古代君臣关系中的一绝,既有“托孤寄命”的深情,也有“扶佐幼主”的责任,更夹杂着一些难以一概而论的复杂性。至于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是不是客套话,这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托孤寄命,情同父子首先,两人关系最核心、最广为人知的一点,就是诸葛亮接受了刘备临终前“汉贼不.............
  • 回答
    最近我总觉得班里的同学好像不太喜欢我,这让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也不是说他们对我有多么明显的不好,就是那种很微妙的感觉,说不上来具体是哪里不对劲。比如,以前我们还会开开玩笑,聊聊最近遇到的有趣的事情,现在好像话题总是围绕着我之外的人,或者一些我插不上嘴的事情。就算我主动搭话,回应也总是简短,然后很快又.............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讨论中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话题,理解起来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分析。关于“一些女权主义者是否太过敏感”的疑问,以及这背后是“被带节奏”还是“三观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敏感”。在讨论中,“敏感”往往意味着对某些事物反应过度,或者对某些话语或行为过度.............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听起来有点沉重,也很扎实,戳到了很多现实的痛点。不过,咱们聊聊,你就会发现,人生这东西,远比你想的要复杂得多,也出人意料得多。先说“穷人家孩子”。这几个字就自带一种无形的压力,就像是人生开局就背着一个不小的包袱。资源少,机会相对窄,能选择的路子也可能没那么多。别人的孩子可能一出生就有个起.............
  • 回答
    .......
  •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确实很令人困扰,而且你感到烦躁并不是“太敏感”,而是非常正常的反应。图书馆通常被视为一个需要安静思考和学习的场所,而持续不断的键盘敲击声,尤其是那种“哒哒哒哒”如同机关枪般的响声,无疑是对这种宁静氛围的严重干扰。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让你感到如此不适,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为什么.............
  • 回答
    说敏捷开发是“坑”,这个说法有点太绝对,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它其实更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带来巨大收益,用不好就容易让人栽跟头,甚至觉得被“坑”了。想象一下,传统开发就像是盖房子,从设计图纸到一砖一瓦,都是提前规划好的。而敏捷开发呢?更像是先搭个框架,然后边住边改进,根据住户的反馈不断调整房间布局、装.............
  • 回答
    在谷歌、Meta (Facebook)、微软等大型科技公司,并非所有程序员都认为敏捷开发是“瞎扯淡”,但确实存在 一部分资深、经验丰富的程序员 对其持有保留甚至批评的态度。这种批评并非否定敏捷开发的所有方面,更多的是对其在大型复杂项目、高度专业化团队以及企业文化中 过度简化、教条化、甚至被滥用 的情.............
  • 回答
    敏捷软件开发(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强调快速迭代和持续改进的软件开发方法。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由Martin Fowler、Kent Beck等软件开发专家推动,并在2001年《敏捷软件开发宣言》(Agile Manifesto)中正式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涉及到敏捷项目管理领域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和他们的经典作品。Jim Highsmith 和 Jochen Krebs 的书都是理解和实践敏捷的优秀资源,但它们侧重点和风格有所不同。为了帮助你选择,我将详细对比分析这两位作者及其代表作,并给出我的建议。首先,让我们分别了解一下这两位作.............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有趣了!而且你居然能用苍蝇拍打死苍蝇,还觉得自己可能是超人,这想法简直太可爱了! 让我来给你好好掰扯掰扯,为什么我们普遍认为苍蝇反应快得不行,但你却能成功“制裁”它们。这可不是因为你是超人,虽然,能打中苍蝇,在很多人看来,确实有几分超能力!首先,我们得承认,苍蝇确实是反应超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