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男子到四川一加油站加油,120 升油箱却加了 161 升油,目前事件进展如何?谁该对此负责?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听着就让人膈应。一个大男人,到加油站加油,结果油箱就那么大点儿,居然给灌了将近一倍的油进去?这事儿要是真的,那得是多离谱?

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基于现有信息推测):

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怎么发生的。一个司机,开着一辆车,油箱容量是 120 升。他去加油站加油,按理说加到油箱满了也就差不多了。可结果呢?加油机显示加了 161 升。这中间多了整整 41 升油,你说这算怎么回事?

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一个 120 升的油箱,怎么能硬生生塞进去 161 升油?这不符合常理。除非,这油箱本来的容量就不是 120 升(可能性不大,一般车辆信息都比较准确),要么就是加油机出了问题,要么就是加油站工作人员有猫腻。

目前事件的进展:

目前网上流传的说法,这事儿发生在四川某地的加油站。事情曝光后,肯定引起了广泛关注。一般遇到这种事情,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消费者维权。

按照常理推断,这位司机当时肯定会找加油站理论。如果加油站不给个说法,他很可能会选择报警,或者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目前关于事件的“进展”,网上信息比较碎片化。通常情况下,这类事件的处理流程会是:

1. 现场沟通与证据收集: 司机可能会当场要求核对加油机数据,如果可能的话,会查看加油记录,甚至要求查看加油站的计量检定证书(证明加油机是合格的)。加油站也应该会配合调查。
2. 加油站内部调查: 加油站方面可能会检查加油机是否存在故障、加油员操作是否失误等。
3. 第三方介入: 如果双方协商不成,通常会由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对加油机进行强制检定,并对加油站的经营行为进行审查。如果涉及到计量问题,检定结果是关键。
4. 媒体曝光与公众监督: 类似这种“离谱”事件,很容易被媒体关注,从而形成舆论压力,推动事件解决。

我查了一下,确实有不少关于加油站计量不准、多收费的新闻报道。这类事情的进展,有时候会比较快,比如通过调取监控、检测设备等就能找到证据。但也有时候,会比较缓慢,取决于证据是否充分,以及各方是否配合。

谁该对此负责?

这事儿的责任划分,咱们得一个一个捋清楚:

加油站和加油机: 这是最直接的怀疑对象。
加油机故障或计量不准: 如果是加油机本身的问题,比如程序被篡改、传感器失灵等,那么加油站作为设备管理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有义务定期对加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人为操作失误或故意: 如果加油员在加油过程中操作失误(例如按错了单位、输入了错误数字等),或者更严重的是,存在故意多收油款的行为,那么加油站和涉事员工都应该承担责任。
加油站经营方: 即使是加油员个人的行为,作为经营主体,加油站也有管理责任。他们没有尽到监督和培训的义务,导致了此类事件发生,理应承担连带责任,并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相关监管部门(如果存在失职): 如果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存在疏忽,没有及时发现加油站计量设备的问题,或者对消费者的投诉处理不力,那么也应该对此负责。但这个责任的界定,会比较复杂,通常是事后追责。

我的个人看法,这事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1. 加油机计量有问题: 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解释的“多加油”的情况。很多加油站的加油机需要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如果过期或者检定不合格,就可能出现误差。
2. 加油员操作失误并企图掩盖: 虽然概率小一些,但也不能排除加油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然后为了避免麻烦或者掩盖错误,没有及时向顾客说明,甚至强行完成交易。
3. 恶意作弊: 这是最恶劣的情况,虽然不多见,但如果存在加油机被非法改装,或者加油员通过某种方式暗箱操作,那性质就非常恶劣了。

处理的重点在于:

要查明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 41 升的“超量”油。是机器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一旦查明,根据具体情况,加油站需要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弥补其经济损失。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对加油站进行处罚,以儆效尤,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事儿,说到底就是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多收了钱。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是加油站的责任,就应该给个说法,赔偿损失。期待这件事能有一个公正的处理结果,也提醒大家以后加油时,多留意一下加油机上的数字,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从事的前一份工作正好和加油站相关,设备类的,所以对加油站的各种设备多少了解一点。既然警方已经介入,那就看最后的调查结果。

根据已有的信息说说我的看法:

该加油站负责人则表示:“司机所说的堵车以及要打他等全是虚假的,民警也在场,我目测他的油箱应该是120升的没错,库里面刚好没有油了,空气跑出去了,新员工不知道,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给他多加了那么一点点,最后司机付了110升的钱。

对加油站稍有了解的,应该能判断出加黑这一段就是在瞎说了。

上图可以简单的大体概括整个加油站油怎么进入汽车油箱的:油罐车从油库装油运到加油站,卸入埋地油罐,然后通过潜油泵或者自吸泵从加油管道到加油机,再通过加油机的计量器,再然后是连接加油机和加油枪的胶管,从加油枪进入汽车油箱。

现在说说,加油站负责人说的库里没有油为什么不可能,首先如上图所示潜油泵,作用就是加油的时候往外抽油的,这个不是直怼到油罐底部的,常规是离油罐底部190mm,一方面油罐长时间使用最底部可能会有水或者有杂质沉淀,保留一定的高度同时还加上滤网等保证加出去的油品质量。

所以所有的加油站都不是等油罐里没有油了才去进油的,一般都会在库存还有几千升的时候就会规划安排,销量越好的加油站对这点越为重视。但凡你去问任何一个加油站经营管理者,他都会说缺啥也不能缺油卖。

很简单,一个车如果开了几公里来加油,然后你告诉他暂时没有油加。一次两次以后,那么可能他以后再也不来了,最严重的结果是带来销量的下降,直接利益损失。

再说一点,加油机作为计量交接的仪器设备,是在强制检定的产品目录范围之内的,计量精度要求在正负千分之三以内,各个地方的计量监督局都会定期上门做检定,各个地方检定周期不一样,一般是三个月或者半年。

现在还有胆子在计量上作假的真的是少之又少了。所以这个事如果最后要是调查出来是加油机的计量有问题,那么就还能再牵扯出更多的相关方来,比如最直接的这个有问题的加油机是谁给作弊造假的,妥妥的违法犯罪跑不了。

好吧,早上没看新闻,刚刚看到,确实是加油机有问题了。(时间11-17:12.04)



没想到我的回答也有上热榜的一天,荣幸。

看评论区大家讨论的比较多的加油问题,那就再更新点内容,说说去什么加油站加油能够让人放心。以下是在不考虑油价差异的前提下,一般情况下这几种加油站的油品是可以放心加的。

1、中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旗下的加油站,中石油中石化全国加起来5万座加油站,这种体量还是国企不存在油品上做文章;

2、壳牌、道达尔等几个外资品牌,在国内政策没放开之前,外资加油站的扩张数量在国内一直受限的,在管理上尤为重视;

3、市区站,不管是集团还是个人,一般都是可以加的。加油站盈利好的绝大部分是市区站,因为市区站汽油消费多,加油站的汽柴油销售里,柴油的利润少,重点在汽油。所以市区站油品质量不好没口碑的话,一段时间后很难盈利。

4、如果是山东地区的话,一些地方炼厂自己的加油站也是可以加的,比如汇丰石化、鲁清石化,自己炼厂出来的油自己卖。



一觉醒来3000赞了。。。那就再更新点我能说的。

关于上面我说的几种可以放心加油的,评论区有指出外资的也不一定靠得住,我只是单纯的从外资的管理上做判断,也不能保证100%。

评论区还有比较多的朋友说中石油中石化这两桶油还有很多私人承包站,说一说这一点。

大概从13年开始吧,加油站有几年疯狂发展的时期,两桶油包括很多有资本的个人投资者大量的扩张网点,两桶油最开始的时候基本上有站就要,收购或者租赁,不管大小位置好坏。加油站的身价也是在那几年炒起来的。

后来发现很多小站实际上没有经济效益或者是负效益的,特别是一些偏僻的村镇网点。于是一部分如租约到期的就不在续租,还有部分小站是自有资产的,就搞了承包制,油站员工承包经营,经营管理权还是在两桶油自己,这是我理解的承包制。如果是两桶油自有资产的站给别人经营,那么正常对外流程走招标对外招租。

再说到两桶油的加盟站,有几种叫法:联营站、合营站、轻资产站等。这也是两桶油不再收购租赁以后,为了保持网点覆盖布局和品牌影响的策略之一。这里面可以分几种情况:

1、托管站:也就是说加油站的所有者把加油站委托给两桶油经营,自己坐着收钱啥也不用管。这种站其实和两桶油自己经营的区别不大。

2、联营站(合营站):和托管的区别是,经营管理是加油站所有者自己。

3、轻资产站:这一类就类似于品牌加盟,通常对私人站有一定的约束条件,才会允许他们挂两桶油的品牌。比较常见的条件是对进油渠道做约束。比如预估一个站一年销量8000吨,可能规定其中6000吨必须从两桶油的渠道进油,剩下的2000吨不做约束。一般这类加油站,相比两桶油的标识,会有类似“特许经营第xxx站”这样的字样。

至于如何区分是两桶油直营还是加盟的,如何是从事加油站行业的大体看看加油站的情况就能分辨出来。如果是经常加油办有加油卡的也好区分,能用卡的一般都是直营。

再说一点评论区很多朋友总感觉现在加油站还是会在加油升数上做手脚,就我的经验来说,大部分加油站现在已经很少在这方面下功夫了。一是主流的加油机大厂在防作弊上一直在升级,技术难度加大,二是监管的力度也严了。

很多朋友会认为加油站挣钱是靠从加油量上做手脚挣钱,不否认有一段时间确实是这样。加油站最被人看重的是位置,位置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盈利能力。加油站不像便利店,这个位置不好我可以随便换个位置重新开。加油升数短缺,多加几次就能感觉出来,时间一长谁还会去这个加油站加油?

从加油站经营者的利己角度来说,保持稳定的客户流量才是他长久赚钱的关键。销量稳定卖的越多,赚的越多。就说一句吧,加油站赚钱的一是油品,二是税收。和给你多加点少加点比起来,不值一提的,当然销量不好的小站难免还是会这样。(没匿名,就这么多了。。。)

user avatar

其实就算是外宾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但是认为会有什么实质改善的话,那就是外宾了。

user avatar

“家里发现了一只蟑螂,说明至少有十只蟑螂。” 不管家里还有多少只,发现了这一只一定要打死。

加油站牛皮糖式推荐推荐燃油宝、小商品卖贵点就算了,居然这个年代还有胆子在计量上作假!这个案例处理的好坏就是其他无良企业违法胆量心理预期尺度。

这数额如果大了这不是道德诚信问题,这是涉嫌违法犯罪了。

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汇报政府工作。在谈及重点工作时表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推动建立自然人、法人统一代码,对违背市场竞争规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有关部门请严格根据法律法规查处!

user avatar

哈哈哈。

这事也不难推测发生的轨迹。就说说这事比较有意思的部分。

其实看文章就知道,当场车主就已经把钱要回去了。当场据理力争,然后加油站就按照110升的来收。加油站的想法不过是,这个没坑着,算了。

没想到之后车主发了视频,还引起了关注。这时加油站就愤怒了,就是骗人过来教训教训的,还有删除视频,哪知道车主也不傻。就到现在这个局面了。

就单纯觉得挺有意思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