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气检测不是不准,只是法律明确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的,需要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所以才以抽血检测为准。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是因为血液酒精含量鉴定证据更为客观准确,所以血液酒精含量才成为作为本罪的核心定罪证据。
本案中交警经过吹气检测黄某的酒精含量达到78毫克/100毫升,属于酒驾,本来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为当事人黄某对吹起结果有异议,要求抽血检查,所以最后根据血液检测已达到醉驾标准,将面临刑事处罚。并且将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同时五年内不得重新考取驾驶证。
吹起检测有时也能成为定罪标准,例如:吹气检测后逃脱的,可以以吹气检测结果作为定案的依据,假如因行为人的原因无法进行血样检测,就可以以吹气检测的结果作为定罪依据,若其酒精含量达到法律标准,则构成危险驾驶罪。
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吹气检测会不准吗?
这个是会的。我小时候就见过新闻说吃了个达利园,完了吹出来是酒驾,后来验血发现没有就没事了。
你舔一口酒然后吐了去吹肯定也是一样的结果。
这视频那不就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呗,有啥好说的。
1、湿化学法
其原理是酒精蒸气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根据溶液褪色的时问来推测乙醇的浓度,故被称作湿化学法。呼气中酒精被置于特殊设计的小瓶中的重铬酸钾和硫酸混合物氧化,瓶中的混合剂会从橙色变成绿色,而化学反应产生的电阻变化也会令指针移动,精确标示出呼气中酒精的浓度,并通过微电脑将其换算成血液酒精的浓度。
2、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是色谱中的一种,就是用气体做为流动相的色谱法,在分离分析方面,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所需式样量少等优点。但由于设备体积较大不可能广泛使用。
3、电化学方法
电化学酒精测试仪又被称作燃料电池型呼气酒精测试仪,它的原理为呼气中酒精被催化剂氧化成氧化碳(或乙醛)和水的过程中释放出化学能,化学能经能量转换器转换之后成电流通过电伏特表,表读值越高,则乙醇浓度越高。
4、红外光谱法
它的原理是酒后的红外线吸收光谱显示出明显的吸收波段,通过酒精分子吸收红外线的程度,来确定酒精的含量。红外光谱型呼气酒精测试仪具有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可以直接作为执法依据,免去了过去需要抽血检的流程。
5、半导体传感器
半导体呼气式酒精测试仪,采用氧化锡半导体作为传感器。这类半导体器件具有气敏特性,当接触的气体中其敏感的气体浓度增加,它对外呈现的电阻值就降低。半导体测试仪的优点是体积小,价格低廉,缺点是抗干扰能力差。通常只用在要求不高的场合,如自我检测,或一般性定性检测。
早期最简易的是用的重铬酸钾氧化酒精的方法,即湿化学法,这种精度很低。
目前常用的是电化学/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和半导体两种。
精度比抽血的要低不少。
跟酒驾与醉驾有关的最有名的艺人是吴京跟高晓松。
上面的是吴京,因为酒驾被抓住了,他态度特别好。让人有点同情他,感觉是被人设计了。
不过犯法就犯法。吴京那个黄色的是囚服。
酒后驾驶,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再次酒后驾驶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驾驶证。
醉驾是要坐牢的。
矮大紧是醉驾,坐了6个月的牢。
区分酒驾与醉驾的标准就是酒精浓度
80mg/100mL
以前出现过一个事情,一个司机酒驾被拦住了。
然后这个司机居然逃跑,一直跑。
最后总算抓住了他,一吹气,正常,没发现酒精。
然后马上抓去抽血。没有达到醉驾标准,但是属于酒驾,最后行政拘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