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水浒传》中的好汉为什么没有小喽啰升上来的?

回答
《水浒传》作为一部以“逼上梁山”为主题的古典小说,着重刻画了一群被逼无奈、有血有肉的梁山好汉,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故事的主线。然而,仔细审视小说内容,确实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水浒传》中的好汉,基本上都是由社会上的某些特定阶层或群体涌现出来的,很少有我们通常理解的、在底层辛苦劳作的小喽啰(例如普通农民、普通工匠等)直接升迁到核心好汉行列。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水浒传》的叙事重心与人物塑造:

“逼上梁山”的主题: 小说的核心在于展示一个“官逼民反”的过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大多是原本在社会中有一定地位或技能的人,如:
官员或曾经的官员: 宋江、戴宗、蔡京(虽然是反派,但代表了官场腐败)、卢俊义(土豪)、柴进(皇族后裔)等等。他们对官场有切身体验,或是因得罪权贵,或是因不堪官场腐败而逃亡。
职业人士: 武松(都头)、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鲁智深(提辖)、石秀(打虎将)、杨志(殿帅府制使)。他们拥有一定的武艺和社会地位,是官方体系内的成员,但因种种原因被排挤或陷害。
有特殊技能或背景的人: 公孙胜(道士)、吴用(秀才)、安道全(神医)、时迁(飞贼)等。他们的技能在梁山发展中至关重要,也意味着他们不属于普通的“小喽啰”。
江湖人士或特定群体: 李逵(浪子)、阮氏三雄(渔民)、张横、张顺(浪里白条)、鲍旭(镇三山)、乐和(乐官)等。他们本身就处于社会边缘,或是具有某些特殊的江湖能力。
英雄传奇的定位: 《水浒传》本质上是一部英雄传奇。它需要塑造有能力、有影响力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背景、自己的性格闪光点。普通的小喽啰往往是背景板,缺乏足够的戏剧冲突和个人魅力来支撑起独立的叙事线。
人物弧光的需要: 好汉们登上梁山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个人转变、心路历程的挣扎。这需要他们有足够的“料”,能够承担起这样的转变。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农民,突然成为叱咤风云的梁山好汉,在叙事逻辑上会显得有些突兀, unless he has a specific extraordinary encounter.

2. 社会结构与阶层固化:

古代社会的阶层流动性较低: 在宋代乃至更广泛的中国古代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是有限的。虽然有科举制度,但对于底层民众来说,想要通过正规途径改变命运非常困难。而《水浒传》描写的很多好汉,即使是底层出身,他们也往往因为某些特殊的才能或遭遇,跳出了普通小喽啰的范畴。
“小喽啰”的定义: 如果我们将“小喽啰”理解为最底层的、没有特殊技能和社会关系的人群,那么他们确实很难在那个时代获得显著的社会地位提升,更不用说成为像梁山泊那样具有号召力的武装集团的核心成员。梁山泊的兴起,需要的是能够领导、能够作战、能够管理的人才,而不是大量的炮灰。

3. 梁山集团的构成逻辑:

人才的吸引与聚集: 梁山泊的壮大,是依靠吸引社会上各种有才能、有背景的人加入。首要条件是他们能够为梁山提供价值,无论是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医疗技能还是经济来源。普通的小喽啰很难直接满足这些需求。
宋江的“招安”思想: 宋江作为梁山泊的实际领导者,其最终目的是“招安”。这意味着他更倾向于吸纳那些有一定社会背景、能够被招安后纳入官僚体系的人物,而不是纯粹的草莽。虽然李逵等人是草莽出身,但他们往往是被其他核心好汉(如宋江)所“招揽”或“收留”的,并非是通过自身努力一步步爬上来的。
招揽的门槛: 梁山泊虽然是绿林好汉,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组织原则和招揽标准。例如,并非所有流民、盗贼都能轻易加入,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考验或有被引荐。

4. 叙事技巧和艺术表达:

重点突出核心人物: 小说的主角是宋江、林冲、武松等核心人物,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者会花费大量笔墨塑造这些人物,他们的成功和崛起自然更容易被描绘出来。
“草蛇灰线”的铺垫: 即使是出身不那么显赫的好汉,他们的能力和潜力也往往在前期有所铺垫,例如李逵的蛮力,只是没有被正常渠道发掘。当他们遇到宋江等人时,便有了展现的机会。

举例说明:

李逵: 李逵是典型的底层出身,但他被戴宗发现并引荐给宋江,并且他拥有的是极强的个人勇武和对宋江的绝对忠诚,这使得他能在梁山占据一席之地。他不是通过基层晋升,而是被“发现”和“招募”。
其他一些小角色: 像孔明、孔亮这样的村里青年,他们上山是因为哥哥孔亮学艺未成,但他们更多是作为宋江的追随者和后勤力量,而不是核心决策者或战将。他们是在哥哥的光环下,或者在梁山大环境下“沾光”而上山的。

总结来说,《水浒传》中的好汉之所以没有小喽啰直接升上来的现象,根源在于:

1. 小说的创作主旨和叙事重心: 侧重于刻画被社会逼迫而反抗的有能力、有背景的个体,而非底层民众的集体崛起。
2. 英雄传奇的艺术定位: 需要塑造具有鲜明个性和卓越能力的人物。
3. 古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影响: 底层民众的上升渠道本就狭窄。
4. 梁山集团自身的构成逻辑: 需要吸引有价值的人才,且宋江有招安的倾向。

这并不意味着底层民众没有反抗的精神或能力,而是《水浒传》的艺术选择和历史背景,决定了其描绘的“好汉”群体更倾向于社会中层的失意者和边缘人,他们因各种原因从体制内或社会边缘被推向了反抗的道路,并因其自身的能力和机遇,成为了梁山泊的核心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地煞星里其实有很多是从小喽啰干上来的,只不过他们的奋斗过程不是在梁山上而已。

欧鹏是逃亡军户,邓飞、马麟、邹渊、邹润、焦挺、白胜是无业游民,燕顺是破产羊马贩子,吕方是破产生药贩子,郭盛是破产水银贩子,王英是脚夫,孟康是逃亡船匠,侯健是裁缝,郑天寿是银匠,陶宗旺是庄户,薛永、李忠是卖艺的,汤隆是铁匠,石勇是逃亡赌场老板,张青是菜农,王定六是小店主,时迁是小偷。这些人在进黑道之前全都是在社会底层,没有官爵,没有文化,不像曹正有师父林冲的面子,不像朱富有哥哥朱贵引荐,欧鹏、邓飞、马麟、燕顺、吕方、郭盛这些人能当上头领全是靠了自己的真本事,或者武功高强,敢打干杀,或者有一手独门技术。这样的人占一百单八将的五分之一强,这个比例已经不低了。

想当头领,必须得有真本事才行,强盗这个行业比官场公平得多,只要你有本事,又能在艰苦的生活中活下来,就一定会出头,因为只有最强悍的人才能适应这种朝不保夕,经常搏命的生活。迫于生存压力,论资排辈这类的规矩很多时候是不适用的,大首领急需强悍的部下帮助自己,小喽啰需要强悍的人领导自己,强盗头子的伤亡率又很高,大部分时候都是缺乏人才的,如果当了土匪还不能在土匪队伍里混出个样子,那只能证明这个人没这个本事。

user avatar

看到各色假装一本正经的分析可太有意思了。

《水浒传》为什么没写小喽啰晋升?因为小说作者没打算写呗,就这么简单。不然是否该总结一下,我大宋两军交战就是主将单挑打天下,顺便搞点魔法AOE?

归根结底,《水浒传》不过是小说而已,拿着小说当史料分析什么历史规律,这可忒有才了。

小说有小说的逻辑,《水浒传》的逻辑就是天罡地煞一百零八将都是前世注定,见了面就是亲不亲故乡人,就算杀了全家,那也是上界星辰契合,直接脑筋急转弯,和谁说理去?

现实中的起义军领导选拔呢?

国朝就不提了。太平天国后期的台柱子: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谭绍光等等,哪个不是从基层出身?

李自成麾下闹出大新闻的刘宗敏,本非亲故,铁匠投军,去小喽啰几希?

再往前瞅瞅,被宋江笑话不丈夫的黄巢起义,末了摘了桃子的朱温又是何许人也?

甚至帝王将相风云际会的三国,哪怕是最讲谱的东吴,草根出身的照样一抓一把:

韩当:勤苦有功,以军旅陪隶,分於英豪,故爵位不加。

周泰:因以寒门为朱然、徐盛所不服。

潘璋:孙权为阳羡长,始往随权。性博荡嗜酒,居贫,好赊酤,债家至门,辄言后豪富相还。

丁奉: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

蜀汉这旮旯就甭说了,自带草根气。虽然史料缺失,很多人物无从考究,但瞅瞅中期军事台柱子魏延的出身:

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正儿八经打私兵部曲升上来的。

再瞅瞅另一位重镇王平,虽然转过会,但究其出身:

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

甚至深究一下,这位是不是汉人都两说。不靠积功而至显官,难道还是靠投胎?

老卒黄忠之事众所周知,不必赘言。

正如韩非子所言: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郡。对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组织而言,从基层选拔人才必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不唯才是举,反倒讲关系,拼爹妈,论祖宗,这不是什么组织的正常规则,而是组织僵化、丧失活力,垂垂老矣的表现。

别把老人臭当体香了,谢谢。

----------------------补充--------------------

原文提到《水浒传》绝少写猪肉,误,现删除该段。

user avatar

谢邀,

此回答献给梁山上和社会中的小喽啰,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

有一次看到唐僧被捉,我十分好奇的问爷爷,

山洞里有好几百妖精,而唐僧就一个人,他的肉该怎么分呢?

那时,天真的我以为小妖是可以和大王一起吃肉的,

爷爷眯着眼告诉我,

大王能吃肉,

厉害的小妖可以啃骨头,

弱一点儿的喝汤,

最菜的就只能守在大锅旁边,扇着鼻子闻闻味儿了,

当时爷爷的话逗地我哈哈大笑,

但长大以后,再回想起这个片段,却再也笑不出来,

小妖的命运实在太他妈惨了!


1、

小妖的命运好像只有一种,

就是成为大王的炮灰,

不但大王记不住他,

就连猪八戒都懒得为他在邀功簿上添上一笔,

“唐僧肉”对小妖来说,

就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传说,

如果有一天,真的捉到了唐僧,

大王就算把唐僧的骨头喂自己心爱的坐骑,

也不会便宜一个普通的小妖,

一个最底层的小妖,

只配蹲在炉子旁边添柴火,

如果他敢扇着鼻子闻味儿,

那一定是活腻歪了,

大王还没吃,你就在这闻上味儿了,

你眼里有大王吗!

肉还没煮熟,鼻子就伸到锅里去了,

你是有多想吃(大王的)唐僧肉啊!

真给你双筷子,

你还不得夹上两块尝尝咸淡啊!

去死吧你!

……

所以,如果你是那个添柴火的小妖,

一定要乖乖地蹲在地上,一只手捏住鼻子,另一只手有规律的往炉子底下续柴火,

保证小火慢炖,这才是你的本职工作,

至于“唐僧肉”,在梦里你都不要想!


2、

如果你是个等级高一些的小妖,

那就不用蹲着了,

你得站起来,扎上围裙,

往锅里加盐、糖、味精、酱油、老抽、八角、桂皮、香叶等,精心调制肉汤的味道,

但你的命运并不会比烧火的小妖好多少,

要是盐放多了,齁到了大王的嗓子,

脾气暴躁的大王一样会举起二百八十斤的大锤,

砸向你那脆如鸟蛋的脑壳,

如果这时候旁边有一个脾气好些的大王,

为你说了一句情,救了你的命,

那你一定会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以后天天传扬这位大王有德有义,爱妖如子,为天下妖王之典范,

其实这两个大王在本质上也没什么区别,

只是一个脾气爆,一个城府深罢了,

不过,你的命运也没有好转,

每逢给大王做饭,就战战兢兢,汗流浃背,

天天生活在恐惧和“感恩”的阴影当中,

那一天,你终于又齁到了大王的嗓子,

你的脑壳被打得稀碎,

但你死的很冤,

你并不是放多了盐,

而是忘了带擦汗的毛巾,

你脑袋上滴下的汗珠儿,让肉汤的咸度直线上升,

……

唉,小妖的命运是真他妈惨!


3、

如果一个可怜的小妖,

有幸躲过了八戒的钉耙和大王的铁锤,

活到了七老八十,

那也不要觉得幸运,

如果你认为山洞里有养老院,

那你的脑洞比山洞还要大,

这个小妖大概率会被大王赶出去,自生自灭,

或者被动员到前线第一排,虽然老得干不动活了,但当当炮灰还是可以的,

你要是指望大王给你养老,

那你可真比大王还牛逼!

记住,

一个小妖,一辈子都是小妖!


4、

《水浒传》中的黑社会和《西游记》中妖界,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李逵、燕顺、王英、郑天寿、孙二娘、张青、李立,哪一个不是吃人的恶魔?

宋江、吴用哪一个不是披着人皮的狼?

梁山上的小喽啰和《西游记》中小妖也没有区别,

黑社会更加讲究等级森严,

如果黑社会有公正的竞聘上岗机制,还叫黑社会吗?

那简直是比“白社会”还白的“透明社会”!

在梁山上,一个小喽啰的日常工作大概是这样的,

早上跑步,上午巡逻,中午喂马,下午打扫卫生,晚上给头领们端洗脚水,

经过了一天的辛劳,

一个小喽啰舒舒服服的躺在了大通铺上,

半睁着眼,面带微笑,

他在想,

“梁山上的好汉为什么没有从小喽啰升上来的?”

“小喽啰为什么不能当好汉?”

“只要努力,我一定能当上好汉!”

“为了宋大哥‘替天行道’的宏伟愿景,我拼了!”

……

诚然,这是一个有理想、有梦想的小喽啰,

但这种小喽啰的命运同样可悲,

因为每次打仗他都冲在第一排,

终于有一天他被炸得粉身碎骨,

……

如果这个小喽啰侥幸躲过炮弹,杀敌无数,立下大功,

那他的午餐一定会多加个鸡腿,

但他要是敢奢望跟头领们一起分享“唐僧肉”,在神秘的石碣上为自己添上一笔,

那他也就活到头儿了,

多杀了点儿人,就想当好汉(头领),

你可真敢想啊!

要是每个小喽啰都像你一样,你让好汉们往哪坐啊!

干脆你也别当好汉了,

我直接把老大的位置让给你得了!

来,你过来坐吧!

去死吧你!

……

所以,如果你是个小喽啰,

那一定要放弃幻想,踏踏实实把马喂好,比什么都强,

如果你真的想当好汉,

那么我建议你先找个机会在山上偷点儿钱,再悄悄溜下山去,

做上几件大案子,

这样你就踏入好汉的门槛儿了,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保证不被巡逻的同行逮住,不在半路饿死,不被群众打死,不被警察抓到,不被官兵剿灭……

唉,小喽啰的命运也真他妈惨!


5、

到了现代社会,梁山早就没有了,

黑道大哥纷纷被抓进了监狱,或者洗白,

还有一部分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由于黑道空间的压缩,

导致大量的小喽啰如蚁群般成群结队地进入了社会的灰色地带,

如传销、P2P、各种链、各种币、各种付费,

……

“小喽啰”三个字也文明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两个字,

“韭菜”,

“韭菜”的命运与“小喽啰”十分相似,

一个被“梦想”洗过脑的小喽啰,只会成长为一个更加健壮的小喽啰,而绝不会成为一个好汉,

他的结局一定是为了“替天行道”的大旗灰飞烟灭……

一颗被化肥和雨水灌溉过的韭菜,也不会长成兰花草,它只能成为一颗更加茁壮的韭菜,

它的结局一定是被大哥拿着镰刀从根割下,拿回家剁碎,加点儿鸡蛋,包成饺子……


6、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新月长川,

见证了多少肥壮的牛羊,被光荣选中成为祭祀天地的贡品,

多少漂亮的童女,以祈求风调雨顺的名义,被抛进了滚滚洪流,

多少头脑发热的小喽啰,为了“江湖义气”“替天行道”,变成了大哥的垫脚石,

多少做着发财梦的散户,被市场无情地收割,

……

但人们不会看到牛羊的眼泪与童女的挣扎,也不会听到小喽啰的呻吟与散户的哀嚎,

因为,历史是由大人物书写的,

(注意:我说的是书写,而不是创造)

在大人物光鲜亮丽的成功史、奋斗史之下,

有一条充满血腥气的暗流在涌动,

那是无数不为人知的小人物在哀嚎与挣扎!

万里长城是由什么建立起来的?

炮灰!

富可敌国的王公贵族是由什么养起来的?

韭菜!

黑道大哥是靠什么洗白,封妻荫子的?

小喽啰的鲜血!

……


7、

如果一个大哥充满深情地告诉你,

曾几何时,他也是一个小喽啰,

只要你努力,同样会成为大哥,

听到这里,你千万不要头脑发热,

因为他一定是万中无一的极少数,

更大的可能,那是他编织的美丽谎言,

目的是榨干你的激情与鲜血,

当然,这种谎言呈现形式多种多样,

如,

“小的们,拿起刀子往前冲,明天我们一起吃‘唐僧肉’!”

“为了梦想,拼了!”

“奔涌吧,小喽啰!”

……

以上,来自于一个小喽啰的自我慨叹!


看官们,

阅后留一赞,江湖好相见,

抱拳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慈老湿”)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

相关回答(文章):

《水浒传》有哪些细节是成年后才能看懂的?

应如何理解《水浒传》中的林冲?他到底有没有出卖鲁智深?

鲁智深为什么叫“花和尚”?

为什么几乎所有《水浒传》的分析文章都认为座次是宋江排的?

水浒传中,郑屠如何避免被鲁智深打死?

user avatar

只要我们不带有色眼镜看《水浒传》,自然会发现,施耐庵从来就没有美化过梁山好汉。因为在《水浒传》原著中,梁山就是一个标准的强盗窝。

人渣级的梁山好汉,那是拿无辜者的肉作包子、拿无辜者的心当醒酒汤,也是脸不红心不跳;抢了人的财物,还逼人吃馄钝板刀面,也不觉得自己是坏人;至于劫个道、抢个钱,那似乎都能称得上好人了,因为只图财不害命,这种境界可不是所有的梁山好汉都能拥有的。

这些人,也真是施耐庵站在了强盗的角度去描写,否则广大读者看到他们被政府消灭了,都会感觉大快人心的!如果大家不相信,不妨想象一下,我们现实社会中出现了这种犯罪团伙,谁不希望政府赶紧法办他们?


因为类似的原因,梁山之上的排名,通常总是这样的。

你在白道上当官,上了梁山,通常总能坐把交椅,而且通常是白道上的官越大,坐的越靠前。

你在白道上有钱有势有地位,上了梁山,通常也能坐把交椅。而且通常是白道上越有钱有势有地位,坐的越靠前。

从这层意义上,一个人在现实社会中混得非常不如意,就想到梁山上找找机会,他可真是找对地方了。

因为梁山的规则永远是,你在白道上有身份,在黑道一样有身份;你在白道你没有身份,上了梁山,一样没有身份。不要不服,这是强盗窝!跟强盗讲道理,你可真找对人了!

一个人在现实社会,还混得什么也不是,到了强盗窝,就想混得脱胎换骨。那不是做梦,又是在做什么?

在现实社会,你是天天欺负人的人,到了梁山,自然是当大哥的料。在现实社会,就是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到了梁山,自然还是当大哥的料。

那些在现实社会,就是成天受人欺负的人,到了梁山上,也就配当个小喽罗。千万不要指望从小喽罗混成大哥,据比较可靠的资料显示,这种小喽罗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不要说《水浒传》原著了,就是那些一心美化梁山的人,也没有给大家塑造一个这种成功的案例。


一个人如果成了光荣的小喽罗,恐怕就要永远保持这种光荣形象了。

因为梁山的另一个规则就是,一个安心当喽罗的喽罗,才是好喽罗。一个喽罗也想当大哥,那是要反天了。

千万不要说你勇敢、更不要说你不怕死。哪个小喽罗敢说自己怕死?怕死的小喽罗,还叫小喽罗?

小喽罗不敢怕死的,因为和大哥比起来,什么也不可怕!换而言之,你向前冲,虽然危险,却有活命的机会,如果你敢不听大哥的话,那就是死路一条。

事实上,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公平可言,强盗窝里,就更没有公平可言了!

许多人总认为,梁山一个类似乌托邦的美好社会。其实呢,那就是人渣的集合罢了。因为普通小喽罗的履历我们不清楚,那些大哥们的履历大都写得比较清楚,有几个称得上安善良民呢?恐怕是屈指可数!

关键是上了梁山之后,他们的职业是什么,就是收保护费、劫道啊!


我们看看强盗们,是如何分配劳动成果的?原著中是这想写的。

“每一样取一半收贮在库,听候支用;这一半分做两分,厅上十一位头领均分一分,山上山下众人均分一分。”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抢来一千两银子。有五百两充公(当然了,如何支配还是几个大哥说了算),五百两大家私分。私分的方法呢?是十一位大哥,分二百五十两;七八百号小喽罗,分二百五十两。

说得具体点,抢一千两银子。大哥们一人分二十多两,小娄罗们一人只能分三钱多点。

换而言之,大哥们天天大碗酒、大碗肉、大秤金银的。小喽罗们,恐怕是没有机会的。因为,强盗挣钱也不容易!能保证几个大哥过上好日子,已不容易了。小喽罗们也想过大哥们的日子(也就是他们当强盗时,幻想的日子),等下辈子吧。因为在梁山的历史上,好像没有从小喽罗到大哥的例子。不是好像没有,而是真的没有!从这层意义上,一个觉得现实社会不公平的人,想到强盗窝里追求公平,那实在是找对地方了。


许多人想当强盗,只是因为他们羡慕强盗头领们的生活。其实呢?强盗头领们的生活,有什么可羡慕的?

从某种意义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个行当,也未必高人一等。只要你干到了最优秀,哪个行当也不错。如果你干的很失败,哪个行当也没用。

许多涉世未深的少男、少女,甚至心理不成熟的成年人,都羡慕黑社会,那是因为看美化黑社会的影视剧看多了。其实在黑社会混的人,除了少数人能混出点名堂,绝大多数的人,恐怕都不如普通行当的人。


小喽罗的工作性质,那就是经常玩命。换而言之,听到伤了几个小喽罗,死了几个小喽罗,不要说大哥们了,就是读者一听,恐怕也像听见死了几条狗,根本不会当回事的。因为一个人,从当小喽罗的那一天起,就已成了一个代号。

所以听到一百多个大哥,后来死的只剩下二三十个(死了七八十个),人们都会唏嘘不已的,更因此恨得,后半本书都不想看了。总而言之,后半本《水浒》写的太差劲了,差的已没法看了,这真是施耐庵亲自写的吗?不会是有人代笔吧!其实呢,不就是因为死了一些大哥,至于吗?

但是,如果听到死了几十个小喽罗,甚至几百个小喽罗,甚至几千个小喽罗,人们就会淡然极了。因为小喽罗这种东西,在强盗的那一天起,就已成了一个代号。因为小喽罗这种东西,就是用来牺牲的。没有无数默默无闻的、甘当炮灰的小喽罗,哪有大哥们的风光人生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