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提供了主要税收,谁的诉求就会被优先考虑,这是自古以来的基本政治逻辑,这难道不是常识吗?
其实横向比较而言,东亚社会的政治框架算是相对来说比较超脱于商业资本逻辑之外的,对形而上学式的社会伦理要更注重一些,至少资本在干预政治的时候,手法必须更巧妙,行事必须更隐蔽,干预方式往往是请求而非支配。
具体到中国,中国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力主要由就业构成,税负倒在其次,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比较少有的具备完整金融主权的国家,可以通过金融手段消化财政负担,所以政治框架在财税上对企业倒是谈不上有多少依赖,真正倚重企业的,反而是就业。
互联网企业在最近几年内被看重,主要原因还是他们缔造了一系列的新生业态,这些业态和已有社会产业实现了较好的横向打通,创造了一大批岗位,这才是他们被重视的主要原因,政府也做了相当一部分工作,确保这些岗位不流失不蒸发零浪费,比如无人机送外卖和无人机送快递,你说这玩意有多少技术难度吗?就算把空域管制问题也算上,难道真正想办法解决会解决不了吗?
还不都是为了保就业。
现在的一些互联网企业多多少少产生了一点不想好好保岗位的意思了,甚至还对某些最听话的地方群起而攻之,对此有司已有不满,毕竟放水放了那么多给你,你不拿来造岗位,还想结寨自保?
可知万达故事乎?给你政策给你融资不是让你把码农40岁开除了完事的。
任冲昊此时出手,貌似缓则,实则叼盘,嗅觉尚可,但用力略偏。
实际上政企关系密切对于有一点社会经验的人来说属于常识,任冲昊拿这个说事,属于把人尽皆知的事情又拿出来说了一遍,认为这东西尺度大的人,显然没有看过几期焦点访谈。
不过任冲昊相比较以前有进步的一点是,隐隐约约触碰到了一点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这东西,在九十年代属于显学,当时村与村之间都敢设卡收费,我称之为神罗化。
现在有些企业,特别是南方企业,瞅准了地方政府有把账面做平的需要,和地方政公检法钩连一气,搞地方山头,这才是有司最痛恨的一点。
下次任冲昊若是往这个方向入手,只要用力适当,或许真能被收编也说不定。
我之前说过像马前卒这种类似企业高管的“中资”,与人民的关系是亦敌亦友,转变只在一线之间。
他其实说的还不算露骨,不过令人欣慰的是,终于有人敢讨论中国题置问题了。
可以在这里抛出两个问题,我本人也可以分享观点:
地方:df
中央:zy
(为了让这篇回答活下来,会在一些敏感词上做错别字处理)
问:我们真的是zy集权的国家吗?
答:只在少数危机条件下会高度集权。新中国成立以来,除个别重大危机外,在和平时期,zy只有1952—1957年苏联直接投资重装备建设时,拥有集权,实现对df极大控制。
竖看改开40年,从央地关系的角度看,就是zy开了个针尖大的孔,df吹出碗大的风。
问:中国的真正的ti zhi弊病是什么?
答:是df政府公司主义导致的恶性竞争,其最终后果由zy直接承担。139期所谓的“旋转门”其实只是管中窥豹。独山县如此,山东集村并居也如此,各级人大里面那些弯弯绕同样如此。
一觉醒来看到这个问题的讨论还挺多,那可以再聊一聊
很多中外学者包括我很喜欢的范勇鹏老师,都提到中国是个高度集权的国家。我个人认为这个不对,对于一个面积超大的国家而言,央地关系从来都是摆在这些国家面前的难题。同时也需要明白一个键政圈的常识:决定国家以何种题置运作的核心是——财政税收。
根据这个常识我们可以将共和国历史进行相应的梳理:
20世纪50年代那短暂的zy集权的背后,zy可以靠来自苏联的直接投资,对df实现有效控制;付出的代价则是全盘苏化。因此当中苏交恶,苏援撤出,丧失外资投入的zy在面临工业化继续推进和外资归零的矛盾情况下,不得不放手让df自行搞工业化。(1958年,df财政收支29%—55.8%,zy则下降至20%左右)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炼钢,大跃进,文革。越是导致很大代价的时间段,zy财税占比越低,对df控制力度越小。
这种长期的央地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现状一直到了80年代,并形成了内在的利益关系。我有些时候一直在想,什么是改开啊,当40年的激荡风云暂时平静,我突然发现:无非就是zy放权让利给df嘛:财税、金融、外汇等等。zy开了个针尖大的孔,df给吹出碗大的风(还得便宜地说原先那套是低效的,是僵化的)。财政分集承包,结果是一个政府,一本财政的统收统支体系,短时间演变成了七万多个大大小小的经济主体。从zy政府公司化变成了上万的df政府公司化。按照新的一套实行“好干部”无一不具备以下特征:高GDP发展,有限资源资本化,成本向民生与环境转嫁。在归纳的时候甚至会发现令人绝望的规律:GDP越高,民怨越甚!
(df正负公司化追求工业化高潮,出现了三次“圈地远动”)
令人惋惜的是:在这种不平等关系的情况下,df各行其是,看见红灯绕路走,正负公司主义愈演愈烈,作为最终责任人的zy,除了“双规”,基本管不了df大员(甚至有些df,就敢顶风作案,带头抵制zy)。
90年代中国的“新困难时期”,铁腕总理朱镕基实行“分税制”改革,df财政收支由70%调低至50%。因此zy想干点事,手里才有了点钱。也为后来的央地政经关系演变打下基础。
话说到这就不好继续说了,不过可以給大家一个开放性问题:
1.近些年中国基建狂魔背后的那个资金是从哪来的?
2.《人民的名义》里赵立春书记的进京和沙瑞金书记的上任,其背后难道不是央地关系的一次新调整吗?当剧本照进现实,你再看看。
为了让这篇回答活下来,我们用美国做一个结语:
中国这种“正负公司化”这种政治题置最大问题,绝对不是什么皿煮自由,而是“条块分割,尾大不掉”,因此衍生出党内各种利益集团纷争愈演愈烈(人大根本不稀奇)。解决措施是:除非党内利益集团公开化、政治派别以及其代言方式制度化,否则就无法靠一般纪律约束和政治建设来化解。(上述内容属于我对温铁军老师部分知识产权的消化反哺。在此加一句我自己的:我说一句难听的:连战争年代,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人都出现贪腐现象,温良恭俭让的和平时期,又如何用一般纪律来约束党内利益集团)
很多人谈到美国,可以说,老美在这方面比我们进一步(但那只是人家的,我们要搞我们自己的):
他们设立选票制度,各地官员只要跟着选票走,那么其利益也就相应公开化。
同时,将贪腐合法化,也是一种利益集团公开化的表现,但谁要敢在中国这么搞,呵呵,祖安全家。
设立游说集团和“旋转门”制度,使得利益集团代言方式制度化。
老美这么效果如何,大家都看在眼里,岁月静好时大家轮流坐庄,闷声发大财;经济下行时,上述操作为离心力破坏美国的凝聚力。在中国,客观上存在非常严重的阶级分化与阶级斗争,你重视与不重视,她都在那里,不离不弃……
不仅人大要被我们重视,还有工会,妇联这些原本不应如此沉默的部门。
看了这期节目,我已变成都督粉。
先把链接放一下。
通篇视频把火力集中在两点:
第一:相关岗位的离任官员到大企业任职已成气候-------这是权前交易的升级版。
它有以下特点:
一。更隐蔽。整个操作并没有直接的交易,但带来的潜在利益可比直接交易大得多了。
二。更公开。这种离职官员到企业任职的行为是公开的, 说明在立法和制度方面还有缺陷,不能限制这种行为。
第二:中国的游说集团正在形成-------这是权前交易的扩大版。
这两点都是美国的顽疾,也是美国走到今天已经不再伟大的罪魁祸首之一。
资本没有意志,但是,资本可以异化资本家,改变资本家的意志。中国的互联网大公司由于时代和技术的原因,积累了巨大的资金,变成了触手波及各个角落的庞然大物,如果限制他们,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如何避免美国的覆辙,是中国必须解决的问题。
但愿高层已经注意到这个动向并着手解决了吧。
划重点:普通人必须重视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最高权利机关的作用,重视自己的民主权利。
去了解,去认识,去参与,去掌握。
这种权利不会主动递到你的手里。
补一:
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就像是毛坯房,无数的先辈有志之士,通过血与火的考验与抗争已经为后辈争取了下来,这是大头,后辈们万不能丢失了斗志与进取精神,因为嫌弃装修等小头麻烦,而宁愿露宿荒野。
不想看待,这是必然。
如果中国社会四处都是热忱的社会主义者,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还会嘲笑这些资本家作茧自缚,玩火自焚,加速自己的灭亡,被人民群众打倒指日可待。但如今到处都充斥精致的小资产阶级,只享权利不尽义务的社会主义巨婴,还要去批判资本家的道德,我甚至对信仰有些迷茫,想想不禁可笑,立马划向下一个动态看搞笑视频去了。
现在知道怀念牧之,想让他回来,可鹅城百姓对得起牧之吗,配得起牧之吗。今天的局面可不是一年两年,弹幕和才知道这事似的,只不过是扔出来的肉少了,饿着了。
本以为,中国是世界上最世俗化的国家,没有之一,甚至过于世俗化,难听点叫功利化。zhi乎尤其,无神论,唯物主义是政治正确,劝人行善,天打雷劈。马前卒节目一向批评中下官员的能力立场,比如这次诸多的下海官员,摘掉为人民服务的帽子,他们就是政府雇员,再摘掉政府的帽子,就是千千万万个你我,最世俗,最普通的人。不过加上“资本家的”帽子后会有原罪。
他们的特点很明确,普通人有什么,他们就有什么。试问自己,入党入团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最伟大是事业奋斗,还是为了让今后的晋升道路更平坦;加入公务员队伍是为了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了混一个安稳饿不死的工作。如果这是zhi乎提问,答前者不答后者可能会被喷成狗吧。若真有这样的人,请给他们无上的敬意,这是现中国的脊梁。看着他们,心却隐约作痛。
憎恨特权,是憎恨特权存在,还是憎恨特权不是自己;社会治理困难是钱不到位,还是理不到位;真正不顺应民意的,和人民背道而驰的,是资本家们,还是没有资本家对他们很重要的人。
马前卒核心观点之一就是鼓励公民行使投票权,参政议政。这几乎是除信仰灌输之外唯一的破局方式,如果眼高手低之人,政治白痴依旧,当我没说。(不过也有新的问题,比如工作量大幅上升必然有全职政客和团体出现,活动经费更多从何而来。这不成漂亮国了吗。)
督工能够指出资本干涉司法、行政、舆论甚至是立法等一系列问题,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值得肯定:
简单说几点看法:
1:关于职业官僚集团
很多人都听过美国有“deep state”,即中高层事务官组成的职业官僚集团。一个部门的政务官由选举产生,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事务官却往往长期保持不变。这一方面有利于政策的一贯性,另一方面却也形成了尾大不掉的职业官僚集团。如果这些职业官僚集团勾结资本,架空或拉拢政务官,就成了国家真正的统治者(deep state)。
我国没有区分政务官和事务官,但不区分不代表不存在。如果有在体制内工作过的经验,就应该清楚上到部委下到基层,很多具体事权都掌握在那些“专业技术官僚”手里。在部委来说,就是各处的处长:
流动到企业任职的,也正是这些人。
如何管住这些人,是扼制资本干涉政府决策的关键。目前来看,美国显然是没有管住。我国比美国稍好些(旋转门开了一半,出得去进不来),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关于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在我国,不仅国家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企业也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工会法》规定: 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如果要限制资本对立法的影响,仅靠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不够的。因为论影响力,普通选民必然竞争不过大企业,最后又是走美国的老路。要避免这一点,就必须要同时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由职工代表从企业内部把企业管起来。
3:对节目的建议
民众有能力听取不同的政见并做出判断和选择,是落实两个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前提。听说督工要做不同观点对线的新节目,可以考虑在每一期节目后发起观众网络投票,看一下观众是否能在针锋相对且都能自圆其说的观点中做出理性选择。
在中国,有些企业已经大到不能倒。
譬如阿里,譬如腾讯。
现在我在来回答这个问题,企业的力量确实已经如此之大了。
大家别一厢情愿,前些天我说字节跳动跟腾讯都不是好人,一堆人喷我。
我又说老干妈跟腾讯妥协是地方保护主义,又有几个人点踩。
有些事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你接受资本主义的市场,就必然带来资本主义的一切。
不然如何解释,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但是遇到的问题却一个都不少呢?
明年是人大代表选举年,建议后面(如果还能活着的话)做一期如何参与选举的视频。关注睡前消息的观众也都有基本的参政议政意愿和民主意识。这期内容可以包括如何进行选民登记,如何了解候选人背景信息,如何投票,如何监督投票过程和结果公正公开,如果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意愿如何参选等等。虽然这些内容本来应该在中学教科书里都学过一遍,但实际上由于公民意识的缺失和基层民主普及不到位,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认真投过票的。希望督工可以普及一下。
真的,看完之后立刻缓存了,虽然这个视频在细节方面很多地方有待斟酌,但这个视频的立意和核心内容已经决定了其质量远超张维为,金灿荣,陈平等人视频质量。
总结一下督工的观点吧
1.扩大巡回法院权力,将部分公安领导权收回公安部。
2.警惕官员旋转门问题,警惕相关部门与大型企业之间的频繁人员流动。
3.警惕大型企业利用游说等方式,通过代表干预国家正常决策。要充分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督公不管所说的解决办法如何,是否理想化,但已经是目前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为督公点赞
还有,围美救中在我看来并无什么意义,美国的缺点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一味强调美国的缺点来为我国不对这些企业进行整顿而辩护,对改进我国现状毫无益处。
现在美国官商勾结现象的确比中国严重,现任美国财长努姆钦是原来高盛的合伙人,美国国防部部长马克埃斯珀是原来雷神的高管,前任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是埃克森美孚的董事长……美国的游说集团已经可以影响到政府最高层的人事任命了,蒂勒森就是通过游说集团说服了川普才将其任命为国务卿的。
但是我们要考虑到,相比于之前托拉斯,卡特尔遍地走,垄断集团只手遮天的局面相比
美国起码通过了《反垄断法》,过反垄断法把标准石油,摩根集团等一系列巨头拆分重组。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美国出现过度膨胀的巨型财阀。通过建立高等巡回法院,遏制了地方司法上的保护主义……其中的很多政策,中国的在学习,比如我国制定的《反垄断法》,就是学习的成果。
美国做法当然不是最好的,甚至算不上好的做法,但这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可是某些人打着反美的旗号,放任着这种发生在美国身上的惨剧在我们国家又一次发生。
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其中的有益部分,而不是因为这个政策来源于美国,就把其政策否定。
也并不能因为美国目前政商勾结现象严重,就认为美国一切政策都是无效的。
目前中国很多人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去看看b站里督公说学美国巡回法院的时候,有多少人表示不满吧。但这些反对的人能提出更好的办法吗?并不可以。相反,这些言论还会阻止我国学习美国的优势。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很多在美国实施过,并且有一定效果的政策仅仅因为来自于美国,就无法得到实施。可是这些反对的键政大师又没有办法提出行之有效的替代之策,最终的结果,那不就是在扯皮中放任资本膨胀吗?
而且,更讽刺的是,美国实施了一系列限制资本的措施后,资本仍然呈现出尾大不掉的态势。如果我国还这么放任自流的话,结果只会比美国更糟而不会更好。
反帝就是不反修到老一场空,反修不反帝家里落空空,反修反帝就是一体的,关键有的人总想把反帝和反修搞成矛盾的事情,修正主义就是最坏的帝国主义
政商旋转门和游说集团制,都是全盘学习美国的结果,我们就说美国;
1、在美国,资本雇佣官员成为自己的马仔,最终资本实际权限大于政府,政府沦为资本统治国家的下属机构。
以上模式,实际上政策和法律最终都将是大资本财阀制定的,司法将沦为大资本财阀个人的私法。
2、回到中国,为了避免各地司法沦为各地资本的私法,在巡回法庭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把地方一些司法权力收回中央,利用大数据全国统一管理。
3、企业为社会解决了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之一,而且企业的纳税也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要尊重资本,但不能让资本一家独大,而且要让劳动力阶层参与进博弈。所以继续者文人理论提出:政治—资本—劳动力 三元均衡。政治最好做裁判,不要被资本收买成马仔,司法最好大一统收归中央,全局利益最大化,避免地方间内斗消耗过大或者影响全局利益。
很多文章已被删除,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teacherzhangfu
几年前,“大企业、小政府”的观念非常流行,甚至一些体制内的官僚自己也讲这些,我就听过一位领导跟我讲:“政府要企业化……政府服务好企业就行了,社会要让企业来办……”。
我每次听完这些话,回家就要洗耳朵,洗了很多年。因为,这些都是屁话,企业的逻辑和政府的逻辑是不一样的,政府和人民有契约,企业并没有,企业关心的是盈利和资本增值,“企业办社会”的意思就是“企业把全社会当做韭菜地、吸血池”。
我也不是反对“企业办社会”,企业完全可以自己办个小社会,就像当年的国企一样,给自己的工人建立社区、医院、幼儿园、学校、疗养院、图书馆,照顾好工人的衣食住行,厂里就是一个小社会。但企业不应当在自己企业内部责任都不履行的时候,就把手伸到外面的“大社会”去,不应当在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就开始取代政府的功能,掌握“公权力”。
而“政府企业化”的意思就是,政府开始以盈利为目标,开始服务于资本和财富。政府的权力、责任的边界就会缩小,既然政府可以企业化,那么企业就可以“政府化”,政府退出的领域,都是企业进入的领域。
我承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中,都存在一些理想主义者,想要搞活经济,更新体系。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是天然吃亏的,公权力退出、让渡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利益交换,必然会出现公共资源、利益的流失。理想主义者看不到他们想要的变革,只会看到自私自利者变公为私、攫取全民利益。
长此以往,企业不但能够“办社会”,企业还能左右政府,甚至“建立政府”。
大家如果看过《复仇者联盟》和《神盾局特工》,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复联”的成员,其实也是政府的公职人员。比如美国队长、黑寡妇、鹰眼,其实都是政府公务员,“战争机器”还是美国军人。
但是,这些人往往又和钢铁侠斯塔克的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最过分的是,在神盾局第一次遭到重创的时候,女特工希尔直接就去斯塔克的公司任职去了。
再往前推,神盾局的成立,就是斯塔克的老爸霍华德和特工佩吉-卡特一起推动的。
一个大资本家,主导成立了一个政府机构,资本家和政客不分你我,政府雇员和企业员工互相转换,这其实是美国资本权力互相转换的真实写照。
漫画中,钢铁侠斯塔克的个人资产大概在1000亿美元左右,而他的斯塔克工业和相关的企业是世界上最大的集团公司之一。他的企业和美国政府也是息息相关,军工、科技、能源、材料一把抓,你搞不清楚是政府在支持他,还是他在养活政府。
很多人害怕公权力,但他们却不怕资本,因为资本是看不见的潜水深流,他们不明白的是,资本就是权力,还是一种潜移默化温水煮青蛙无法反抗的权力,举个例子,哥谭市的蝙蝠侠布鲁斯-韦恩,是个大资本家,他不是政府官员,看起来没有任何权力,但是呢?他的韦恩集团,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像一个巨型的八爪鱼,把爪子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他们是最大的军火商,与政府和美国军方有着合作;哥谭的所有医院都由韦恩集团提供设备,大名鼎鼎的阿卡姆疯人院,就是韦恩旗下的医疗公司建的;哥谭市的所有地铁、公交车、水利、农业、贸易、海外采购均由韦恩集团旗下的子企业或合作伙伴管理。也就是说,普通人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韦恩集团,吃他家饭,为他家打工。
哥谭市的每一个鹰头雕像都有韦恩集团的监控设备,天上有数十个韦恩集团的卫星夜以继日地工作;韦恩集团金融中心伫立数十年未曾易主,金融危机时哥谭市民众暴动,也没人敢进来这里捣乱。
你说,是政府强大,还是韦恩老爷强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