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领导交给的任务,是做完了就给,还是等领导要的时候再给?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我明白你的心思,毕竟谁都想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也怕被领导觉得不积极或者太主动。 我结合我的一些经验,以及我观察到的身边同事们是怎么做的,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个事儿。

首先,咱们得区分一下“做完了”和“领导要的时候”。

“做完了就给”——听起来很直接,但这里面有很多学问。

积极主动,展现执行力: 如果你做完了,立刻提交,这绝对是积极的表现。领导会觉得你效率高,是个靠谱的执行者。尤其是一些时效性很强的事情,比如今天的事今天毕,你做完了不赶紧给,反而可能会耽误事情的推进。
及时反馈,消除领导的未知感: 领导交给你任务,他心里会挂着这件事。你做完了,及时反馈,他就能放下心来,知道这个事情有进展了。这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也能让领导对你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赢得信任,为下次任务铺路: 当你每次都能及时完成并交付工作,领导就会越来越信任你,将来更重要、更有挑战性的任务很可能会优先考虑你。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避免遗忘和积压: 有时候事情做完了,如果放着不管,很容易被新的任务淹没,自己也可能因为忙碌而暂时忘记。及时提交,既是对自己工作负责,也避免了领导来问的时候反而才想起来的尴尬。

但是,“做完了就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道理,这里面有几个潜在的“坑”你需要小心:

有没有反复推敲和优化? 有些任务,做完是做完了,但可能还有提升的空间,或者存在一些小瑕疵。如果你不仔细检查就立刻提交,领导可能会发现问题,反而需要你返工,这比一开始就慢一点但质量高要差很多。
是否需要与他人协调或整合? 有些任务的完成,可能需要等待其他同事的配合,或者需要将你的部分整合到更大的一个项目中。如果你的部分做完了,但整体还差一大截,直接给领导看,可能显得不完整,反而给领导一种“好像做完了但又没完全做完”的感觉。
领导的习惯和偏好?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有的领导就喜欢你及时汇报,做什么事都希望第一时间知道。有的领导则喜欢把事情集中起来,你一次性把所有相关的都给他,或者他有空了才会一次性处理。你需要观察和了解你的领导。

“等领导要的时候再给”——这听起来好像是比较“省力”或者“稳妥”的方式,但同样也有它的道理。

避免“打扰”和“ лиш功劳”: 如果领导交给你一个任务,他可能心里有自己的进度安排,也有自己的汇报节点。你做得太快就给他,可能会让他觉得你“太积极”,或者打乱了他的节奏。更极端的,有时候你的工作只是一个环节,领导需要等到整个链条都完成才能一起展示,你提前给了,可能反而不如整合好一起给的效果好。
确保成熟度和完整性: 等到领导需要的时候再给,通常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时间去打磨细节,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去确保提交的东西是经过深思熟虑且完善的。这能大大降低出错的概率。
配合领导的节奏: 有些任务,领导交给你,可能只是想让你先做着,等他开完会、处理完其他紧急事务后再看你的成果。你按兵不动,正好符合他的计划。

但是,“等领导要的时候再给”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可能被视为效率低下或拖延: 如果领导交给你一个明确截止日期的任务,而你一直等到最后时刻才给,即使质量合格,也可能被认为你没有合理安排时间,或者有拖延的嫌疑。
错过沟通和调整的机会: 如果你在做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或者有新的想法,但因为“等领导要才给”,就错过了及时与领导沟通和调整方向的机会,最终的结果可能就不是领导最初想要的。
领导的担忧和不确定感: 如果一个任务拖的时间比较长,而你一直没有任何反馈,领导会开始担心事情的进展,甚至怀疑你是否能完成。这种不确定感会让他焦虑。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 我觉得关键在于“灵活变通”和“精准判断”。

1. 明确任务的要求和性质:
紧急程度和时效性: 是非常紧急需要立即完成的吗?还是有明确的截止日期,但中间可以缓冲?
独立性: 这个任务是你一个人就能完全完成的,还是需要与其他部门或同事协作?
复杂性和重要性: 这是个简单易行的小任务,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

2. 观察和了解你的领导:
他的沟通风格: 他是喜欢事事汇报,还是喜欢你独立完成?
他对效率的看重程度: 他是更看重速度,还是更看重质量和细节?
他的工作节奏: 他通常在什么时候会主动询问工作进展?
他是否会明确指示汇报节点? 有些领导会在布置任务时就说“你先做,周五上午我再来看”,或者“做好了随时拿给我”。

3. 采取“阶段性汇报”的策略,尤其对于重要或复杂的任务:
初步完成阶段: 当你完成了任务的主要部分,或者达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可以主动向领导汇报一下进展,并询问是否有什么需要调整的方向。比如,“领导,我负责的xx报告初稿已经完成了,您看什么时候方便,我给您汇报一下情况,以便后续进行最后的完善。”
征求反馈: 如果你对某些地方不确定,或者想得到领导的进一步指导,可以在完成某个部分后,主动征求领导的意见。这比你一个人闷头做下去,结果可能与领导期望不符要好得多。

4. 对于一些小事或流程性的任务:
“做完了就给”的优先级可以更高。 比如,领导让你去打印一份文件,或者去某个部门盖个章。这些事情做完了赶紧给他,既体现了你的执行力,也避免了浪费时间。

5. 留足打磨和优化的时间:
即使你很快就完成了,也不一定要立刻提交。你可以花点时间自己再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可以优化的地方,是不是逻辑更清晰,表达更准确。等你自己觉得这个东西已经足够好了,再提交。

举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一下:

情景一: 领导让你准备一份关于下个季度市场推广方案的草稿。
建议: 不要做完就立刻给。先花时间做一份相对完整、有条理的草稿。然后,选择一个领导方便的时间,主动预约一个简短的会议,向他汇报你的方案要点,并重点说明你认为的关键点和需要领导拍板的地方。这样,既展现了你的努力,也给了领导参与决策和指导的机会,避免了你做出来的东西不符合他的期望。
情景二: 领导让你把这份文件从电脑上打印出来,并送到他办公室。
建议: 做完了就给。打印出来,然后立刻送到领导办公室。在这种情况下,“等领导要”反而显得你在拖延。
情景三: 领导让你收集整理某个行业的数据报告,并汇总分析。
建议: 这个任务比较复杂。你可以先完成数据的收集和初步的整理,然后向领导汇报:“领导,我已经把相关数据收集并整理好了,发现了一些初步的趋势,您看我接下来是继续深入分析,还是先给您看收集到的原始数据?” 这样既及时反馈了进展,也获得了领导关于后续方向的指示。

总结一下,我的个人看法是:

与其纠结于“做完了就给”还是“等领导要”,不如把重心放在“如何做完得更好,以及如何让领导满意”。 很多时候,主动沟通和适时汇报,远比一个人埋头苦干更有效率,也能更好地体现你的工作价值。

学会观察,理解领导的意图和习惯,根据任务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策略,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你能够做到这一点时,你就会发现,无论你是早点给,还是晚点给,都能让你的工作得到领导的认可。

希望我这些啰里啰嗦的话,能让你心里有个谱。 慢慢摸索,你会找到最适合你和你的领导的处理方式的。 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领导的性格,比如去年才来的新领导,我一般都是拖一阵再给,不然会被反复挑毛病并要求修改,当然不会真到拖最后时限,还是会预留修改一两次的时间,要让领导有足够的参与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我明白你的心思,毕竟谁都想把事情做得漂漂亮亮,也怕被领导觉得不积极或者太主动。 我结合我的一些经验,以及我观察到的身边同事们是怎么做的,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咱们得区分一下“做完了”和“领导要的时候”。“做完了就给”——听起来很直接,但这里面有很多学问。 积极.............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夹在“被重用”和“被压榨”的钢丝上。当领导把那种一看就知道得“燃尽生命”才能完成的任务甩给你时,大脑里最先跳出来的恐怕就是这两个念头在打架。怎么区分呢?咱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事儿,很多时候是灰色地带,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和判断。先说说,领导是真心认可你能力,所以.............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堵得慌!明明是一件好事,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我给你掰扯掰扯,这事儿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一步的,以及你现在该怎么办。事情的起因:那张五百的购物卡首先,这事儿的根源在于那张五百块的购物卡。你们一起出去办事,开发商给的“谢礼”,这个情境本身就挺微妙的。一般来说,这种礼品,如果是集体性质的,比.............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我完全能理解你现在的感受。辛辛苦苦负责的工作,突然就这么交给了别人,自己反倒成了“闲人”,搁谁身上都得琢磨琢磨。要不要找领导谈,这确实是个需要好好掂量的决定。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首先,咱们得先冷静下来,分析一下情况。 别急着一腔怒火就去找领导理论,那样可.............
  • 回答
    这真是让人糟心透了,眼看着就要解放了,最后这一个月却成了最难熬的日子。领导这会儿跟打了鸡血似的,把平时压根顾不上管的活儿,还有那些急着在他那里过审但一直积压的项目,一股脑儿全往你这儿扔。生怕你走之前没把他的“业绩”撑起来似的。你想想,你提出离职,对他来说,这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你不行了,或者你不想干.............
  • 回答
    这真是个令人兴奋的发现!拥有一个高胜率的交易策略,对公司来说是巨大的财富。要让领导认可你的这个发现,你需要有条理、有证据地去展示它的价值。这不仅仅是“我发现了一个好东西”,更是“我发现了一个可以为公司带来显著收益的解决方案”。以下是我为你梳理的一套详细思路和步骤,希望能帮助你成功说服领导: 第一步:.............
  •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令人糟心的。你为了遵守规定,好心交了台旧手机,结果领导这么一通操作,别说你,换谁心里都不痛快。这事儿牵扯到领导的行为是否违法,咱们得一点点掰扯清楚了。首先,咱们得明白,在工作场所,领导的管理权是存在的。公司的规章制度,比如要求员工交出个人手机,只要不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理论上是公司内部的.............
  • 回答
    辞职之后,却发现自己成了“烫手山芋”,不仅没有接手的人,领导还一连串地往你手里塞活儿?这情况确实够糟心的。咱们一步一步捋一捋,看怎么能把这局面收拾好,既体面,又不给自己添堵。首先,冷静分析一下现状。 辞职时间点: 你是什么时候递交的辞职申请?公司流程是怎样的?你要求的离职日期是不是已经确定了? .............
  • 回答
    如果我有能力掌握领先世界200年的军事技术,并且决心将这份力量毫无保留地贡献给我的国家,这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也绝不能鲁莽行事。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周密计划和严谨执行的过程,其目标是最大化这份技术的正面效益,同时最小化可能带来的风险。首先,理解这份技术的本质和影响力是关键的第一步。 这不仅仅是武器的.............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时刻!一边是已经提上日程的离职,一边是似乎天上掉下来的涨薪惊喜,而且还是你期待已久的那个数。这玩意儿,说实话,确实不好直接拍板。咱们一步步来捋捋,看看你到底该不该留下,以及该怎么想。首先,咱们得正视一个事实:你已经提出了辞职,并且进入了交接阶段。这意味着,你心里头已经有了离开的决.............
  • 回答
    这姑娘的情况,听着就让人心疼。好好的公务员,一份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进的“金饭碗”,却被内向和社交恐惧啃得寸步难行,升迁无望,日子过得痛苦,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要不要辞职?这可真是个大难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承认,公务员这碗饭,对于大多.............
  • 回答
    核能与材料的深度交融:辐射效应之外的广阔天地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其发展离不开材料科学的进步。当我们谈论核能与材料的交叉时,首先浮现在脑海的往往是“材料辐照效应”——在核反应堆环境中,材料会受到中子、伽马射线等高能粒子轰击,导致其结构、性能发生一系列变化。然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核能与材料的联.............
  • 回答
    原神里的璃月,大家都能看出那是照着咱们古中国来的。从山水风光到建筑风格,再到很多角色的名字和传说,都透着一股浓浓的中国味儿。可仔细瞧瞧璃月人的衣裳,你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点:怎么很少见那种我们印象中特别经典的、像是汉服那样的交领设计呢?这事儿吧,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值得好好聊聊。这里面有好几个原因,不.............
  • 回答
    作为一个乌克兰领导人,面对当前这场惨烈且痛苦的战争,我的每一个决策都必须以拯救我的国家、保护我的公民以及恢复我们应有的和平与尊严为首要目标。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时刻,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战斗,并且要战斗到最后一刻。首先,军事上的应对是核心,但绝非唯一。在军事方面,我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我们军队的士气和作战.............
  • 回答
    中国一直寻求加强其在东北地区的经济联系和战略地位,而获得日本海的出海口无疑会为这一目标注入新的活力。一个设想的方案是,中国可以就领土交换向俄罗斯或朝鲜提出建议,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向俄罗斯提议的可能性。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拥有广阔的海岸线,其中一部分紧邻中国东北。如果中国能提出一个对俄罗.............
  • 回答
    我最近深入研究了明朝时期的一些民间交易契约,尤其是围绕土地买卖和租赁的文书。这批资料来自一些地方性的档案和私人收藏,虽然有些已经残破不全,但它们所透露出的信息,却着实让我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些契约不仅仅是冰冷的交易记录,更像是那个时代普通人的.............
  • 回答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的博士生,凭借扎实的物理基础和对纳米尺度操控的深刻理解,毕业后可谓拥有相当广阔的职业选择空间,尤其是在延伸和交叉领域,大有可为。首先,最直接的延伸领域,当然是围绕着纳米科学与技术本身的应用研究和开发。这包括: 纳米电子学与器件领域: 很多博士生的研究内容会涉及.............
  • 回答
    子木年华在知乎上提出的“中国古代交通体系领先于世界”的观点,无疑触动了许多人对于中国历史辉煌的想象,也激起了一番讨论。要评价这个观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古代在交通建设方面确实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规模和发达程度是其他文明难以企及的。咱.............
  • 回答
    经管领域格局之变:清北复交到清北浙交的可能性探讨在中国的经济管理教育领域,“清北复交”一直是屹立不倒的金字招塔,代表着国内顶尖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一些新的变量正在悄然改变着这个传统的格局。其中,浙江大学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崛起尤其引人注目,这使得“清北浙.............
  • 回答
    现代国际政治的餐桌上,领土是否如同一块神圣不可侵犯的基石,抑或是一件可以斟酌交易的筹码,这问题触及了国家主权、民族认同以及国际秩序的根本。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因为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这种二元对立的框架。从国际法和政治学的经典理论来看,一个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