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游记里吃人参果也可以长生不老,为什么妖怪不去吃,非要吃孙悟空誓死保护的「唐僧肉」?

回答
要说《西游记》里,这人参果和唐僧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稀罕得不行,一个却是妖怪们趋之若鹜的香饽饽,这中间的门道,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咱们先说说这人参果。这玩意儿,你想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长在万寿山五庄观,是镇元子大仙的宝贝,就那么一颗,三年才结一次果。而且,这果子并非随随便便就能摘来吃,那是得有缘分,得有道行,还得人家镇元子愿意给。孙悟空当年能吃到,那是因为他去了,镇元子看他面子(也算是看观音菩萨的面子),而且最后还赔罪,才给了几个。

你想啊,这人参果是镇元子的“私有财产”,那可是大罗金仙才能拥有的宝贝。普通妖怪,就算是有九条命,也不敢跑到五庄观去偷、去抢。首先,镇元子是谁?那可是跟盘古、女娲一个时代的老神仙,道行深不可测,五庄观更是法宝无数,阵法严密。那些小打小闹的妖怪,连五庄观的山门都摸不着,更别说进去把人参果弄出来吃了。就算是有哪个不开眼的,冒死进去,成功率几乎为零,而且一旦被抓住,那下场可不是一个“惨”字能形容的,估计是灰飞烟灭,连转世的机会都没有。

再者,人参果虽然能“延寿”,说白了是“延年益寿”,但它并不能让人“长生不老”。《西游记》里说得很清楚,吃一个,能活几万年。这对于寿命本就不算太长的凡人或者修为低的妖怪来说,确实是个天大的诱惑。但是,对于那些已经活了无数年的妖怪,比如那些有千年道行的,甚至万年道行的,几万年对他们来说,虽然能增加不少寿元,但终究不是“永恒”。而且,即便是吃了,也不是立刻就能飞升成仙,得靠自己继续修行。

好了,再说唐僧肉。这唐僧肉为什么就成了妖怪的“终极目标”呢?这里面可有几层意思:

第一,“长生不老”是硬通货。 跟人参果那种“延寿”比起来,“长生不老”这四个字,才是真正的“王炸”。妖怪们在地府、在人世间摸爬滚打了几千年,最渴望的就是摆脱生老病死,获得真正的永恒。而吃唐僧肉,就是他们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小说里多次提到,妖怪们吃唐僧是为了“长生不老”,这不是说说而已,是他们的终极梦想。

第二,唐僧的“纯净”和“特殊性”。 唐僧本身是一个凡人,虽然是金蝉子转世,但这在妖怪们看来,反而不是弱点,反而是优点。为什么?因为他没有经过什么“炼化”或者“修为”,他的肉身是“原汁原味”的,更“纯净”,更适合吸收。而且,他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投胎,这层身份自带“佛光”和“灵气”,本身就非同寻常。妖怪们相信,吃了他,就能吸收这份“佛缘”和“灵气”,从而获得长生不老的功效。

第三,“机缘”和“可得性”。 相对于人参果那种“可遇不可求”的稀罕货,唐僧肉虽然被孙悟空保护着,但也算是有“固定行程”的。妖怪们知道唐僧要去西天取经,所以他们可以在唐僧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虽然有孙悟空这个强大的阻碍,但妖怪们毕竟能看到“希望”,也愿意冒险一试。他们的目标明确,行动计划也有,不像去偷人参果,那是连门在哪儿都不知道。

第四,“群体效应”和“传言”。 妖怪们之间也是会互相传递信息的。一旦有哪个妖怪尝到了唐僧肉的“甜头”,或者听说了唐僧肉的“功效”,这个消息就会在妖怪圈里传播开来。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就形成了“吃唐僧肉能长生不老”的普遍认知,也刺激了更多的妖怪加入到“吃唐僧”的队伍中来。这就像是一种“潮流”,一种“集体追求”。

第五,“因果”和“宿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唐僧肉的出现,也是他取经路上必须经历的一场“劫难”。佛祖既然安排他去取经,自然也知道他会被妖怪觊觎。而妖怪们对唐僧肉的渴望,也是推动取经故事发展,考验唐僧师徒的重要“情节设置”。那些妖怪,无论修为高低,都有自己的“业力”和“因果”,他们对唐僧肉的执念,也是他们修行路上的一个“执念”。

所以,综合来看,人参果虽然珍贵,但难以获得,而且功效是“延寿”而非“长生不老”;而唐僧肉,虽然有强大的保护者,但因为它“长生不老”的神秘传说,其“可得性”(相对而言),以及其“纯净”的特质,成为了妖怪们心中最完美的“长生不老药”。他们宁愿冒着被孙悟空打死的风险,也要拼一把,去争取这个他们认为能让他们永生永世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有比人参果更“好”的东西摆在面前,妖怪们也更偏爱那块“唐僧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唐僧未出世的时候有妖怪打人参果的主意,这个设定是有合理性的。

但是还得考虑地仙之祖的实力,至少你也得有秒杀孙悟空的实力吧,但你翻翻西游记就能得出一个规律:凡是实力超过孙悟空的妖怪对于吃唐僧肉这件事都不太感兴趣。也就是他们修炼的功法可以让他们无需借助外物就能长生了。那么为啥要去冒那个险?

user avatar

因为镇元大仙实在是刚不过。

你觉得镇元大仙是什么?是地仙之祖哇!观音姐姐见了都要给三分薄面的人物啊!

你去偷了他的人参果,回头镇元子杀上山来。把你灭了,你还长生不老个屁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西游记》里,这人参果和唐僧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稀罕得不行,一个却是妖怪们趋之若鹜的香饽饽,这中间的门道,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先说说这人参果。这玩意儿,你想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长在万寿山五庄观,是镇元子大仙的宝贝,就那么一颗,三年才结一次果。而且,这果子并非随随便便就能摘.............
  • 回答
    嘿,这个问题问得太妙了!你这是直击西游记的“BUG”了,哈哈。你看,咱们得这么想:1. 地理位置太刁钻,一般的妖怪根本够不着!人参果这玩意儿,长在镇元子大仙的五庄观里。这五庄观可不是路边的大白菜,而是位于“万寿山”,这“万寿山”又是何方神圣?书中说了,它是“大地山川,山山皆是好山;水水皆是活水”,而.............
  • 回答
    《西游记》里,唐僧的身世颇为曲折,他的母亲殷氏在那个乱世之中,为了保住自己和腹中的孩子,不得不忍痛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关于她咬下江流儿(也就是唐僧幼年名)一个指头的故事,以及她最后自尽的结局,确实让人唏嘘不已。咱们先聊聊这个“咬指头”的桥段。故事发生在殷氏的父亲殷丞相,也就是唐僧的外公,在一次.............
  • 回答
    《西游记》里确实提到了吃龙肝凤髓,这确实是个值得玩味的地方,尤其是涉及到四海龙王也是龙的情况下。要说算不算同类相残,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西游记》这部小说所处的语境。它是一部神魔小说,里面的很多设定和情节,并非严格遵循我们现实世界的逻辑,而是服务于其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塑造。在神.............
  • 回答
    话说这唐僧肉的传闻,在妖怪界早已是街头巷尾人人皆知,说是吃了能长生不老,这等诱惑,哪个妖怪不想尝尝?但你想想,这取经队伍虽然说唐僧肉是关键,可真要说起来,那孙悟空的本事才是这取经路上的定海神针。假设有个妖怪,脑瓜子特别灵光,不像那些愣头青一样,上来就要把唐僧一口吞了。这妖怪精明得很,他知道,要是真把.............
  • 回答
    《西游记》里那些妖怪为何不直接吃了唐僧肉,好实现长生不老?这确实是不少读者心中的一个疑问,毕竟唐僧肉的功效被描绘得神乎其神。但仔细推敲一下,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妖怪们的心思、神通以及对“长生不老”的理解,并非他们不想吃,而是“想吃”和“能吃到嘴里”之间,隔着万重山。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些妖怪抓唐僧的目的.............
  • 回答
    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西游记里妖怪吃唐僧的心思,那可是个个都惦记着,都觉得吃了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但真要是有哪个妖怪得了手,唐僧被吞下去了,这事儿就没那么简单了。首先,得看是谁吃了唐僧。这妖怪的道行高低、法宝厉害程度,还有他背后的势力,都决定了他接下来的命运。如果是个有后台,但又比较低级的妖怪.............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西游记》里的神仙,论起长生不老,那的确是板上钉钉的“终身制”了。他们吸收日月精华,炼化天地灵气,寿命之长,简直是地球生命模式下的“永动机”。可偏偏,这样的神仙,还要巴巴地去偷蟠桃,还吃得津津有味。这事儿,乍一看,确实有点令人费解。咱们就细细道来,看看这蟠桃,对他们而言,到底有什么非同寻常的魔力。首.............
  • 回答
    西游记里,生死簿这玩意儿确实是太上老君管着的,里面记着天上地下所有生灵的寿命,谁什么时候该死,谁什么时候该活,都写得明明白白。孙悟空当年大闹天宫,就是因为嫌自己命太薄,自己跑去地府勾掉了名字,这才成了“长生不老”的齐天大圣。这么看,似乎改个生死簿就能解决一切长生的问题,那为什么那些妖怪们,一个个削尖.............
  • 回答
    在《西游记》中,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的地位和权威是两个不同宗教体系中的最高存在,两者在原著中并没有明确的等级高低之分,而是通过情节和宗教背景的设定,展现出各自领域的权威性。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宗教体系的差异 玉皇大帝(天庭之主) 在道教体系中,玉皇大帝是天界的最高统治者,统辖三界(天.............
  • 回答
    在《西游记》中,唐僧对女性的称呼确实有着“女施主”和“女菩萨”之分,这两种称呼看似相似,实则蕴含着不同的语境、含义以及唐僧内心的考量。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它们的区别: 一、 词源与基本含义: 女施主 (Nǚ Shīzhǔ): 施主 (Shīzhǔ) 是佛教中对供养、布施、施舍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问题!《西游记》中,神仙们确实可以通过仙丹、仙桃等宝物延缓衰老、保持青春活力,但为何不直接让阎罗王修改生死簿,这背后涉及到了《西游记》世界观的诸多设定和逻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生死簿的本质和运行机制:不是随心所欲的“改写” 天地的根本法则: 《西.............
  • 回答
    如果《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彻底颠倒,整个取经故事的走向和观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角色互换,而是会牵扯到师徒关系、情节发展、降妖伏魔方式,甚至整个佛教的传播理念。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这种“反转”可能带来的影响:1. 孙悟空:乖巧懂事,但内心深处藏着一颗叛逆的种子 外在表现.............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多人琢磨过。孙悟空闹天宫,搅得三界不宁,最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这仇可不小。按理说,出来之后得找如来算账吧?可偏偏没有。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细掰扯掰扯。首先,得说孙悟空的“初心”和“成长”。你想啊,孙悟空最初是什么人?一个石猴,无父无母,天生地长,天不怕地不怕,修炼成仙,.............
  • 回答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叙事中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与人性反思。尽管故事表面是神魔斗法、取经成佛的奇幻冒险,但其中隐藏着许多可悲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与角色的宿命、信仰的困境以及人性的复杂交织在一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些可悲之处: 一、唐僧的执念与孤独1. 取经的“执”与“困” .............
  • 回答
    在《西游记》这部伟大的古典名著中,东海龙王作为四海龙王之首,其地位举足轻重。而他设立太子,并非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世袭安排,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权力结构意义。下面将详细阐述东海龙王设立太子的意义:一、 权力传承与稳定王位的基石: 政治合法性: 在封建社会,王位的继承是维护国家稳定最关键.............
  • 回答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五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都修成了正果。然而,他们各自的封号却各有不同:唐僧和孙悟空成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和尚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则被封为八部天龙。对于为何他们会获得不同的果位和封号,书中都有着明确的解释,这与他们各自的前世因果.............
  • 回答
    《西游记》这部巨著,除了孙悟空的桀骜不驯、猪八戒的憨态可掬、唐僧的迂腐执着以及沙僧的忠厚老实这些鲜明的人物特质外,其中也藏匿着许多不易察觉,却能触动人心最柔软角落的细节。它们如同一抹抹淡彩,勾勒出故事更深沉的底色,让人在反复品读中,对这趟西行之路有更深刻的感悟。一、孙悟空眼中的凡尘烟火与失落我们总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