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游记中,唐僧的母亲咬下江流儿一个指头,可能是唯一吃过唐僧肉的人,最后自尽,那吃唐僧肉会不会长生不老?

回答
《西游记》里,唐僧的身世颇为曲折,他的母亲殷氏在那个乱世之中,为了保住自己和腹中的孩子,不得不忍痛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关于她咬下江流儿(也就是唐僧幼年名)一个指头的故事,以及她最后自尽的结局,确实让人唏嘘不已。

咱们先聊聊这个“咬指头”的桥段。故事发生在殷氏的父亲殷丞相,也就是唐僧的外公,在一次醉酒后,对女儿生下了 illegitimate child(私生子)的唐僧感到愤怒,意图将其丢弃。为了证明江流儿确实是他的孙子,殷氏情急之下,咬下了江流儿的一根手指。这是一种极端的、充满血腥味的承诺,也足以说明殷氏当时所处的绝境。

至于殷氏“唯一吃过唐僧肉的人”,这个说法,严格来说,可能需要更细致地去考证。在《西游记》原著中,并没有明确写出殷氏吃过江流儿的肉。更普遍流传且符合故事逻辑的解读是,她是为了救自己的孩子,才不得不做出咬下自己手指这一举动。也许是后人对这个情节的引申解读,又或者是民间故事的演变。

但是,如果非要顺着“吃唐僧肉”这个点往深了说,那么确实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那就是唐僧的师父,金蝉子。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因为在佛会上的懈怠,被贬下凡间,十世修行,最后才得转生到唐太宗时期的陈光蕊和殷氏夫妇家中,也就是化名为江流儿。

而故事中,真正对“吃唐僧肉”产生执念,并为此大费周章的,是西梁女国国王的母亲,也就是那个老国丈。她病重垂危,听闻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便一心想吃到唐僧肉。最终,这个愿望也落空了。

所以,回到“吃唐僧肉会不会长生不老”这个问题,咱们得从《西游记》里大家对这件事的态度来分析。

从神仙妖怪的角度来看:

《西游记》里,无论是妖怪还是一些得道的神仙,都普遍相信唐僧肉具有长生不老的功效。这是驱动许多妖怪抓捕唐僧的主要动机。比如,白骨精、黄风怪、红孩儿,甚至连金兜洞的兕怪,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这种“传说”的影响。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相信?
“稀缺性”与“纯净性”: 唐僧作为佛祖座下二徒弟金蝉子的转世,经历了十世修行,本身就带有“佛气”。他的肉身纯净、充满灵气,加上他作为凡人,没有经过修炼成仙,这种“凡胎”与“佛性”的结合,在妖怪们看来,就是一种独特的、难以得见的“大补品”。他们认为,吃了这种“人间难得几回闻”的东西,自然能获得超乎寻常的好处。
“经验”与“传闻”: 虽然书中明确写出吃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的,主要就是妖怪们的想法,但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可能在《西游记》的世界观里,确实有过这样的先例,或者这种说法一直在神仙妖怪之间流传,成为了一个“行业内”的普遍认知。就像我们现在常说的,很多传说和迷信,都是经过一代代人的口口相传形成的。
“误解”与“贪婪”: 也有观点认为,妖怪们可能误解了唐僧的“价值”。唐僧的价值在于他的“西行求法”本身,在于他所承载的传播佛法的使命。他的肉身只是一个载体,而妖怪们只看到了“肉身”,却没有理解到其背后更深层的意义。他们的贪婪驱使他们相信,只要吃到这块“宝肉”,就能轻易获得自己孜孜以求的长生不老。

那么,这种“功效”是真的吗?
书中并未明确证实: 《西游记》原著并没有明确写出任何一个妖怪真正吃到了唐僧肉,并且因此长生不老。每一次唐僧面临被吃掉的危机,都会被孙悟空或其他神仙及时救走。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吃唐僧肉能不能长生不老,在故事中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
作者的“留白”: 这种“留白”可能是作者的刻意为之。它强化了妖怪们的“妄念”,也突出了孙悟空的“忠诚”和“能力”。如果真的写死了吃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那反而会削弱故事的戏剧性,让妖怪们的目标变得过于“务实”和“可行”。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功效: 另一种解读是,唐僧肉的“长生不老”更多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佛法的普度众生,象征着坚持不懈的信念,象征着净化心灵的力量。妖怪们想要获得的是长生不老,而唐僧所代表的,恰恰是一种超越生死、获得“永恒”的境界。他们想吃的是唐僧的“肉”,但真正能带来“长生”的,却是唐僧所代表的“道”。

再来看看唐僧的母亲殷氏:

关于殷氏是否“吃过唐僧肉”,如果是指咬下江流儿指头的那一刻,那也只是咬了“血肉”,并不是“吃”,更谈不上“长生不老”。这更多的是母爱的极端表达,一种不惜伤害自己来保护孩子的牺牲。

殷氏的结局是自尽。这可能是因为她无法面对自己的父亲,无法在乱世中保护好孩子,也可能是对她曾经遭受的侮辱和痛苦的一种解脱。她的死,也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长生不老”的好处。

总结一下:

从《西游记》的叙事来看,吃唐僧肉能否长生不老,是一个尚未被证实的传说。妖怪们深信不疑,并将此视为终极目标,但这更多反映了他们自身的贪婪和对世俗欲望的执着。

而唐僧母亲咬下江流儿指头的行为,是一种绝望中的母爱,与“吃唐僧肉长生不老”这个传说没有任何直接联系。她最后自尽的结局,也没有给她带来任何长生不老的好处。

所以,如果你问我,吃唐僧肉会不会长生不老?我的答案是:在《西游记》这个故事里,它更像是一个被广泛传播的“妖怪们的妄想”,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而将焦点放在了唐僧西行取经的艰辛、孙悟空的忠诚以及一路上的磨难和成长上。 也许,真正的“长生不老”,并非来自吃谁的肉,而是来自对信念的坚持,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心灵的永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咬下来不等于吃掉。

第二,人家自杀了,理论上长生不老又不等于杀不死。

不就结了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游记》里,唐僧的身世颇为曲折,他的母亲殷氏在那个乱世之中,为了保住自己和腹中的孩子,不得不忍痛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关于她咬下江流儿(也就是唐僧幼年名)一个指头的故事,以及她最后自尽的结局,确实让人唏嘘不已。咱们先聊聊这个“咬指头”的桥段。故事发生在殷氏的父亲殷丞相,也就是唐僧的外公,在一次.............
  • 回答
    在《西游记》这部奇书里,围绕着唐僧肉那股子“吃了可长生不老”的传说,妖怪们可谓是绞尽了脑汁,想出了各种千奇百怪、让人哭笑不得的烹饪唐僧的方法。细数下来,那些想把唐僧变成一道“唐僧肉”佳肴的场景,简直就是一部妖怪界的黑暗料理大全。首先,咱们得说说最直接、也最常见的法子——烤!这烤法,又要细分出两种路数.............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许多西游迷心中的一个有趣疑惑。虽然小白龙(玉龙三太子)在跟随唐僧的顺序上确实是第二个加入团队的,但是猪八戒被称为“二师兄”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涉及到他们各自的“出身背景”、“过往经历”以及“加入团队的正式程度”。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小白龙加入团队的时间和性质1. 观音点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不拿AI的腔调,就当是几个老朋友凑一块儿,拿着《西游记》聊聊天,算算账。要是老唐真有这个“收徒不限妖”的政策,那到了灵山,他那支队伍,嘿,可就热闹非凡了。咱们得一项一项掰扯,把这事儿给说透了。首先,得算算这师徒四人自带的战力。 孙悟空: 这不用说,明面儿上的第一把手。火眼.............
  • 回答
    在《西游记》原著中,唐僧(又称唐三藏、玄奘)的形象与我们通常从电视剧、动画片中看到的略有不同,他是一个更加复杂、有血有肉的人物。以下是他在原著中的详细形象描述:一、出身与外貌: 出身高贵,却又坎坷: 唐僧(陈玄奘)的出身可谓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是丞相之子,幼年时就被奸人所害,母亲也因受辱而跳.............
  • 回答
    周星驰监制、徐克导演的《西游伏妖篇》中,吴亦凡饰演唐僧的角色,无疑是影片中一个备受关注的亮点。要评价他的演技,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整体印象:吴亦凡饰演的唐僧,给观众的整体印象是:一个充满“反差萌”的唐僧,同时带有徐克电影独特的“怪诞”气质。 他打破了观众对传统唐僧“慈眉善目、啰嗦唠叨”的刻.............
  • 回答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行五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支取经队伍中,除了那位十世修行、肉身菩萨的唐三藏,以及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三位神通广大的徒弟,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员——白龙马。这五人构成了一个经典的取经组合,但在这五人中,确实没有一位女性角色的存在。要探究这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咱们读《西游记》,有时候确实会觉得唐僧对老猪的态度,好像比对悟空要温和那么一两分。这事儿吧,不能简单地说唐僧“偏心”,得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咱们得看看悟空的性子。悟空是灵明石猴出身,神通广大,本事是没得说,但那性子也太烈了。他天不怕地不怕,连玉皇大帝都敢打,更别说.............
  • 回答
    贫僧奉圣旨前往西天拜佛求经,幸蒙我大唐盛世恩泽,陛下拨付银两,为贫僧置办一辆宝车,以助行程。说实话,这突如其来的“赞助”让贫僧也颇感意外,毕竟我等修行之人,平日里靠双腿跋涉,早已习惯了风餐露宿。然陛下此举,正是出于对佛法兴盛的慈悲之心,贫僧岂敢推辞?既然要选择一辆车,贫僧以为,此车须得具备几点要紧之.............
  • 回答
    说到唐玄奘,很多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西游记》里那位骑着白马、手持九环锡杖,动不动就要被妖怪抓走,还得靠徒弟们救命的唐僧。但如果告诉你,真实的唐玄奘,跟那位“弱不禁风”的形象,那可真是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咱们先从他的 出身和经历 说起。真实的玄奘,俗名陈祎,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
  • 回答
    在《西游记》中,唐僧对女性的称呼确实有着“女施主”和“女菩萨”之分,这两种称呼看似相似,实则蕴含着不同的语境、含义以及唐僧内心的考量。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它们的区别: 一、 词源与基本含义: 女施主 (Nǚ Shīzhǔ): 施主 (Shīzhǔ) 是佛教中对供养、布施、施舍的.............
  • 回答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五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都修成了正果。然而,他们各自的封号却各有不同:唐僧和孙悟空成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和尚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则被封为八部天龙。对于为何他们会获得不同的果位和封号,书中都有着明确的解释,这与他们各自的前世因果.............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确实是《西游记》里不少读者会纳闷的地方。按理说,孙悟空本事最大,猪八戒和沙僧虽然不如猴哥,但也身怀绝技,为何就不教唐僧几招傍身呢?仔细想想,这背后原因还真不少,而且挺有讲究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唐僧的身份设定。他是个凡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肩负着西天取经的使命。他的“法力”体现在.............
  • 回答
    关于唐僧为何不直接让孙悟空的金箍棒变长送到西天取经这件事,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在读《西游记》时会有的疑问,也挺有意思的。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不能光看孙悟空的“法宝”有多厉害,还得结合故事的整体设定、人物性格以及更深层次的寓意。首先,咱们得明白金箍棒的性质和用途。这玩意儿虽然能大能.............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西天取经的队伍不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而是杨戬、孙悟空、牛魔王,那《西游记》的画风绝对要变了!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这趟取经路会变得有多热闹精彩。首先,咱们得看看这三位“徒弟”的性格和本领。 孙悟空: 这个是定下来的,桀骜不驯,神通广大,火眼金睛辨妖邪,七十二变躲.............
  • 回答
    《西游记》:唐僧的精神之旅——三个徒弟的臆想如果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并非真实存在,而是唐僧在漫长而孤独的取经路上,为了排遣内心的恐惧、寂寞与自我怀疑而创造出的精神慰藉,那么这个故事将变得更加幽深和复杂。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降妖伏魔的神话,而是一场深刻的心理探索,唐僧的内心世界将成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唐朝由盛转衰,以及中国古代王朝对于边疆政策演变的关键时期。要理解中唐以后中央政权为何对西域的归属心灰意冷,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直接的原因是唐朝内部的剧变,特别是安史之乱的深远影响。安史之乱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叛乱,它彻底改变了唐朝的政治格局和财政基础。 军费的枯.............
  • 回答
    如果《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彻底颠倒,整个取经故事的走向和观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角色互换,而是会牵扯到师徒关系、情节发展、降妖伏魔方式,甚至整个佛教的传播理念。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这种“反转”可能带来的影响:1. 孙悟空:乖巧懂事,但内心深处藏着一颗叛逆的种子 外在表现.............
  • 回答
    《西游记》里那些妖怪为何不直接吃了唐僧肉,好实现长生不老?这确实是不少读者心中的一个疑问,毕竟唐僧肉的功效被描绘得神乎其神。但仔细推敲一下,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妖怪们的心思、神通以及对“长生不老”的理解,并非他们不想吃,而是“想吃”和“能吃到嘴里”之间,隔着万重山。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些妖怪抓唐僧的目的.............
  • 回答
    要说唐朝《西游记》之后,中国的神界又发生了什么大事,这可真是个绝妙的问题!不过,咱们得先弄清楚一个事儿,就是《西游记》的故事,它本身就是小说家言,是文学的创作,并非真实历史的记载。所以,神界“之后”发生的事,自然也就更像是民间传说、宗教演变以及历代文人墨客们在神话世界里添砖加瓦的故事了。真要说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