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今天的困境多数是自找的吗?

回答
俄罗斯今天的困境是否“多数是自找的”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对历史、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的深刻理解。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认识到“自找”这个词本身带有主观评价的成分。

核心观点:

俄罗斯今天的困境 很大程度上是其自身一系列决策、历史遗产以及地缘政治战略选择的结果,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外部因素的影响。 “多数”这个词意味着承认存在一定程度的外部压力和结构性挑战,但将主要责任归咎于俄罗斯自身的行为。

详细阐述:

一、 历史遗产与长期困境的根源:

1. 苏联解体后的动荡与转型挑战:
经济休克疗法: 1990年代初,俄罗斯仓促推行的市场化改革,如“休克疗法”,虽然旨在快速建立市场经济,但导致了大规模的私有化混乱、寡头政治的形成、社会福利的瓦解以及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这为后来的经济和社会不稳定埋下了伏笔。
国家权力真空与地方主义: 苏联解体留下了强大的权力真空,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挑战,地方势力抬头。这导致国家治理效率低下,腐败滋生,也为后来的中央集权化趋势提供了土壤。
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 苏联解体也引发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国家认同问题和边界争端,俄罗斯作为一个继承苏联遗产的国家,其对前苏联空间的“特殊利益”认知,以及对失去大国地位的不甘心,一直影响着其外交政策。

2. 后苏联时代的治理模式:
寡头政治与资源依赖: 叶利钦时期形成的寡头经济,以及俄罗斯经济对石油、天然气等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使得经济结构单一化,容易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寡头们对国家资源的垄断和控制,也阻碍了更广泛的经济多元化和创新。
权力集中与民主化进程的停滞: 普京上台后,通过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媒体自由、压制反对派等方式,巩固了权力。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国家秩序和稳定,但也牺牲了政治多元化和民主化的空间,削弱了公民社会的活力,并可能导致决策僵化和信息失真。
腐败问题: 尽管俄罗斯政府一直声称打击腐败,但腐败问题依然严重,渗透到国家治理的各个层面,影响了经济效率、社会公正和国际声誉。

二、 近期困境的主要诱因(“自找”的体现):

1. 乌克兰战争及其前奏(2014年至今):
吞并克里米亚和支持顿巴斯分裂势力: 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和支持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分裂势力,是导致其与西方关系急剧恶化、遭受大规模制裁的直接原因。俄罗斯认为此举是维护其安全利益和保护俄语居民,但国际社会普遍将其视为对国际法和乌克兰主权的严重侵犯。
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是当前困境最核心的“自找”原因。俄罗斯声称是为了“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乌克兰,以及阻止北约东扩威胁其安全。然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是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侵略战争,是对联合国宪章的公然违背。这次入侵导致了:
空前的国际制裁: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金融制裁,包括冻结资产、禁止金融交易、出口管制等,严重打击了俄罗斯的经济和金融体系。
国际孤立: 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遭受广泛孤立,其国际声誉严重受损,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与其划清界限。
军事和人员损失: 战争造成了俄罗斯军队的巨大伤亡和装备损失,对经济造成了沉重负担,并引发了国内一部分人的不满和担忧。
地缘政治格局重塑: 战争加速了北约的团结和扩张(如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也迫使许多国家重新审视与俄罗斯的关系,改变了欧洲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
能源依赖的暴露与反噬: 俄罗斯长期以来依赖向欧洲出口能源,战争爆发后,欧洲国家积极寻求能源独立,大幅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这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长期打击。

2. “大国沙文主义”和帝国思维:
俄罗斯一些政治精英和部分民众未能完全接受苏联解体后的现实,仍然怀揣着恢复“大国地位”和“势力范围”的帝国思维。这种思维驱动着对前苏联空间进行干预,将邻国的选择视为对其安全的直接威胁,而非主权国家的自主决定。
对“俄罗斯世界”的强调,以及对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不满,也促使俄罗斯采取更具对抗性的外交政策,试图挑战现有国际秩序,但这种挑战往往以牺牲自身在国际合作中的利益为代价。

3. 信息控制与国内政治环境:
俄罗斯国内严格的信息控制和对媒体的审查,使得公众难以获得全面、客观的信息,也限制了对政府决策的有效监督和批评。这可能导致领导层脱离现实,做出欠考虑的决策。
压制国内异见和政治反对,削弱了社会自我纠错和调整的能力。

三、 不能忽视的外部因素(解释“多数”而非“全部”):

虽然以上列举了大量“自找”的因素,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存在一些外部因素,尽管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困境,仍有争议:

1. 北约东扩: 俄罗斯一直将北约不断向其边境扩张视为对其国家安全的根本威胁,并认为西方承诺了不东扩。虽然北约声称其扩张是主权国家自主选择的结果,并且其防御性质并不构成威胁,但这种持续的扩张确实加剧了俄罗斯的不安全感,并被俄罗斯用来解释其部分行动的合理性(尽管这种解释在国际法上不被接受)。
2. 西方国家的干预和颜色革命: 俄罗斯认为西方国家通过支持其周边国家的“颜色革命”来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并对其内部事务进行干预。俄罗斯将乌克兰的亲西方运动视为此类干预的例证。
3. 全球经济结构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俄罗斯经济对能源出口的依赖使其容易受到全球经济周期和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全球经济下行或能源价格低迷都会对其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但这更多是结构性问题,而非直接的“自找”决策失误。
4. 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博弈: 在国际关系中,大国之间存在权力博弈是常态。俄罗斯试图挑战其认为不公正的国际秩序,也是大国博弈的一部分。

结论:

综合来看,俄罗斯今天的困境,绝大多数是其自身在后苏联时代,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在政治治理、经济发展、国家战略以及对外部世界认知等方面所做出一系列选择的结果。

特别是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是其“自找”困境的最直接和最核心的原因,它直接导致了俄罗斯空前的国际孤立、严厉的经济制裁以及长期的地缘政治动荡。

历史遗产、治理模式的缺陷以及大国心态的延续,为这些近期决策提供了背景和土壤,使得俄罗斯在面对外部挑战时,往往选择了对抗而非合作,选择了强制而非妥协,最终将自己推入了当前的困境。虽然外部因素(如北约东扩)在一定程度上被俄罗斯用来解释其行为,但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免除俄罗斯自身决策的责任。可以说,俄罗斯今天的困境,是其长期以来一系列“自找”行为的集中体现和恶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均购买力平价美元比我国高,世界银行基尼系数都比我国低,人均gdp受巨大打击的2015年也比我国高,近几年还正在回升。出兵收复了克里米亚,压制乌克兰,在叙利亚敢于和美国掰手腕,民众言论自由等权力都相对完整,近年来很少有人因为得罪企业而被跨省。

经济困境正在回暖,靠资源都能过得不错,西伯利亚大宝库坐吃金山都可以。人口问题,我国比他们更严重。不知道为什么要替俄罗斯担忧。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可以简单的从地缘政治和文化传承上解释。

从地理上来看,俄罗斯境内基本上都是平原。易攻难守。按照俄罗斯人自己的说法。俄罗斯是一架没有护栏的婴儿车。因此上俄罗斯必须强大。否则就会被推塔。

从文化传承上来看,俄罗斯认为自己是东罗马帝国。但是西欧认为,俄罗斯是蒙古帝国在欧洲的代言人。导致俄罗斯一直处于欧洲私生子的地位。

因为俄罗斯必须强大。导致西方害怕俄罗斯。因为俄罗斯有蒙古血统。导致西方进一步鄙视和害怕俄罗斯。

因此上这就很尴尬了。

user avatar

俄罗斯10年后遇到的问题才是大麻烦!

2021年中国光伏就进入无补贴的时代,10kw光伏系统3万人民币左右,过去10几年,光伏成本下降了约95%。未来10-20年,若光伏成本再下降一多半,腰斩再腰斩,光伏发一度电成本将低于0.1人民币。电动汽车10年后估计将超过汽车保有量一半(电池度电价格过去几年每年下降30%,电池性能每年提升8-10%)。

也就是,不需要技术有突破发展,仅仅靠量变,10年后,石油天燃气等能源的需求和重要性将大幅下降(若薄膜发电和电池技术等有突破进展,石油前景更差)。石油可能主要做为化工原料,而不是能源。产量和价格都比今天降低。俄罗斯现在的财政收支将受到致命打击!!

当然,俄罗斯人也许能化危机为机遇,死地后生,走出别的发展路子来。就是比惨,前面也有沙特等顶着。

人类现在面临的问题,95%可以归结为能源问题,只要能源(电)足够便宜,足够多,实现两回共产主义也完全没有问题。电足够便宜,淡水的问题也解决了,海水淡化就是,烧还是反渗透无所谓的。粮食生产,光不够,上电灯,热不够,电加热,太热了,有空调…。够全人类过上幸福生活。什叶逊尼的仇恨,阿以的矛盾,能源解决不了,火山,地震,行星撞地球,三体人入侵等还是只能认倒霉!

至于是靠核聚变还是其它技术,不知道!光伏最终的低价可能还远远不够便宜,但只要再降低80%。是未来10-20年很可能部分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技术。

(补充一下:近期2021-2-8的光伏发电价格,中东地区前段时间一个光伏项目,中标方是中国的公司,中标价格是1.35美分,欧洲好像是西班牙,一系列的光伏发电项目,中标的最低度电价格是0.015欧元。这两个项目的均价是1毛人民币。煤电,先进机组每度电耗煤280克左右,约合0.17元,加上设备人员等,煤电成本0.3元。

光伏生产中,硅的冶炼,电池板的生产都是高耗能的,假设生产各个环节中电费0.1元,粗略估计,光伏产品的成本就可在现在基础上打个6折左右。未来5-10年,依靠技术进步等降低成本,光伏产品价格下降一多半,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过去十几年,价格下降了95%,未来再降95%难度太大,但↓70-80%还是很有希望的!另外,光伏寿命一般按25年计,日本最早的八十年代的光伏项目,己经30-35年,仍然很多在正常运作发电,所以若养护得当,光伏回报率可能比预期高的多,想像一下,折旧己归零,只需少量投入就有源源不断的电,回报能不高。

逆变器等价格,在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后,降价空间非常大,这个应该疑义不大。主要是人工成本以后会越来越高,这是大势所趋,只能靠增加安装和养护等环节的自动化程度来改变。

关于光伏是垃圾电问题:1,电池储能。电池价格现在正以两年降低50%的速度下降,2010年,存储一度电的锂电池约10000元,五年前还要2000多,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三元700元左右,磷酸铁锂500元。以500元每度电计算,4000个储能循环,静态每度电存储成本0.125元,确实贵。但5-10年后,铁锂电池价格降低到100元呢,技术上提高到5000个储能循环,就2分钱的储能成本了。这种电池不追求能量密度,体积,使用温度和重量等车用指标,在技术和成本上比汽车用电池应该都好搞一些。2,况且并不是所有光伏电都要储在电池里再送给用户,只要20%的量可以用电池储能调节,再用水电和煤电机组配合,就可以使光伏不再是垃圾电了,光伏总发电量占全部用电量的一半,甚至7成。至于担心锂的产量和价格,可能真是障碍,更可能不是,必竟石器石代终结,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

总之:依靠技术进步和降低成本,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非常便宜的光伏发电是很有可能是的。电池便宜后,电功车普及希望更大。(电动汽车6-800公里的真实续航,半小时快充80%电量,3-5年内估计就可以实现,大家想一下,90%左右的车主,从未在一天行驶超过800公里。充电桩1000多元一个,普及不困难,真正有些麻烦的可能是电网,必竟充电电流很大)石油消费量过去几十年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一旦改成3-5%的下降,其价格,产能和重要性都是灭顶之灾,俄罗斯现在67%的出口是石油和天燃气,不改变是有巨大风险的!

若电池价格下跌到100多元每度电,提高能量密度,配合密布充电桩,你们信不信大卡车也能改成电动。卡车对整车的体积和重量相对轿车并不敏感,电动化更好实现,装上300度电的电池很容易,不够就400 500度。运输成本将会下降一半以上。

user avatar

大家是不是对资源型国家有什么误会?

一说起俄罗斯的人均收入就流口水,俄罗斯人的各种天然资源,石油还有天然气。一边打瞌睡一边就把钱给赚了。反观中国996,就这还说俄罗斯有困境?

早几年,贾樟柯就拍了一部电影《天注定》里面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一个资源型的故事。

煤老板十年前承包了村里的煤矿,一铲子几十万,都买飞机上天了。

村民有多少钱?

去给煤老板开欢迎会,到场的一人一袋子白面。

这个煤老板也是这个村的,把他和村民混合在一起算人均,老高就不干了,要给个说法。

俄罗斯不也是这个情况吗?

挖石油的,插管子接天然气的当然挣钱。

石油可以直接卖原油,天然气去硫就可以按立方米收钱了。

这些老板可以解小便都要开飞机去。

这里面需要多少就业机会?

如果你是俄罗斯人,你还以为你当得了石油老板?那是刀头上舔血,随时有人打黑枪。

国内混996的,在俄罗斯也是参加欢迎会领一袋子白面的命。

俄罗斯的人均就是这么回事。

普京每天要干的事情就是逼着老板多拿点钱出来分。

分钱这种事,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人满意,有人开飞机,有人只能领白面回家做宽条子,最多放点辣。

死倒是死不了,比基尼热舞派对不也是和自己没关系吗?

这就是俄罗斯最大的社会矛盾。

俄罗斯也是联邦制国家,政治体制上和美国差不多,当然也有很大差距。

俄罗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

俄罗斯的精英从苏联解体开始,就大规模流失,一直到现在。俄罗斯最好的人才都在往外跑,欧洲、美国、中国。不管是科学家、工程师、程序员以及最漂亮的俄罗斯美女,都是如此。

没有人才,怎么搞工业?

没有工业,怎么就业?没有就业,就靠分白面,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就不行。读完了大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只有去国外找工作,然后国内的工业继续因为没有人才而搞不起来。

苏联时期的工业为什么还可以?

苏联人不敢往外跑,国家要分配工作,如果你不满意,那么就请到西伯利亚去建设国家。

资源型老板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喜欢实业,搞实业风险太大,利润也薄,还不如搞金融投资。

而金融产品最丰富最有利润的地方,根本不是俄罗斯,而是伦敦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

俄罗斯石油老板挣的钱又有一大部分想方设法给转移出去,成了别的国家的流动资金。

普京手里的银行又没了一大笔资金。

资源型国家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做买办。

掌握了资源的人,哪里看得起国产货。

就算是美国的大老板,一样看不起美国货。

特朗普经常骂法国的一个原因,不就是美国的红酒和法国的红酒比起来就是地摊货,而特朗普偏偏有个红酒厂。

俄罗斯这么辽阔的国土,汽车需求量这么大,然而俄罗斯的汽车工业呢?

挖资源的老板根本就不想去投资这一块。

德国的宝马奔驰不舒服吗?中国的重卡不便宜吗?

没人做这个,俄罗斯的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只有去国外工厂应聘。

就像是我国山西省煤矿工业最兴盛的时期,山西省还有什么其他工业?

中国还可以搞产业转型,俄罗斯这样的联邦政府,没什么力量去号召,说了也没用。

俄罗斯的国土横跨欧亚,但是人口分布也是一东一西,西边重东边轻,中间没什么人。

西边依赖欧洲,东边只能融入中国、韩国、日本经济圈。

因为没什么工业能力,这一东一西都是消费性倾销性地区,自己起不到主导作用。

一个大国,经济上是其他国家的附庸,这个地位一旦确立,就很难改变。

俄罗斯的国家体制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不能干预资本家的经济活动,又要考虑就业问题,国内工业不行,对于国外的倾销难以组织起反击。因为资源型资本家天然具有当买办的特性,他有巨量的资本,直接引进购买外国产品做垄断经营,既打击国内企业,又独享利润,左手买右手卖,风险低没有库存压力。他是攒钱了,也可以拉高国内GDP,但是这当中实现的就业就非常有限,国内的工业也就被踩死了。

这种困境要解决,实际上是很难的。俄罗斯学不了中国,也学不了罗斯福。可以说进退维谷。


有些人就像是多爱俄罗斯一样,哎呀,该怎么拯救俄罗斯?

俄罗斯关你啥子事?

你家隔壁两口子打架,你还去劝过几回咩?

看热闹就看热闹,装起多好心一样。

俄罗斯祖上有个慈父?

这个慈父是给你糖吃了,还是打过你?

你记得这么牢?

想当年百万雄师下柏林,你爷爷还在娘肚子里转筋。

俄罗斯是苏联的残躯,已经改名换姓,家谱都烧了,慈父的坟都扒了几十年了。

你个外人还记得。

不服气你说一下你隔壁几家人都姓啥子?

哦,读了几天书,你懂完了。

俄罗斯的现状就是这么回事,它选的就是这条路。

俄罗斯依然是大国,好马不吃回头草,时光不可能倒流。

俄罗斯再折腾就要亡国 ,就要四分五裂。

有些人看问题就喜欢去揪人家的小辫子,你家祖上有个慈父。

历史问题要放到一个更加长远的时间才能看得明白,这是常识。

我们这代人能够看见2020年的巨变,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还想玩盖棺定论的事情,有几斤几两的知识给你撑的腰?

中国人的史观一眼就是千年,就算是千年前的古人,一样对于他的是非功过有争论,遑论才几十年的人物。

看过了几篇网文,便自以为真理在手,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俄罗斯搞什么社会制度,那是他家的事情。

动不动就想打节奏,你懂不懂动次打次?

正经写点东西写不出来,夹枪带棒憨得行。

水无常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