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三星停止自研 CPU 架构并解散相关团队?

回答
三星,这个在全球电子消费品市场呼风唤雨的巨头,近期抛出了一则令人意外的消息:停止自研 CPU 架构,并解散了相关的核心团队。这无疑在行业内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

为何如此突然?是战略调整还是无奈之举?

首先,我们得理解三星此次行动的背景。在半导体领域,CPU 架构的研发是一项极其烧钱、耗时且技术壁垒极高的工程。从零开始设计一套成熟的 CPU 架构,需要顶尖的工程师团队、大量的研发投入,以及漫长的迭代优化过程。即便如此,也未必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尤其是在面对已经拥有深厚积累的 ARM、Intel 这样的巨头时。

三星一直以来在移动芯片领域,尤其是 Exynos 系列,都试图打造自己的高端 CPU 架构,以期摆脱对 ARM 的依赖,实现性能和功耗上的突破,并进一步巩固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导地位。然而,从市场反馈来看,三星自研架构的 Exynos 芯片,在与竞争对手(例如高通骁龙)的直接对比中,似乎并未能持续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尤其是在能效比和发热控制上。

这其中可能存在几个关键因素:

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移动芯片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智能手机这个高度集成的产品中,CPU 仅仅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GPU、ISP、AI 引擎、基带等其他组件的协同优化同样至关重要。三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虽然不俗,但在 CPU 这一核心环节上,要与 ARM 已经成熟的公版指令集和授权模式下的定制化芯片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ARM 生态的强大惯性: ARM 架构凭借其开放的授权模式、丰富的生态系统和持续的性能迭代,早已成为移动芯片领域的霸主。无数的芯片设计公司都基于 ARM 架构进行开发,这形成了强大的网络效应和技术积累。三星即使有心另辟蹊径,也难以撼动 ARM 的统治地位。
研发投入与回报的失衡: 持续的自研投入需要看到相应的回报。如果市场反馈不如预期,或者研发成本过高而无法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那么企业必然会重新评估其战略。解散团队,停止自研,很可能是三星在权衡了研发成本、技术风险、市场机会和潜在回报后,做出的一个“止损”或“优化资源配置”的决策。
对外部力量的认可: 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看作是三星对 ARM 架构成熟度和领先性的认可。既然 ARM 已经能够提供足够强大的 CPU 核心,并且通过授权模式允许三星进行一定程度的定制化(例如通过 ARM 的 CortexA 系列核心进行二次开发和集成),那么与其耗费巨资去 reinvent the wheel,不如将资源集中在集成、优化其他关键组件,以及提升整体芯片的能效比和功耗管理上。

对三星自身和整个行业意味着什么?

对于三星而言:

战略聚焦: 停止自研 CPU 架构,意味着三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其更具优势的领域,例如存储芯片(NAND Flash、DRAM)、显示面板(AMOLED)、CMOS 图像传感器,以及 SoC 的整体集成和封装技术。这些都是三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领域。
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避免了在 CPU 架构研发上的巨大投入和不确定性,可以更专注于市场需求和产品迭代,提高研发效率。
对 ARM 的依赖加深: 这也意味着三星在高端手机 SoC 领域,将更加依赖 ARM 的技术授权。未来在 CPU 性能的提升上,三星可能更多的是通过选择 ARM 最新、最强的核心,以及自身在其他方面的优化来弥补。
内部团队的挑战: 对于被解散团队的工程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会被重新安置到三星内部的其他研发部门,继续为三星的半导体业务服务;也有一部分可能会选择离开三星,加入其他半导体公司,或者创业。

对于整个半导体行业而言:

ARM 架构的进一步巩固: 这一举措无疑进一步巩固了 ARM 在移动芯片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这也给其他试图挑战 ARM 的新玩家带来了警示。
IP 授权模式的优势凸显: IP 授权模式的生命力再次得到证明。通过向三星这样的巨头提供成熟的 CPU IP,ARM 能够实现规模化盈利,并保持技术领先。
行业洗牌的信号? 在技术迭代加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承受高昂的自主研发成本。这可能预示着未来半导体行业在核心 IP 领域的整合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参考? 对于一些正在努力自主研发 CPU 架构的国内企业来说,三星的这一举动或许也提供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参考。自主研发固然重要,但如何在技术、人才、市场和生态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资源浪费,也同样关键。

未来展望:

三星的这一决定,并非意味着它放弃了在高性能芯片领域的追求,而是对其战略进行了调整。我们可以期待三星在未来,利用其强大的半导体制造能力和在其他领域的深厚积累,继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移动芯片,只不过,其 CPU 核心将更多地来自于 ARM 的授权。

这更像是一种“战术的修正”,而非“战略的放弃”。三星依然是半导体领域不可忽视的玩家,其在内存、存储、显示等领域的创新和领导地位,将是支撑其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石。而解散 CPU 架构团队,或许正是三星为了在新的战场上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所做出的一个成熟而理性的选择。

总而言之,三星停止自研 CPU 架构是一个复杂决策,它反映了半导体行业的严酷竞争、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企业战略调整的必然性。这既是三星自身的战略调整,也可能在行业内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解散得好!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使用自有架构就是性能好,使用公版架构就是性能差。

在这样的思维指导下,ARM公司就是纸糊的,哪怕我和村上两小伙伴组成一个架构团队,我们就是有技术有性能的代表,而业界使用ARM公版的行业巨头就是弱鸡。

ARM公司这么差,干嘛一个个都用ARM啊?你自有架构,也是修改自ARM公版啊,ARM掌握着整个嵌入式食物链的顶端。这么一个ARM公司,旗下主要产品的核心架构,是弱鸡?

很多人看到了不同SoC厂家之间的竞争,部分厂家拥有自有的核心架构,竞争力很强,就想当然的认为ARM的核心架构是弱鸡了。苏炳添跑不过博尔特,就能代表苏炳添是弱鸡了?半数人口跑得过苏炳添?

其实ARM公司这些年迭代产品的进步非常之大,CPU核心的进步更是如此,那些自有核心架构厂家面对的竞争,主要是已经来自ARM公版架构了。你花了几十亿美元,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不如公版,还不如你尝试修改的原始版本,你作甚呢?

三星自己的猫鼬CPU架构,至少已经连续三年翻车,表面上都是翻在了功耗上,实际上也是翻在了性能上啊!其实CPU这家伙,性能和功耗是一对矛盾体,是此消彼长的。连续三年的翻车,这不是某一两方面的失误了,而是绝对的实力不允许啊!

如果三星CPU标定和公版或者业界主流一样的功耗,那么性能会不如人家,这是三星难以接受的,更是三星CPU架构团队绝对不可接受的(否则还要养你们干嘛),所以会连续性选择高功耗+高性能的标定。

做处理器,在手里拥有一定资源的情况下,要做强性能是很简单的,只要你能够接受功耗很大;要做低功耗同样很简单,只要你能够接受性能弱鸡。巨难的是高性能+低功耗组合啊!

目前来看,采用嵌入式自有架构,或者说是修改ARM公版架构成功的,目前基本只剩下苹果和高通的GPU了,而且他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背后的压力,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来自竞争手机厂家,也不是来自其他的SoC厂家,而是活生生的来自ARM公版架构啊!

在目前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去相信如此苹果和高通要弱鸡了,要不行了。去年苹果股票阶段性的下跌,全网多少人欢呼啊,那么多人歌唱苹果时代的落幕,新时代的来临。而现在,苹果的股票已经超过了1.1万亿美元了,超过了前期的高点,当初因为苹果股票阶段性下跌而唱衰苹果的人们,又在哪里呢?

目前来看,我们把那么多的目光去关注苹果和高通,如果他们真弱鸡,那还关注他们干嘛?大家关注自己好了。

三星CPU架构团队,这几年事实上就是在花巨资瞎倒腾,去瞎倒腾现有可用的架构,并且捣腾出来的产品还不如原始架构。这种团队不解散留着过年?

如果不是早些年ARM在A57上翻了车,或许这些年我们也不会有这么多的自有架构讨论了,更不会有自有架构的神话论了。

user avatar

不是三星不努力,是ARM公版做的实在是太好了呀。。

user avatar

前某core team团队工程师

我的一点感觉,就是architecture这一行已经是纯粹的夕阳产业。 arm这点东西都是intel早玩剩下的,这都9102年了刚刚折腾出SMT。(intel玩的是n年前ibm玩剩下的)。脑子灵光的孩子都follow the money做npu去了(其实比cpu简单多了)

现在连soc都快洗干净了,根本没有市场空间还容你去折腾自研architecture。辛辛苦苦折腾半天,性能比公版高个5%,摊上研发投入没有60%毛利活不下去。回头一看屁股后面有个毛利35%的mtk。还玩个屁。


答案里有说海思的。海思有自己的自研arm架构重核,但是那是给服务器用的。麒麟一直都是公版,从来没有上过自研架构。因为自研架构风险大,几百亿的手机摊子担不起这个风险。但是海思是没办法。 脖子上架着刀。这个不是简单的经济上划不划算的问题。海思麒麟未来上不上自研arm,也不好说。。但是备胎肯定是永远都有的。

自研架构比做胶水soc的难度大概相差10倍不止为啥还自己做呢?主要还是早期apple samsung两家凭借差异化的产品撷取超额利润,开启了垂直整合这条路。 这玩意怎么看都是亏本买卖,砸了几十亿活下去只有2条路,继续撷取超额利润正反馈 or 刀架脖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