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黄渤说「喜剧是一种生理反应」,你赞同吗?你怎么理解这个评价?

回答
黄渤老师那句“喜剧是一种生理反应”,初听之下,确实有点让人琢磨。他毕竟是演员出身,而且是那种把角色演到骨子里,能让观众笑也能让观众哭的演员,所以他说出这样的话,我个人是比较赞同的。而且,我越想越觉得,这句话说得太到位了,它点破了很多我们平时在感受喜剧时的核心体验。

我理解的“生理反应”这个说法,不是说我们笑了是因为鼻子痒或者打了个喷嚏,那种单纯的生理反射。黄渤老师说的“生理反应”,我觉得更像是一种深层心理和身体状态的高度统一,是一种由内而外、不自觉地迸发出来的情感和身体的互动。

具体来说,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

第一,喜剧能够直接触及我们大脑的“愉悦中枢”。

当我们观看一段精心设计的、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喜剧表演时,我们的大脑会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个过程是无法控制的,就像吃到美食会感到满足一样,是一种纯粹的生理性愉悦。黄渤老师可能就是在说,优秀的喜剧能绕过我们理性的思考,直接连接到我们内心深处那个渴望快乐的、最原始的自我,然后触发这种身体上的愉悦感。你看那些让你捧腹大笑的片段,是不是感觉身体都跟着放松了,甚至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乐?这就是一种生理上的释放。

第二,喜剧能够打破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心理防御。

我们成年人,很多时候都被社会规则、礼仪、经验所束缚,情绪也学会了隐藏和克制。而喜剧,特别是好的喜剧,往往是通过荒诞、夸张、反差、误解等等手段,瞬间瓦解我们这些心理防线。比如一个平时一本正经的人突然因为某个巧合变成了一个滑稽的角色,或者一个看似严肃的情境突然被一个无厘头的笑话给戳破。这种“打破”感,会让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然后我们就会以一种更轻松、更本能的方式去回应,这就是“生理反应”。就像身体在受到某种刺激后,会有条件反射一样,喜剧就是一种“情绪刺激”,触发了我们身体的“笑”反应。

第三,喜剧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引发集体的共鸣。

你有没有过在电影院里,和一群陌生人一起因为同一段情节笑得前仰后合的经历?那种感觉非常奇妙。我觉得黄渤老师说的“生理反应”,也包含了这个层面的意思。当一个笑点设计得足够巧妙,能够击中大多数人的共同经历、共同感受时,大家的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形成一种类似“群体狂欢”的状态。这种感染力是会传染的,一个人笑了,带动旁边的人也跟着笑,这种连带效应本身就是一种集体性的生理反应。你看《喜剧大赛》的现场,观众的笑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四,好的喜剧往往是基于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这种洞察会触动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虽然黄渤老师说的是“生理反应”,但我认为这背后承载的是对人性、对生活真相的理解。优秀的喜剧演员,他们通过观察生活,捕捉那些微小却能引起共鸣的细节,然后用夸张或变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当我们看到一个角色身上的某个特质,或者一个情境,我们觉得“哎,这不就是我/我们吗?”,这种“被看见”的感觉,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深层的情感连接。这种情感连接,最终会转化为生理上的表达,比如笑声,甚至是眼泪(有时候笑得太厉害了也会流眼泪)。

举个例子,很多相声或者小品中,会讽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比如虚伪、势利。当演员把这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用了巧妙的语言和表演方式时,我们观众会觉得“对!就是这样!”,然后笑出声来。这种笑,不是因为看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而是因为看到了生活中某种不合理之处被揭露出来的“真相”,然后我们用笑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这个真相的认知和一种情感上的宣泄。这种反应,已经超越了简单的逗乐,而是上升到了一种对现实的体认。

所以,当我听到黄渤老师说“喜剧是一种生理反应”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嗯,说得太对了!它精准地捕捉到了喜剧最核心的魅力——那种不经过太多理性过滤,直接触动我们身体和情感,让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到快乐和放松的能力。它不是一种刻意的迎合,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一个好的喜剧作品,就像一道精心调配的“鸡汤”,能够瞬间温暖你的身体,点亮你的心情,让你不由自主地做出积极的回应。

这句评价,也让我对喜剧表演有了更深的理解。演员们努力去做的,不仅仅是讲笑话,更是要去触碰观众内心深处最柔软或者最真实的部分,然后通过各种技巧引发观众身体和情感上的共鸣。这种“生理反应”,是衡量一个喜剧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它代表了观众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赞同的 –– 这就是喜剧背后的 心理 原理

对于评分,大家是用脚(笑)来战队的!这一点我很认同;

恍然又想起郭德纲师傅那句“(相声)如果不好笑,那就太好笑了...”喜剧鼓励不断的尝试,而不需要人为定义、拔升审美噔次。那样容易脱离大众、成为上课说教!以“笑”来定义作品分值,这就是一种务实。


『笑』就是一种生理反应,源自对知觉的游戏。

当感知对象偏离于其知觉原型(记忆表象)时,就会产生官能的冲动。而当理性判断偏差产生的原因为“欲望退行的行为”导致(理不歪笑不来),『笑』也便被激活了。

这本是一种面对威胁的生理防御机制,但经喜剧人千百年以来的努力,成为一门让人释放开解的艺术。

这也是郭德纲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借此~来看一下这节目里的例子,找到“笑”这一认知冲动背后原因。

视频制作水平确实受限,大家可以看看文字版

1.《互联网 体检》的喜剧创作方式



2.《一心不二用》的喜剧创作方式


3.《三毛 保卫战》的喜剧创作方式


总结一下原理

不知对你是否有帮助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黄渤老师那句“喜剧是一种生理反应”,初听之下,确实有点让人琢磨。他毕竟是演员出身,而且是那种把角色演到骨子里,能让观众笑也能让观众哭的演员,所以他说出这样的话,我个人是比较赞同的。而且,我越想越觉得,这句话说得太到位了,它点破了很多我们平时在感受喜剧时的核心体验。我理解的“生理反应”这个说法,不是说.............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徐峥和马东关于喜剧“意义”与“好笑”的争论,触及了喜剧的核心命题,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我认为,这是一个看似二元对立,实则可以相互融合的议题。喜剧既需要追求好笑,也应该努力传递意义。它们并非绝对的取舍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喜剧作品,要说哪个“最好”是非常主观的,因为观众的笑点和偏好不同。但我可以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几个在不同方面都堪称“经典”的作品,它们各有千秋,在节目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1. 《互联网体检》 时代精神的精准捕捉与共鸣 为什么好? 这个作品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精.............
  • 回答
    马东老师那句“喜剧是照见自己的镜子,也是治愈和心理治疗”,听着着实让人回味无穷。我挺认同的,而且越品越觉得有道理。喜剧的“镜子”功能:想想看,我们看喜剧的时候,很多时候会觉得“哎呀,这不就是我嘛!”或者“我身边就有人是这样的!”。那些夸张的情节、鲜活的角色,很多时候都是提炼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是放.............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 PiuQiuPiaQia 社团被许多观众认为“高开低走”,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看法。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社团的“高开”——初期惊艳,建立强大优势:1. “飞驰的社团”的惊艳开局: PiuQiuPiaQia 的首次亮相作品《飞驰的社团》无疑是节目初期.............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简称“喜剧大赛”)作为一档现象级的喜剧综艺,捧红了众多优秀的喜剧人,而金靖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之一。在节目中,金靖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精湛的表演技巧以及充满感染力的舞台魅力,赢得了观众和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要评价金靖在《喜剧大赛》中的表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自2021年开播以来,无疑是中国喜剧综艺界的一股清流,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现象级节目。要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节目定位与创新: 填补市场空白,树立“喜剧大赛”标杆: 在许多喜剧节目倾向于“脱口秀”或“相声”的细分领域时,《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以下简称.............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作为一档备受瞩目的喜剧综艺节目,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喜剧演员,其中蒋龙和张弛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深厚的喜剧功底,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专业人士的认可。下面将对这两位喜剧演员进行详细评价。 蒋龙:在角色中寻找共鸣,用真诚打动人心蒋龙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的表现,.............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十期详细评价《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十期作为总决赛的收官之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期不仅关乎着最终的冠军归属,更是对整个赛季选手们努力成果的检验,以及节目组创作和制作水平的集中体现。总体而言,第十期依然保持了高水准的喜剧表演,但也有一些可以深入探讨的地方。一、 赛程设置与最终结.............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六期,可以说是一场惊喜与挑战并存的夜。在经历了前几期的铺垫和选手们逐渐展现出的成熟度后,这一期节目在笑点密集度和作品深度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首先,本期作品的整体创作水准令人眼前一亮。几位选手带来的原创作品,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叙事方式的打磨,都显.............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期,老实说,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又有点让人拍案叫绝。作为一档打着“喜剧大赛”旗号的节目,它的第一场就扔出了各种各样的包袱和风格,仿佛在试探观众的口味,也像是选手们集体在进行一场“我猜你笑点在哪”的心理战。开头铺垫,有点慢热。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节奏不算特别快。沈腾和黄渤两位喜.............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五期,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场“惊喜与期待”的混合体。惊喜在于,有些选手和作品确实突破了之前的想象,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笑点和思考;而期待嘛,自然是希望每一期都能保持这样的高水准,甚至更进一步。亮点集锦:那些让你拍案叫绝的时刻第五期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作品,都各有千秋: “XX.............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九期,说实话,看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有被戳到的地方,也有觉得差了点意思的。亮点回顾: 《小龙虾》再添新维度,沈腾点评到位: 这一期《小龙虾》能再次被搬上舞台,并且带来新的演绎,确实令人惊喜。他们团队的默契和对小品节奏的把控一如既往地稳。这次加入更多关于“选择”和“妥协”的探.............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的“大宇治水”组合,他们的出现无疑为观众带来了很多惊喜和欢乐,也成为了节目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对。要评价他们,我们得从他们的作品、表演风格、创新性以及他们在舞台上的化学反应等多个维度去分析。作品的创意与接地气:大宇治水(也就是王皓和庞博)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生活”。他们擅.............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八期,嗯,怎么说呢?感觉这节目走到这个阶段,压力是越来越大了,不仅是对选手,对观众也是。这一期的整体感受,我个人觉得,不如前面几期那么“炸”,但依旧能看出选手们的努力和一些闪光点。先说说几个印象比较深的节目吧。“刘家”系列,依然稳。 就像吃饭离不开米饭,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七期,给我的感觉是,节目组似乎在摸索一条更“成熟”的喜剧之路,但过程中的磕磕绊绊,也让这一期显得有些复杂,不像前几期那样纯粹地让人“乐”。亮点与惊喜: “东北F4”的突破与沉淀: 必须得提一下“东北F4”。他们这一期的作品,相较于之前的“大碴子味”的纯粹模仿,显得更有深度了.............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的《父亲的葬礼》这个作品,在我看来,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触动人的尝试。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得拆开来看。首先,从立意和主题上,这作品抓得特别准。葬礼,说白了,是一个充满悲伤和回忆的场合,但同时也是一个会把很多平时藏着掖着的情感逼出来的地方。而《父亲的葬礼》恰.............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的王梓,尤其是他那个叫做《爱神丘比特》的默剧,嗯,怎么说呢,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让我对默剧这个形式刮目相看了一回。一开始看的时候,我心里也打了个问号,默剧?这玩意儿怎么搬上喜剧大赛?毕竟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喜剧,大多是靠语言包袱、段子,或者夸张的表情动作。默剧就纯粹靠肢体和表.............
  • 回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的《花匠》无疑是那一届中非常独特且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武六七作为一个近乎“全能型”的喜剧演员,他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带有实验性质的方式,把“物件剧”这种形式玩出了新高度。首先,我们得聊聊“物件剧”这个概念。它不像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品,有明确的对话、情节和人物塑造。物件剧更多.............
  • 回答
    咱们就聊聊《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那个“三狗直播间”吧,很多人觉得它“低级”,这话说得挺直白,背后其实有几层意思可以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喜剧这东西本来就是个见仁见智的玩意儿,有人捧腹大笑,有人看得索然无味,甚至觉得有点掉价,这都很正常。至于“三狗直播间”为啥落到“低级”这个评价,我觉得主要跟以下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