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去了美国都不愿意回来了?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大哉问,说起这个问题,其实每个选择留美的人,心里头的小算盘和考虑的点都不尽相同,但要我说,无外乎这么几大块,听我慢慢道来:

1. 经济与职业发展的“大蛋糕”:

这恐怕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很多人最初踏足美国的出发点。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市场之广阔,机会之繁多,是显而易见的。

高薪与高福利的诱惑: 尤其是在科技、金融、医疗等领域,美国的薪资水平普遍比国内高出不少。再加上完善的医疗保险、退休金计划(401k等),以及相对宽松的休假制度,算下来,生活质量确实能得到显著提升。很多在美国的华人,特别是STEM领域的专业人士,拿着不错的薪水,生活过得是相当滋润的。
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国内虽然发展迅速,但在一些前沿技术、创新领域,美国的经验和资源仍然是领先的。在美国,你能接触到最顶尖的研究机构、最先进的技术理念、以及汇聚全球顶尖人才的平台。对于那些有野心、想在专业领域做到极致的人来说,美国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可能性,打破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更容易。
创业的土壤: 美国有着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和鼓励创新的文化,对于有想法、有魄力的人来说,在美国创业,获得融资、对接资源的可能性更大,成功率也相对更高。硅谷的“造富神话”,仍然吸引着无数创业者前赴后继。

2. 生活方式与个人自由的“新鲜空气”:

这方面,更多是精神层面的考量,但同样重要。

相对自由的社会氛围: 美国社会整体上更加开放、包容,对个人主义和个体的权利给予了较高的尊重。人们可以更 freely 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追求自己的兴趣,而不必过于担心世俗的评价或社会压力。
多元文化的融合: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文化非常多元。你可以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这种经历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即使是华人社区,也因为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经历的人聚集在一起,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活力。
生活方式的选择: 美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从北方的冰天雪地到南方的阳光海滩,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而且,美国人普遍注重户外活动和健康生活,各种体育设施、公园绿地非常普及,这对于很多追求生活品质的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孩子的教育与成长环境: 这一点对很多有家庭的人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美国的教育体系虽然也有其问题,但普遍认为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等方面做得比较好。同时,美国的社会治安、环境保护,以及未来更广阔的社会发展空间,都可能是为人父母者考量的重点。

3. 社会制度与法治的“安全感”:

这方面,可能更多是源于对国内某些方面的“不适应”或者“担忧”。

法治的完善和公正: 美国社会建立在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之上,司法相对独立和公正。这为个人权益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让人感觉更有安全感。比如,在财产保护、合同执行等方面,规则相对清晰且执行到位。
社会公平性的期待: 虽然美国也存在贫富差距和社会问题,但在一些观念上,其社会制度的设计更倾向于保障机会的均等,以及弱势群体的权益。例如,反歧视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对于个人在职场或生活中的遭遇不公,有相对更有效的申诉渠道。
信息获取的自由: 和国内相比,美国在信息获取方面更加自由和开放。互联网、媒体等渠道的信息来源更加多元,人们可以更自由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留下了,也不意味着美国就完美无缺:

很多人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比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思乡之情、高昂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在大城市)、医疗费用高昂(即使有保险)、激烈的职场竞争、种族歧视等问题。很多时候,在国外,尤其是初期,华人会面临着“夹缝中生存”的困境。

但为什么“不愿回来”的比例看起来更高呢?

这背后可能还有一些更微妙的因素:

沉没成本: 很多人在美国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建立了事业、家庭、人脉,再回到国内,相当于要放弃很多东西,重新开始,这个成本太高了。
“蝴蝶效应”: 一旦在美国站稳了脚跟,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再回到一个相对封闭或变化没那么快的生活环境,可能会觉得有些“不适应”或者“失去了更多”。
“适应性”: 人们是会适应环境的。在美国生活久了,习惯了那里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社交规则,这种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就像在国内生活久了,突然让你去一个语言不通、文化迥异的地方,你也需要时间去适应。
家庭因素: 很多在美国的华人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孩子,孩子在美国出生、成长,接受这里的教育,拥有这里的社交圈,让他们轻易离开美国,往往意味着要牺牲孩子的未来或幸福。

总而言之,人们做出是否回国的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对于那些去了美国,并且在那里找到了符合自己期望的经济机会、生活方式,甚至是社会环境的人来说,美国的吸引力往往大于回国所能获得的利益或满足感。这种选择,更多的是一种“增量选择”,而不是简单的“离开与回归”,而是在追求更优生活和发展路径上的一个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去美国的人都是想去才去的,没事干嘛要回来?

user avatar

美国也堵车,但堵得没那么厉害,而且堵得没那么令人生气,要么明显是交通规划问题长年不改,要么动不动就交通管制,要么设阱于民乱罚滥罚。但确实美国一样很堵车,尤其纽约旧金山波士顿。

user avatar

我认为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大多数人出去,是因为你的资源,而不是因为你的价值观。

一块世界第一经济体的蛋糕,还有金融特权,三亿人分。

和一块世界第二经济体的蛋糕,各种围追堵截,十四亿人分。

分到的东西,当然是不一样的。

虽然我理解各国之间的差距,并不能单单用“人均”这一个指标去形容,有贫富差距,经济不均衡等各个因素。但落到现实当中,往往事实如此。中国表现为竞争更加激烈,内卷,压力,996,且人均相对能拿到的资源有限。

就好比两个家庭。

一号家庭原本吃土,现在虽然努力赚了不少钱,但家里人口多,要养活十四个家人吃喝拉撒,对不起,只能让你吃吃烧饼和馒头。

二号家庭本身很富裕,只有三口人,于是可以吃红酒和牛排。

第一个家庭的人,未必不认可这个用馒头养大自己的家。也未必不认可它从吃土,到吃烧饼,又到吃夹肉的烧饼,这个过程中的努力和做法。


——————但是人家毕竟也是想吃吃牛排的。追求更加好的生活,这实在只是人之常情。

这和第一个家做的好不好,甚至他认不认可第一个家的做法之间,并不冲突。

我了解的几个去欧州的同学都是小粉红。


去美国和欧洲的很多人据我所知,大多数人去的理由一言以蔽之“去一个资源较多,人口较少的地方分资源”

这个资源不仅包括钱,时间,科研平台,学习资源等等,也包括环境。————但根本上无关你的价值观。



举个例子,很多人说美国的小镇蓝天白云别墅绿树,很美。而中国城镇感觉就是有点拥挤。

同样的土地面积,你把人口增加十倍,再看看?

你得新建十倍的交通设施和公共设施吧?得拓宽和新建十倍的道路,或者容忍十倍的车流吧?地下通道,立体天桥得有吧?

十倍的车辆,十倍的污染吧?

这么多人要工作岗位,十倍的工厂,企业,公司吧?

十倍的学校,超市,配套,公交,地铁,政府机构和人员吧?

这么多人,有足够的土地,让全部人住别墅吗?是不是就必须要公寓式住宅了呢?

然后您看,还美吗?还蓝天吗?还白云吗?还别墅吗?你有地方满地种树吗?————甚至能不能管理的比中国的城镇更好看,都要打个问号。


大概率甚至还不如中国的城镇。起码中国的城镇为让这么多人口住得能尽量有质量,一直在飞速的努力更新基建。而美国....,呵呵哒,就真不是我看不起你。


道理都是一样的。

去国外的很多人,如果你要问他,为什么留在这,答案大多是“因为不用996,因为有加班费,因为给的条件高,因为科研水平,因为求学,因为研究平台。因为过得舒服。”

但是,现在出国的人,其实和80.90年代宁肯洗盘子也要留下的纯价值观崇拜,已经有本质区别。很多人保持的态度是:你给的条件比大陆好点,我愿意留下。但是不强求,混到绿卡就留下,留不下也无所谓,不强求。大不了就回国呗,有啥了不起。哼。(基本就这态度)

八九十年代,那种宁肯在美国刷盘子也非要当美国人,坚决不回国的执念,和纯粹的对对方的价值观的崇拜,现在几乎没有了。就很明显的不是主流了。

意思就是,大多数人虽然选择去国外,单纯是因为国外条件好。但如果大陆可以开出类似的条件,很多人也会选择回国。

user avatar

中国人好面子。

你们村在北京住地下室的那几个,不也没回村吗?

user avatar

都是为了深入敌后更好的批判它

user avatar

其实回来也晚了,因为这边的资源丢了。

所以许多去美国的人肠子都悔青了,却回不来了。

举例:我在深圳大学的教师同事,在他买的几万元房子涨到一百万的时候卖了,移民美国,也卖了大别墅。我当时还羡慕他呢,后来我的房子涨到八百万,一阵狂笑,一退休发现退休金一万五千元,又一阵狂笑,已经比他阔啦,而且我不是资本家,完全摸鱼上班,就得到这种结果,当初谁预测得到?那他再赶紧把美国的房子卖了再回来?那原来的资源已经没有啦。

还有许多广东农民,当初逃港去美,挣一些辛苦美元,是比国内工资高多啦。可是他家乡一征地,乡亲们都比他阔,那他现在赶紧回来?可是你离开祖国那土地没你的份啦。

所以真正让去美国的人肠子悔青了的原因,三个字,房地产。你在美国拼命挣钱,我在中国只需往床上一躺,房地产噌噌往上涨。所以你回来也没有用啊,回来也没你的房地产,工资还是不如美国的。

user avatar

移民这事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大得很,我发现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

当有人考虑要移民这事儿的时候,第一反应总是担心钱的问题或者问需要多少钱,这本质是心里认定移民是有钱人干的事;

而当有人批评移民这事儿的时候总是想到移民在海外如何惨,如何被歧视,如何落魄不好意思回乡,这本质是认定移民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儿。

所以这里势必引出两个问题:

1)既然移民都是有钱人,有钱在国外过不好生活吗?还是你一厢情愿低估“钞”能力?

2)既然移民国外是水深火热,那么那么多精英、富豪对移民趋之若鹜,是他们傻吗?还是你觉得你比他们聪明?

要回答以上矛盾的问题,你就必须得认可移民群体的多样性:

1)有些人没钱、没学历、不懂英语,只能混迹于中国餐馆,那他自然在国外依然是最底层,比如凤姐;

2)有些人没钱,但有学历、有技术、会语言,在发达国家可以轻松过上富足的生活,比如大部分通过留学移民定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这是非常大的群体,朝九晚五轻松大house,娃的教育也不担心,他们干嘛回来?

3)有些人或许没钱没学历,脑袋尖、能吃苦,起初寄人篱下,抓准机会就能起来,比如意大利的青田人;

4)有些人或许只是富裕,他可以轻松用钱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大部分投资移民的富豪,并且往往这些人经常到处跑,跟普通人的移民体验完全是两回事;

5)有些人,或许上一代你不怎么样,但作为二代甚至三代,他们已经进入某些圈子,比如在海外从政的华人,他们过得不好吗?

6)也有的人,国内中产,人到中年因为小孩的教育移民国外,英语不够利索,工作level也下降好多,心中难免落寞,但看到自己的目的(小孩的教育)达成了,也欣慰。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类型。

总体来说,1)第一种不好意思回国,或没脸回国,怕被人嘲笑;2)第二种基本也不会回国,因为事业已经在国外,并且回国怕适应不了国内的环境;3)第三种,人家赚钱赚得正欢,怎么舍得回来?4)第四种,跨国跟他们来说是很容易的事,回不回国无所谓了,可能今天正夏威夷度假,明天在上海谈生意,这种问题对他来说没意义;5)第五种就更不可能,因为他们基本不会认为自己是中国人;6)第六种,反而是最有可能想回国的,但只是想想,毕竟好不容易出来呢,怎么也得撑到娃上大学。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觉得美国不好,所以就去建设它。

user avatar

全世界的贪腐份子都往美国跑,足以说明问题所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