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历也不低。还学到了不少东西。每次跟人讲东西,做讲座,他们都很喜欢啊。
可是,那又怎样啊?我年过半百,根本找不到工作。
不是我要浪费我自己,是这个世界不需要我的知识、能力。或者说,我配不上这个世界。
大部分时间,我只能靠朋友救济,因为年纪大了,烧卤菜也没那么多力气,虽然我烧菜确实不错。
我的家人,从20年前就以泪洗面了。我总是跟他们说,不要难过,是我的错,投错了胎。
所以,题目里的主人,还是非常不错的。至少能养活自己、造福群众。
曾经还有人想收购我的知乎账号,他说有10万粉丝的账号,他想出1000块买走。
最近南京疫情,等疫情结束,我也试试看,看看卖茶叶蛋行不行。
人生,对学基础学科的人来说,
真的很苦。
这一定是上天对泄露天机者的惩罚。
惨
惨
惨
不能理解,卖卤味的收入,赶得上马工吗?卖卤味的辛苦,不比实验更大?卖卤味的社会地位,赶得上大学老师吗?
物理硕士,可惜了。我知道他一定遇到什么难以逾越的困难了,但也不应该去抢农村孩子的饭碗。
照这样,很多人可以去卖屁股,一个社会没了是非感,不乱套了吗?
30多种调料的排列组合太多了,上百次实验就找到了符合大众口味的配比,我认为物理没有白学。。。
实际上很多人都是职业和专业不一致,我估计高达90%,这很正常,不然为啥全世界普遍都是通识教育呢?
说明两件事
1物理专业内卷严重,一个物理硕士居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上学时候,一个教电磁学的老师说,你们学这门课,最大的用途可能就是给娃辅导作业用。
2很多人不喜欢物理,却学物理,还上到了硕士。这人是怎么想的。
其实这个人,做菜只是他业余爱好。他是想赚钱,想当老板,并不是真的喜欢做菜。如果真喜欢用业余时间做视频自媒体才是正路。
现在看这个,是炒作。很多人毕业找不到工作,媒体报道了吗?能炒作,也许就有人资助他,至少有了名气,被某个餐饮巨头看上也说不定。如果没记错的话,以前有个北大屠夫街头卖肉,那是更善于制造新闻。
最后,为什么我回复这个。
因为我tm也是西北大学,我也是物理系。你这样带着学校名字炒作,合适吗?
最最后,说一句,卖卤味没前途,以你的学历应该知道,卤味不健康。另外西安人不喜欢吃卤味。还有小心城管,城管可不管你什么学校毕业。
哪里有什么浪费,基础行业只能这样发展,多点开花,从事本行的过去比例有一成,现在只剩半成不到了。
学生问我,博士毕业在研究所外卖烤串,老师会不会觉得很丢人?
我觉得完全不会,恰恰相反,我会很高兴他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属于自己的幸福!甚至店名我给他想好了就叫自然光子学烤肉,凭当年发表论文打折,先做上第一家,用物理的思维,调制多种调味料,定量测量口味,研制独家秘方,将来把所有学校门口都开上连锁店,以后就是成功企业家了,给研究所设个奖学金,再捐栋楼。
相视一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很多老一代人以及思想陈旧的年轻人没活明白,他活明白了。你看他做卤味时那开心的表情,不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浪费。
不务正业才能拯救人类。如果我是他的家人,我能理解。本身读书,是以后生存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手段。硕士小哥在自己的爱好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这也许才是他最能发挥才能的地方,而且说不定还能发挥得更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说自己调味试了上百次,有钻研精神,这可不是简单的脑力活动变成体力活动,他的这种行动叫做标准化。你们看到他给材料称重的画面了吧?调料上百次,等于是在做上百次的实验(化学),选择效果最好的那一次,并记录下所用的原料重量,烹制时间,温度火候等等。他管这个叫爱钻研,实际上他在不知不觉中做了餐饮业想扩大都不得不越过的一道坎,标准化。只要可以标准化,他做的卤味就是独一无二的产品,一旦被顾客接受,吸引回头客,等着开店吧。
这种事情不要以为很简单,要经过长时间积累的和根据经验判断的。他在说感觉越来越有意思的时候,说自己放不下这个副业的时候,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热爱。热爱,可以做出名堂来。
饺子本身是学药的,热爱动漫,拍出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刘原来是做水电的,喜欢科幻,写出了三体。伍佰小时候本来想当画家,后来做了很多行,发现吉他才是他的热爱,才有了挪威的森林,我会好好的(想不到吧这是伍佰写的)等脍炙人口的好作品。类似这种因为捡起兴趣爱好而成功的案例一直都有,很多歌手,小说家,演员,导演,企业家做的职业和自己所学专业是没有关联的,这个物理硕士转行,也只不过是走了别人走过的路而已。
社会上的主流思想是认为硕士就应该搞学问否则就浪费之类的,既没有商业思维的灵活,也没有旧时代官本位思维的攻击性,完全就是被牵着鼻子走,自己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觉得别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奇怪。
也许硕士小哥也和我们一样拥有伟大的理想:不上班 呢?上班有害身心健康,划水治愈心灵创伤啊!划水划出副业来了,结果一看,好家伙,副业不但好玩,赚得比主业还多,原来老黄说的是真的:不务正业才能拯救人类。
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人选择稳定,有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抖音有个博主向木而生(抖音号:xmes)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木工。他做的木偶机无所不能。
2011年,向木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法律系。这个专业是家人选的,到大三,向木发现这个职业和想象中不同后,更失去了成为律师的动力。他突然意识到,有些人不是没有才华,只是被放错了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要放对了,他就能光芒万丈。”向木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但他不知道自己的赛道在哪里。
2018年底,他在网上看到一个相当复杂的木质机械装置,通过木制轨道与机关,弹珠在不同的物件之间循环往复地自由穿梭。向木当即就被震撼了,机械、哲学、美术、手工,四者融为一体,他像被安了个新的心脏起搏器似的,瞬间被激活了。那一晚,向木笃定了一件事:不管做木质机械挣不挣钱,这就是他命中注定要做的事。
后来,他的身份变成了木机山工作室创始人、中国Automata自动机艺术家、木制机械玩具设计师、《Automata木偶机初级课程》主编、美国《Automata magazine》专栏作家。人生就是这样,当你发现自己所想做的事情之后,你才能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每当我看到这种有“浪费人才”,“高学历”“转行”,“研究生”等词汇的新闻,我大概可以猜透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些什么了。
恰巧我的专业也是物理,今天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我记着在14年刚读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学长学姐们口中的第一选择是深造,比如读研,直博,留学等等,因为大家都认为走科研这条路有趣,大学老师有编制,工资高,工作安排较为弹性。
那时候我常常听到,xx保送到了清华,yy保送到了北大,张三出国跟了一个大牛研究材料,李四如愿以偿的学到了生物物理。。。
那时候,大家心里的第一选择是科研(占比最高),第二选择是当中学老师(自认为成绩不好的),第三选择则是去当销售,研发等,除此之外还有退学,抑郁,休学的。
到了后来,等我开始读研的时候,发现不太对劲,因为那年读研并且打算读博的人,大概有50%的占比,如果这样算,其实教职人数完全是溢出的。
但是对于一个做题家来说,当一只鸵鸟是最好的选择。
18-20年,我参加了三次秋招发现,几乎看不到市面上有明确要求物理的岗位,除了教辅机构以外(现在这个行业已经凉了),大部分研发专业不对口,进体制只有三不限,教师编也已经卷爆。。。
我那时候已经看不到,哪里还需要一个物理专业的硕士,于我个人而言,除了销售,当老师以外,似乎没有难度低的选择。
我同专业的很多同学,现在也很多没有工作,依旧漂流在社会之外,像一个无依无靠之人。
我到后来才明白,所谓人才是指社会需要,市场需要,反应到个人来说就是,大家都能好就业,有体面。
而物理专业,似乎从读本科开始,逆天改命就是个玄学游戏,所以不管新闻里说他在做什么,我都不会感到落寞,失望,反而觉着,找到自己的出路,逃脱安排定律,是一件伟大的自我救赎之事。
最后,大致说一下我的本科同学就业情况,除了读研,当老师的以外,从事的行业还有保险,打灰,银行,公务员,销售,滴滴司机,外卖员,辅导机构老师,程序员,国企职工,健身教练,骗子(借了我2000块钱,再也没联系到过),传销等等。
从事这么多行业,不是因为我们多聪明和优秀,而是因为所有的出路只能自己找,有时候找到什么算什么,找不到的,家里蹲的也有不少,抑郁重开的也有几个。
所以,这从来不是什么屈才不屈才的问题,对于没有退路,家里没有资源的基础学科学生来说,能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课外培训机构被关停之后,不知有多少培训老师(通常以名校劝退专业为主)需要另谋生计。在这个疫情肆虐,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要想找到一份合适自己高学历的工作那简直是难上加难。像这种硕士卖卤味,本科生做服务员的现象只会越来越多。当事人看似主动选择,干一行爱一行,实际上也不过是被迫谋生罢了,像这样的故事无论包装成怎样的正能量,都掩盖不住悲剧的内核,又有谁在乎当事人背后的心酸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