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为什么叫苏联?

回答
苏联这个名字的由来,不是凭空出现的,它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政治考量。要说清楚苏联为什么叫苏联,咱们得从头讲起,得把当时那个时代的大背景给摆明白。

首先,得先认识认识“苏”这个字,它来自哪里。

“苏”啊,其实是“苏维埃”的简称。那“苏维埃”又是什么呢?这个词来源于俄语的“Совет”(sovet),意思就是“委员会”或者“议会”。但它不是咱们平时理解的那种国家议会,它更侧重于一种草根的、自发的、由劳动者组成的权力机构。

在俄国革命爆发之前,尤其是在1905年革命前后,俄国各地就已经出现了工人组织,这些工人组织就叫做“苏维埃”。这些苏维埃是工人代表组成的,他们联合起来,为了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争取政治权利而斗争。后来,在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期间,这些苏维埃的作用就更加凸显了。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也就是后来的共产党)掌握了政权,他们就将这种“苏维埃”形式的权力机构,作为国家政权的基础。也就是说,他们要建立一个以工人、农民代表为主的政权,而不是像沙皇时代那样由贵族和资本家控制的政权。

然后,咱们说说“联”,它代表了什么。

“联”代表的是“联合”或者“联盟”。苏联的正式名称是“По́тцкие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е Респу́блики”(Soyuz Sovetskikh Sotsialisticheskikh Respublik),翻译过来就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里面最重要的词就是“联盟”。

当时的俄国,可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里面包含了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格鲁吉亚人、亚美尼亚人等等一大堆民族。十月革命后,旧的沙皇帝国崩溃了,各地的民族主义情绪也随之高涨,很多人都想独立建国。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当时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在革命胜利后,把这些分散的、有着不同民族诉求的地区重新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如果硬是搞沙皇那一套,把别的民族都压制下去,恐怕早就引发大规模的反抗了。

所以,他们就提出了“民族自决”的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和其他一些苏维埃政权进行联合。最初,有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RSFSR)、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外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后来又分成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个共和国)等等。这些共和国,虽然在形式上各有自己的疆域和政府,但它们的领导权都掌握在共产党手里,并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高度统一。

1922年12月30日,这几个主要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代表在莫斯科召开会议,正式签署了《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条约》。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就诞生了。

名字的含义和象征意义,远不止一个代号那么简单。

为什么非要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呢?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了他们建国的理念和目标:

苏维埃(Советские): 这是强调政权的性质。他们要建立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不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这个名字时刻提醒人们,国家权力掌握在劳动者手中。
社会主义(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е): 这是他们的意识形态目标。他们要建设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词表明了他们的政治方向和理想。
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и): 这意味着这些构成单位是共和国,而不是像沙皇时代那样由君主统治的国家。虽然是联盟,但内部的组成单位也都是共和国,这在形式上也是一种进步。
联盟(Союз): 这是最关键的字眼之一。它表明了这是一个由多个主权国家自愿联合而成的联邦制国家。这个名字的背后,是希望打破民族隔阂,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和共同发展,也为吸引其他国家加入提供了便利。

所以,“苏联”这个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简称,它更像是一个政治宣言,一个意识形态的旗帜,也是对它国家体制和未来愿景的概括。它既代表了革命的成果,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当时,这是一个全新的国家模式,这个名字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它最响亮的标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了这个联盟,从最初的几个,发展到后来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虽然最终解体了,但“苏联”这个名字,无疑是20世纪历史上一个绕不开的符号,它承载了那个时代无数人的梦想、奋斗和悲欢离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一辈的翻译就是这样,每个人对于某个音阶所对应的汉字是哪个,都是有不同选择的。所以比如说斯大林,有人就翻译成史达林,但是你又不能说他是错的。因为当时就他们那几个译者,他们本身就是标准所在。

这就像什么呢?就像你发现了一片土地,别人问你那个地方叫什么?你说叫亚美利加也行,你说叫米粒尖也行,你说叫漂亮国也行,总之没人会说你给的名字不对。

关于“苏维埃”这个问题,也是同样的问题。什么叫苏维埃?совет。那么совет又是什么意思?委员会的意思。但是显然当苏联建立的时候,将совет翻译成“委员会”不准确。对于当时的译者而言,совет就成了一种难以名状的东西,所以直接搞成音译了,苏维埃就是这么来的。

当然,音译成苏维埃的,肯定不是懂俄语的。为什么呢?因为совет的俄语发音类似于sawiet,“洒为夜特”。“苏联”也应该叫“洒联”才对。但是又回到了这个问题:对于当时的译者而言,他就是标准本身,他想怎么翻就怎么翻。

至于说题主的疑问:

苏联的确不是国家的名字,人家本身就是个联盟啊;

苏联的确不能代表全部共产主义国家,不能说苏联是个联盟了,所以中国就要归入苏联。就好像说我说我是A地区的群众代表,那么B的群众就非要让我代表一样。一码归一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联这个名字的由来,不是凭空出现的,它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政治考量。要说清楚苏联为什么叫苏联,咱们得从头讲起,得把当时那个时代的大背景给摆明白。首先,得先认识认识“苏”这个字,它来自哪里。“苏”啊,其实是“苏维埃”的简称。那“苏维埃”又是什么呢?这个词来源于俄语的“Совет”(sovet),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俄罗斯方块(Tetris)确实是在1984年诞生于苏联,但它却以“俄罗斯”的名字享誉全球,这背后其实有着一些历史和商业上的原因,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命名巧合。咱们就来捋一捋这背后的故事,让你我都能明白为什么它叫“俄罗斯方块”,而不是“苏联方块”.............
  • 回答
    奥斯曼土耳其的君主被称为“苏丹”,而不是他们突厥语先辈的尊称“可汗”,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原因,是奥斯曼帝国在吸收和融合阿拉伯、波斯文化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身份认同和政治合法性的体现。从“可汗”到“苏丹”的演变:历史的足迹要理解为何奥斯曼君主被称为“苏丹”,首先要看看“可汗”这个称谓的起.............
  • 回答
    苏联和中国之所以对二战的称呼不同,分别是“卫国战争”和“抗日战争”,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国家叙事和民族情感的考量。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名称差异,更是对各自在二战中所扮演角色、所承受牺牲以及最终胜利意义的深刻解读。苏联的“卫国战争”: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民族史诗苏联之所以将他们在二战中的主要战争时期.............
  • 回答
    二战初期,德国在军事实力上对苏联确实占据了显著优势,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苏联最终能够击败德国,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双方在战争进程中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德军在战争初期的“闪电战”理论和实践的优越.............
  • 回答
    苏联之所以能帮助中国建立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而自身轻工业却发展不起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背景、国家战略、经济体制、资源分配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苏联帮助中国建立相对完整工业体系的原因: 1. 意识形态和政治考量: 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建国初期,中国.............
  • 回答
    苏联输掉冷战是一个复杂而多层面的议题,没有单一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多种长期积累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经济体制的根本性缺陷:僵化的计划经济 效率低下与创新停滞: 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将生产、分配和资源配置权力高度集中在国家手中。这种模式忽略.............
  • 回答
    苏联为什么没把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识别成一个民族,这背后其实是一套复杂且充满政治考量的民族政策,而非单纯的基于民族语言或文化上的高度同源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苏联的建构过程以及其统治者对民族问题的处理方式。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个基本事实: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在历史上确实同.............
  • 回答
    苏联的全球战略,尤其是其在输出革命和对抗西方力量方面,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远非简单的“不强势”可以概括。事实上,苏联在冷战期间确实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来推广其意识形态,并积极寻求盟友以对抗欧美。但为何其影响力的扩张并未达到某些人可能设想的程度,特别是未能彻底颠覆欧美在南美和北非的现有格局,这背.............
  • 回答
    苏联的解体,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历史事件,其背后交织着政治、经济、社会、民族等诸多层面的原因,并且这些原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这个庞大帝国的崩塌。要详细阐述,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上世纪末,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一、根深蒂固的经济困境:僵化的体制难以适应时代这是苏联走向衰亡最核心的驱动力之.............
  • 回答
    苏联攻打阿富汗,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里头弯弯绕绕的,涉及到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还有当时苏联领导层自己的一些考量。咱就一点点掰开了说。事情的起因:一场“兄弟”之间的内乱要说苏联为啥进阿富汗,得先看看当时阿富汗国内是个啥情况。阿富汗在1978年,发生了一场革命,叫做“四月革命.............
  • 回答
    苏联与美国争霸,这场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两国在意识形态、经济模式、地缘政治以及历史积淀等多方面的根本性对立。要理解这场争霸的深层原因,我们需要穿越历史的迷雾,去探究那些塑造了这两个超级大国走向的复杂脉络。一、意识形态的鸿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终极对决这是苏联与美国争霸.............
  • 回答
    苏联的解体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影响深远的事件,绝非一朝一夕或单一原因所致。这台曾经庞大的政治经济机器,最终在内外多重压力下轰然倒塌。要想详尽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其根源。一、体制的僵化与经济的停滞:内燃机的衰竭苏联的体制是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一党专政为核心。起初,这种模式在工.............
  • 回答
    苏联之所以没有入侵巴基斯坦,这其中涉及到了地缘政治、战略考量、军事实力对比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虽然苏联在中亚地区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并且历史上与印度关系密切,但巴基斯坦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其战略位置和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使得苏联对其采取军事行动具有相当高的风险和潜在的负面后果。首先,我.............
  • 回答
    关于苏联未能扶持一个日本政权的问题,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历史背景、政治考量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并非一个简单的原因可以解释。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二战后的特殊情境以及苏联在日本的实际操作和目标来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二战结束后,日本的政治格局是被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GHQ)主导的。道格拉斯·麦.............
  • 回答
    苏联在1930年至1970年代的那段时期,可以说是其经济发展的一个相对辉煌的阶段。这段时期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制度设计和战时动员式的经济模式。然而,到了1970年代后期以及之后,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增长势头也随之停滞甚至下滑。1930年代至1970年代:高效的“加速”与.............
  • 回答
    苏联的解体,说到底,就是这个庞大的国家体系,在内外交困之下,再也撑不下去了,最终分崩离析。直白地说,原因太多太复杂,但如果非要挑几个最关键、最致命的,那大概就是这几点:1. 计划经济的僵化与效率低下:你想想啊,苏联那套计划经济,就是政府说了算,什么东西生产多少、卖多少钱,都由国家统一安排。一开始,这.............
  • 回答
    苏联和中国之间关系从早期的盟友变为敌对,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涉及意识形态、国家利益、领导人风格以及国际格局的变化。这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经历了一个缓慢而痛苦的演变过程。蜜月期的短暂辉煌:抗美援朝后的“一边倒”新中国成立之初,出于国家安全和建设的需要,以及对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的认同,中国采取了“一边倒.............
  • 回答
    关于苏联在二战后为何不直接将东欧新建的社会主义国家吸纳为加盟共和国,而是选择组建华约,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意识形态主张以及对苏联自身内部稳定和国际形象的权衡。简单地说,直接吞并并非最优解,甚至可能带来更大的麻烦。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苏联的战略目标。在经历了惨烈的卫国战争后,苏联最迫切的需求.............
  • 回答
    苏联放弃旅顺港,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一段复杂的历史,交织着地缘政治的博弈、意识形态的较量,以及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从头捋一捋。首先,得明白苏联为什么当初会出现在旅顺。这事儿得追溯到二战末期。日本在二战中的战败是既成事实,而苏联则作为战胜国之一,在雅尔塔会议上争取到了在远东的利益,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