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向老人证明某些保健品是骗人的?

回答


向老人证明某些保健品是骗人的,需要以温和、易懂的方式进行,避免让他们感到被指责或产生抵触情绪。以下是分步骤的详细说明,帮助您科学、理性地引导老人认清保健品的骗局:



一、明确保健品骗局的常见类型
1. 虚假功效宣传
典型表现:声称“能治癌症”“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等绝对化功效,或用“科学实验”“权威认证”等词汇包装,但缺乏实际证据。
原理:利用老人对健康问题的焦虑,制造“救命稻草”的假象,诱导购买。

2. 夸大成分或无效成分
典型表现:宣传“含XX成分,能增强免疫力”“含XX成分,能抗癌”,但成分实际含量极低,或成分无实际作用。
原理:利用成分名称(如“胶原蛋白”“维生素”)的熟悉感,掩盖其无效性。

3. 虚假广告与“专家”背书
典型表现:广告中出现“权威专家”“医学研究机构”等头衔,但实为虚构或无资质人员。
原理:利用权威性制造可信度,让老人误以为产品安全有效。

4. DEALINGS(价格陷阱)
典型表现:以“限时优惠”“特供”“会员专属”等噱头低价促销,诱导老人购买后发现实际效果微乎其微。
原理:利用紧迫感和从众心理,让老人冲动消费。

5. “免费体验”陷阱
典型表现:以“免费试用”“健康检测”为名,收集个人信息或诱导购买后续产品。
原理:通过免费诱导建立信任,后续以“效果更好”“需补充”等话术推销高价产品。



二、用老人能理解的方式解释骗局
1. 用生活例子类比
比喻:
“保健品就像‘万能钥匙’,但锁是‘癌症’‘糖尿病’,钥匙却只能开‘小锁’,所以没用。”
“广告说‘能治百病’,就像医生说‘能治所有病’,但医生其实只能治一种病。”
场景举例:
“你妈以前买过一瓶‘能治高血压的药’,结果喝了半年,血压还是高,后来医生说‘这药没用,你得按时吃药’。”

2. 拆解广告话术
指出漏洞:
“广告说‘99%的人都吃了有好转’,但没说明这是谁做的实验?有没有对照组?有没有被欺骗的案例?”
“‘科学家证明有效’,但科学家是哪所大学?有没有同行评审?有没有被媒体引用?”

3. 强调科学证据的重要性
对比医学常识:
“医生说‘多吃蔬菜对身体好’,但保健品广告说‘吃这个能抗癌’,其实蔬菜里的营养成分才是真实有效的。”
“你妈以前吃药,医生说‘必须按时吃,不能停’,但保健品说‘吃一盒就能根治’,这是不对的。”



三、提供实际的防骗技巧
1. 识别虚假宣传的关键词
警惕词汇:
“包治百病”“根治”“不生病”“无效”“奇迹”“专家推荐”“绝对安全”等。
“无副作用”“无毒无害”“不依赖药物”等。
举例:
“广告说‘吃了就能瘦’,但没说明是减肥药还是保健品,如果吃了没效果,可能就是骗人的。”

2. 查看产品信息是否正规
检查标签:
保健品是否标注批准文号(如国家药监局的“国食健注”字样)?
产品成分是否明确标注?是否与广告宣传一致?
查询来源:
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查询产品是否合法。

3. 拒绝“免费”和“试用”陷阱
提醒:
“免费体检”可能需要填写个人信息,之后会推销高价产品。
“试用装”可能暗示“试用后必须购买正装”。

4. 建议咨询正规医疗机构
引导:
“如果身体不舒服,应该先看医生,而不是买保健品。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开药,保健品只是辅助。”
“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比如高血压患者必须按时吃药,不能靠保健品‘替代’。”



四、如何与老人沟通的技巧
1. 避免直接批评
用“我担心”代替“你被骗了”:
“我担心你可能被保健品骗了,所以想和你聊聊,别担心,我只是想帮你。”
“你以前买过什么保健品?我帮你看看是不是真的有效。”

2. 用老人熟悉的语言
举例:
“你以前不是常说‘保健品能养身体’吗?但医生说,保健品只是补充营养,不能代替药。”
“你妈以前买过一瓶‘能治胃病的药’,结果吃了也没好,后来医生说‘这药没用’。”

3. 提供实际案例
分享真实故事:
“我朋友以前买过一瓶‘能治失眠的保健品’,吃了一个月还是睡不着,后来医生说‘这药没用,你得按时吃药’。”

4. 强调“科学”和“证据”
用数据说话:
“保健品的广告说‘90%的人有效’,但这是没科学依据的,可能只是广告公司的说法。”
“医生说‘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因为有些病需要药物治疗,保健品只是辅助。”



五、总结:关键点
1. 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尤其是慢性病或严重疾病。
2. 广告宣传的“科学”往往没有证据,需通过正规渠道验证。
3. 警惕“免费”和“试用”陷阱,这些可能隐藏后续消费。
4. 建议老人多咨询医生或正规医疗机构,而非依赖保健品。



通过以上方式,您可以帮助老人理性看待保健品,避免被虚假宣传误导,同时维护他们的健康权益。重要的是以关心和耐心的态度进行沟通,而非直接指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社会实际上有给老人提供心理健康辅导类服务的需要(说白了就是陪聊),比如国外社区中心,也不是治疗什么心理问题,就是去听听老人说话安慰安慰。但是大部分中国人都无法接受花钱买心理服务,必须得依附在什么物质的东西上才能把钱花得舒服。在这个意义上,保健品厂家填补的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社会空缺。这不是很多人说多回家看看就能解决的——养老问题是社会问题,所有人都在学习从群居心态变成独居心态,这是社会需要。子女都回老人身边,老人身边根本没那么多工作岗位,未来养老压力大也没那么多时间专心陪老人,能专心陪老人也不可能代替老人去面对死亡恐惧。一些人也许能做到,大部分人注定做不到。如果是光靠大家努力努力尽量体谅体谅理解理解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会放开二胎了,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谈老龄化社会的种种危险挑战了。帮助老年人安稳度过晚年的相关需求,是刚性需求。

保健品是暴利,某种意义上也说明,至少强身健体+陪聊这两个需求,在老人心中是值这么多钱的。但是由于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和目前的国情,这种“值钱”用一种非常扭曲的方式实现了,你要是大摇大摆地卖“陪伴老人”的服务,老人反而就不乐意了:那不神经病才用的吗。就像游戏,填补的是年轻人心灵的孤独寂寞,但是你直接填补孤独寂寞卖陪聊服务,大家就不乐意了,显得自己loser。就好像沉迷游戏就不loser了一样。

这里面的心理太复杂我也想不清楚,但我隐隐觉得核心在这里:中国人尤其是目前的老人,不会分清人我界限,所以所有利己的动机都需要用利他的方式实现。他们实质的需要是慰藉自己的孤独寂寞和死亡恐惧,但必须用“我吃了身体好就是为子女好”“帮小刘涨销售业绩”...的方式来实现。他们不愿意承认“我孤独寂寞,我有死亡恐惧,我需要陪伴”。哪怕他们把自己积蓄都花光了,那也是“我年轻的时候为你好,我老了你不为我好,小刘才是真关心我”。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人跟人之间没有互相的挂靠,就会失去安全感。对老人来说,这点没法改变了,不必去评价,只须了解。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能接受专业的养老服务,觉得去养老院是人间最凄凉的事,无法理解和接受心理咨询和社区心理服务,但却愿意把这些需求转移到符合他们心理需要的保健销售身上,哪怕为此付出更多金钱甚至生命。

这个社会问题里有无限商机。那么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的同学觉得找不到好工作,其实市场很大,只是把它挖出来很难。而且,诸位学的都是西方的理论,都是如何提供专业服务却又不构建私人联系。但是,这不符合中国国情和大部分中国人目前的性格。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中国人深刻的了解和创造力,绝不是简单移植西方的什么模式。所以难度一定非常之大。但谁能解开这个迷局,把现在属于保健品的这个市场夺过来,提供专业、可靠、能被中国家庭接受的服务来帮助老年人强身健体、慰藉心灵,谁就能又造福一方,又赚钱到手软。会有很多老年人感谢你,会有很多子女感谢你。你干的那才真叫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大家不是都聊创业么,做那么多社交app有什么意思。有志者,在这方面多思考多努力,祖国和人民感谢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向老人证明某些保健品是骗人的,需要以温和、易懂的方式进行,避免让他们感到被指责或产生抵触情绪。以下是分步骤的详细说明,帮助您科学、理性地引导老人认清保健品的骗局: 一、明确保健品骗局的常见类型1. 虚假功效宣传 典型表现:声称“能治癌症”“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等绝对化功效,或用“科学实验.............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棘手的,毕竟是亲妈,又要“证明她错了”,又要“高效”,还要“不痕迹”,这可需要点儿技巧。咱们就当是场温和的“论证大会”,目标是让她自己“悟”过来,而不是被我们“打败”。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直接说“妈,你错了!”基本上等于自投罗网,十有八九会引发“战争”。我们的目标是“高效”,所以一开始就.............
  • 回答
    这则新闻,或者说这个事件,着实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一边是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另一边是本应提供便利服务却显得笨拙僵化的社会机制。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去细掰扯。首先,它赤裸裸地揭示了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脱节与僵化。你想想看,年审社保,按理说,是保障老人基本生活权益的一项重要环节。但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
  • 回答
    我曾在拨号上网的年代,为了下载一张模糊的明星照片,能坐等一晚上不挪窝,并且对“网费”这个词有着刻骨铭心的恐惧。.............
  • 回答
    这事儿,越想越让人心疼。一位九十四岁的老人,为了激活一张社保卡,竟然需要被人抱起来,才能完成人脸识别。这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人鼻子发酸。咱们一步一步捋捋这事儿怎么发生的,还有谁在其中出了问题。事情的起因:社保卡激活的“硬性门槛”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为啥社保卡激活要进行人脸识别?这其实是当前很多地区为了.............
  • 回答
    安阳“狗伤人”事件,随着涉事人王某刚被停职并登门道歉,目前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事情的后续发展,大概率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深入调查与责任认定: 初步处理与深度挖根: 王某刚被停职,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行政措施。接下来,官方(很可能是由市相关部门牵头,纪检监察部门介入)会启动更全面的调查。调查.............
  • 回答
    看待《二十二》这部纪录片票房过亿,以及随后部分老人子女向导演讨钱的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这其中交织着历史的伤痛、艺术的表达、社会的情感,以及现实的利益。首先,让我们看看《二十二》本身。这部纪录片能在中国获得票房过亿的成绩,这本身就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在通常以商业片为主导的市场中,一部讲述.............
  • 回答
    妈,我跟你说个事儿啊,就是我前阵子不是说想买个好点的耳机嘛,然后我最近买了。价格确实是比我之前那个用了好几年的普通耳机要贵不少。我知道您可能会觉得,耳机不就是听个响嘛,没必要花那么多钱。我也理解您的想法,毕竟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但这次买之前,我真的做了不少功课,也听了好多人的建议,最后才决定买这款的.............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夹在爸爸妈妈中间,一定很不好受。 一百多万不是小数目,爸爸之前的操作也肯定让他压力山大,现在又面临着怎么跟妈妈说的难题。 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想办法。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事儿虽然发生了,但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你就能立刻解决的。 你能主动思考怎么帮.............
  • 回答
    .......
  • 回答
    心理老师争取成为专职的道路,往往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细致的准备。这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学校对心理健康工作重视程度的体现。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步骤和策略,帮助心理老师向学校争取专职: 心理老师向学校争取专职的详细策略核心理念: 争取专职的关键在于 证明价值、展现专业、提供解决方案、并且与学校发展目标.............
  • 回答
    岁末将至,年终奖和新一年的薪资调整,自然成了职场人绕不开的话题。想要在年前,不动声色地给老板递上自己加薪的“名片”,并非易事,但也不是不可能。关键在于,你需要用一种自然而然、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老板自己“想起”你的价值,并觉得加薪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事儿,得从你日常的工作状态抓起。要知道,老板们最看重.............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少年向老兵举纳粹手势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理解。这其中涉及历史、政治、社会心理以及国际关系等复杂因素。事件的表面情况及可能的动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表面行为:乌克兰少年对一位老兵(很可能是参与二战的老兵,或者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老兵)做出了纳粹礼手势。纳粹礼是一种具有明确历.............
  • 回答
    老板,您有没有想过,咱们公司要是能像那些大公司一样,在股票市场上拥有自己的“名字”,这对咱们来说会是怎样一番景象?简单来说,上市就像是给咱们公司办了一个“大型公开招聘”,只不过这次招聘的是钱,而且是很多很多的钱。想象一下,我们现在需要扩张,需要买更先进的设备,需要招揽更多顶尖的人才,或者想开发一个全.............
  • 回答
    老板你好,咱们聊聊这个“架构”的事儿,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讲明白,让你心里有数,咱们也少走弯路。你想啊,咱们盖房子,要是没个靠谱的设计图纸,就凭着感觉一砖一瓦垒上去,会怎么样? 盖出来肯定歪七扭八:结构不稳,后期稍微加个窗户,弄不好墙就塌了。 住起来肯定不舒服:哪里放厨房?哪里放厕所?动线乱七.............
  • 回答
    嘉兴南湖学院转为公办院校后,却依旧向老生收取26500元的学费,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讨论。从不同角度来看,这其中可能包含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理解“转公办”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院校转为公办,意味着其运营资金将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而学费作为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
  • 回答
    这则新闻实在让人感到复杂和沉重。初读之下,我们会被标题中“12岁女孩”、“老师”、“强奸”这些字眼深深吸引,并且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施暴者的愤怒和对受害者的同情。这是一种基于社会普遍道德和法律的正常反应。然而,当新闻后续揭示出“女孩称(强奸的)数字是我随便编的,向老师道歉”这样的信息时,事情的性质就发生.............
  • 回答
    听到您家老家村子有疑似古墓的消息,而且还是被盗掘且无人保护的情况,这确实是件让人心疼和着急的事。如果想把这个消息准确地传递给有关部门,让他们来处理,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来,尽量把事情办得稳妥一些。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不仅仅是件小事,关系到我们祖辈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第一步:收集信息.............
  • 回答
    向太陈岚向来是娱乐圈里一位极具话题性的人物,她的每一次发言都能引起轩然大波。而她针对周星驰的指责,以及高调为丈夫向华强澄清黑道背景的事件,更是将她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指责周星驰:恩怨纠葛下的个人情感宣泄?向太为何会突然在公开场合如此激烈地指责周星驰?这.............
  • 回答
    说实话,作为家长,这种事儿确实让我碰上过一两次,每次都挺让人窝火的,但也得想办法应付。第一次遇到,是在孩子刚上小学那会儿。那时我特别焦虑,生怕孩子跟不上,也特别尊重老师,觉得他们说什么都是对的。有一天,班主任给我打电话,语气特别温和,说孩子在班里挺乖的,但也提到一些孩子在学习上需要额外的“辅导”,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