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商鞅其人其事?

回答
提起商鞅,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个冷酷严苛、铁腕治国的法家代表。他所推行的变法,如同刮骨疗毒般,深刻地重塑了秦国,也为秦朝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评价商鞅,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严苛”二字,他的一生,是一场关于改革、权力与命运的复杂叙事。

商鞅,一个出身没落的贵族,却怀揣着远大的政治抱负,来到了当时的秦国。他敏锐地看到了秦国积贫积弱的根源,也看到了通过法制改革实现强大的可能性。他不像那些安于现状、守旧保守的士大夫,而是敢于挑战旧秩序,提出一套激进且具有颠覆性的治国理念。他的变法,可以说是对当时周朝以来形成的贵族政治和礼乐制度的一次彻底否定。

他首先做的,就是“徙木立信”,用一块木头奖赏一个士兵,以示法令的公正和执行的坚决。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那个人人信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观念中,投下了一颗惊雷。人们看到了商鞅的决心,也看到了新政权对公平的承诺,这为后续更深层次的改革铺平了道路。

接着,他推行了“耕战”之策。这不仅仅是鼓励生产和军事,更是将整个国家的资源和人民的精力,都牢牢地锁定在这两个目标上。他废除了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无疑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鼓励了人们开垦荒地。同时,他建立了严格的军功爵制,将土地、财富、地位直接与军功挂钩。这意味着,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要想获得荣耀和尊严,就必须去战场上拼杀,去为秦国立功。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绑定的做法,在那个时代是极其超前的,也极其残酷。

在社会管理上,商鞅更是毫不留情。他加强了户籍管理,推行连坐法,要求一家人互相监督,告发罪行,否则一律连坐。他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君不密,则君失臣;臣不密,则失其所”的说法,强调君主的权威不容挑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甚至太子犯法,也要按律处罚,这才有“王子犯法,与庶人同”的典故流传。他的“什伍”制度,将民众纳入严密的组织网络,使得个人的行动受到严密的监控。

当然,商鞅的改革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阵痛。许多旧贵族因为改革而丧失了特权,对商鞅恨之入骨。他所建立的严刑峻法,也让许多普通民众感受到了压迫。他为了强调法制,不惜得罪权贵,甚至连秦孝公的儿子也被处罚,这注定了他无法获得普遍的喜爱。他的人头,就像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有一天会落下。

秦孝公去世后,新君秦惠文王即位。失去了政治庇护的商鞅,立刻成为了众矢之的。那些被他改革触动利益的人,以及曾经被他严惩过的人,都迫不及待地要报复。商鞅最终被控“车裂”,这是何等的悲壮和讽刺!他用尽一生推行严酷的法律,最终也以最严酷的法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何评价商鞅?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改革家,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的变法,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劈开了秦国的旧体制,带来了活力和力量。他所建立的法治基础,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没有商鞅,就没有强大的秦国,也就没有中华的统一。

然而,他也是一个冷酷的工具主义者,一个不惜牺牲个人情感和人道主义来实现政治目标的人。他的改革,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成本,他的严刑峻法,也让无数人在恐惧中生活。他的成功,是建立在对旧秩序的彻底摧毁和对人性的某种程度的压抑之上的。

商鞅的命运,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关于改革者宿命的经典注脚。改革者往往是孤独的,是背负着骂名前行的,他们的成功,往往伴随着自身的毁灭。商鞅用他的生命,为我们展示了改革的伟大力量,也展示了改革的沉重代价。评价他,就是在评价一种制度的变革,一种国家力量的崛起,一种历史的选择,而这种选择,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他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也注定是一个时代的牺牲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战国是一个精彩纷呈,群星闪耀的时代。这个时代里有张仪、苏秦等人纵横捭阖于列国王庭之上;也有儒家、墨家、道家等流派论战于思想的盛宴之中;还有春申、孟尝、信陵、平原等公子的养士风流;更有白起、李牧、廉颇等战将在沙场上的生死存亡。这一时期,天下的能人志士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他们既为名也为利,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

在众多的国君与士的故事里,我个人觉得秦孝公与商鞅是那个时代的最佳”CP”。这两位大神在性格上有着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偏执”,秦孝公偏执于对商鞅的支持,商鞅偏执于自己的变法,偏执于将秦国一改到底。这两位时代的弄潮儿“偏偏得正”,最终使得秦国脱胎换骨,由西陲的弱国一跃而成虎狼之秦。

孝公与商鞅的故事还得从一道诏令说起,秦孝公即位第一年发布了一道求贤令,其原文下:

“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这段求贤令分三层意义来解读。第一层意思是秦孝公回忆了秦穆公时代秦国的辉煌,这一回忆是为了告诉天下士人秦国有称霸的先例,秦国本身的客观条件不差。第二层意思是秦国因为国君和人才等人为原因导致了衰败,目前秦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急时刻。第三层意思是表明秦孝公求强求治之决心,并向天下能够强秦者开出天价薪资待遇。

整段求贤令读下来,最吸引我的是“诸侯卑秦、丑莫大焉”这两句,这八个字就说明了一切。作为一国之君,秦孝公直面事实,以一种超低姿态来说出自己内心的苦闷和羞耻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羞耻感越强求强的决心也就越大。即便过了两千多年,我们现在读起求贤令,秦孝公那种诚意十足,虚怀若谷,一心求强的气息扑面而来。

此时身在魏国但始终未被魏王重用的商鞅也看到了这篇《求贤令》,于是他积极响应秦孝公的号召离魏入秦。在宦官景监的引见下,商鞅第一次见到了秦孝公。《史记》明确记载了这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况: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你他妈的从哪里找来这样一个坑货,这样的坑货能强秦?)”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这对战国最佳“CP”的第一次见面,既没有一见如故更没有如鱼得水,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失败。

失败一次没关系,五天后偏执的商鞅继续走景监的关系,于是在景监的安排下这对“CP”又见面了。具体情况请看《史记》原文: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第二次见面,虽然孝公这次没那么恼火了但是仍然不满意,景监又被国君给骂了,生气的景监只好再骂一次“商坑君”。

虽然商鞅已经连坑两次景监了,但商鞅并没有打算放过他,还是死皮赖脸地求景监再安排一次。战国时代的人有时候真的很可爱,商鞅专门坑景监一个人,景监居然也愿意一直被坑。已经上了贼船的景监没办法只好再安排了,于是商鞅第三次与孝公见面。还是来看看《史记》原文的记载:“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这一次的见面效果比前三次好多了,但是孝公还是没有启用商鞅,与此同时商鞅也没有再去坑景监了。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孝公经过前三次与商鞅见面,某天突然觉得商鞅应该是个人才。于是,孝公主动向景监提出要见商鞅。

孝公与商鞅的第四次会面具体情况如《史记》原文:“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於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看到这种状况,事后问商鞅是如何“忽悠”住国君的。商鞅答道: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不要跟我扯“三皇五帝、王道圣君”的事情,我只要求在短时间内迅速强大。)”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这最后一次会面非常成功,商鞅把孝公同样拥有的偏执基因给激发了出来,国君对商鞅只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在短时间内富国强兵,称霸诸侯。终孝公一生,他只对商鞅也只提出了这一个要求。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孝公打算重用商鞅主持变法,并且贯穿始终地对商鞅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支持。

通过马拉松式的四次面试后,虽然秦孝公已经打算启用商鞅来变法强国。但是当时秦国旧贵族势力依然强大,况且商鞅的那套变法改革是完全未经实践检验的陌生理论。孝公也是“恐天下议己”,于是孝公为了打消众人的疑虑,也为变法做宣传,安排了一场王庭大辩论。这场辩论的正方是改革派的商鞅,反方是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裁判是秦孝公本人。此番舌战堪称千古绝辩,实在是精彩绝伦,我现将原文粘贴如下: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 ,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辩论结束后,秦孝公宣布商鞅获胜,并授予实权总负责秦国变法之事。商鞅接过君主的授权,迅速开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变法改革。他以大无畏的精神,无视一切反对,手持变法利剑,人挡杀人,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如果说变法之前的秦国已经是重病缠身的话,那么偏执的商鞅给出的治疗方法就是“猛药治重症”。

我们先来看看商鞅开出的第一张药方(第一次改革):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从以上《史记》原文中可以看出,商鞅对秦国改革的涉及面非常广,非常深。包括了生活习俗、社会等级制度、农业生产、军功爵制等。简单点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编织了一张全民监督网。让普通百姓相互监督、检举、连坐以确保改革时期的社会稳定;二、鼓励分家。挖掘劳动力促进小农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赋税收入;三、建立军功授爵制。鼓励全民参军争功,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这一举措打破了贵族对爵位的垄断,让平民有大量机会受爵,从而让秦国军队战斗力迅速提高。

商鞅这一剂猛药下去,重病的秦国马上就开始有不良反应了。先是,秦国百姓每天都有很多人去首都上访表达对变法的不满。后来,太子也对新法不满,于是以身试法。但不要忘了,商鞅是个偏执的人,他的思路是既然猛药有不良反应,那就说明药的剂量还不够。于是商鞅表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他先将议论的百姓放一边,直接挥剑劈向以太子为首的势力。《史记》原文:“将法太子。太子(有可能未成年),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秦献公之子,秦孝公之兄弟),黥(在脸上刺字以示羞辱)其师公孙贾。

秦国的百姓和其他贵族看到商鞅这波操作后立即变乖,《史记》原文:“明日,秦人皆趋令”。当商鞅的法令行之十年后,秦国已经大变样。《史记》原文:“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这个时候秦国的百姓也尝到了变法的甜头,于是当初那波上访反对变法的人,现在跑来国都表示支持变法。偏执的商鞅本来就要惩罚当年那些反对者,没想到这次他们主动送上门了,于是商鞅果断采取措施: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偏执与刻薄寡恩尽显)

经过商鞅第一波治疗后,秦国由重病缠身迅速恢复成了健康状态。但是这也仅仅是让秦国恢复了元气而已,离秦孝公的富国强兵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为了兑现当年商鞅许下的诺言,为了保证法家理想的实现,商鞅继续将改革向纵深推进,于是开始了第二次变法。

这一次商鞅开出的药方更加猛烈: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以上是《史记》的原文。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这一次改革涉及范围、层面比前一次更大,改革的力度更加彻底深邃。总结起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用法律的形式强制分家,禁止大家制。这一措施是将劳动力的挖掘发挥到极致。在第一次变法中,如果不分家就只是加倍收税。加倍增税只能将中产以下无法承担税收的家庭分离出去,但是那些世家大族完全交得起赋税,从而还是大家族聚居在一起。因此这次改革断绝了贵族用钱赎买的路子,让分家制度落实得毫无例外和妥协;二、统一度量衡,颁布统一标准。在当时的秦国不同的地方度量衡标准不一样,这就给政府的税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减少行政成本这次改革就强推了统一标准;三、深化调整土地政策。重新丈量土地登记在册,把贵族们闲散的土地收回,使政府完全掌握全国土地数量,并合理分配手中土地,从而使得军功受爵赐田制度发挥的作用更大;四、调整行政区划,将郡县制推而广之。这一措施进一步将地方权力向中央收缩,使得秦国中央集权再度加强。

这第二剂猛药下去后,秦国脱胎换骨,国富兵强终成虎狼之秦。举国上下都积极配合国家的“农耕”与“军战”的战略目标。秦国经过国医商鞅之手,由弱转强虎视山东。秦强的外在表现有两点:其一、外交层面,不得与诸侯会盟的被动局面被打破。山东六国以及周天子对秦国刮目相看。《史记》记载:“秦人富彊,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秦国再也不是那个“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的西陲弱小了;其二、军事层面,改革后的秦国军事实力剧增,连连获胜。元里之战,秦军斩首七千,夺取魏国少良。安邑之战,秦军长途奔袭成功占领安邑。河西之战,秦军俘获魏军主将公子卬,大败魏国军队。

战国是一个风云际会,自由征伐的时代,各方能人志士在这个舞台上极尽其能地表演。商鞅在这个舞台上展现了他的雄才大略与经天纬地,作为法家的优秀弟子,他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将法家带到了唯我独尊的地位。秦国也由此傲视群雄,成为战国最强。不夸张地说,商鞅变法为秦国最终一统天下打下了深厚的基石。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了,这位甘为人后的国君看着已经成为战国至强的秦国,心满意足地走了。秦孝公一生最精彩之处在于他重用商鞅并且信任无比,始终如一,甚至可以说他几乎把君主实权都让渡给了商鞅。他为了强秦,甘愿退到权力的二线,甘愿成为“虚君”,甘愿默默地站在商鞅的背后。正因如此,商鞅才能够将内心的变法鸿篇转换为手中改革之利剑,从而斩断旧贵族的利益链条,将秦国之旧疾一扫而空。秦孝公与商鞅绝对是一段千古君臣佳话。

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秦孝公无条件地支持。在秦孝公看来,只要能让秦国强盛他什么都可以牺牲,权力可以放,亲情可以弃,名声可以丢,他的强秦决心与志向大过任何一位秦君。在我看来,秦孝公在秦国的历史地位比肩于嬴政,其他君主皆在其下。秦孝公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他是虚怀若谷,一心求强的贤君;他是用人不疑,持之以恒的明君。他更是秦国由弱转强,终成虎狼之秦的圣君。

孝公一去,商鞅也时日无多了。公元前337秦惠文王嬴驷继位,他就是当年被商鞅变法之利剑惩罚过的那个太子。坦诚地讲,当年太子犯法,商鞅只惩罚了太子的老师而没有惩罚其本人,可以算得上是网开一面。但是秦惠文王并没有感恩,也没有站在秦国国君的高度来思考商鞅的历史地位,他在保守派的压力下毅然选择车裂商鞅,并灭商君之家。

关于商君之死,古往今来讨论极多,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读罢《史记 商君列传》,默然良久。风雨云台曰:黄泉之下,景监引商君再见孝公。孝公曰:“秦国负卿,嬴驷负卿。”商君谢曰:“臣不负君上,足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起商鞅,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那个冷酷严苛、铁腕治国的法家代表。他所推行的变法,如同刮骨疗毒般,深刻地重塑了秦国,也为秦朝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评价商鞅,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严苛”二字,他的一生,是一场关于改革、权力与命运的复杂叙事。商鞅,一个出身没落的贵族,却怀揣着远大的政治抱负.............
  • 回答
    创维此次就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假冒商品发布严厉声明,无疑是一场品牌方与电商平台之间,围绕消费者权益和品牌声誉展开的较量。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创维此举是情理之中,也充满了正当性。首先,创维作为一家拥有多个知名家电品牌的企业,其品牌价值的积累绝非一日之功。长年累月的技术研发、品质打磨、营销投入,才铸就了.............
  • 回答
    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且影响深远的改革。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其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积极作用、消极影响以及其历史地位和遗产。总体而言,商鞅变法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它极大地推动了秦国的强大,为中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其严酷的法律和对人性的忽视.............
  • 回答
    商鞅变法,历来是史家们争论不休的焦点。其中,“以奸驭良,以弱去强,实行小人政治,流氓政治”的说法,更是激起了不少争议。要评价这种说法,我们得剥开历史的迷雾,看看商鞅变法在当时的语境下,究竟是怎样的运作,以及它带来的实际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以奸驭良,以弱去强”的提法,很大程度上是对商鞅变法中某些.............
  • 回答
    秦孝公与商鞅的关系,是一段在中华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君臣佳话,也是一次深刻的变法实践,更是对权力、信任与理想关系的淋漓展现。要评价他们二人,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君主与臣子,而是要深入理解他们各自的动机、合作的模式以及最终的结局,才能窥见这段关系的复杂与伟大。秦孝公,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他继承的是一个.............
  • 回答
    评价商朝:一个充满矛盾却奠基华夏文明的时代商朝,这个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神秘光芒的王朝,总是伴随着赞美与批判。它既是夏朝之后第一个得到考古学证实且有文献记载的王朝,也因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军事扩张而饱受争议。要评价商朝,不能简单地贴上“好”或“坏”的标签,而应该深入理解它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
  • 回答
    电商报称苹果不做 5G 手机是“众人皆醉果独醒”,这种说法颇具玩味,也触及了一些人对于苹果一贯策略的解读。要评价这句话,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它背后有哪些逻辑,又有哪些站不住脚的地方。首先,咱们得明确苹果有没有“不做 5G 手机”。这本身就是个误读,苹果的 iPhone 一直都在拥抱 5G.............
  • 回答
    16.9元,米家超级电池的真面目:是捡漏还是“智商税”?16.9元,这是小米商城众筹价的数字。当这个数字出现在“米家超级电池”的商品页面上时,相信不少米粉和数码爱好者都会眼前一亮,甚至有些按捺不住想要下单的冲动。毕竟,16.9元就能入手一款打着“米家”旗号的电池,听起来简直就是白送。但究竟这块电池值.............
  • 回答
    美光对华为的暂时停供,这事儿可不简单,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不仅仅是两个公司之间的商业行为,背后牵扯到的利益、地缘政治、技术博弈,那叫一个错综复杂。表面上的原因:合规与风险规避最直接的解释,也是美光官方给出的理由,那就是遵守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规定。美国商务部近年来不断收紧对华为的技术出口.............
  • 回答
    小米商城针对“骂耳机被拉黑”事件的回复,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危机公关,但也暴露了一些潜在的问题。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且深入分析其背后牵扯到的利益方。小米商城回复的评价:优点: 快速响应,诚恳道歉: 在事件发酵之初,小米商城能够迅速做出回应,并且态度诚恳地承认错误,这是危机.............
  • 回答
    评价刘慈欣加入商汤科技,任职「商汤科技科幻星球研究中心主任」刘慈欣,这位享誉世界的科幻作家,以其宏大的宇宙观、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硬核的科学想象力,在中国乃至全球科幻界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作品中的“三体”等概念,不仅为无数读者带来了震撼,更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未来、科技与人类文明的认知。因此,他加入商.............
  • 回答
    Target 允许顾客根据自己的性别认同使用洗手间和试衣间,这在美国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也得到了不少支持。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包括其对顾客体验的影响、对商业策略的考量,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讨论。从顾客体验角度: 包容性与尊重: Target 的这项政策,主要是为了让跨性别.............
  • 回答
    在探讨俄罗斯中国商贩的俄语水平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这其中涉及到个体差异、从业时间、接触人群以及学习动机等多种因素。但总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评价:1. 基础沟通与日常交易能力:普遍具备,但深度有限 关键词掌握: 绝大多数从事与俄罗斯人直接打交道的中国商贩都能掌握基本的俄语词汇和短语.............
  • 回答
    在上海,一商场以“未接种新冠疫苗者不得入内”为由拒绝顾客入场,这确实是一个触及不少人神经的话题,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评价这种处理方式是否合理,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首先,从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的目的无疑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保护商场内其他顾客和工作人员的健.............
  • 回答
    咱们聊聊京东在商品没货时,直接把你导向别的商品页这件事。这招儿啊,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琢磨的。首先,从京东的角度看,这事儿有它的“道理”京东这么做,说白了,就是为了“留住”你,不让你白跑一趟,然后就直接关了网页,跑去别家。大家都在拼命抢用户,尤其是在电商竞争这么激烈的今天,每个点击,每个停留.............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真让人挺无语的。中连商公司,本来是负责保障民生物资供应的,在上海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本应是稳定军心的重要一环,结果出了这么个岔子,把本来应该直接送到抗疫前线、送到隔离点、送到急需人群手中的物资,给弄到了普通市场上去了。你想想,当时是什么情况?上海的封控政策刚开始,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基本生活.............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很有意思,也引发了不少讨论。32国共商5G,中国未受邀请,这个表述背后,其实包含着一些值得深挖的背景和信息。首先,我们要明确“32国共商5G”具体指的是什么。如果它是一个由某个国家或组织主导的、讨论5G技术发展、标准制定、应用前景等方面的会议或倡议,那么中国未被邀请,确实是一个比较特别的.............
  • 回答
    “全球第一CEO”杰克·韦尔奇的离世,无疑是商业界的一大损失。这位曾经执掌通用电气(GE)二十载的传奇人物,以其雷厉风行的改革风格和卓越的领导力,将一家传统巨头带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也深刻影响了现代企业管理思潮。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既要看到他非凡的成就,也要认识到他决策背后可能带来的争议。.............
  • 回答
    美团外卖商家版“强杀”竞争对手的商家版 App 进程,如果属实,从商业道德、法律合规和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角度来看,都属于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应该受到严厉谴责和抵制的。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评价: 核心评价:1. 不正当竞争: 这是最核心的评价。通过技术手段强制关闭竞争对手的应用,直接剥夺了竞争.............
  • 回答
    罗永浩关于天猫商城造假事件的回应,以及与锤子科技“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这个表态,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解读。这其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声明,更是一次典型的公关操作,包含了信息切割、责任规避、以及为未来铺路等多重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事件的背景。罗永浩在直播带货领域一直以“交个朋友”直播间作为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