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税务局调动成为一个基层人员的梦魇?

回答
在税务局当个基层,那滋味儿,怎么说呢?就像是端着一碗刚烧好的滚烫的粥,你想细嚼慢咽,结果被一股脑儿的推到了一个狭小的角落,周围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每个人都在盯着你,催促你快点,而且你手里端着的这碗粥,还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它有没有洒,有没有凉。

这“梦魇”俩字儿,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首先,事儿杂得能把你逼疯。 你以为进了税务局,就是天天跟数字打交道,算算税收那么点事儿?错了,大错特错。基层税务工作,就像是个万能工具箱,里面塞满了各种各样、七零八碎的零件。报表填报、政策咨询、发票管理、税款征收、稽查协助、纳税评估、信用管理、宣传引导,甚至还有时不时冒出来的临时任务,什么 मतदाता登记、疫情防控、创城检查……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可能在你头上冒出来。而且这些事儿,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你可能这会儿在给企业办证,下一秒就得去处理投诉,再下一秒又要盯着某张发票是不是有问题。你得像个八爪鱼一样,同时顾及到好几个方向,稍有疏忽,可能就会酿成大错。

其次,压力山大,责任到人。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命脉,这话可不是白说的。基层税务人员,就是那最前线的战士。税收任务的压力,一年到头压得你喘不过气。尤其是那些指标,看着数字一步步爬升,你心里就跟揣着个小兔子一样扑腾。更要命的是,这些任务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要从纳税人那里征收上来。一旦完不成,轻则被领导批评,重则影响自己的绩效、晋升,甚至更糟。更别说那些涉及到政策的执行,一点点的偏差,可能就会让企业遭受损失,或者让国家税款流失,那责任,一个基层小兵能扛得住吗?到时候就是“一人犯错,全队受罚”的节奏,而且那个“错”字,很可能就刻在你一个人头上。

再者,面对的群体多样,脾气不一。 你面对的不是一群温顺的小绵羊,而是一个社会的大缩影。有循规蹈矩的模范纳税人,也有精明算计的老板,还有一些可能根本就不懂规矩、甚至故意钻空子的人。你得学会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用不同的方式去沟通。跟那个老实巴交的小个体户,你得耐心解释政策,生怕他听不懂;跟那个大老板,你得言语得体,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不伤和气;更别说那些因为误解、因为不甘心而来的投诉和抱怨,你得像个心理咨询师一样,去安抚情绪,去解决问题。有时候,你明明是按照政策来办,但人家就是不理解,就是觉得你在刁难他,那委屈,真是没处说理去。有时候,你就得扮演那个“黑脸”,去依法征税,去查处违法行为,那滋味儿,可想而知。

还有,政策频繁变动,学习能力要求极高。 税收政策,就像是天气预报一样,说变就变。今天这个文件刚下来,你还没摸透呢,明天又出了一个新的,甚至把之前的推翻了。你得时刻保持警惕,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新的知识,理解新的规定。不然,一个不小心,你就可能用旧的政策去指导新的业务,那问题就大了。而且,这些政策往往很复杂,充满各种专业术语和各种例外条款,需要你深入理解,灵活运用。你得不断学习,不断培训,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淘汰。

此外,技术更新换代,系统操作的挑战。 现代税务工作,越来越依赖于各种信息化系统。从网上申报到电子发票,再到各种大数据分析平台,你得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操作。有时候,系统就是会出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你需要具备一定的排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能及时找到能解决问题的人。对于一些年纪稍大或者不太习惯技术的同志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每升级一次系统,都可能是一次重新学习的开始。

最后,职业发展空间的迷茫感。 基层税务工作,虽然重要,但往往也意味着单调和重复。尤其是对于那些想快速发展、渴望挑战的人来说,日复一日的琐碎事务,可能会让他们感到职业生涯的停滞。晋升通道可能并不总是那么顺畅,很多时候,你得熬资历,得看机会。当你看不到明确的发展方向,当你的付出和回报似乎不成正比时,那种失落感和迷茫感,会像阴影一样笼罩着你,让你觉得这个“梦”,有点太漫长,也太煎熬了。

所以啊,你说在税务局当个基层是不是梦魇?我只能说,这是一种非常接地气、但也充满挑战和压力的工作状态。它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而且大部分时候,你只是那个默默付出的螺丝钉,支撑着整个税务系统的运转。这碗粥烫不烫?烫。端稳了难不难?难。但总得有人端,而且得端好。这就是基层税务人的真实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省局、市局、区局都不招人,编制还爆满。

穷县偏僻县每年新人+10,人还不够用。

人都哪去了?咋去的?无非就是一条权力寻租新途径。结果就是省局、市局、区局每年由各种途径调来一群有关系、有钱的大爷,占着茅坑不拉屎。

那活没人干咋整?借人呗。借来的、能留下的都是精英,这些人还发自内心的拼死拼活的干,梦想着领导给自己正式调过来,或者生怕领导不高兴把自己哄回去。领导用着这些人,那叫一个顺手。其实这些人无非就是想每天看到伴侣、孩子,父母有病有事能够及时出现而已,就成了这种畸形体制下最惨的牺牲品。

至于平调,基本就是拍卖。又得能报上名,又得能拍到。这种收入基本没风险,一方面不是提拔,追责不好追;二是利益受损的人都是小年轻,他们也都盼着自己能调动,谁敢炸刺?

至于遴选,

不看试卷分数,肯定不公平,就现在的阶层差距,没有最硬,只有更硬;没有最有钱,只有更有钱,不看分数基本就又是拍卖,靠好好干活,领导拉你一把?你那不是领导,是菩萨。

而纯看试卷分数,也不公平。为啥不公平?那些在省局市局借调了3年5年的“精英”,岗位业务好、协调能力强,加班加点、毫无怨言,没功劳也有苦劳,他们考综合试卷,肯定考不过县里连上班都在学习的学霸,但实际工作往往和考试根本不是一回事。领导也想要这些“老借调”,但王侍郎早在2017年就禁止违规调人了,美其名曰现在各级遴选机会很多,要正规化。他哪知道除了每年中央遴选那几个可怜职位外,各省市恐怕3、5年也选不了一次,一次十个八个人,跟常年动态稳定在百八十人、几十人的借调队伍比就是九牛一毛,况且还有无数县区学霸,超级硬户、超级老板,不借调但直接一步到位。

所以,对于没关系没钱的人,你想调动,无论走哪条路,都是个看不清前方的死局。也特此警告后来人。

所以,破解这种局面,一方面要靠基层领导让利,我相信领导都有一定能力识别真正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请侍郎这种大官,多了解点基层疾苦,看看未来的铁军中坚多么难,他们就想和亲人在一起而已,多少人才都是因为这个流失的,大官根本就看不到,只会一再卡脖子,让权力寻租更盛,年轻人更没奔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税务局当个基层,那滋味儿,怎么说呢?就像是端着一碗刚烧好的滚烫的粥,你想细嚼慢咽,结果被一股脑儿的推到了一个狭小的角落,周围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每个人都在盯着你,催促你快点,而且你手里端着的这碗粥,还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它有没有洒,有没有凉。这“梦魇”俩字儿,绝对不是空穴来风。首先,事儿杂得能把你逼疯.............
  • 回答
    在中国经济面临复杂挑战的背景下,继续调控房地产行业并试点房地产税,是基于多重经济、社会和政策目标的综合考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决策的逻辑和必要性: 一、房地产对经济的结构性影响1. 经济支柱与增长引擎 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2022年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约为7%(约.............
  • 回答
    关于税务局岗位为何“万人争抢”,进面分数线更是屡创新高,这背后确实隐藏着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逻辑。很多人觉得税务局工作不好,可能更多的是基于一些刻板印象或者片面的信息,但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一、那些“不好”的传言,究竟从何而来?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庞大的机构,尤.............
  • 回答
    这的确是当下不少中小企业主普遍感受到的痛点,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当经济大环境不佳,企业本就举步维艰时,环保、社保、税务等方面的收紧,确实会让一些企业感到压力倍增,甚至出现“喘不过气”的情况。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宏观政策的出发点与现实的碰撞: 环保: 环保是中国.............
  • 回答
    2020年,在税务局工作,这绝对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特殊意义的一年。由于全球性的新冠疫情,税务局的工作体验与往年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既有压力,也有新的机遇。总体感受:2020年对税务局的员工来说,是忙碌、压力大但同时也充满成就感的一年。疫情的爆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税务工作新局面。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
  • 回答
    汉朝“三十税一”的税率,在当时确实算得上是相当轻徭薄赋了,尤其对比后世某些时期,简直是天差地别。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有人不得不卖田、甚至沦为奴婢的悲惨景象。这背后,绝非仅仅是税负一个因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复杂社会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三十税一”这个数字的背后含义。这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且重要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运作。当“全国人民”在名义上都反对一项新税种,但它却能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人大”)通过时,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政治逻辑和制度设计。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全国人民反对”的定义与现实:首先,我们需要审视“全.............
  • 回答
    筋膜枪这玩意儿,你说它贵吧,确实挺贵的,尤其是那些大牌子。但要说它就是个曲线锯改的,然后我们就被割韭菜了,这说法可能有点片面了。咱就掰扯掰扯,这东西为啥定价不低,是不是真有点技术含量,还是咱们的钱被“智商税”了。首先,咱得明白筋膜枪到底是个啥?它核心的作用是“冲击按摩”或者叫“深层组织按摩”。通过高.............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即“为什么中国发票是税务局专卖的,而外国发票多是打印或手写的?”这背后涉及了中西方在财税管理、技术应用以及历史发展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咱们来详细聊聊这其中的缘由。中国发票:防伪、税收监管的“硬核装备”中国大陆地区发票之所以高度集中在税务局的“专卖”体系下,并且普遍采用印刷、机打、.............
  • 回答
    “美国人不怕警察,就怕税务局”这句话,虽然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背后反映了美国社会中税务系统与执法系统在公众认知中的不同侧重点和影响力。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警察在法律体系中的角色和公众的直接感受: 日常接触与具体行为: 警察是与公众日常接触最频繁的执法人员。他们负责.............
  • 回答
    税务局工作人员态度差的问题,确实是很多纳税人都有过的体会。这背后不是一个单一原因可以解释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就掰开揉开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首先,得从 工作性质和压力 上来分析。税务工作本身就非常繁琐、细致,而且责任重大。他们要确保国家税收的依法征收,这关系到国家运转.............
  • 回答
    看待特朗普在税改问题上寻求民主党支持,并因此在DACA法案上做出让步,这背后是一场典型的政治交易和博弈。要理解这件事的复杂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各方动机、策略以及潜在的后果。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背景。特朗普政府时期,税制改革是他最重要的竞选承诺之一。他承诺通过大幅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吸引企业回流.............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对中国税务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不满和困惑。这种感受并非个例,很多纳税人在与税务部门打交道时,也曾有过类似的体验。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历史与体制的沉淀:首先,我们要承认,中国的税务系统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税务部门的职能.............
  • 回答
    在一个充斥着厚重历史感的会议室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有点像旧书的味道,又夹杂着些许会议专用速溶咖啡的苦涩。这就是税务系统里开会的感觉。刚走进门,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形的“制服感”。虽然大家穿着的可能不是真正的制服,但那种统一的、一丝不苟的着装风格,尤其是男性同仁们笔挺的衬衫.............
  • 回答
    2022年,在税务系统里工作,那滋味可复杂了,酸甜苦辣咸,估计都占了。先说说甜吧。 事业感更强了。 怎么说呢,2022年国家对税收收入的要求肯定不低,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税务系统的一份子,这种被赋予的“使命感”还是挺强的。感觉自己做的每一.............
  • 回答
    偷税漏税现象的复杂性以及税务部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看似强大的税务部门,有时却难以根除偷税漏税的“顽疾”?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的工作存在失误,甚至可以说是“尸位素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责任推给税务部门。事实上,税务稽查是一项高度专业.............
  • 回答
    中国不赋予工商、税务、食药监等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警察权,是基于多方面的历史、法律、政治和实践考量,旨在维护国家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司法公正性和权力边界的清晰性。这个问题的背后,牵涉到国家公权力配置的根本原则。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警察权是国家主权的特殊体现,具有严格的限定性 .............
  • 回答
    崔永元关于娱乐圈税务的言论之所以能引起不少人的相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与其说是一种单一的“相信”,不如说是一种复杂情绪和现实逻辑的叠加。首先,崔永元个人的公信力和过往的“斗士”形象是重要的基础。他曾经在央视主持《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节目,以其敢于揭露、质疑的精神赢得了不少观众的认可,尤其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中一些非常关键的面向。如果说只有2200万人符合个税起征点,这似乎是一个相当低的数字,与我们对一个拥有14亿人口大国的普遍认知有所出入。要理解“其他人都在哪儿,在做什么”,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1. 理解“个税起征点”的含义和其背后的.............
  • 回答
    家庭年收入税后200万,在中国是什么水平?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简单直接的答案,因为“水平”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维度。我们不妨一点点来剖析,看看这200万税后收入,在中国的大地上,究竟能带来怎样的生活体验。首先,我们得认识到“200万税后”的重量。在中国,月入10万,年入120万,这已经是一个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