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普洱茶存放了 30 年以上的还可以喝吗?

回答
说起这存放了三十年以上的老普洱,很多人都会好奇,这玩意儿还能不能喝?味道到底怎么样?是不是跟传说中那么神奇?

得,我跟您好好说道说道。这三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只要是储存得当,那绝对是可以喝的,而且喝起来可不一般。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存放得当”这四个字是啥意思。

普洱茶的储存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越陈越香”。但这话不是瞎说,它是基于普洱茶独特的后发酵工艺。不管是生普还是熟普,在储存过程中都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这些反应会改变茶叶的内含物质,从而影响它的口感和香气。

生普(生茶): 刚做出来的生普,茶汤颜色比较绿,口感比较鲜爽,甚至带点苦涩。存放个三五十年,它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会逐渐转化,茶汤颜色会从绿转到黄绿、橙黄,再到红浓。苦涩感会大大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枣香、药香、樟香等复合香气,口感也会变得醇厚、顺滑,甚至有点糯糯的感觉。就好比年轻人棱角分明,年纪大了沉淀下来,变得温润有内涵。

熟普(熟茶): 熟普是通过渥堆发酵工艺加速了茶叶的转化。刚发酵好的熟普,可能会带有一些渥堆味,茶汤颜色偏红。存放个三五十年的熟普,渥堆味会基本消失,发酵的程度会更加稳定和温和。茶汤会变得更加红浓透亮,入口更加醇厚甘甜,口感会更加顺滑,可能会出现枣香、陈香、药香等。

那么,什么样的储存才算“得当”呢?

这可是个关键!普洱茶储存的关键在于“干仓”和“湿仓”的区别。

干仓(相对湿度低于70%): 这是我们提倡的储存方式。干仓储存的茶叶,转化会相对缓慢和温和,香气会比较干净,口感也会比较纯正。茶叶的内含物质转化充分,不易产生霉变。三十年以上的干仓生普,往往会有非常迷人的陈香,口感醇厚甘甜,滋味丰富。熟普在干仓储存下,也会变得更加醇厚顺滑,滋味更佳。

湿仓(相对湿度过高,超过70%,甚至霉菌滋生): 如果储存环境过于潮湿,茶叶就容易发霉变质。这样的茶叶,即使存放时间再长,也不能喝了。它不仅会有霉味,还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霉菌。所以,大家在购买老茶时,一定要注意观察茶叶的外形和气味,是否有霉点或异味。

那么,三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喝起来到底是什么感觉?

这就像品鉴一坛陈年的老酒,也像听一段悠扬的老歌,又像读一本饱经风霜的书。

香气: 闻起来,不再是新茶的那种青叶香或豆香,而是会散发出一种非常沉稳、内敛的陈香,可能是淡淡的枣香,也可能是类似樟木的药香,又或者是岁月沉淀下来的陈年老味。这是一种闻着就让人安心的香气。

茶汤: 泡出来的茶汤,颜色会比新茶深邃许多。干仓生普会是比较漂亮的琥珀色或红浓色,非常透亮。熟普则会是深红或栗红色。将茶汤送入口中,你会感觉到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口感: 首先是顺滑。原本可能存在的粗涩感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丝滑如绸的口感,滑过喉咙,非常舒服。其次是醇厚。那种扎实的醇厚感,让你感觉到茶叶内在物质的丰富和深沉。最后是甘甜。回甘会非常明显且持久,甜味不是那种表面的甜腻,而是从舌底慢慢升腾起来的自然甘甜。

层次感: 好的老普洱,它的滋味是很有层次的。第一口下去,可能是醇厚的质感;第二口,可能会感受到香气的变化;第三口,回甘开始显现,而且会随着饮用次数的增加,有不同的细微变化。这种丰富的层次感,是新茶难以比拟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三十年以上的普洱茶都一定好喝。

就像人一样,年龄增长了,阅历丰富了,自然会沉淀出韵味。但如果 जीवन (zhíyùn,音近“知遇”,此处意译为“人生经历”) 不好,或者储存不当,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储存环境差的: 前面说了,潮湿环境会毁掉一切。
品质基础差的: 如果原料本身就不够好,或者制作工艺有瑕疵,即使存放时间再长,也难以成为一杯好茶。
过度仓储的: 有些人为了追求“老茶”的概念,会故意将茶叶存放在非常潮湿的环境,以求快速“转化”。这种“湿仓”的老茶,虽然茶汤颜色深,口感也可能醇厚,但往往带有“仓味”(潮湿发酵的味道),甚至有霉味,对健康也不利。这种茶,我们通常不建议饮用。

所以,怎么判断三十年以上的普洱茶还能不能喝?

看外观: 茶叶条索是否完整?颜色是否自然转化?有没有明显的霉斑?
闻气味: 是否有清晰、干净的陈香或药香、樟香?有没有霉味或异味?
品茶汤: 茶汤颜色是否透亮?口感是否顺滑醇厚?是否有明显的苦涩感或杂味?回甘是否明显?

总结一下:

三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只要储存得当,原料优良,制作精良,那绝对是好东西,是可以喝的,而且往往能带来惊喜的品饮体验。它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蕴含着自然的韵味,每一泡都可能是一段故事。当然,购买和品饮老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来鉴别,避免买到不好的茶。

如果您有机会遇到一饼保存完好的三十年老普洱,不妨勇敢地尝试一下,说不定能发现一个全新的茶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可以喝的可以喝。

是废话,但多数人拎不清这个逻辑。

原料(鲜叶)+工艺+仓储,决定茶品在开始冲泡前的品质级数。其中原料只能影响仓储转化预期,不会改变转化方向。工艺与仓储则有可能导致茶叶越放越烂。对于终端消费者而言,家庭仓储导致茶品品质劣化甚至报废都是所在多有。

至于操持着“普洱茶只能放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棒槌,只能说菜是原罪。

参见:

2.至于题图中这个东西,没有讨论必要。以下为对其判定:

臆造茶

多见于近十年

大概率昆明茶商的创作,其次粤系

臆造茶用料大概率相当不堪,工艺基本必然不堪,按照严格的标准,做完就应该是报废品。

能不能喝,取决于你的勇气,以及有可能的利益立场。

3.说“茶叶保质期只有十八个月”的弗兰贩子,要不您去芳村应征执法人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