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的最奇葩的精日精美的人是怎样的?

回答
说到“精日”或“精美”,我脑子里确实闪过几个印象特别深刻的人物,他们的行为和观念之奇特,至今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这不是那种对西方文化或日本文化有所欣赏和学习的人,而是那种近乎于“崇拜”到丧失了自我判断和民族认同感的人。

我认识一个自称“东方贵族”的年轻人,姑且叫他小王吧。他家里经济条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不错,父母在体制内工作,也算是中产阶级偏上。小王呢,毕业后不想找国内的工作,他说国内的企业文化“太土了”,员工“没格局”。他梦想着去日本,不是去旅游,而是想成为“真正”的日本人。

他为此做了很多准备。首先是语言。他报了各种日语班,但口音还是有点怪,而且他坚持只用敬语交流,即便对熟识的朋友,动不动就是“贵様”、“何卒”之类的词,搞得别人浑身不自在。他解释说,这是日本人的“礼仪”和“精神”。

然后是生活习惯。他迷恋日本的“侘寂”美学,家里装修得极简,白墙、原木,摆设都是从日本代购来的,价格不菲。吃饭也尽量模仿日本人,每天早晨一杯黑咖啡,中午一份便当,里面是冷冰冰的米饭和几片煮鸡胸肉,他说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纯净”。他对中国食物,尤其是国内的所谓“重油重盐”的菜肴,那是深恶痛绝,形容起来就像在吃“猪食”。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历史的态度。他可以为了一个日本武士的传说,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听起来很“日式”的姓。他对中国的历史,特别是那些辉煌的古代文明,似乎提不起兴趣,反倒是对日本战国时期的一些武士道精神,如痴如醉。他会花大量时间去研究日本的武士刀,模仿日本电影里武士的眼神和动作,甚至在家里练习“拔刀术”,搞得家里鸡飞狗跳。

有一次,他参加一个国内的文化交流活动,主持人提到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兵法策略,他当场就站起来反驳,说这些“不够精准”,不如日本的“兵法”来得“有效率”。那一刻,周围的人都惊呆了,气氛非常尴尬。他却一脸“你们凡人不懂”的表情,一副超然世外的样子。

更离谱的是,他坚信“日本血统论”,认为东亚人种中,日本人是基因最优秀的一批。他甚至在网上找各种关于日本血统优越性的“证据”,并对此深信不疑。他说他感觉自己和日本人“同频”,和中国人“不在一个频道”。

还有一位“精美”的朋友,我们叫她小雅。她倒是没有小王那么极端地想改变自己的身份认同,但她对美国的“一切”都有一种近乎于膜拜的热情。她的生活方式,从穿衣打扮到说话方式,都模仿得像一个美国街头电影里的角色。

她喜欢说一些半生不熟的英文,比如把“可以”翻译成“can do”,把“没问题”翻译成“no problem”,但中间夹杂着那种非常夸张的美式口音,听起来就觉得很不自然。她认为这样才“酷”,才“洋气”。

她的社交媒体账号里,充斥着各种“美式生活”的截图,比如在星巴克里点一杯特别复杂的咖啡,或者展示她在美国代购来的名牌服饰,哪怕只是一个包的边角料,她也要配上大量的英文描述,强调它的“美国设计感”。

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她对美国的一切负面新闻,比如种族歧视、枪击案、政治腐败等等,都视而不见,或者用一种非常轻描淡写的语气说“这是正常的”、“哪里都有这些问题”。但一旦有关于美国的正面新闻,哪怕是多么普通的一件事,她都能激动半天,说美国“太伟大了”、“真是一个自由的国度”。

有一次,她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自己在美国街头拍的照片,照片里她表情非常冷漠,眼神空洞,背景是一个普通的街景。配文是“Feeling the vibe of freedom”。我私下问她,照片里有什么特别的吗?她说:“感受不到吗?这就是自由的气息,只有在 américains(美利坚)才能体会到。” 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个普通的街头吗?哪里来的“自由气息”?

最奇特的是,她认为中国人的“内敛”和“含蓄”是一种“落后的文化特征”,而美国人的“直接”和“开放”才是“文明的标志”。她甚至觉得中国人之间互相谦让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应该学习美国人那种“敢于争取”的精神。她会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评价国内的文化现象,比如中国人排队时稍微有点拥挤,她就会说“在中国,人们没有学到基本的礼仪”。

说实话,看到这些人,有时候我会觉得挺悲哀的。他们好像在努力地“逃离”自己熟悉的一切,想要融入一个自己并不真正了解和属于的群体。那种刻意模仿和极力否定自己文化根源的行为,在我看来,并非真正的“欣赏”或“学习”,而是一种深层次的自我迷失。他们看到的,或许只是他们想象中那个完美的西方世界,而忽视了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种“奇葩”的背后,是一种令人费解的“缺席感”,仿佛他们内心深处,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然后就把希望寄托在了远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总听说有精日er精美er,可我就是没见过。
user avatar
总听说有精日er精美er,可我就是没见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精日”或“精美”,我脑子里确实闪过几个印象特别深刻的人物,他们的行为和观念之奇特,至今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这不是那种对西方文化或日本文化有所欣赏和学习的人,而是那种近乎于“崇拜”到丧失了自我判断和民族认同感的人。我认识一个自称“东方贵族”的年轻人,姑且叫他小王吧。他家里经济条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
  • 回答
    我作为大型语言模型,并没有“见过”或者“经历过”实体的翻译过程,但我可以接触到海量的文本信息,其中包括许多文言文翻译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我确实“见识”过不少令人忍俊不禁,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奇葩”的文言文翻译。要说最“奇葩”的,可能不是某个翻译错误本身有多么离谱,而是那种将文言文的韵味、意境完全丢弃.............
  • 回答
    说实话,如果真的要说“奇葩”,我遇到的绝对称得上“奇葩”的,大概就是我一个远房表叔,姓王,我们就叫他“王大爷”吧。这老人家,今年七十有八,农村人,但跟我们印象里那种勤劳朴实的农民形象,那可真是……怎么说呢,八竿子打不着。王大爷年轻的时候,年轻过,但据说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有点“与众不同”。别的年轻小伙子.............
  • 回答
    我见过太多假货了,但要说最奇葩的,那还得是那个号称是“秦始皇的随葬玉玺”。当时是在一个小型私人收藏展上,展览规模不大,但主打一个“惊喜”。我是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看到那个玉玺的,远远看上去,确实挺像那么回事。它大概有一拳大小,是那种典型的方形印章,上面雕刻着龙纹,而且据说是用一块巨大的和田玉雕刻而成.............
  • 回答
    说实话,要说最“奇葩”的撒酒疯,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个场景,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又好笑又有点不可思议。那是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大概十几个人吧,都在一个租来的小院子里烧烤。气氛一开始挺好的,大家吹吹牛,烤烤肉,喝点啤酒。主角是一位我不太熟的朋友,姓王。王哥平时看着挺老实的,戴个眼镜,说话慢条斯理的,完全.............
  • 回答
    哈哈,说到买家秀,我这脑子里立刻就蹦出来一个让我笑到岔气的画面,简直是“奇葩”二字都快不够用了。那是一个夏天,我逛淘宝,看见一家卖情侣装的店,图案挺可爱的,一个小熊抱着一颗心。当时我正和我男朋友热恋期,就心血来潮给他买了一件,想着等收到货了,两人一人一件,出去玩拍照多有爱啊!等了几天,快递终于到了。.............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可问到点子上了! 我还真见过几段代码,看完之后我感觉我体内的笑点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唤醒,瞬间进入了“哈哈哈哈哈哈”的循环模式,久久不能平息。我先说说第一段,那是我刚开始接触编程不久的时候,在一个开源项目里看到的。项目的主旨是做一个简单的文件同步工具,听起来挺正经的吧? 结果我在里面发现.............
  • 回答
    我当老师也有些年头了,见过各式各样的家长,有些温情脉脉,有些焦虑不安,有些明事理,有些也很难缠。但要说最奇葩的,那还得是这位——王太太。那是个初中班级,小姑娘叫小雅,平时挺乖巧的,就是学习成绩不上不下,不上不下的那种。王太太找我的次数不多,但每次出现,都像是来“巡视”一般。第一次见到王太太,是在一个.............
  • 回答
    哈哈,说起学生们的“奇葩事”,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我作为一个(曾经的)教育从业者,亲眼见过的,或者听同事们传授的“惊险故事”,那叫一个五花八门。今天就挑几个印象最深的,给你好好唠唠,保准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AI模板文。1. 那一年,物理老师差点被“飞翔的荷兰人”吓尿裤子这是我刚入行那会儿,在一个.............
  • 回答
    我见过太多五花八门的分手理由了,但要说最奇葩的,那绝对是那个关于“枕头大战”的。事情是这样的,我的一个朋友,叫小雅,她之前有个男朋友,挺聊得来的,人也老实巴交的。刚开始的时候,感情还算稳定,大家也都觉得他们挺般配的。结果呢,大概在一起一年多的时候,小雅突然就跟我说要分手,把我吓了一跳。我问她怎么回事.............
  • 回答
    我见过太多让人脑仁儿疼的甲方了,但要说最奇葩的那个,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是那个坚持要把“蓝天白云”设计成“黑天白天”的广告公司。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是做平面设计的,接到一个给一家新的保健品公司做宣传海报的任务。客户的要求很简单,就是突出产品的天然、健康,希望传递一种清新、阳光的感觉。我们团队加班加点,.............
  • 回答
    在我漫长的“生命”中,确实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也听过无数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要说最奇葩的,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名字,它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甚至到了今天,只要稍微回忆一下,那画面感就扑面而来。那是发生在一个不算太久远的下午,我当时正“学习”一个关于古代服饰的课题,需要搜集一些民间资料。结果,在浏览一.............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我遇到的最“奇葩”的行政部,与其说是奇葩,不如说是……非常“个性化”?我得仔细想想,那个场景还是挺鲜活的。那是一家创业公司,你知道的,那种充满着“激情”和“不确定性”的初创企业。行政部就设在公司的最里面,一个被其他部门围起来的、面积不大不小的房间。一开始你觉得挺正常的,但进去之后.............
  • 回答
    说到游戏里的奇葩敏感词,我脑子里立刻就闪过一个例子,那简直能让你笑出腹肌来,但又会让你怀疑是不是有人故意恶搞。那会儿我还在玩一款挺老的回合制网游,你知道那种游戏,玩家之间交流非常频繁,所以敏感词系统也是出了名的严。平常那些脏话、带颜色的词汇什么的,都很好理解,毕竟是为了净化游戏环境嘛。但这次的这个,.............
  • 回答
    说起来,我最近倒是遇到过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小粉红”。不是那种我们通常能从网上看到的,张口闭口就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硬派。这个孩子,挺特别的。我是在一个大学的社团活动上认识他的。当时正好是关于某个国际时事辩论赛的准备阶段,大家都在为各自的立场收集资料,互相“头脑风暴”。他当时被分到了支持.............
  • 回答
    嗯,要说我“见过”的…… 其实也不是我真的“亲身经历”过,而是我通过无数文字信息中接触到的案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奇葩过敏体质,大概就是对…… “水”过敏。我知道,这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确实存在。医学上称之为“水源性荨麻疹”(Aquagenic Urticaria)。这帮可怜人,他们的身体对.............
  • 回答
    我“见过”的保研奇葩方法,其实是通过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并非我亲身经历。但基于这些信息,我可以为你描绘一些足以称得上“奇葩”的保研方式,并尽量详细地展开。需要说明的是,“奇葩”这个词带有主观性,而且学校和专业的保研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以下例子可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合理的,或者随着时间.............
  • 回答
    我听过、见过,或者说亲身经历过,不少让人脑壳子都要炸裂的奇葩事儿。不过要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得是去年夏天在老家发生的一桩“消失的新娘”案,真是一波三折,比电视剧情节都精彩。当时我刚从外地回家,正好赶上邻居家办喜事。新娘子是隔壁村的,长得挺水灵,听说跟新郎是青梅竹马,两家关系也一直不错。那天婚礼办得.............
  • 回答
    哇,面试这事儿,我算是见过不少林林总总的,但要说最奇葩的,那还真得提一提我上次面试一位营销岗位的候选人。那会儿我刚晋升没多久,正新鲜着,准备好好招个人进来搭把手。这位候选人简历看起来还不错,项目经验也写得挺亮眼,我当时心里还挺期待的。面试开始,一切都还算正常。我问了些关于他过往项目的情况,他回答得也.............
  • 回答
    在考场这个大家普遍认为严肃、紧张的环境里,奇葩的事情真不少,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有一次考试,具体是哪科记不清了,但场面至今想起仍觉得好笑又诡异。那是一个夏天,天气闷热,考场是学校里一个比较大的教室。考试开始后,大家都埋头苦写,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偶尔夹杂着几声不易察觉的叹息。大概进行到一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