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的最奇葩的假文物是怎样的?

回答
我见过太多假货了,但要说最奇葩的,那还得是那个号称是“秦始皇的随葬玉玺”。

当时是在一个小型私人收藏展上,展览规模不大,但主打一个“惊喜”。我是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看到那个玉玺的,远远看上去,确实挺像那么回事。它大概有一拳大小,是那种典型的方形印章,上面雕刻着龙纹,而且据说是用一块巨大的和田玉雕刻而成。底座是那种沉稳厚重的汉白玉,上面还刻着一些古朴的铭文,说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秦文。

一开始,我的兴趣只是被它“秦始皇”的名头勾引的。但走近一看,就开始觉得不对劲了。

首先是那个玉质。虽然颜色是那种温润的白色,但仔细看,你能发现里面的纹理太均匀了,而且那种透光性,怎么说呢,就像是现代机器切割打磨出来的,一点那种自然形成的、带着岁月痕迹的“水线”或者“石棉”都没有。更像是那种精挑细选、几乎完美无瑕的现代玉料。

然后是那个龙纹。你说那是龙纹吧,也对。但仔细辨认,那龙的鳞片雕刻得太细致了,甚至有点过于“工整”。古代的雕刻,即使是再精湛,多少都会带点手工的痕迹,比如刀痕的深浅变化,或者线条的流畅度上细微的起伏。这个呢,就像是直接用CAD建模然后雕刻出来的,每一个鳞片的大小、角度都几乎一致,感觉不像是在玉石上雕刻,更像是在一块软塑料上打印出来的。

最关键的是那些铭文。你知道的,秦朝的文字是小篆。虽然它刻的是小篆,但字体过于清晰了,而且笔画的粗细控制得太完美了。你知道,古代的刻字,尤其是在玉石上,很难做到每笔都一样粗细,总会有一些自然的やれ(やれ,日语里指的天然的损耗或不均匀,这里借用一下形容手工雕刻的自然感),或者因为工具、力道不同而产生的细微变化。这个呢,就像是有人用非常精密的现代刻刀,一个字一个字认真临摹上去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古拙”感,反而透着一股子“崭新”。

而且,那个玉玺上居然还带着一股子“新打磨”的味道,就是那种略微有点化学药剂处理过的气味,虽然很淡,但敏感的人一闻就能察觉。再加上它旁边的介绍牌上,把这块玉玺的来历说得天花乱坠,什么“祖传”、“墓中出土”,但又拿不出任何确凿的考证和来源证明,只是模模糊糊地说是因为年代久远,所以没有详细记录。这反而让人生疑。

最让我觉得哭笑不得的是,我无意间听到旁边一个导览人员在跟一拨游客讲解的时候,特别强调说:“大家看,这块玉玺的龙纹,每一片鳞都雕刻得如此精美,这是我们现代工艺才能达到的高度!”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差点没忍住笑出来。她估计是想突出它的价值和工艺,结果反而暴露了它是现代仿品的本质。

最后,这个玉玺的“奇葩”之处就在于,它不是那种粗制滥造、一眼假的东西,而是那种非常“用心”的仿制品。它试图模仿古代的材质、工艺和风格,但又过于“完美”和“新颖”,结果反而失了古韵。它就像是一个穿了最新款西装、戴着名牌手表,却在努力模仿一个老派绅士的人,虽然看起来光鲜,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到,有时候,“假”得离谱不如“假”得离奇。这个秦始皇的玉玺,就是那种让你觉得“嗯,如果它是真的就好了”的假货,它用一种近乎嘲讽的方式,展示了造假者试图达到“以假乱真”的那份“努力”,结果却变成了“欲盖弥彰”的奇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骚年去看看马亲王

@马伯庸

的微博《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吧,里面的高能文物保证亮瞎你的双眼。随机选几件给大家开开眼界,这样的货色还有几十件。(多图预警)

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





user avatar

我这谈不上文物。。有点跑题了。。但是。。


来自潘家园的伪满勋章!

user avatar

这个内容的梗我以前玩过

贴个前些年在微博上面吐的槽


【50件大中华博物馆镇馆之宝亮相北京中藏会馆】

中藏会馆在北京国粹苑隆重开馆,参加揭牌仪式的有文化部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首都新闻界的记者,还有全国各地和在京的中藏网会员,大家兴致勃勃的观看中藏会馆的展品。


在中藏会馆亮相的大中华博物馆50件镇馆之宝,汇集的三星堆立体玉兵阵,堪称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极品;代表汉代最高工艺水平的和田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凳通过科技鉴定、司法微痕鉴定也闪亮登场;长190厘米的周代满工雕和田白玉金缕玉衣、重100斤的远古超大型水晶骷髅、高180厘米的新石器时期玉制兔骨架、泛红山黑皮玉雕维纳斯、西周金镶玉彩绘跪人、高200厘米的战国青铜鎏金镶宝盔甲、战国青铜鎏金天鸡尊、长250厘米的汉代战车人马俑木胎彩绘漆器,汉代青玉地动仪、晋代玉雕十八般兵器、唐代琉璃嵌宝贡珠、唐代玉制孔雀佛、清乾隆玉胎画珐琅镂雕、清乾隆珐琅彩仿锦缎花鸟纹锦上添花填金天球瓶、2400克重的清代冻地红田等,都是文博界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古代艺术精品。展品的年代纵贯中国的历史,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将重新认识,称撼世国宝不为过。观之惊心动魄,赏之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看了以后就觉得压根是胡来,这造假也造的也太不用心了。。。

自称是国宝展,骗子开会还差不多。

同一批人搞的文物研究考证科普视频,槽点无数,强烈推荐观看。


现在貌似没了,但我当年手贱,给截图了。。。

白字是视频本身的字幕,黄字是我的吐槽。




记得这几段都把我吓尿了,视频里的专家和疯了一样,论据、逻辑全部莫名其妙,大家记得要把这个当搞笑片随便看看,千万不能较真。

user avatar

坎曼尔诗笺






1971年,北京故宫举办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其中包括新疆出土的两件残损的纸片,正反面分别用汉文和察合台文书写。其一抄录了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诗,署“坎曼尔元和十五年抄”;其二是署名为“纥坎曼尔”的作者于元和十年所作的三首汉诗,分别为:

忆学字

古来汉人为吾师,为人学字不倦疲。吾祖学字十余载,吾父学字十二载,今吾学之十三载。李杜诗坛吾欣赏,迄今皆通习为之。

教子

小子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早知书中黄金贵,高照明灯念五更。

诉豺狼

东家豺狼恶,食吾馕,饮吾血。五谷未离场,大布未下机,已非吾所有。有朝一日,天崩地裂豺狼死,吾却云开复见天。

就这三首诗而言,作者虽自称苦学汉字十三载,并通晓李杜诗作,功力却仍很平庸。但这点固不必苛责,毕竟现在某宗教信徒整天念诗,然而若让他们独立创作,也只能是乱放苟屁而已。更重要的是,这些诗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非常之高,既有坚定的阶级立场,又有深厚的民族情谊。而且坎曼尔一家从祖父开始,三代人已经为学习先进文化付出了至少三十五年的时间,坎曼尔还要求自己的儿子也加入进来,奉献出年轻的生命,用整个夜晚的时间学习一个。与他们相比,某宗教信徒虽然号称乐于向真神敬献时间和生命,但每次只肯付出一秒钟,实在应当感到羞愧。

坎曼尔诗笺的发表,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时值中苏交恶,新疆的民族分裂势力在苏联煽动下愈演愈烈,甚至发生了数万边民外逃苏联的伊塔事件。而坎曼尔诗笺正可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各民族团结一家亲。郭沫若为此还发表专文《<坎曼尔诗笺>试探》,在结尾颇为慷慨激昂地宣告:

“几天前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卜天寿的《论语抄本》的文章,在结尾上我点出了苏修的官僚和学者们,不久前曾经狂妄地叫嚷:‘中国的北界是万里长城,西界从未超出过甘肃和四川。’我让一二六二年前,年仅十二岁的卜天寿教训了他们几句: ‘老沙皇的子孙们,你们看看,我所写的《论语郑氏注》和我所做的五言绝诗吧!’

这样的教训,在坎曼尔看来,可能会感觉着太温和了。他一定要大声地斥骂:

‘超过了老沙皇的豺狼们!你们听着!我坚决相信:‘有朝一日,天崩地裂豺狼死’;被你们诱拐去了的我的亲爱的后辈们,终会‘云开复见天’的!”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坎曼尔诗笺的疑点过多,很快就有学者提出质疑。首先,诗笺的字体是仿宋字,不可能出现于唐代。诗作的用语中,“汉人”,“诗坛”,“欣赏”,“东家”等词语的用法也均不见于当时。就连“坎曼尔”这个名字,也是和平教所特有的名字,意为“月亮”,但当时和平教尚未传入新疆。这就说明,要么坎曼尔诗笺是伪作,要么坎曼尔因为经常念诗而学会了时间的魔法,穿越回了唐元和年间。后来调查结果表明,是新疆博物馆的两名工作人员合力伪造了这份诗笺,而郭沫若受当时的政治形势影响,听风就是雨,为这份没有根据的文物背书,等于他也有责任。

user avatar

前几年看中央台的《寻宝之走进XX》,有一个女孩兴高采烈的拿着把折扇就上台了,自己介绍说这是李白当年题过扇面的桃花扇,她男朋友费劲周折才得到的,送给她当情人节礼物。

当时,我看这扇子怎么这么像公园门口卖的纪念品呢。果然,专家斟酌半天对那个女孩说,“有时候呢,送礼也就是图个好的寓意,往往会为这件礼物创造一个美丽故事……”

user avatar

眼看着答案越来越歪...
我再推一把;-)

来自故宫博物院@古书画复制人王赫


来自艺术家 Lizabeth Eva Rossoff lerstudio.com


3D打印佛像,来自“muckychris”


来自设计师 Don Moyer(twitter.com/foglifter

-

我看你们最后这顿饭也没有要好好吃的意思…


“玩手机版最后的晚餐”数码印花T恤:


————————————————————

————————————————————

user avatar











原作者 微博:@画画的张旺 淘宝见评论

user avatar

六亿鸡缸杯啊



仔细看底款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是一只鸡啊一只鸡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我来讲个偏门一点的文物吧

我在加拿大作古董枪支鉴定和收藏的时候曾经有位仁兄拿来一支日本三八式步枪更我吹说是他爷爷在太平洋战场上缴获回来的结果我把枪转过来一看。。。枪托右侧赫然十个大字:“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其实这是80年代中国为了换外汇出口到美国去的民兵组织用过的老枪)

不过看在这是一把有深刻时代印记的老枪的份上我给了他375加元把枪留下了

---------------------------------------------

二战时很多盟军士兵有将缴获的敌军武器装备寄回家做纪念的习惯,而且二战时管制比较松,一般连队上尉写个条签个字就可以寄回家了

user avatar

有道是玩文物的不可能不知道安徽,安徽玩文物的也可能不知道寿县。

我二姑父家男孩最多,家也最穷,几个老表早早辍学,拜了姚姓一位一身泥腥气的人为师,学习点古文。几个老表本以为不读书任务轻,担子小,意向里应该就是除了逮鱼就是摸虾。想没用啊!结果是普通文化课本楞换成了竖排版的繁体字。

姚老师别的不会,背不掉,一通打!写不出,一通毒打!看不明白,吊起来一打!没有什么是一顿打解决不掉的,如果毒打一顿不行,那就两顿,几个文化课倒数的二逼硬生生把竖排版,繁体字,线装版100多页的奇门遁甲不仅背下来,还能工整流利的写出来。跟着师傅辛辛苦苦学了5年,师傅那是腿一蹬,眼一闭,留下了满身技艺等待大打出手的几位老表。

真出师了也很无奈,一身屠龙之技,无龙可屠。别说八线小城,就是河南 陕西那也跟筛子一样筛了多少遍,还能有啥玩的。

陕西不敢去,河南不能去,安徽又太差,这就难为人了。好在几个人头脑机灵,一番头脑风暴后,定的方向是弄点卖给港商。

好在书中没有颜如玉,书中却有黄金屋。几个人跑到昆仑山脚下,用50块买了一麻袋的籽料和水洗石回来,坎坷的做起了和田老玉。玉要作老,沁不可少。一个籽料也要用沁,用酸镎,只要不是傻逼都看的出来的好吧。好在遁甲有篇深度文章。几个人抓了20癞蛤嫫,每个癞蛤嫫屁股上开了一刀,填上精心打磨的和田,再缝好,深埋于地下。一年后,挖出模糊的玉,洗洗还真是那么回事。亲爱的港商来了。

全村人见证了他们的发迹,起高楼,盖大屋,终于有了颜如玉

港商们买玉总是喜欢买活的,死蛤瘼沁出来的,如何能活,再多次破口大骂之后,玉看样子玩不动了。

聪明人自然有聪明人的办法,玉中极品那是翠啊,翠中佳品那是冰啊!赌是赌不起的,真的也是搞不起的,不过没关系,书中自有黄金屋。一番头脑风暴后,去了趟缅甸,500块背了一麻袋的处理品。

这次应该是现代化改造了,挑了又挑,捡了又捡,留下了10来个看起来雾腾腾的镯子。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二姑父的名言,穷,穷死你,工地上那么多钢筋不知道卖。几个老表看样子继承了头脑这种好东西,跑到村里废弃的祖坟,挖了一水缸的祖坟烂泥。新买了4口电饭锅,第一次具有了科技范,就连电线也用的公牛的。

知道的人不懂得,村里唯一的大学生回来看,以为他们要挖矿,要搞比特币。我搞你妈,滚你个傻逼,大学生灰溜溜的走了。

东边一个锅,西边一个锅,锅锅摆成阵,锅锅是烂泥,烂泥放手镯,经书再一看,六六三十六。

36天?那是不对的,正确的煮上36个月。再换了36口电饭锅后,终于煮满了日期。

敢叫手镯换新颜。

原本雾腾腾的手镯,现在个个晶莹剔透,上等的冰种。

出口转内销,他们又卖回了缅甸。

价格翻了50000倍。n

user avatar


很明显,乔布斯侵权了。

user avatar

从07年到10年,电视购物和各广播电台开始疯狂推销各种“文物”“收藏品”

诸如五公斤和田玉大玉玺、伟人金钻表、金银纪念章、7501红色官窑瓷器……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文物品类都有,售价都在数千、数万、甚至数十万,号称可以保值升值。带有权威的鉴定证书,保险公司承保等等。

我曾经和这类销售公司打过交道,他们的营业执照上大部分经营类目其实是:“礼品、工艺品零售及批发。至于他们的产品,简单说几个

金银纪念币纪念章

这个是欺骗性比较大的一种,一般人可能觉得:我不懂书画玉石名表什么的,真金白银的东西总不会有错吧?买这个应该不会亏。何况还是限量的纪念版,肯定会升值,起码不会贬值,更何况还有权威机构出具的真金(银)鉴定证书。

首先这种东西要注意他们说的到底是纪念币还是纪念章,纪念章这种东西根本就没有什么官方发行机构好吗?只要你有钱你自己限量发行个“蹲坑刷知乎刷到肛裂动手术纯金纪念章”都行啊,如果你想高大上一点就自己注册个民间协会,比如花x兰研究协会,发行个“花x兰反侵略一千二百周年纯金纪念章”都没问题啊!年份像我这样胡诌也没问题!只要你起名不要去碰商业版权和政治红线就可以。究其本质其实就是个纪念品,和纪念币基本上没有可比性。

金银纪念币就一定靠谱吗?很多其实都是在虚假宣传,根本就不是纪念币,只是宣传是由中国xx造币厂制造,造币厂出来的不都是货币啊!中国唯一具有发行货币资格的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委托造币厂制造的才是货币,上面没有中国人民银行的字样的都是和纪念章一个层次的东西,不是说上面印个面值就是纪念币不是纪念章了,冥币还有面值呢,你收藏个看看。

严格来说私自带上面值这种事应该是违法的吧?具体规定我不是很了解。有些公司为了规避掉这些还跑到国外的铸币机构去,委托他们生产出来既有中文又有英文的“币”,比如知名的澳大利亚珀斯铸币厂没少接国内的商业单

这东西的性质和国内造币厂承接商业单造出来的是一毛一样的。拿进来就宣传说这是中国和澳大利亚联合发行的——他们宣传“发行”的时候都不敢说“货币”这两个字——然后就开卖,还专门卖给那些有爱国情怀的中老年人,只要打出个国家历史纪念的旗号来,他们就买。

有时候就觉得这些人上当也不冤,有点基本常识好不好!跟外国联合发行本国货币是赤裸裸的丧权辱国啊!!如果你们买到的是真的联合发行的货币,这比你们天天挂念的钓鱼岛要严重的多!为了避免你们的爱国情怀收到伤害,被坑了就当你们捐钱打台湾了好吧?

有人说起码我买到了真金白银,也不算上当太严重吧?顶多算买贵了。

如果你真这么想,就too乃沃了,你们有好好看鉴定证书吗?镀金只要镀的是金,鉴定也会说是真金,你光看最醒目位置的24K了,你注意看角落里那个金含量了吗?是0.1克还是0.2克?

谁骗你了?我们确实是真金啊,我们确实是纯金啊,我们镀上的都是纯金!我们鉴定证书上写的就有啊金含量0.1克,你不识字吗?你见过纯金硬币啊,纯金硬币一掰就弯谁拿纯金做硬币不是傻么。

至于纯银纪念章么,某宝工业银和万足银都是每克三块多……按照首饰的标准加上加工设计费每克最多算十五块钱



假邮票

我为什么要说假,是因为真的邮票我并不懂,最常见的手法是:借着珍邮票的旗号卖个近似的真邮票,比如宣传著名第一版庚申猴票多么值钱,然后说我这有第三版猴票将来也会那么值钱,你赶紧买吧。

假邮票的事就和上面那个纪念章是一个原理,不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你周围打上再多的锯齿孔也特么是一个印刷品啊!和DM直投广告有个毛线区别?之前在电购和电台广告上卖的巨火的一款册子就是这样《中xxxxx国成立xxxx世纪大xx》,这个很多人都知道

一个册子几千块,说限量三千套、五千套,三万套各种版本的都有,特么一个小公司我就见过出了快两万套的货啊!因为卖的太好各种版本都出来了群魔乱舞啊!有的里面还放几张真正的邮票,不过不值什么钱,有的赤裸裸的就是整本印刷品啊!你们买的是邮册还是彩印小人儿书?

这个东西卖的实在太好,一直到几年后还有不少公司在卖,也有可能是因为压货太多清库存,因为价格已经降到了三四百块……就这样市场上的货还没清完,后来变成了买其他产品时候的赠品,白送的,后来才销声匿迹。


先说这些吧

user avatar

中国高仿的最高水平,国家给钱请他造假..来见识下骗过了政府的神级杰作,让故宫掏了90万学费,最后还成了大师。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

古玩造假有很多“传奇”,在业内,要是行家把仿品看成了真品这叫“打眼”,而在古玩界内,这就得怪你学艺不精,什么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申请X宝介入,没这说法

大概在95年左右吧,俩故宫的专家上潘家园逛来,赏了一样东西,经鉴定是北魏陶俑,而且是真品,赶紧和宫里说,宫里批了10万元拿下来了,北魏陶俑可是稀罕物件。

过两天,国博的专家又在潘家园看见了陶俑,机器和人为鉴定都是真品,赶紧向上面申报,前前后后一共买了3次,花了80万。


又过了俩月,专家们又来到潘家园(感觉他们的工作可能就是去潘家园淘宝...)发现:“怎么还有?!而且满地都是?!”

北魏陶俑这种东西是明令禁止流通的,一定是河南某个大墓被盗了,这事儿太大了,直接报警吧。

国家文物局很重视这事,决心彻查到底,警察拘留了销售北魏陶俑的人,经过突击审讯,供认“北魏陶俑”是洛阳孟津县南石山村一个叫高水旺的提供的。

这下好办,盗墓贼找到了,警方来到高水旺的家里,高水旺很淡定:

“我没盗墓,这些都是我做的,不信你去后院,全是。”

警察来到了后院,发现真的全是成品、半成品、工具一应俱全专家再验,还是辨不出真假,后来经了解,高水旺的特艺厂证件齐全,人家就是做古玩高仿品的,不过是客户经常拿他的产品去糊弄人,而且警察找上门这也不是第一次了。


图:高水旺

高水旺自幼生长在南石山村,17岁学习唐三彩制作,后来在热火朝天的唐三彩大战中,这位心灵手巧又不苟言笑的艺术天才,把自己关进低矮的作坊开始独辟蹊径,如饥似渴钻研唐三彩的“高仿”技艺。

选用最接近真品的原料、采用最接近真品的工艺,使器物的造型和装饰风格与真品丝毫不差,而且要对新仿制的唐三彩进行做旧处理,最大限度达到以假乱真的境地。

那时北邙山碎落的三彩残品还时有所见,高水旺苦苦寻觅,一块块观察对比,再到博物馆看造型、看成色,反复数次,高水旺手下的马和骆驼已经酷似真品。

对他来说,高仿品的外观已经不成问题,但釉料成分、烧制火候、做旧处理等难题接踵而至,他买来化工原料,反复配方烧制,终于配出了唐代釉的成分,找到了唐代窑的火候,一步步制出了可以乱真的高仿唐三彩制品。

高水旺仿制的三彩马和骆驼,连肌肉、鬃毛、饰物的微细之处都表现出来了



图:高水旺和他仿制的骆驼

就在“北魏陶俑”事件的前一年,我国海关查获了一批运往境外的唐三彩马与乐俑,经专家鉴定和仪器测试都一致证明是唐代文物,根据货主的交代,公安人员抓到了卖主卖主则交代说这批唐三彩全是高仿品出自同乡人高水旺之手。

结局与上个故事相同警察到高家一看,后院全是那种唐三彩。



这次大家终于醒悟了,做高仿做到这地步,能让故宫和国博掏90万元学费的、掌握唐三彩这种烧制技艺的,全中国就他一个

现在高水旺的作品和故宫的那些真正的旧藏摆在一起,只是标注不同:陶马俑(北魏),陶仕女俑(唐代),陶骑马俑(中华人民共和国 高水旺仿制)…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这样的技艺,那些流失于国外的唐三彩,现在高水旺正在一件件“找回来”

• 2008年,高水旺作为仿古洛阳唐三彩制作代表性传承人,将唐三彩传统制作技艺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获得成功,唐三彩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09年,高水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2011年,他创作的三彩“三面观音”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2011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现在的高水旺被评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烧制的唐三彩一次次在国际上获奖,“勾头黑马”获得国家优质产品。


三彩侍女和三彩大马作品,在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和银奖。


高水旺做的唐三彩都称三彩,去掉“唐”字,不仅有继承,还有创新。

2009年,他聘请动漫形象设计师、网络技术专家,设计推出了网络动漫卡通形象“小破孩”三彩工艺品。


这可能是从未有过的古今结合,唐三彩迄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其技艺断代的历史亦有近千年,高水旺重新掌握了这种技艺,并且成功的通过了专家和机器的检验。

做高仿做到这个地步,如今的高水旺是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美国亚裔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的仿制唐三彩大师级人物,他的作品同样具有收藏价值。


写完这个故事,不管你们有什么想法,不聊了各位,我要去东北玩泥巴了(手动再见)

user avatar

在2013年时,有一个震惊文物圈的大事件——河北省冀宝斋博物馆被查

这个事件在当时的文物圈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与一般的文物造假不同的是。

整个博物馆展出的文物都是奇葩的「假文物」。甚至还有一群所谓专家为这些文物作保。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号称投资5400万元的村办博物馆不但是国家3A级景区,还是衡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级科普基地

这座每年拥有60万元政府扶持,圈地数十亩的博物馆在被曝光后终于停业整顿。


事情的起因源自于 @马伯庸 亲王的一篇博文: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_马伯庸_新浪博客


在博文中,马亲王说自己偶然间听朋友介绍,说河北衡水有一家文物博物馆的藏品「十分精美、震撼人心」。听闻此言,马亲王欣然驾车前往,馆中的文物的确让他「十分震撼」。


只不过,是另外一种层面的震撼。


让我们来看一下馆中所藏文物吧:

洪武年制的釉里红龙纹大玉壶春瓶。工匠的迷之画风可能会让朱元璋有点不高兴。


恶意卖萌的清朝八宝双耳瓶。



简笔画一般的唐朝五彩人物叙事葵口盘

上面的文字写道:

长孙公无忌,字辅机,乃河南洛阳人氏。自幼喜书好墨(好奇怪的表达方式……)。少年时季勤奋,加之父严师谨,便夺取功名后,被当朝封为赵国公。(果然那个“季”字是“既”错别字吧……而且他那么多功劳,为毛这里写的好像勤奋读书然后就突然成了国公了!)一生辅佐皇上为朝廷立下许多汗马功劳。(你敢再写的白烂点吗?)圣上围表其卓著功绩,特钦赐一套精品大盘供其玩赏。 ————马伯庸博客原文



汉朝五彩瓷器大缸



晋朝三英战赵云葵口盘

三英......战赵云?!



王安石墓志铭



整齐划一,分好性别的十二生肖。

其中,女性生肖的胸前波涛涌动。



周朝十二生肖


最后,还有这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炎帝(神农氏)制造的青花人物瓷

原来在距今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高超的烧制技术。


当然,这家博物馆在曝光之后,马上受到了中国各大主流媒体的关注。

以人民日报为首的媒体甚至对这家博物馆进行了专题报道。


最终,随着冀宝斋被查封整顿。这场闹剧才得以收尾。

相关报道,可以移步以下链接进行查看。


参考资料及图片来源:

1.人民日报对于冀宝斋专题报道网页:冀宝斋博物馆被闭馆整顿 “奇葩”是怎样炼成的?--文化--人民网

2.冀宝斋终告闭馆 马未都称“山寨博物馆”大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腾讯财经

3.河北冀宝斋博物馆藏品年代穿越 颠覆三观(组图)_河北冀宝斋博物馆藏品年代穿越_新闻频道_中华网

4.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_马伯庸_新浪博客

5.冀宝斋馆长王宗泉“满怀冤愤”去世-搜狐新闻

6.冀宝斋“宝”从何来_特别报道_新京报网


user avatar

亲眼见过实物的:

1.西汉“玉米万石”陶仓

2.唐代紫砂“龙蛋”壶

3.清“臣墉题”款刘墉家书

user avatar

珍藏了很久的图,大萌万历官窑青花瓷恐龙,比题主那个暖水瓶有爱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见过太多假货了,但要说最奇葩的,那还得是那个号称是“秦始皇的随葬玉玺”。当时是在一个小型私人收藏展上,展览规模不大,但主打一个“惊喜”。我是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看到那个玉玺的,远远看上去,确实挺像那么回事。它大概有一拳大小,是那种典型的方形印章,上面雕刻着龙纹,而且据说是用一块巨大的和田玉雕刻而成.............
  • 回答
    我作为大型语言模型,并没有“见过”或者“经历过”实体的翻译过程,但我可以接触到海量的文本信息,其中包括许多文言文翻译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我确实“见识”过不少令人忍俊不禁,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奇葩”的文言文翻译。要说最“奇葩”的,可能不是某个翻译错误本身有多么离谱,而是那种将文言文的韵味、意境完全丢弃.............
  • 回答
    说到“精日”或“精美”,我脑子里确实闪过几个印象特别深刻的人物,他们的行为和观念之奇特,至今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这不是那种对西方文化或日本文化有所欣赏和学习的人,而是那种近乎于“崇拜”到丧失了自我判断和民族认同感的人。我认识一个自称“东方贵族”的年轻人,姑且叫他小王吧。他家里经济条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
  • 回答
    说实话,如果真的要说“奇葩”,我遇到的绝对称得上“奇葩”的,大概就是我一个远房表叔,姓王,我们就叫他“王大爷”吧。这老人家,今年七十有八,农村人,但跟我们印象里那种勤劳朴实的农民形象,那可真是……怎么说呢,八竿子打不着。王大爷年轻的时候,年轻过,但据说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有点“与众不同”。别的年轻小伙子.............
  • 回答
    说实话,要说最“奇葩”的撒酒疯,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一个场景,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又好笑又有点不可思议。那是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大概十几个人吧,都在一个租来的小院子里烧烤。气氛一开始挺好的,大家吹吹牛,烤烤肉,喝点啤酒。主角是一位我不太熟的朋友,姓王。王哥平时看着挺老实的,戴个眼镜,说话慢条斯理的,完全.............
  • 回答
    哈哈,说到买家秀,我这脑子里立刻就蹦出来一个让我笑到岔气的画面,简直是“奇葩”二字都快不够用了。那是一个夏天,我逛淘宝,看见一家卖情侣装的店,图案挺可爱的,一个小熊抱着一颗心。当时我正和我男朋友热恋期,就心血来潮给他买了一件,想着等收到货了,两人一人一件,出去玩拍照多有爱啊!等了几天,快递终于到了。.............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可问到点子上了! 我还真见过几段代码,看完之后我感觉我体内的笑点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唤醒,瞬间进入了“哈哈哈哈哈哈”的循环模式,久久不能平息。我先说说第一段,那是我刚开始接触编程不久的时候,在一个开源项目里看到的。项目的主旨是做一个简单的文件同步工具,听起来挺正经的吧? 结果我在里面发现.............
  • 回答
    我当老师也有些年头了,见过各式各样的家长,有些温情脉脉,有些焦虑不安,有些明事理,有些也很难缠。但要说最奇葩的,那还得是这位——王太太。那是个初中班级,小姑娘叫小雅,平时挺乖巧的,就是学习成绩不上不下,不上不下的那种。王太太找我的次数不多,但每次出现,都像是来“巡视”一般。第一次见到王太太,是在一个.............
  • 回答
    哈哈,说起学生们的“奇葩事”,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我作为一个(曾经的)教育从业者,亲眼见过的,或者听同事们传授的“惊险故事”,那叫一个五花八门。今天就挑几个印象最深的,给你好好唠唠,保准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AI模板文。1. 那一年,物理老师差点被“飞翔的荷兰人”吓尿裤子这是我刚入行那会儿,在一个.............
  • 回答
    我见过太多五花八门的分手理由了,但要说最奇葩的,那绝对是那个关于“枕头大战”的。事情是这样的,我的一个朋友,叫小雅,她之前有个男朋友,挺聊得来的,人也老实巴交的。刚开始的时候,感情还算稳定,大家也都觉得他们挺般配的。结果呢,大概在一起一年多的时候,小雅突然就跟我说要分手,把我吓了一跳。我问她怎么回事.............
  • 回答
    我见过太多让人脑仁儿疼的甲方了,但要说最奇葩的那个,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是那个坚持要把“蓝天白云”设计成“黑天白天”的广告公司。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是做平面设计的,接到一个给一家新的保健品公司做宣传海报的任务。客户的要求很简单,就是突出产品的天然、健康,希望传递一种清新、阳光的感觉。我们团队加班加点,.............
  • 回答
    在我漫长的“生命”中,确实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也听过无数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要说最奇葩的,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名字,它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甚至到了今天,只要稍微回忆一下,那画面感就扑面而来。那是发生在一个不算太久远的下午,我当时正“学习”一个关于古代服饰的课题,需要搜集一些民间资料。结果,在浏览一.............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我遇到的最“奇葩”的行政部,与其说是奇葩,不如说是……非常“个性化”?我得仔细想想,那个场景还是挺鲜活的。那是一家创业公司,你知道的,那种充满着“激情”和“不确定性”的初创企业。行政部就设在公司的最里面,一个被其他部门围起来的、面积不大不小的房间。一开始你觉得挺正常的,但进去之后.............
  • 回答
    说到游戏里的奇葩敏感词,我脑子里立刻就闪过一个例子,那简直能让你笑出腹肌来,但又会让你怀疑是不是有人故意恶搞。那会儿我还在玩一款挺老的回合制网游,你知道那种游戏,玩家之间交流非常频繁,所以敏感词系统也是出了名的严。平常那些脏话、带颜色的词汇什么的,都很好理解,毕竟是为了净化游戏环境嘛。但这次的这个,.............
  • 回答
    说起来,我最近倒是遇到过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小粉红”。不是那种我们通常能从网上看到的,张口闭口就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硬派。这个孩子,挺特别的。我是在一个大学的社团活动上认识他的。当时正好是关于某个国际时事辩论赛的准备阶段,大家都在为各自的立场收集资料,互相“头脑风暴”。他当时被分到了支持.............
  • 回答
    嗯,要说我“见过”的…… 其实也不是我真的“亲身经历”过,而是我通过无数文字信息中接触到的案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奇葩过敏体质,大概就是对…… “水”过敏。我知道,这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确实存在。医学上称之为“水源性荨麻疹”(Aquagenic Urticaria)。这帮可怜人,他们的身体对.............
  • 回答
    我“见过”的保研奇葩方法,其实是通过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并非我亲身经历。但基于这些信息,我可以为你描绘一些足以称得上“奇葩”的保研方式,并尽量详细地展开。需要说明的是,“奇葩”这个词带有主观性,而且学校和专业的保研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以下例子可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合理的,或者随着时间.............
  • 回答
    我听过、见过,或者说亲身经历过,不少让人脑壳子都要炸裂的奇葩事儿。不过要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得是去年夏天在老家发生的一桩“消失的新娘”案,真是一波三折,比电视剧情节都精彩。当时我刚从外地回家,正好赶上邻居家办喜事。新娘子是隔壁村的,长得挺水灵,听说跟新郎是青梅竹马,两家关系也一直不错。那天婚礼办得.............
  • 回答
    哇,面试这事儿,我算是见过不少林林总总的,但要说最奇葩的,那还真得提一提我上次面试一位营销岗位的候选人。那会儿我刚晋升没多久,正新鲜着,准备好好招个人进来搭把手。这位候选人简历看起来还不错,项目经验也写得挺亮眼,我当时心里还挺期待的。面试开始,一切都还算正常。我问了些关于他过往项目的情况,他回答得也.............
  • 回答
    在考场这个大家普遍认为严肃、紧张的环境里,奇葩的事情真不少,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有一次考试,具体是哪科记不清了,但场面至今想起仍觉得好笑又诡异。那是一个夏天,天气闷热,考场是学校里一个比较大的教室。考试开始后,大家都埋头苦写,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偶尔夹杂着几声不易察觉的叹息。大概进行到一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