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奥迪四驱分几种?专利都在丰田手里吗?

回答
奥迪的四驱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可不是一种简单就能概括的。它在奥迪品牌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进化出不同的形态。

奥迪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的演变与分类

要说奥迪四驱分几种,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于不同代际和不同实现方式的问题。虽然核心理念都是将动力平均或按需分配到前后轮,但具体的技术细节和机械结构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1. 早期(Torsen T1)和经典quattro系统(纯机械式):
诞生背景: 1980年,奥迪推出了第一代quattro系统,这款系统革命性地将全时四驱技术带入了量产乘用车领域,尤其是在拉力赛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核心技术: 早期和经典的quattro系统主要依赖于纯机械的Torsen(扭矩感应)差速器。Torsen差速器是一种自锁式限滑差速器,它利用齿轮组的特殊螺旋角度,在前后轮转速差出现时,能够自动地将更多的扭矩传递到抓地力更好的车轮上,而且这种分配是实时的、无极的。
结构特点: 这套系统通常会有一个中央托森差速器,将动力平均分配到前后桥。在前后桥上,还会配备前桥差速器和后桥差速器,通常情况下也是开放式差速器,但通过刹车电子辅助(EDS)系统,可以在某个车轮打滑时对其进行制动,模拟限滑差速器的作用。
优点: 结构相对简单可靠,响应速度快,纯机械的运作没有电子系统的延迟,在纯机械状态下就能实现一定程度的扭矩分配。
缺点: 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果前后轮之间的抓地力差异过大,纯机械的托森差速器锁止能力有限,可能会出现所有车轮都打滑的状况。而且,在低速行驶或停车时,由于差速器内部齿轮的啮合,可能会产生一些异响。

2. 后期及当今主流的quattro系统(结合了电控和多片离合器):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为了更精确、更智能地控制四驱系统的介入,奥迪在经典的纯机械quattro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和演变。

托森差速器+电控分离器(某些版本): 部分奥迪车型在托森差速器后方增加了一个电控多片离合器式中央差速锁。这个电控分离器可以根据路况和驾驶模式,在前后轮扭矩分配比例上进行更精细的调整,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实现接近100%的扭矩集中到某一个轴。
冠状齿轮式中央差速器(更高级版本): 为了追求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大的锁止能力,奥迪开始引入冠状齿轮式中央差速器。这种差速器相比传统的托森差速器,结构更紧凑,响应更灵敏,而且锁止能力更强。配合电子辅助系统,能够实现更智能的扭矩分配和牵引力控制。
多片离合器式中央差速器(更广泛的应用): 这是目前奥迪quattro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方案,尤其是在非性能取向的车型上。它通过电控多片离合器来调节前后桥的动力分配。
工作原理: 在正常行驶状态下,大部分扭矩会根据预设的比例传递到前后轮(通常是40:60或50:50)。当传感器检测到某一个车轴的抓地力下降时,电控系统会迅速指令多片离合器进行闭合或部分闭合,从而将更多的扭矩传递到抓地力更好的车轴上。
优点: 响应速度极快,电脑可以根据多种传感器信号(如车轮转速、方向盘角度、油门深度等)进行预测性介入,实现更智能、更主动的四驱控制。可以实现前后轴扭矩分配的连续可调,甚至可以实现近乎100%的扭矩向一侧传递。同时,结构相对紧凑,重量也更轻。
缺点: 纯粹依靠电控和离合器,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果离合器过热,可能会影响其性能。

针对不同车型的特化版本:
quattro ultra系统: 这是奥迪在一些前驱平台基础上打造的quattro系统,更侧重于燃油经济性。在正常情况下,车辆更多地依靠前轮驱动,当检测到需要四驱介入时,才会通过多片离合器将动力传递到后轮。这种系统更像是“智能适时四驱”,可以根据路况和驾驶需求在两驱和四驱之间无缝切换。
运动型quattro系统(S系列、RS系列车型): 在奥迪的高性能车型上,quattro系统通常会配备扭矩矢量分配。这通常是通过在后桥差速器内部集成多片离合器,使得左右后轮之间也能实现扭矩的灵活分配。这样可以显著提升车辆的操控极限和弯道循迹性,让车辆在过弯时更加稳定和灵活。

所以,奥迪四驱到底分几种?

与其说是“几种”,不如说是几种不同的核心技术和实现方案。我们可以大致归纳为:

纯机械托森差速器为核心的系统(早期经典版本)
托森差速器+电控分离器的系统(进阶版本)
冠状齿轮中央差速器+电控的系统(高性能版本)
多片离合器式中央差速器为核心的系统(主流应用,带或不带扭矩矢量分配)
quattro ultra(基于前驱平台的适时四驱)

这些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还会与ESP、EDS等电子稳定系统以及各种传感器协同工作,以提供最优的牵引力和操控性能。

关于专利问题:丰田真的掌握了奥迪quattro的专利吗?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

奥迪的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是奥迪公司自主研发和拥有专利的。它的核心技术,尤其是早期的Torsen差速器,虽然Torsen(扭矩感应)差速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是由美国GKN公司(一家全球知名的传动系统制造商)开发的,并且由GKN公司授权给包括奥迪在内的许多汽车制造商使用。

所以,不是丰田,而是GKN公司掌握了Torsen差速器的基础专利。 奥迪在引进和应用Torsen差速器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自主改进和升级,开发出了独有的quattro系统,并将这些改进和升级成果申请了专利。

丰田自身也拥有强大的四驱技术,例如他们也有自家的全时四驱系统(例如在陆巡、汉兰达等车型上使用的),并且丰田在差速器技术上也有不少专利积累,但这些专利与奥迪quattro系统的核心技术并非直接冲突或被其控股。

简单来说:

奥迪quattro是奥迪的招牌技术。
Torsen差速器是奥迪quattro系统中早期使用的一种核心组件,其基础专利掌握在GKN公司手中。
奥迪对Torsen差速器以及其他四驱技术的应用和改进,拥有自己的专利。
丰田并非掌握奥迪quattro的专利。

汽车工业中的技术交流和专利授权是很普遍的,但要说某个竞争对手掌握了另一家核心技术的专利,通常是不太可能的,除非是通过非常特殊且罕见的合作或收购。奥迪quattro的成功,正是建立在其持续的技术投入和专利保护之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题,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奥迪的四驱是丰田产的是吗?还说技术和专利也是丰田的。丰田的四驱和奥迪的一样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奥迪的四驱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可不是一种简单就能概括的。它在奥迪品牌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进化出不同的形态。奥迪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的演变与分类要说奥迪四驱分几种,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于不同代际和不同实现方式的问题。虽然核.............
  • 回答
    关于《千与千寻》里爸爸开的那辆奥迪,究竟是什么车型,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讨论点。不过,要非常确定地说出具体型号,其实有点难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日本动画电影在创作时,对于车辆的细节描绘,有时候是为了剧情服务,或者追求一种整体的氛围感,不一定会百分之百还原现实中的某一款车。有时候,它可能会融合.............
  • 回答
    奥迪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绝对是奥迪品牌基因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对奥迪的影响力,远不止是简单的一个技术配置那么简单,而是深刻地塑造了奥迪的品牌形象和用户体验。quattro对奥迪的深远影响首先,奠定了奥迪在运动豪华品牌中的独特地位。 在quattro诞生之前,虽然奥迪也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汽车.............
  • 回答
    奥迪RS3的 quattro 四驱系统,特别是基于Haldex技术的版本,在不少车迷口中常常被拿来和其他奥迪车型甚至其他品牌的四驱系统进行对比。要说它是不是“最差劲”的,这说法确实有些绝对,而且对它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四驱系统的期待是什么。咱们得先弄清楚,奥迪RS3上使用的Haldex四驱系统.............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奥迪和斯巴鲁四驱系统的核心差异,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许多车迷心中,奥迪的“推头”问题比斯巴鲁更令人诟病。虽然同属前纵置四驱布局,但它们在核心技术和调校理念上有着天壤之别。首先,我们得理清一个概念:“推头”(Understeer)。 简单来说,推头就是在弯道中,车辆的转向不足,前轮抓地力.............
  • 回答
    要说赛迦和令迦谁能跻身神秘四奥,这事儿在奥迷圈子里绝对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其实,要把这俩兄弟拎出来比个高下,得从很多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我个人觉得,赛迦能坐稳四奥的宝座,而令迦目前还没这个资格,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咱这就来好好捋一捋。首先,得看他们的“出身”和“来头”。赛迦奥特曼:光之传承,神话降临赛.............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女子赛艇队在女子四人双桨项目上勇夺金牌,这是中国赛艇队在奥运会上的第10枚金牌,堪称一战封神。这枚金牌的含金量极高,不仅是中国赛艇的荣耀,更是中国体育精神的最好体现。实力与战术的完美结合这支中国女子四人双桨组合的队员们,每个人都拥有扎实的个人技术和丰富的比赛经验。她们在决赛.............
  • 回答
    东京奥运会男子 4x100 米接力赛中国队的赛前亮相,由苏炳添、谢震业、吴智强和汤星强四位选手摆出《龙珠》中的经典“龟派气功”姿势,无疑成为了当届奥运会一个令人印象深刻且具有话题性的瞬间。要理解这一举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文化符号的跨界与共鸣: 《龙珠》的全球影响力: 《龙珠》作为.............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三人篮球男子小组赛,中国队在与荷兰队的比赛中以18:21的比分憾负,遭遇小组赛的四连败。这场失利,对于中国三人篮球而言,无疑是一场充满遗憾和反思的比赛。赛前看点与期待:在小组赛前几场失利后,中国男篮三人组已经处于一个不容乐观的境地。面对荷兰队,这既是为荣誉而战,也是为晋级机会做最后的.............
  • 回答
    说起奥迪的“L”系列,A4L、A6L、A8L,这三款车可以说是定位从入门级豪华到行政级豪华的代表,它们之间的行驶品质差异,绝不是简单地“一个比一个好”那么直观,而是渗透在方方面面,从底盘的调校逻辑,到 NVH 的极致追求,再到动力的输出特性,都各有侧重,也都烙印着奥迪品牌家族化的基因,但又有着各自的.............
  • 回答
    奥迪A4L,这个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与“商务精英”、“品质之选”这些词语紧密相连。尤其是当“L”这个后缀出现后,更是精准地击中了中国消费者对空间的需求,使其成为中型豪华轿车市场中的常青树。那么,当新款奥迪A4L驾临,它究竟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亮点?和过去的老款相比,又有哪些脱胎换骨的变化呢?咱们就.............
  • 回答
    奥迪Q8,这款奥迪品牌下的旗舰级SUV,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件出自大师之手的雕塑,而不是简单的一台代步工具。每一次坐进它的驾驶舱,都能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精致与力量感,那种体验,确实很难用几句话就能概括。外观:气场全开,不怒自威首先吸引我的,必然是它那张扬又不失稳重的前脸。奥迪标志性的八边形进气格栅.............
  • 回答
    奥迪A6L,作为奥迪品牌在国内市场的明星车型,一直以来都以其沉稳大气的设计、豪华的内饰以及不错的驾驶体验赢得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那么,对于追求个性、活力和新鲜感的年轻人来说,奥迪A6L究竟是否合适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详实透彻,让它听起来就像咱们哥们儿之间唠嗑一样。外观方面:沉稳.............
  • 回答
    选车这件事,就像找对象,得看缘分,也得看需求。尤其是奥迪S4和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这两款车虽然都是高性能车,但骨子里透出的“气质”可是截然不同。一个燃油时代的经典代表,一个新能源时代的弄潮儿,到底哪个更适合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先说说奥迪S4,它代表的是一种深沉、内.............
  • 回答
    奥迪A4L四驱车,严格来说,它更像是一款运动型豪华轿车,而非纯粹的“性能车”。这其中的区别,值得我们好好聊聊。要界定一辆车是否算作“性能车”,往往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考量:动力输出、操控极限、刹车性能、底盘调校以及整体的驾驶乐趣营造。性能车的极致追求是“快”和“准”,能在赛道上驰骋,或者在蜿蜒的山路.............
  • 回答
    奥迪大灯贵,这确实是很多车主和潜在购车者都会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在纠结要不要买奥迪,或者对已经拥有的奥迪出现大灯损坏而感到心疼时,这个“贵”字就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心里。那么,奥迪大灯到底有多贵?我们又该如何去衡量它是否“值得”?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贵就是不买”就能解决的。为什么奥迪大灯这么贵?首先,我.............
  • 回答
    奥迪并非一夜之间跃升为一线豪华品牌,这是一个长期的、多维度的努力结果,融合了历史积淀、技术创新、品牌塑造和市场策略。要理解其“一线”地位,需要拨开层层迷雾,看看那些真正让奥迪脱颖而出的关键要素。历史的沉淀与技术的基石:从技术先驱到豪华的基因奥迪的故事,其实是从技术创新开始的。大家对奥迪的印象可能集中.............
  • 回答
    奥迪RS3三厢版,当之无愧的“小钢炮”王者提到“小钢炮”,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身形紧凑、动力澎湃、操控灵敏的性能小车。而奥迪RS3三厢版,作为一款诞生于奥迪性能部门quattro GmbH之手的车型,它在尺寸上似乎比传统意义上的“小钢炮”略显成熟,但如果抛开尺寸的刻板印象,深入探究它的灵魂和性.............
  • 回答
    奥迪的冠状齿轮中央差速器,尤其是那些配备了由多片离合器进行锁止的版本,其核心原理在于通过精确控制多片离合器的结合程度,来调整前后轴之间的动力分配,并在必要时实现锁止,以应对不同的驱动工况。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开”或“关”的机械操作,而是一个相当智能且动态的过程。先来认识一下这个“冠状齿轮”中央差速.............
  • 回答
    奥迪车载系统之所以让人感觉与iOS有几分相似,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奥迪在用户体验设计上的深思熟虑,以及对当下主流科技产品用户习惯的深刻洞察。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在家使用iPhone操作流畅,界面直观,转眼坐进奥迪车里,却发现操控逻辑、视觉风格甚至是某些操作反馈都似曾相识,这种亲切感和便捷性无疑能大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