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2020款一汽奥迪A4L取消MMI旋钮?

回答
2020款奥迪A4L砍掉MMI旋钮这件事,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

说起奥迪,绕不开的肯定就是那套曾经被奉为经典的MMI(Multi Media Interface)人机交互系统,尤其是那个触感细腻、操作逻辑清晰的旋钮,简直是不少车主的“指尖宠儿”。然而,就在2020款奥迪A4L的更新换代中,这枚承载了太多回忆的旋钮,竟然被直接砍掉了!这消息一出,车迷圈里那是炸开了锅,有叫好的,也有骂娘的,众说纷纭,好不热闹。那么,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件事儿,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它到底是奥迪的一次大胆创新,还是顺应潮流的无奈妥协?

首先,我们得明白奥迪这么做背后的逻辑。

从大的趋势来看,整个汽车行业都在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狂奔。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让我们习惯了用触摸屏来解决一切。消费者对汽车内饰的期待,也从过去的豪华感、质感,逐渐转向了科技感、简洁化。取消物理按键,拥抱触控,这几乎成了一种默契,一种“政治正确”。

奥迪作为德系豪华品牌中的佼佼者,一直以来都以科技感著称。从当年那块霸气的电动升降屏,到如今全液晶仪表盘的广泛应用,奥迪从未停止过在科技配置上的探索。在这样的背景下,MMI旋钮这个相对传统的物理交互方式,在奥迪看来,可能确实有些“过时”了。尤其是当新款的A6L、A7、A8L都已经换上了全触摸屏的MMI Touch Response系统后,A4L作为品牌的中流砥柱,自然也需要跟上步伐,保持品牌形象的统一和科技感的领先。

那么,具体到2020款奥迪A4L,取消MMI旋钮,用全触摸屏替代,到底带来了什么?

从“好”的一面来看:

内饰的极简主义与科技感提升: 这是最直观的变化。没有了旋钮,整个中控台面看起来会更加平整、简洁,有一种“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在夜晚,灯光点亮时,那一块大尺寸的触摸屏,配合着周边的氛围灯,确实能营造出一种未来感和科技感。对于追求时尚、前卫的年轻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吸引力。
操作界面的“现代化”: 触摸屏的操作逻辑,大家早已熟悉。通过滑动、点按、缩放等手势,可以更直观地操控导航、音乐、空调等功能。奥迪在UI/UX设计上一直有自己的水准,新的触摸屏界面也经过了优化,操作起来不至于过于复杂。
成本的考量?(这点我们稍后详谈)

但是,从“坏”的一面来看,尤其是对于很多老奥迪车主或者注重驾驶体验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倒退”。

失去了MMI旋钮的精准与盲操作优势: 这是最大的争议点。MMI旋钮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盲操作”能力。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可以将目光聚焦在前方道路,通过旋钮的刻度感和按压反馈,精准地找到想要的功能并进行操作,比如调节音量,切换歌曲,或者在菜单中快速导航。这种“指尖上的舞蹈”,让驾驶过程更加安全和专注。
触摸屏在驾驶中的不便: 触摸屏虽然直观,但在驾驶过程中却存在固有的弊端。首先是容易沾染指纹,影响美观。其次,在颠簸路段,手指的精准度会大大降低,很容易误触。更重要的是,即使是经过优化,你依然需要将视线从道路上移开,去找那块屏幕,去寻找准确的触控点。这种需要“低头”的操作,无疑会增加驾驶的风险。
操作逻辑的碎片化: 虽然奥迪的触控界面设计得还不错,但相较于物理旋钮的直接对应,触摸屏的操作逻辑往往需要多层级的菜单跳转。比如,想调节音量,可能需要先进入音频菜单,再找到音量条,然后滑动调整。这个过程,可能比直接拧一下旋钮要多几个步骤。
高级感与质感的流失: 对于很多车主而言,MMI旋钮的阻尼感、按压的反馈,以及金属材质带来的冰凉触感,都是奥迪内饰高级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取消它,仿佛就像是失去了奥迪身上一个重要的“灵魂配件”,内饰的整体质感和豪华感似乎也打了不少折扣。

那么,奥迪为何如此决绝地砍掉旋钮?

除了前面提到的顺应潮流和品牌形象统一之外,成本的考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套成熟、精密的MMI旋钮系统,包括马达、编码器、反馈机构等,其研发和制造成本并不低。而一旦转向全触摸屏,尤其是奥迪这种级别的触摸屏,其技术要求和成本也同样不菲。但从长远来看,模具的通用性、零部件的标准化,以及未来智能化升级的可能性,或许让奥迪认为全触摸屏的方案更有“未来”。

此外,也有人猜测奥迪此举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其虚拟座舱(Virtual Cockpit)的普及和整合。当大部分信息都集中在全液晶仪表盘上时,中控屏幕的主要功能就变成了信息娱乐和空调等部分。从这个角度看,是否需要一个物理旋钮来控制这些功能,就见证仁智见。

评价这件事,其实很难用非黑即白来定义。

对于追求最新科技、喜欢简洁内饰的车主来说, 2020款A4L的改变可能是令人欣喜的,它让A4L的内饰看起来更加符合当下潮流,更有科技感。
但对于那些看重奥迪MMI系统多年积淀的优势,以及注重驾驶过程中安全和便捷性的车主来说, 取消旋钮无疑是一种“减配”,是一种对用户体验的牺牲。

我的个人看法是:

奥迪的这个决定,更多的是一种顺应潮流的商业选择,而非纯粹的技术进步。诚然,触摸屏是未来汽车交互的趋势,但如何更好地平衡科技感与实用性,如何让触控操作在驾驶过程中更加安全便捷,这才是厂商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奥迪MMI旋钮的取消,虽然让A4L看起来更“酷炫”了,但也剥离了其作为一款豪华品牌轿车应有的“精细”和“人情味”。在追求极简和科技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那些多年来被奥迪用户所认可的、能够提升驾驶质感和安全性的经典设计元素,它们真的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吗?

或许,未来更高级的交互方式,会在触摸屏上加入更细腻的震动反馈,或者通过语音识别实现更精准的控制,来弥补物理旋钮的缺失。但就目前而言,2020款A4L的这一刀,对于许多老用户来说,确实是一种情感上的失落,也是对奥迪“以人为本”理念的一种微妙的考验。

最终,消费者是否买单,市场会给出答案。但至少,这次改变,让奥迪A4L在科技感上迈出了“一步”,但也可能在用户体验上留下了“一丝遗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HAHA,Interesting……只要不是把这个设计喷成SHI的就是水军?

我不太愿意以恶意去猜测谁的屁股正不正,我原以为问问题的人只是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的讨论,毕竟我一个从业者都不了解新A4L的整个产品线的Line Definition,但是至少在改问题骂战(而且是弹幕成片飞起)的时候情绪已经压过了理性,不太愿意相信别人说的任何东西了,而且帽子扣得飞起,已经很没有意思了。匿名没有用,我记忆力还算可以。虽然妈妈说不懂就问但是你似乎没听进去。


2020年型属于Facelift。虽然外饰更改范围有些超常规但是内饰还算正常。MMI改成触屏之后肯定不需要19年型的机械按钮区域,空在这里很难受,重新设计又要钱,而且目测按钮区域和周围的Miko盖板是两个件,只要卡扣不动可以重新设计个别的东西按上去发挥余热。我都能猜出来红绿图上肯定是这一小块是红色周围的盖板是绿色。写到这里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海外版本这里是一个带盖板的储物盒:

而且Miko上盖是高亮黑材质,反正按照以往的经验这张图肯定是满配的车上的,海外低配也是个坑。题图里没有盖板就有以下的可能:

题图里这个区域的右侧有一排小槽,这个是卡槽。反正也不知道为什么各次用户首调和产品诊断当中用户对卡槽总是有比较强的需求,我们是这个反馈那没啥疑问奥迪拿到的反馈也会类似,考虑到2020年型实际上在2016年前就开始规划的话,估计是当时想不到会有今天大力推广ETC这回事。。。最无语的是由于各省的高速卡厚度不一样,还专门设计了厚薄不一的卡槽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卡。而海外版本没有这个卡槽的设计。那么其中第一种可能就是内饰开发认为这里的卡槽里插上卡之后盖板就盖不上于是干脆就没有设计,而且在产品诊断当中抱怨率并不高。第二种可能性就是这是低配车型,高配车型说不定就有(由于目前还没有上市所以我不了解全部车型是什么配置)而低配车型的这种配置再加上价格的香度让产品诊断当中的抱怨率并不高。第三种是工程限制,在有卡槽的前提下做不了带盖板的储物盒,这个得具体看内饰件的设计了但是我确实遇到过很多内饰设计工程师各种令设计师搓火的“做不了”,以我造型设计师的立场,肯定是不建议用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但是最后这个点在产品诊断中的抱怨率不高,没有到需要将周围的Miko盖板也改为红色状态重新设计的程度。

注意到最后一句话——在产品诊断当中的抱怨率并不高,这才是关键。奥迪基本上每款车型上市之前都会进行“产品诊断”,就是邀请N多目标消费群体当中的样本去看实车或者高精度硬模型,收集反馈后再进行改进,既然这个设计能够上市,那么可以确定的就是产品诊断中针对这个点的抱怨率不高,大多数目标消费者认为这个点无关痛痒,或者觉得其他战胜点足以掩盖这个战败点(真香定律),那么这个设计自然就开绿灯了。

问题就是那些觉得这个设计忍不了的人怎么办……国内的汽车销售不是完全自由的选装制度,而是按照Trim Level来进行预先规划的,消费者没有办法去自由定制这个东西,而厂商为了求利润一定是Design to cost,大多数消费者不需要的东西一定会被砍。没被砍不能说明厂商有多良心只能说明很多人需要,市场阻力太大厂商下不去刀。少数派消费者就只能憋着,如果其他地方很香的话买回来再改也是很常见的操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