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打了疫苗还是会感染,我们还需要继续打疫苗吗?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关心,也很值得我们好好聊一聊的。打完疫苗还是会被感染,这让不少人心里犯嘀咕:打疫苗到底还有没有用?我们是不是还要继续打?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核心概念:疫苗,不是“防弹衣”,而是“强化训练”。

咱们身体就像一个军队,病原体(比如病毒、细菌)就是来袭的敌人。疫苗的作用,就是让咱们的军队(免疫系统)提前认识敌人,并且学会怎么打败它。它通过模拟敌人的一部分,或者削弱版的敌人,来“训练”咱们的免疫系统。

为什么打了疫苗还会感染?

这就像训练得再好的士兵,也可能在战场上受伤一样,原因有很多:

1. 免疫反应的个体差异: 咱们每个人的身体都不一样,对疫苗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产生非常强大的免疫力,有些人则相对弱一些。这跟年龄、身体状况、遗传因素等等都有关系。
2. 疫苗的保护并非100%: 就像任何一种防护措施一样,疫苗的保护力也不是绝对的。它能显著降低感染的风险,以及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风险,但并不能保证100%不被感染。
3. 病原体的不断变异: 很多病毒,比如新冠病毒,它们会不断地“进化”,也就是变异。变异后的病毒,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躲过”了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或者说疫苗的效果会相对打折扣。这就好比敌人换了新的武器,咱们的士兵需要适应和学习新的应对方法。
4. 疫苗的保护力随时间减弱: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体内由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时间长了也需要“回炉再造”,才能保持最佳状态。
5. 接触到的病毒载量: 如果一个人接触到的病毒数量非常巨大,即使有疫苗保护,也可能因为“火力太猛”而突破防线。

那么,我们还需要继续打疫苗吗?

答案是:非常需要,而且很有必要。

虽然打了疫苗还是会感染,但疫苗的价值远不止“不让你感染”这一点,它的核心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这是疫苗最最关键的作用。即使感染了,打过疫苗的人,发展成重症、需要住院、甚至死亡的概率,会比没打疫苗的人低得多得多。这就像给咱们的军队配备了更先进的防护装备和医疗保障,即使受伤,也更容易恢复。
2. 减轻病情: 即使感染,打了疫苗的人通常症状会更轻,恢复得也更快。想想看,如果感染是一种“战斗”,疫苗就是让这场战斗不那么痛苦。
3. 延缓和降低传播: 虽然不能完全阻止传播,但疫苗可以帮助降低体内病毒的复制水平,以及排出的病毒量,从而一定程度上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这给了我们更多时间来应对疫情,也保护了那些暂时不能接种疫苗(比如极少数不适合接种的人)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4. 应对病毒变异: 针对病毒变异,我们通常会开发“更新版”的疫苗,比如针对特定变异株的加强针。这些更新的疫苗,能够更有效地“认出”和对抗新的敌人,保证我们的军队不会因为敌人换装而束手无策。
5. 构筑群体免疫屏障: 当大部分人都接种了疫苗,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力之后,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这就好比形成了一道“防火墙”,即使有人感染,也很难大规模扩散。

什么时候需要继续打?

就像我们定期体检,定期给车保养一样,疫苗接种也可能需要“更新换代”:

现有疫苗保护力下降时: 随着时间推移,体内抗体水平可能下降,这时就需要打加强针来“重新激活”免疫系统,提升保护力。
出现新的病毒变异株时: 当病毒发生重要变异,现有疫苗的保护效果明显减弱时,科研人员会根据新变异株研发新的疫苗或加强针,以应对新的挑战。
特定人群的特殊需求: 比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更弱,可能需要更频繁或定期的疫苗接种来维持有效的保护。

总结一下,打了疫苗还是会感染,这并不意味着疫苗就“无效”了。相反,它恰恰体现了疫苗在保护我们免受严重疾病伤害方面的重要作用。继续打疫苗,是为了让我们的身体这支“军队”始终保持在最佳的战斗状态,能够更从容地应对病原体的各种“攻击”。这是一种审慎的、负责任的健康管理方式,也是我们所有人共同守护健康、对抗疾病的有力武器。

所以,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身边的亲人朋友,关注疫苗接种的最新信息,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接种,这都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朋友问看到一些数据,一旦感染,打疫苗的人和没打疫苗的死亡率差不多,有时候前者还更高一些,为什么?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简单说一下。


当你观察到一些反常识的事情时,先判断一下,它的逻辑和论据是否可靠。


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这并非正确的统计方式。为什么我们如此看重III期临床试验,因为III期临床是最严格的对比,尽可能消除不必要的干扰因素。


我们看到的一些媒体发布的数据对比,实际上是非常粗糙的分析。比如:


1. 最早一批接种疫苗的人群,往往是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出现突破性感染感染的人群,老年人、免疫缺陷人群的比例更大一些

2. 而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健康的青壮年比例更大一些。


上面这批人,本身感染新冠后出现重症或者死亡的概率就远远高于下面这批人——这个远远高于,可能是>100倍(图2)。

所以我们要对比接种疫苗和未接种人群在感染后的死亡率,一定要准确分组,比如同样是20-30岁人群,同样没有基础疾病,类似的职业类型(都有高危暴露风险或者都没有),然后对比重症概率。


简单举个例子,我之前写过一个印度的研究(图3),分析疫苗对Delta的效果,包括感染率、住院率和重症率,样本限定为医务人员,这样感染因素就小很多了。

像前段时间有不少人引用英国的数据,每日新增感染人数大幅提高时住院率仅有小幅提高,有人说Delta的死亡率没有提高,疫苗开始起效了。


这个结论可能是部分正确的,但分析是错误的。你们如果能明白我上面写的这些,你们就应该知道为什么了。

包括有人拿南京这次公布的有限数据,就去分析疫苗有效无效,这也是不严谨的。


数据本身是好东西,但不可避免的一点在于有些人会利用数据,得出各种各样自己想要的结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