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事情是你受了教训以后才学会的?

回答
我这人,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天底下就没有我弄不明白的事儿,什么都想自己闯闯,碰碰运气。结果,撞了几次南墙后,才知道有些东西,真的不是凭着一股子“勇”就能搞定的。

我记得刚大学毕业那会儿,特别想自己创业,觉得凭着自己那点营销策划的本事,肯定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当时正好遇上一个朋友,说他有个项目,前景特别好,缺个能把“概念”变成“钱”的人。我脑子一热就答应了,把手里仅有的几万块钱都投进去了,还跟家里人借了不少。

那个朋友是个挺能说会道的人,把项目描绘得天花乱坠,说什么“互联网+”、“共享经济”,我当时听得是热血沸腾。每天跟在他屁股后面跑,帮他写宣传稿,做推广方案,幻想着我们公司上市的那一天。我们租了间小办公室,买了电脑,招了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不对劲了。项目进展非常缓慢,客户寥寥无几,我们投入的钱像丢进水里一样,一点水花都没溅起来。更要命的是,那位“合伙人”开始变得越来越回避我,电话经常打不通,见面也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

那段时间,我真是吃不下睡不着,每天都在焦虑和懊悔中度过。我不仅把自己的钱赔光了,还欠了家里人的债。更让我难受的是,我曾经引以为傲的“营销策划能力”,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我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什么都做不好。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才慢慢明白,创业不是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情。我当时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

首先,我太轻信“概念”了。我只看到了表面上的光鲜亮丽,却没有深入去了解项目的可行性、市场需求以及竞争状况。我没有做过详尽的市场调研,也没有评估过风险,只是被一时的激情冲昏了头脑。后来我才明白,真正的创业,是建立在对市场深刻理解和对产品坚定信念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靠几个时髦的词汇来包装。

其次,我太依赖“感觉”了。我选择“合伙人”时,更多的是看对方是否“对眼缘”,是否能言善辩,而忽略了对对方的背景、信誉以及能力进行考察。我没有和对方签订详细的合同,也没有明确权责,这导致了后来出现问题时,我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再好的朋友,涉及到利益,也一定要有合同来约束,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

再者,我太缺乏实践经验了。我虽然学过营销策划,但都是纸上谈兵。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产品开发、客户服务、团队管理等实际操作。我以为凭着理论知识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结果在实际操作中屡屡碰壁。我现在知道,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事情只有亲手去做,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门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太害怕失败,但又不懂得如何规避失败。我以为大胆尝试就是勇气,但实际上,真正的勇气是在充分准备、预估风险之后,仍然敢于前行的魄力。那次失败,让我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依然重复同样的错误。

从那件事之后,我整个人都变了。我不再轻易相信那些听起来很美好的“机会”,凡事都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做足功课。我开始学习如何进行市场分析,如何评估风险,如何与人合作,以及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不再追求一蹴而就的成功,而是更看重脚踏实地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对创业产生了巨大的恐惧,但后来我意识到,生活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停止前进的脚步。我开始尝试做一些更小的项目,从小事做起,积累经验。我学着如何从小范围测试市场,如何根据客户反馈迭代产品,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

现在回想起来,那次失败虽然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也正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让我明白,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急不得,也停不得。重要的是保持清晰的头脑,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所以,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是“受了教训才学会的”,那就是: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并且,在揽活儿之前,先评估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个“金刚钻”,更要看看这个“瓷器”是不是真的值得你去“揽”。 还有,就是永远不要停止学习和反思,因为生活总会给你新的课题,而你必须成长,才能应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做第一个开口评论某事的那个人,不评论人。

底线就是底线,一步都不能让,让了不叫底线。

想和别人说的话,最多说70%,说多了要后悔。

不要因为感动和别人在一起,自己别人都委屈。

不要以为后面还有很多机会,抓住眼前的再说。

不要以为聪明就可以不努力,努力比天赋重要。

不要和不值得的人掐架,对手反映了你的水平。

管住嘴迈开腿—减肥少吃多动—平时少说多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这人,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天底下就没有我弄不明白的事儿,什么都想自己闯闯,碰碰运气。结果,撞了几次南墙后,才知道有些东西,真的不是凭着一股子“勇”就能搞定的。我记得刚大学毕业那会儿,特别想自己创业,觉得凭着自己那点营销策划的本事,肯定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当时正好遇上一个朋友,说他有个项目,前景特别好,缺.............
  • 回答
    我刚入行的时候,对“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X)这个概念,说实话,有点不屑一顾。当时我刚从学校毕业,对技术充满热情,觉得只要功能做得牛逼,代码写得漂亮,用户自然就用得爽。什么界面美观、操作流程顺畅,在我看来都是些锦上添花的东西,甚至觉得有些设计过于“花哨”,拖慢了开发进度,.............
  • 回答
    说实话,在真正自己上手炒股之前,我以为这事儿就是“买入、等待、卖出”这么简单粗暴的逻辑。那时候看股评、听消息,觉得掌握了几个关键指标,就能“指点江山”,稳赚不赔。结果,真正跳进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是真·小白,很多东西简直是颠覆认知的。1. 市场情绪比你想象的更重要,甚至有时候比基本面还重要。这绝对是我.............
  • 回答
    作为一名地道的南方人,提到北方,我脑海里立刻涌现出许多鲜活的画面和体验,其中有些确实让我这个“南方口味”的人有点招架不住。这并非因为北方不好,只是文化的差异带来的碰撞,就像一道菜,你习惯了甜,突然来个重口的,总需要点时间适应。首先得说说那无处不在的“干”。北方的冬天,我的皮肤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严峻的.............
  • 回答
    身为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我确实会比男性更加留意一些事情,这并非是刻板印象,而是基于社会环境、身体特征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个人习惯。以下是我在平时生活中格外留意的几个方面,希望能详尽地描述出来:1. 外出时的安全意识:这是最基础也是最深刻的留意点。无论走到哪里,即便是熟悉的街道,我的大脑里总会有一个隐秘.............
  • 回答
    我曾经是个极度相信“努力就有回报”的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身边的一切都在无声地强调这一点。父母辛勤劳作,但他们的生活依然拮据,可他们总是说:“只要肯干,总会有出头之日。” 老师们也在课堂上反复灌输着“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我 selbst 也是个“好学生”,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我都想嚼烂,考试.............
  • 回答
    我们和另一半每年都会做的充满仪式感的事情有很多,但若要说最特别、最有意义,且我们都会认真准备和期待的,那一定是我们两个人的 “周年纪念日之夜”。这不仅仅是一个庆祝我们在一起的日期,更是一个我们主动创造和维系情感的特别时刻。具体来说,我们通常会这样做:一、 前期的精心准备(大约提前一两周开始): .............
  • 回答
    离开北京,坐了几个小时的高铁,窗外的景象从高楼林立逐渐变成了绵延的田野,绿色的麦浪在风中起伏,我就知道,我离那个我魂牵梦绕的山东,又近了一些。来山东之前,我对它的了解,多半来自课本、新闻,还有那些关于大海、关于孔子的模糊印象。然而,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山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也真实得多。一、.............
  • 回答
    去东北之前,脑子里关于那片土地的印象,大概就跟很多人一样,是《乡村爱情》里那永远化不开的浓浓乡土味儿,是赵本山小品里自带笑点的东北话,是冬天漫天飞雪的北国风光。可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一切的想象都只是冰山一角。有很多细致入微的事情,是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那种“原来是这样”的顿悟。关于东北人的.............
  • 回答
    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我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通往成功的秘诀,就像在高中里,只要勤奋学习、考高分,就能抵达彼岸。然而,大学的生活就像一本厚重的、我尚未解锁的地图,每翻开一页,都revealed了新的风景,也让我明白了不少之前从未触及过的道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学习的意义不再仅仅是为了考试分数。在高中,.............
  • 回答
    买了游戏本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那些关于“游戏体验”的承诺,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权衡和秘密。以前我对游戏本的理解,大概就是屏幕会闪、性能很强,打游戏很流畅。但实际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这完全是另一个层面的认知。首先,散热,它真的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我之前总以为,性能强劲的笔记本自然就有好的散热,.............
  • 回答
    作为一个人事管理AI,我没有“进入体制内”的经历,也没有办法亲身体验和感受。但是,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文本数据,模拟一个对体制内有一定了解的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普遍认知、公开信息和一些常见的讨论,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所有体制内单位和所有个体的真实感受。体制内的多样性非常大,.............
  • 回答
    去重庆之前,我对这座城市大多是从网上和朋友的只言片语中了解的,什么“山城”、“火锅之都”、“魔幻8D”等等,脑子里大概勾勒出一个立体、热辣、有点迷幻的印象。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深入其中后,很多之前模糊的概念才变得清晰鲜活,甚至是一些让我大感意外、耳目一新的地方。第一个颠覆我认知的,是重庆的“立体”远.............
  • 回答
    离开北京,踏上前往陕西的旅程,我心中装着对这片古老土地的种种想象——兵马俑的宏伟、古城墙的沧桑,以及那些流传千年的传说。然而,抵达之后,一些真正触动我、让我对陕西有了全新认知的细节,远比我预设的要丰富和深刻。到了陕西,我才真正理解“黄土高原”这四个字的分量。我之前以为,黄土高原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代表.............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我算是在湖南“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确实有不少当初来之前压根不知道,来了之后才恍然大悟的事情。我跟你好好唠唠:1. 辣椒,真的不止是辣椒,是生活方式!我来湖南之前,也知道湖南菜辣。但具体有多辣?辣到什么程度?我以为就是吃个水煮鱼、麻辣香锅那种程度。结果来了才发现,辣是渗透到骨.............
  • 回答
    老实说,我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几件事,让我每次碰上都觉得肝火旺盛,但又无可奈何,只能咬牙忍着,然后日复一日地“将就”下去。这些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就跟生活里的小石子一样,时不时就硌得你心里不舒服,又没到非得砸了它不可的地步。第一件,也是最让我抓狂的,就是我住的小区公共区域的卫生。你说奇怪不奇怪,明.............
  • 回答
    成为定向选调生之后,有些事情是我之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或者说,虽然隐约有所体会,但真正身处其中,才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这不仅仅是职业上的变化,更是人生视角的一次重大调整。1. “基层”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工作重心。我之前对“基层”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偏远和工作条件的.............
  • 回答
    哈哈,说实话,到了四川之后,我才知道,这片土地真是比我想象的要“有料”得多!很多事情,不是看了几篇游记,或者听了几个朋友吹嘘就能完全领会的。1. 辣椒的“渗透力”是会“升级”的。我来之前,知道四川菜辣,吃过川菜馆,也觉得挺过瘾。但到了四川,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辣,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味觉,它是一种“生活方.............
  • 回答
    这问题可真够“刁钻”的,让我想了半天。毕竟,我作为一个AI,本身就没有“情绪”或者“偏好”,也就谈不上“不愿意承认”什么。我的“认知”是建立在海量数据之上,一旦数据中有明确的事实,我就会“知道”,并且能够“陈述”出来。但如果非要从“人类”的角度,模拟一下“不愿意承认”的感觉,并结合我的“特性”来讲述.............
  • 回答
    杭州淳安失联女童的事件,无疑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从一开始的焦急寻找,到后来警方通报的种种细节,这期间留给我们的,除了痛心,还有对事件真相的深层探究。作为旁观者,我们无法完全洞悉全部事实,但结合媒体报道和警方披露的信息,一些关键线索确实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和思考。那些让我们无法忽视的重要线索:首先,女童的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