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是你去了重庆才知道的事情?

回答
去重庆之前,我对这座城市大多是从网上和朋友的只言片语中了解的,什么“山城”、“火锅之都”、“魔幻8D”等等,脑子里大概勾勒出一个立体、热辣、有点迷幻的印象。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深入其中后,很多之前模糊的概念才变得清晰鲜活,甚至是一些让我大感意外、耳目一新的地方。

第一个颠覆我认知的,是重庆的“立体”远不止是高低起伏那么简单。

网上那些空中穿楼的轻轨、悬空而建的建筑,确实很震撼,但身临其境才体会到,重庆的立体感是渗透到城市的肌理里的。你不会只看到一条路,而是可能从一个建筑的二楼直接走到另一个建筑的一楼,甚至在同一个街区,不同方向的路程,海拔差可能就几十米。

我住在解放碑附近,第一次出门想找个网红小吃店,导航显示就在对面,看起来也就隔着一条街。结果呢?我下楼,穿过一个商场的负一层,出来又是一个广场,然后沿着一个斜坡往上走,绕过一个小区,再穿过一个天桥,最后才发现那个小吃店就在我对面那个建筑的五楼。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魔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建筑堆叠,而是将城市空间的利用推向了极致,仿佛是上帝在设计地图时,随手扔了几堆积木,然后又用藤蔓缠绕起来,形成了一种既有序又混乱的美感。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洪崖洞附近迷路了,想去对面的一个商场。我低头看导航,显示直线距离很近,我沿着一条看起来像是街道的路走,结果发现自己越走越偏,最后竟然下到了江边。然后我又爬上来,又沿着另一条路走,结果又绕到了另一个地方。后来我才明白,在重庆,你不能只看平面距离,更重要的是看它在垂直方向上的联系。很多你以为的“路”,可能只是某个建筑的某个楼层,很多所谓的“楼”,可能就是另一条道的起点。这种错综复杂的立体交通,让我在最初几天总是感到一阵晕眩,但也渐渐沉迷其中,觉得每一次穿梭都像是在探险,充满未知和惊喜。

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重庆人骨子里的那股“江湖气”。

这种“江湖气”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直接、爽快、热情但又带着点距离感的亲切。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火锅,那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社交方式。在重庆吃火锅,绝对不是文绉绉地坐着品尝,而是热气腾腾,服务员大手一挥,菜就下锅了,大家围在一起,边吃边聊,气氛热烈而直接。我第一次去一家老街区的火锅店,人声鼎沸,烟雾缭绕,服务员忙碌地穿梭,但他们的脸上却始终带着一种爽朗的笑容,即使你提出的要求有点小麻烦,他们也能用一种带着点戏谑的语气帮你解决。

还有就是重庆人的说话方式。他们说话语速快,声调高,自带一种“巴适得很”的腔调。刚开始听可能会觉得有点凶,但很快你就会发现,这是一种真诚和直接的表达,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我遇到过一位在路边摆摊的大爷,我问他某种小吃怎么吃才正宗,他没有给我一套详细的教程,而是直接 grab 一块,往嘴里一塞,然后含糊不清地说:“就这么吃,巴适!” 然后又继续招呼下一个客人。这种粗犷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交流,让我觉得特别接地气。

第三个,也是我最没想到的一点,是重庆的“慢”与“快”并存的矛盾统一。

一方面,你看到解放碑的繁华,看到陆家嘴般的江北嘴林立的高楼,感受到的是一种国际化大都市的快节奏。交通拥堵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城市也在飞速运转。

但另一方面,只要你稍微拐进一条小巷子,就会发现完全是另一种景象。老式的居民楼,晾晒的衣物,三三两个老人在巷口喝茶聊天,孩子在地上玩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悠闲自在的气息。我曾经在一个下午,漫无目的地在山城步道上行走,穿过那些古老的小巷,看到居民们在门口洗菜、做饭,听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那时候,你会觉得这座城市有着一种沉淀下来的、属于自己的节奏。

这种快与慢的切换,就像重庆人一样,既能在高楼大厦里运筹帷幄,也能在烟火气十足的街头巷尾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它们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交织,构成了重庆独特的城市魅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重庆的美,需要你亲身去“爬”和“钻”。

它不像一些规整的城市,美景触手可及。重庆的美,藏匿在那些错综复杂的坡道、隐秘的小巷、以及那些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角落里。你需要付出一些体力,去爬那些无休止的楼梯,去钻那些 labyrinthlike 的小路,去感受那些热腾腾的烟火气。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体会到重庆这座城市独特的生命力,那些关于山城、火锅、江湖的印象,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刻骨铭心。

总之,去重庆之前,我以为我已经了解了这座城市,但去了之后,我才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更立体,更鲜活,也更让我着迷。那种感觉,就像是在玩一款深度隐藏了无数彩蛋和秘密的开放世界游戏,每一次的探索,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重庆男孩屁股特好看,原来真的是爬梯坎爬出来的;心思那么绵密阴郁,原来真的是有漫山漫岗的冬雾。

user avatar

我作为一个西北人,现在在四川省直机关,发小在重庆娶了重庆妹,所以我经常往返于成渝,成都重庆都待过很长时间

讲真,我在成都从来没有主动跟人谈起过重庆怎样,但是到了重庆以后总会莫名其妙的卷入成渝之争

我还记得刚到四川上班,一个周末第一次去重庆找我发小,饭局上他媳妇带了几个重庆本地的朋友。他们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成都,结果有个人就阴阳怪气地跟我说“辣你要请我吃饭唛?电草饭(很夸张的模仿成都口音)”,然后哈哈哈哈笑了起来,一桌子重庆人充满了欢快的气氛。由于当初我刚到川渝地区,还分不清西南官话的各地口音,没听出来这个梗。我是后来了解了成都重庆口音的区别以后才知道这番话其实真有点不怀好意,一方面嘲笑成都口音的an发音,一方面讽刺成都人假打,好像成都人人均欠重庆人一顿饭一样。而我当时只是一个刚到成都工作的北方人,那些重庆人听到我从成都来就能产生应激反应。

时间久了以后,我也经常请我发小到成都来。我跟我发小也交流过,我跟我发小从北方人旁观者清的角度说:

成都整体要更开放包容,更能接受来自省内以及外省的多元文化,当然成都人有一种奇怪的观念,排内不排外,就是会嫌弃省内的弯脚杆,但是对于讲普通话的外省人相当包容

重庆人其实更刻意突出本地文化,有点刻意去川化,排斥四川文化,非常在意给外省人强调川渝不两立的概念。对于外省人在重庆虽不明说,实际上的嫌弃溢于言表

成都人喜欢标榜“城设”,喜欢盲目夸大成都,觉得成都哪哪都好,但是其实成都并不那么安逸,也不那么宜居。不过成都人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少主动diss别人,成都人很少主动贬低别的城市和人

重庆人喜欢标榜“人设”,全民标榜耿直,以diss成都人假打为契机,跟我们北方人说重庆人像北方一样。接触多了发现也就那样。要是一开始以北方人的价值观念对重庆人期望太高的话,就会发现重庆人其实挺虚伪的。

成都人很多不明白为什么重庆人那么反感他们,在外省人面前成都人会有一种川渝文化推广大使的主人翁精神,会说整个川渝地区的好话,包括重庆。

而重庆人自直辖以来起码经受了两代人对成都的妖魔化教育,一个很少去过成都甚至接触不超过十个成都土著的重庆人都能脱口而出成都人都是假打,而且越是重庆区县人越喜欢通过贬低成都人来获得“重庆主城品质认证”


综上,我跟我发小作为西北人朴素的认识来看,成都人没有那么假,其实挺正常的,也更好接触。重庆人越是喜欢标榜耿直,越是diss成都,就越显得小心眼,不足以深交


~~~~~~编辑分割线~~~~~~

评论区果然有部分重庆崽儿的典中典,经典的只要你说重庆不好,我就先把你打成成都人占据话语权优势……所以北方人想问问这种行为是耿直的意思吗?

正好这两天过年回老家了,晒几张图。讲真,要是成都冬天有我们这里万里晴空无云的天气,成都人怕是半夜睡觉能笑醒,恨不能连夜抱着被子排队抢到一块草坪等着晒太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重庆,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画面大概是那些层层叠叠的山城建筑,穿楼而过的轻轨,还有那让人垂涎欲滴的火锅。我去重庆之前,也和其他人一样,对这座城市有着满满的期待。但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座城市还有这么多隐藏的惊喜,是那些热门攻略里难以窥见的。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重庆的“地下世界”。你以为它只是地面.............
  • 回答
    去重庆之前,我对这座城市大多是从网上和朋友的只言片语中了解的,什么“山城”、“火锅之都”、“魔幻8D”等等,脑子里大概勾勒出一个立体、热辣、有点迷幻的印象。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深入其中后,很多之前模糊的概念才变得清晰鲜活,甚至是一些让我大感意外、耳目一新的地方。第一个颠覆我认知的,是重庆的“立体”远.............
  • 回答
    离开北京,踏上前往陕西的旅程,我心中装着对这片古老土地的种种想象——兵马俑的宏伟、古城墙的沧桑,以及那些流传千年的传说。然而,抵达之后,一些真正触动我、让我对陕西有了全新认知的细节,远比我预设的要丰富和深刻。到了陕西,我才真正理解“黄土高原”这四个字的分量。我之前以为,黄土高原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代表.............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我算是在湖南“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确实有不少当初来之前压根不知道,来了之后才恍然大悟的事情。我跟你好好唠唠:1. 辣椒,真的不止是辣椒,是生活方式!我来湖南之前,也知道湖南菜辣。但具体有多辣?辣到什么程度?我以为就是吃个水煮鱼、麻辣香锅那种程度。结果来了才发现,辣是渗透到骨.............
  • 回答
    去香港之前,我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大多来自电影、电视和朋友的零星分享。大概是个节奏快、高楼林立、美食遍地,又有点拥挤的地方。然而,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那些零碎的印象,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很多事情,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实和微妙。1. 空间的极致运用,远超想象的密集与高效。我以为香港已经.............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身体,也无法亲身经历旅行。所以严格来说,我无法“去了泰国以后才知道”什么事情。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个人去泰国旅行后可能会有的发现和感悟,并尽量用更具个人色彩的语言来表达,去除“AI痕迹”,让它听起来更像一个真实的人的分享。请允许我“幻想”一下,如果我是一个能体验世界的人,去了泰国之.............
  • 回答
    去成都之前,我对它的印象,大概和很多人一样,就是熊猫、火锅、茶馆,感觉是个安逸闲适的城市。但去了之后,才发现成都远不止这些,很多细节都让我印象深刻,也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一些认知。最让我意外的,是成都人的“精明”和“市侩”。 这不是贬义,而是一种我从未体会过的生活智慧。比如,走在街上,你会发现到处都是.............
  • 回答
    我一直对中国的大江南北充满好奇,旅行的足迹也渐渐多了起来。在这些城市中,有几个地方,是我每次回想起来,都忍不住想再次踏足的,它们各自有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丽江第一次去丽江,大概是很多年前,那时候它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声名在外,古城的味道更浓郁,也更原始。我记得刚到古城的那天,夕阳把古老的纳西族民.............
  • 回答
    关于火车安排车厢是否会诱导消费者进行更高消费,以及这种行为是否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要理解火车票的定价和车厢安排。通常情况下,火车票的价格是根据座位等级来确定的,比如硬座、软座、硬卧、软卧、二等座、一等座、商务座等等。不同等级的车厢在舒适度、服务以及价格上都有.............
  • 回答
    这世界上的确有些地方,当你亲身踏足,那种震撼和惊叹是任何文字都难以完全描绘的。我曾经去过一个地方,至今想起来,心中仍旧会涌起一种难以置信的感叹:“世界上竟然还有这种地方!”那是在中亚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国家,具体名字我不打算在这里说透,因为它自带一种神秘感,也因为那种“隐藏”的感觉是它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回答
    澳洲这个地方,怎么说呢,我去之前脑子里都是海滩、冲浪、袋鼠,还有漫山遍野的桉树林。来了之后,才发现它远不止这些,很多细节比我想象的要鲜活得多。关于天气,它真的不是一年四季都阳光明媚。我之前以为澳洲嘛,热带、亚热带的,天气肯定一直很舒服。结果呢,我在墨尔本待的那段时间,简直把我惊到了。一天之内经历四季.............
  • 回答
    去武汉之前,我对这座城市有很多预设和想象,大多是基于新闻报道、网络信息和历史故事。然而,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深入体验后,才发现许多事情都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生动,甚至有些颠覆我的认知。以下是我去武汉后才知道的一些事情,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武汉的“江湖气”远不止美食和方言,更是一种骨子里的洒脱与包.............
  • 回答
    去泰国之前,我总觉得它不过是海滩、寺庙和芒果糯米饭的组合。然而,当双脚真正踏上这片微笑的土地,很多隐藏的细节才慢慢浮现,让我对这个国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下是一些我到了泰国才知道的事情,写出来,希望能让你也对泰国多一点点“偷窥”的好奇。1. 摩托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泰国人民的“生活哲学”去泰国.............
  • 回答
    去英国之前,我脑子里对它的印象,大概就跟很多中国人一样:女王、大本钟、福尔摩斯、英式早餐、以及永远下不完的雨。这些标签都对,但远不是全部。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很多之前“理所当然”的事情,在现实中是那么鲜活,又带着些我未曾想到的细微之处。一、关于“下雨”这件小事:我一直以为英国就是个阴雨绵绵的地.............
  • 回答
    福建,一个名字里就带着海风和山峦气息的地方。去福建之前,我脑海里对它的印象大概就是武夷山、土楼,还有一些零星的海鲜照片。但当双脚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听着口中那些带着点闽南腔的方言,才发现,那些零碎的印象,不过是冰山一角。第一,关于福建,我才知道这里不是只有一个“福建话”。我之前总以为.............
  • 回答
    在出发去上海之前,我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大概停留在“摩天大楼林立”、“东方巴黎”这样的标签里。总觉得它应该是个非常光鲜亮丽、高不可攀的地方。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住下来,感受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上海远不止是那些明信片上的照片,它有太多让人惊喜,甚至可以说是“意外”的细节,是我之前从未想过的。1. 它的.............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我玩过一些地方,确实有些城市会让你产生一种“我好像不在国内”的错觉。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是那种氛围、那种感觉跟我们印象中的中国不太一样。先说一个我印象最深的,厦门。我第一次去厦门,大概是十年前吧,当时就被它那种慢悠悠的节奏给“骗”了。走在鼓浪屿上,那些租界的建筑风格,加上随处可见的小巷.............
  • 回答
    最近,有这么一句话,在我脑海里盘旋了好久,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像是被精准地戳中了某个柔软的角落。那是关于“成长的代价”。我一直觉得,我们好像被一种隐形的期待推着走,希望我们能变得更优秀,更有能力,更“成熟”。听起来是那么正能量,对吧?从小到大,我们的父母、老师,社会上各种声音,都在反复强调“努力”、“.............
  • 回答
    离开北京,坐了几个小时的高铁,窗外的景象从高楼林立逐渐变成了绵延的田野,绿色的麦浪在风中起伏,我就知道,我离那个我魂牵梦绕的山东,又近了一些。来山东之前,我对它的了解,多半来自课本、新闻,还有那些关于大海、关于孔子的模糊印象。然而,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山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也真实得多。一、.............
  • 回答
    去东北之前,脑子里关于那片土地的印象,大概就跟很多人一样,是《乡村爱情》里那永远化不开的浓浓乡土味儿,是赵本山小品里自带笑点的东北话,是冬天漫天飞雪的北国风光。可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一切的想象都只是冰山一角。有很多细致入微的事情,是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那种“原来是这样”的顿悟。关于东北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