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是你去了湖南才知道的事情?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我算是在湖南“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确实有不少当初来之前压根不知道,来了之后才恍然大悟的事情。我跟你好好唠唠:

1. 辣椒,真的不止是辣椒,是生活方式!

我来湖南之前,也知道湖南菜辣。但具体有多辣?辣到什么程度?我以为就是吃个水煮鱼、麻辣香锅那种程度。结果来了才发现,辣是渗透到骨子里的。

无辣不欢是认真的: 不管你点什么菜,哪怕是清淡的汤,老板都可能“友情提示”你要不要加点辣椒。有些店家甚至有专门的“无辣不欢套餐”。我第一次点一个清蒸鱼,想着总归清淡吧,结果上来一看,红彤彤的辣椒圈铺满了鱼身!
辣椒的“多样性”超乎想象: 我以为就是干辣椒、青辣椒、小米辣这几种。结果发现,湖南的辣椒品种多得我眼花缭乱。有那种个头很小但辣度惊人的朝天椒,有味道很冲但能提鲜的小米辣,还有那种带点甜味但后劲十足的泡椒,以及我特别怕的、那种辣到舌头麻木的、名字我都记不住的辣椒。它们在不同的菜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时候是主料,有时候是调味,有时候是点缀。
吃辣的“仪式感”: 我发现很多湖南人吃辣,不仅仅是追求味蕾的刺激,更像是一种社交和情感的表达。大家围坐一桌,一边流汗一边大笑,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是其他地方很难体会到的。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当地的家庭聚餐,主人家端上来一盘“辣炒一切”,里面有土豆、藕片、豆角、甚至还有青豆,但重点是它们都被辣椒粉和干辣椒覆盖着,吃的时候嗓子眼都觉得要着火了,但大家吃得热火朝天,我都被这种氛围感染了,也跟着硬着头皮吃了下去。

2. 早餐,是另一场关于“嗦粉”的狂欢!

我来湖南之前,以为早餐就该是包子、豆浆、油条这些。结果一到长沙,我就被街头巷尾涌动的早餐店给惊到了,尤其是那些排着长队、烟雾缭绕的米粉店。

米粉的千变万化: 我以为米粉就一种做法,结果长沙的牛肉粉、牛杂粉、羊肉粉、猪杂粉、碗粉……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色。最让我惊艳的是“臭豆腐拌粉”,第一次听说的时候觉得不可思议,但尝了一口,那种混合着臭豆腐浓郁味道的酱汁和爽滑的米粉,竟然意外地好吃,而且非常地道。
“嗦粉”是一种文化: “嗦粉”这个词,在湖南绝对是动词中的动词。吃米粉,不是斯文地用勺子,而是要发出那种“吸溜吸溜”的声音,才能最大程度地品尝到汤汁和米粉融合的美味。我刚开始有点不好意思,但看到周围的人都“嗦”得那么起劲,我也放开了,发现这确实是一种释放压力、享受美食的方式。
配料才是灵魂: 吃米粉,光有粉和汤是不够的,桌上琳琅满目的配料才是灵魂。花生碎、葱花、香菜、酸豆角、榨菜丝、辣椒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搭配,每一种组合都能带来新的味觉体验。我曾经尝试着把所有配料都加进去,结果味道有点复杂,后来就学会了根据粉的种类来搭配,比如吃牛肉粉就多加点香菜和辣椒油。

3. 人情味浓得像腊肉!

这是我最意外也最喜欢的一点。我以为大城市都比较冷漠,大家各自忙碌。但在湖南,我感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热情和人情味。

陌生人的善意: 第一次来长沙,人生地不熟,问路的时候,遇到的当地人都会特别耐心,甚至会一路小跑着带我去目的地。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坐过站了,司机师傅发现后,特意靠边停车,告诉我怎么回去,还帮我联系了下一趟车的调度员,让我赶上了重要的约会。
邻里之间的情谊: 在一些老小区,邻居之间真的像一家人。谁家有新做的菜,都会端一碗给隔壁尝尝;谁家有事,都会互相搭把手。我租住的房子所在的小区,老人们每天都会在楼下一起打牌、聊天,见到我都会热情地打招呼,还经常塞给我一些自家种的蔬菜。
热情好客的性格: 很多湖南人性格比较直爽,有什么说什么,但内心非常热情。我参加过一些朋友的朋友的聚会,虽然是第一次见,但他们会把你当成老朋友一样招待,喝酒聊天,从来不会让你感到拘束。

4. 城市节奏,新旧交融的魅力!

长沙的活力与烟火气: 长沙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白天车水马龙,晚上更是热闹非凡。但同时,它又保留着很多市井的烟火气。你可以坐在茶颜悦色里看人来人往,也可以在橘子洲头吹江风,还能在老街巷里感受时光的沉淀。
张家界、凤凰古城的“慢”与“惊艳”: 当我从长沙的喧嚣来到张家界和凤凰古城,又是另一种感受。张家界的壮丽山河让我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凤凰古城的古朴韵味则让我沉醉其中。在古城里,你可以坐在江边发呆一下午,听着潺潺流水声,感受时间的缓慢流淌。

5. 关于“湘”的联想,远不止这些。

“湘”的地域文化: 除了吃的,我还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湘”的文化符号。比如湘绣、湘瓷、以及那些流传已久的故事传说,它们都带着一种独特的地域印记。
方言的可爱与挑战: 湖南的方言真的很有特色,虽然我一直在努力学习,但有时候还是会听得云里雾里,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地道的俚语和俗语。但听着大家用家乡话聊天,感觉特别亲切。

总的来说,来湖南之前,我以为我只是来体验美食和景点,结果却收获了更多意想不到的情感和文化体验。这里的人们热情、实在,这里的美食独特、有劲,这里的风景壮丽、迷人。我现在离开湖南了,但脑海里常常会想起那些在辣椒里流汗的日子,想起那些热气腾腾的米粉,想起那些因为一句“您好”而带来的温暖。湖南,真的不是只靠美食吸引人的地方,它有它独特的灵魂,等着你去发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

第一,湖南人才。

古代名家大官来湘基本是流放,不多说。近代自曾国藩的湘军始,兴办教育,务实之风一时无两,维新派革命派人才辈出。一师范在建国后不算什么好学校,但主席读书的时候,教育理念领先全国,教员都是行业内大牛。猴子石退兵的传奇大约只有主席的不世之才外加一师范培养的学生军才能一举定乾坤。

现在我经常到猴子石退兵纪念石刻旁边去坐坐,但基本没人去。

近代湖南人才大放异彩的原因,在性格上我归结为两点,务实和敢于挑战规矩。但湖南人似乎只活跃于乱世,目前来看湘籍院士比例尚可称得上中坚,政界湘籍人士早已凋敝。归其原因,这种性格于乱世可以说是完美,但和平年代湖南人只有务实而不够踏实,只求达到目的,钻研深耕就差点意思,想要脱颖而出很困难。昨天参加一个饭局,博导,带头人,农企老板来了一大桌,讨论农业产业开发,可种植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就在大谈特谈省科技厅经费,股份分配,地方政府经费等等问题,可这个饭局初衷是集思广益,解决如何深度开发当地特产苗木。电话留了好几个,啥用都没有。

湖南急需大型高科技企业落户,急需产业升级带动

我个人这些年也是比较浮躁的,值得反省。

第二,湖南传媒业。

小学的时候我代表学校参与了湖南台的一个知识问答节目,答错了要颠乒乓球,当时演播厅的灯光很大,抬头颠了几十个眼睛实在睁不开了,我就说灯光太刺眼,看不清了,也没任何其他想法。当时是李维嘉还是马可主持,直接来一句不要找借口噢,然后后期字幕也气死我了,说借口满满。娱乐背后真的是包装,制造矛盾,突出矛盾。所以说,明学真不一定是你看到的那样。

顺便说一句,还是有蛮多人在玫瑰之约上找到对象的,最早的相亲节目了。

早期湖南广电各电视台好节目不少,选秀一来,浮躁得很。汪涵和仇晓为什么比何炅谢娜更受湖南人欢迎,因为他们的节目更踏实,更亲切。

每次外地朋友来,如果有时间,我总是带他们去看一次节目录制,快本,天天向上,我是歌手这类,也算是文化标签了,但这个标签更需要他们像第一代湖南广电人去沉下心经营。文娱传媒的传播性使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作商品,更应是一道时代的痕迹,深刻的痕迹。

第三,餐饮美食。

不谈起源和文化,直接推荐。

茶颜悦色,我是被外地朋友推荐的你敢信?讲真,我最喜欢喝纸鸢,雨天的感觉。

火宫殿,这里肯定有长沙人说,嬲你妈妈别,莫宝咯。但是你要真说一个给外地朋友推荐的特色小吃大赏,还真就这,因为品类比较全,不用跑太多地方。另外,火宫殿是有包厢和点菜的!!同类可以当食堂天天吃的,就新华楼,价格便宜一点。

费大厨和炊烟时代,我觉得炊烟档次高一点,味道好一些。

另外这类综合体里面的餐饮我再推荐一个老街鱼嘴巴,我个人觉得不错。

米粉的话,我只喜欢吃长沙米粉。不引战,常德米粉还凑合,但邵阳米粉我真感觉一般般。

公交新村粉店,居民楼下面,长沙米粉108将之首,肉饼蒸蛋码子再搞点雪里红,绝味。像杨裕兴和无名粉店之类的都是可以当个口粮,一般我也就在这类店子吃早饭,但不同连锁粉店之间口味差异挺大的,闹市区的杨裕兴一般推荐坡子街的那家,解放西路直接进去两步就到,貌似是杨裕兴里排名最高的一家,还有去爬岳麓山的话,湖大登高路上的那家杨裕兴也可以一吃。在北京工作期间,五道口的那家杨裕兴,差点让我忘了米粉是什么味了,又贵又不地道。

宵夜,好吃的挺多。比较怀念橘子洲还没改造以前,傍着橘子洲浮在湘江里的那些宵夜店,最爱水煮黄鸭叫。目前来看,冬瓜山,书院路近南门口,砂子塘,河边头一线的都凑合,大差不差。文和友系列,我只推荐太平街的老长沙油炸货,其他我个人是不会去的,不过挺适合外地朋友尝尝。

虾子太多,我个人肯定了解有限,我去过的店里,只推荐一个的话,我推荐摩天轮再往北走一点的靓辣小海鲜,口味重,煮熟后帮你挑了虾线,直接吃就行,我挺看重这点的。

臭豆腐和糖油粑粑店遍地都是,只说一点,糖油粑粑要吃外面是硬的那种,火宫殿是外皮软的。臭豆腐好的也很多,我推荐坡子街流金岁月网吧下面那里的一家,毕竟有包夜通宵回忆的味道。

徐记海鲜是海鲜类的连锁,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能达到宴请的档次。因为我吃得比较多,就提一下,但这类店子只能说不会错,但不突出。

百果园的公馆,也是宴请的地,名流荟萃,要预约。价格也还好,不算多贵,口味不出挑,但胜在底蕴深厚,讲究一个b格可以考虑尝尝,程潜原来也住这,跨越两朝的湖南主政,民国共和国都是湖南省省长,非常非常难得,我是比较佩服他的。

西餐,日料,川菜,粤菜先不推荐了,基本就是价格决定口味和环境。作为湖南人,我觉得粤菜是最好的,比湘菜强,现在和女朋友出去玩,基本都是粤菜馆子,全国大众价格、口味的店,烹饪水平基本是由北往南单调递增,海南除外。

东江湖的烤鱼,这个不得不服,原材料好。

岳阳烧烤,岳阳本地的我觉得还不如长沙挂岳阳烧烤牌子的。。。

邵阳的猪血丸子,这个挺看烹饪水平,建议去好一些的店尝。

雪峰蜜橘,大约是一个统称,没有固定品牌和种植园,这个称呼始于周总理,你只要知道湖南雪峰山那片产的橘子还算不错。

湘阴的螃蟹,只能说在本地有点名气,我倒是经常去吃,也就那么回事。去洋沙湖玩的可以顺便去尝尝。

湘潭槟榔普及率特别高,湖南牌子的话,推荐九总,口味比较对我胃口,当然我也是不怎吃的。

湘西地区没什么了解,去玩也是随便吃吃,

再提一句南山牧场的牛奶,去旅游值得喝一喝,你住附近的宾馆民宿到处有卖。

烟的话,劳白沙,精白沙,黄芙完美对应各个工薪阶层,口味还行,劳白沙涨价了,唉。在全国的烟里,湖南烟口感竞争力很强。和天下现在花样挺多,细支,白盒、省委特供等等,就原版而言,在100这个档次里,竞争力中上游。我一般给别人就开普通版本和天下,自己抽,和天下和精白沙五五开。个人最爱的烟是泰山、长白山、黄金叶,最不喜欢的是中华和万宝路。

酒的话,白沙啤酒基本见不到了,白酒宵夜摊子一般喝歪把子,你去任何一个店跟他说,服务员肯定晓得。邵阳大曲八九十年代农村地区送礼必备,7块一瓶,现在普及率一般,但口味比江小白强多了。前些年还挺流行夜宵配椰岛鹿龟酒,虽然我也不懂这玩意哪里好喝了。

第四,旅游景点。

首先,我说一个长沙周边,适合外地朋友来长,带他转转。

晚上到,机场高铁站直奔夜宵摊子或者坡子街之类的地方,先来吹b回忆一晚,酒店家中就寝,注意酒后不要开车。

第二天一早,吃粉,店子前面有推荐,就近。直奔岳麓山,五十块的岳麓书院门票我是没买过的,一般就借湖大学生证。推荐走毛主席像,登高路杨裕兴,岳麓书院,爱晚亭,蔡锷墓,黄兴墓,山顶长廊,电视塔,下山出来就是大门,中间的下山索道可坐可不坐,还有个滑道,很多长沙人都没坐过,我下次也要去玩一下。大门出来到了溁湾镇,不开车就坐地铁直奔解放西,这是长沙的商业中心之一,吃饭。吃完下午直奔湖南省博物馆,记得提前预约,值得一看。晚上就找个综合体里面的店吃,前文有推荐。吃完去橘子洲,晚上去橘子洲看毛主席,有灯比白天好一点,橘子洲上的橘子不好吃,哈哈。然后有几个选择,可以是酒吧文化,那就解放西玩,可以是语言文化,那就笑工厂看大兵,歌厅文化我现在不推荐了,找个ktv唱歌也行。然后宵夜,就寝。中间夹杂看天心阁,白沙古井,贺龙体育馆,摩天轮,一师范等等。天心阁古玩城打眼率百分百,不懂行的看看,别买。古井的水烧开了也不要喝了,前两年,我家里人都喝出结石了。一师范门口的冒菜好吃。

第三天,市内可以去李自健美术馆和三馆一厅,湘江中还有个月亮岛和巴溪洲,没开发好,一般是郊游散心,不适合带外地朋友去。还可以找票贩子买湖南卫视的录制票,不过要看时间。雷锋,杨开慧,任弼时有时间去看看可以。然后朋友就该走了。要是时间充裕且有车,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红色线路,韶山—花明楼,这个最好自己开车,且一定要先去韶山再去花明楼,有这么个讲究,不然据说你的车会坏。当然这肯定是假的,但我出于尊重,肯定先去韶山。第二个是去大围山,长沙的山,我只推荐大围山,其他什么黑麋峰,影珠峰、周洛都不推荐,古镇靖港,关山,乔口这类的都是假码子,铜官窑遗址还可以,但近几年新建的那个大公园,票价不值,我以为在100以下还行。

张家界

如果要我选三个除西北部地区以外的最美自然风光,我选择黄山,张家界,九寨沟。自驾最好。猛洞河漂流我觉得是目前我玩过最好的。去张家界请准备好充足的时间,景点很多,太匆忙会有些遗憾。

凤凰

沾了名字的光,现在的凤凰突出一个商业气息浓重,虽说烟雨中的古城还算惊艳,但商业气息会让你忘了去凤凰的初衷。顺便去矮寨大桥看看就行。真看苗寨,推荐贵州凯里。

衡山

据说每年南岳大庙的头香是省里一把手的,我也不清楚,但非富即贵是肯定的。每年初八,各民营乡镇企业家们可以在大庙开湘交会了。

只能说,是五岳,有点文化底蕴,自然风光尚可。

崀山

值得去,有特色,人少。

东江湖及周边特色地貌

雾漫小东江,完美。鱼好吃。

常德桃花源

应该不是陶渊明笔下的那个地方。

南山牧场

对于城市人来说,是个不错的消遣地,但不要有太高期望。不推荐外地游客。

岳阳楼

一天足够,岳阳楼,君山岛,坐船来回比较好,可以买个风筝在岳阳楼旁边的广场放。另外看洞庭湖,在这里看看就行了。

水府庙景区,钓鱼,周末散心,开发力度不够,配套一般,但原生态。

紫鹊界梯田,有点特色,但建议安排好,周边一些小景点顺便看看,不然有些单调。

先写这么多吧,想到再补充。

欢迎大家来玩!

user avatar

若要细数当今社会的人口大规模迁徙活动,除了春运,开学大概也能数得上名号。 这不,随着各大高校陆续开学,天南海北的同学们又回到了校园,刚到宿舍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一旁的舍友们就上演了新学期“第一懵”你说的是什么暗语吗?为什么我一句都听不懂?

“宿舍最难懂的方言”喜提热搜,有人在评论中点名湖南引发网友共鸣——明明都是湖南人,为什么舍友的话在自己听来比英语六级听力还难懂?

part.1 十里不同音,一村一方言

在湖南的话语体系中,即使是最简单的人物称呼,不同地区间都有着很明显的差别。

爷爷奶奶这两个称呼为例, 长沙人叫爷爷“dia dia”,叫奶奶“ai(艾) jie(接)”娄底人叫爷爷“o kong”,叫奶奶“捏(nie)捏(nie)”韶山人叫爷爷“ka ka”叫奶奶“nan nan”衡山人叫爷爷”ken ken,叫奶奶“ne ne” 就算是隶属湖南同一地级市的不同地方,彼此依然有可能遭遇“听不懂”的尴尬,此处提名“地区间的方言差别比与外省方言差别还大”的株洲

株洲市区的天元区大多是湘潭语音;石峰区靠近长沙,则是长沙语音; 攸县话则属于赣语,它的特点是与普通话“唱反调”,比如普通话说“热闹”,而攸县话喜欢说“闹热”,“吃饭了吗”说得是“恰饭里不”; 醴陵话虽然同属赣语,但发音里又有不少闽语粤语的音调,修饰形容词的副词很有特色,比如普通话里的“很”在醴陵话有着不同的表达:

勒孪个(很圆的) 蛇瘪个(很扁的) 就酸个(很酸) 侵甜个(很甜) 津咸个(很咸) 刮苦个(很苦) 刮劫个(很涩) 勒壮个(很胖的) 勒子(胖子) 寡瘦个(很瘦) 茶陵地处湘赣边界,两省人员来往十分频繁,加上历史上大量客家人迁入境内,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及茶陵当地土话相互融合,产生了具有多种方言特点的茶陵话; 炎陵县话则有着当地土话客家话的特征。 当我们再将比例尺放大至县城,各村各镇的方言仍然可以让人陷入困惑。想象县城里的一个高中班级里五十几个同学操着不同的口音,宛如一个“小联合国”。

part.2 湖南方言≠湘语 虽然湖南的简称是“湘”,但在湖南境内,除了湘语,还有其他方言。 除少数民族的语言外,中国一共有七大方言区,光是湖南就占有3种,分别为:新/老湘语、赣语、客家话。再加上西南官话,湖南本地的土话、平话、乡话,湖南就有8种不同方言。 而在湖南复杂的方言区内,还有不同的方言片区,叫做“方言小片”。

同样是湘语,还可以细分成以长沙、益阳为代表的长益片,以娄底、邵阳为代表的娄邵片,以吉首、辰溪为代表的吉溆片/辰溆片三大分区,除此以外还有衡州片(以衡阳、衡山为代表)、永全片(以永州、道江为代表),虽同为湘语,发音上却有着较大的差异。 西南官话的分布区域主要在湘西南和湘西北,包含以常德为代表的常鹤片,以怀化、新晃为代表的黔北片和以靖县为代表的岑江片以及以永州、郴州为代表的湘南西南官话和土话并用地区。 赣语主要分布在湘东和洞绥地区,包含以华容为代表的大通片,以平江为代表的昌靖片,以浏阳为代表的宜浏片,以茶陵为代表的吉茶片,以耒阳为代表的耒资片和洞绥为代表的洞绥片客家话则主要分布在湘东南和赣南交界地带的一小片地区。 part.3 为啥湖南人听不懂湖南话? 湖南的方言究竟为什么这么复杂?这里有着复杂的地理因素和悠久的历史因素

湖南境内的赣语和历史上的移民密不可分。历史上有“江西填湖广”的说法,唐朝五代以后,东方的移民进入湖南地区,而江西和湖南接壤,中间也没有山川大河阻隔,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迁徙移动; 明清时期广东福建两地的客家人进入湖南,据史料记载,清朝从顺治到乾隆年间,客家人先后从现在的梅州、惠州、大浦、平远、蕉岭、乐昌迁移到平江,浏阳客家人的祖先大多来自广东东北部和福建西部的汀江流域,主要是广东平远、兴宁、梅州等县市,醴陵的客家人主要来自于福建。 这些迁移不仅带来了不同的语言,也带来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不同的语言文化在湖南地区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才逐渐形成了今天这个包容多样多姿多彩的湖南文化。 而湖南地区地形复杂,多山多水,古时交通不便,逐渐形成了不同地区方言自成一派的格局了。 不过,我们也不必担心湖南人民因交流不便而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同乡感情,因为他们都会说最可爱的弗兰(湖南)蒲腾发(普通话)啊,不管在哪儿,只要塑普一出,就是最可爱的弗兰老乡了!

你对湖南话有什么印象? 欢迎在评论里分享~

user avatar

1.湖南人爱吃的雪糕叫美怡乐。不过美怡乐其实是广东中山的牌子。

2.湖南几乎每个超市,都有整整一两面墙的辣条、豆干、辣鱼等各种辣味零食,即便是再小的超市,都有一排货架全是辣味零食。

3.说起湖南辣味零食那就停不下来了……林妹妹辣条、林妹妹爆鸡皮、味芝元鱼尾鱼排、邵阳的满师傅豆干、常德的北堤麻辣肉、湖南农大出的翻天娃…… 湖南人去外地上大学都会分几包给室友。

4.湖南人会把姜当零食。

5.长株潭地区的朋友基本默认米粉是扁粉,邵阳常德的朋友说的米粉是圆的,吃扁的要一律重新强调吃米面。湖南每个地方的人都会说自己的米粉是最好吃的米粉(小龙虾也是)。

6.湖南人民真的很爱紫苏有没有?紫苏配河鲜,紫苏煎蛋,紫苏煎苦瓜,连桃子都跟紫苏一起做成了解腻小点心^^

7.湖南人不吃花椒。(对不起,这点要强烈纠正!很多湖南人都爱吃花椒,甚至泡茶喝、嚼着吃……)

8.湖南人为了挽留朋友,都曾说过这样卑微的话:好好好,微辣就微辣。

9.湖南人吃辣可以到怎样丧心病狂的程度?嗦粉的时候会把辣条倒进来。

10.“老板,不要放辣椒”“……这菜你来炒”

11.湖南人管盖浇饭叫盖码饭。

12.要带湖南土特产的话,金广源的酱板鸭了解一下,能买一整只就不要买散装,能买散装就不要买真空装。P.S酱板鸭虽然好吃,但比较难嚼,国字脸培养利器。

13.湖南歌厅文化听说过么?最有名的歌厅叫琴岛,不过年轻人没人会去看…

14.很多湖南同学去外地读书都会被室友逼着表演毛主席在开国大典的那句话。

15.半夜爬岳麓山是很多人的青春。

16.长沙长郡中学门口的糖油粑粑、炸炸炸随便一家都好吃。吃完还可以去旁边的杜甫江阁散步消食。

17.不能吃辣的朋友来长沙吃小龙虾不要点口味虾,请点油焖虾!好吃不辣有一点点偏甜口,吃完虾让老板给你下个光头米粉进去,一个人能吃三碗!

18.麓山南路左家垅那里,是长沙颜值最高的地方。

19.橘子洲头是个大公园。

20.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楼都很好看。

21.岳阳也有热干面,但是和武汉的口味不太一样。

22.来岳阳玩,可以试试从南湖徒步到千亩湖。

23.岳阳的服务业做的很饱和,一出门就是各种洗脚城、茶楼、网吧!但旅游业感觉比较应付了事,完全不把自己向旅游城市发展的样子。

24.嫌老干妈不够辣的,试试常德的鲁胡子辣酱,拌饭好恰!

25.常德汽车总站有一块候车区宛如茶馆,感觉可以在里面遛鸟下棋开茶话会。

26.株洲服装业很发达,衣服称斤卖不是传说!株洲妹子们都很喜欢买衣服打扮自己。

27.以铁路出名的株洲,公交系统其实也很发达。

28.株洲有个贺家土宵夜一条街,朋友聚会、请客必去。

29.430、601、331、608,这些株洲人口中的“暗号”其实是指各个厂区。

30.攸县话像日语,娄底话像泰语。特别点名攸县黄丰桥的方言,攸县人自己都听不懂。

31.湖南有个卤菜之乡——武冈。

32.湘潭人最爱嗦的粉是肉丝粉,简简单单却好吃得很,是湘潭人的起床动力。

33.最近邵东撤县设市了,有据可查的邵东县第一份撤县设市资料,在1993年便已写就。这个梦想等了快30年终于实现,恭喜邵东!

34.湖南的橘子都特别好吃,越靠近麻阳那一片越好吃。

35.很多韩国人认为自己的祖先原来是生活在张家界的,觉得送爸妈去张家界旅游是孝道。

36.郴州东江湖的风光不亚于瑞士的图恩湖,尤其是“雾漫小东江”一景,仙境本境,去过的人没一个后悔。

37.郴州有一种早餐叫栖凤渡鱼粉, 五块钱一碗,实打实的鱼汤熬的,还有大块的鱼肉鱼头。在外地的郴州人回到郴州第一件事都是去吃碗鱼粉再回家。一说起栖凤渡鱼粉,只要是郴州人,都会咽一下口水,一股浓烈的鱼香和着辛辣味就回味在嘴里了。

38.郴州的烧鸡公能把四川人、贵州人辣得眼泪流下来,本地人也只敢点微微辣和微辣!烧鸡公对于郴州人的意义,大概相当于辣椒炒肉对于长沙人。

39.新化白溪镇的特产新白腐乳豆腐(湖南人管腐乳叫“猫于”),不太能吃辣的外地同学也赞美连篇,据说是白溪镇的水甜所以做的豆腐很好吃。

40.湖南新化紫鹊界有一片绝美梯田景观,五一、国庆节假期前往也很合适!景点超大,游客少,一点也不拥挤,私以为9月份稻田没有收割时是最美的。

41.湖南自驾游推荐去邵阳南山牧场,堪称南方的呼伦贝尔,有很多奶牛萌萌哒。

42.来邵阳嗦粉,就找街边人多的小店和回民粉店,想吃小龙虾那种夜宵就去江北那一带,挑到你眼花。

43.湘西有座拿下四个“世界之最”的矮寨大桥,从桥底看更壮观。

44.去凤凰,还不如去洪江古商城,这颗湘西明珠“养在深闺人未识”,没什么商业气息,非常古朴。

45.衡山雾凇和日出很值得看,但是山顶真的很冷,记得带件厚外套。

最后说一句,多少人,因为“吃喝玩乐”四个字,留在了大弗兰!

————————————————————————————————

哇哇哇哇哇没想到收到这么多弗兰人的回复,甚至成功唤起了乡愁~~

我已经根据楼里大家的回复修正了一些答案,然后再把一些原先没有提到的列在下面,欢迎各位继续补充!

46.仙都辣酱鸭,味道甩周黑鸭好几条街,肉紧实不柴,香辣过瘾!

47.衡阳的卤粉很出名,卤水浑厚飘香,紫竹林是衡阳人从小吃到大的粉店。

48.去东江湖玩的时候一定要吃几根小摊上的小东江鱼。

48.郴州临武鸭,可以让不喜欢吃鸭的人爱上吃鸭,连鸭骨头也不想放过,临武鸭肉粽也很好吃!

49.雪峰山脚下有个小县城叫洞口县,特产雪峰蜜桔很好吃。

50.新化有座大熊山,七月份平均气温只有19度,是湖南有名的避暑胜地,其实那里的冬天也很美,在有雾凇的时候上山看云海日出,美得不像话。

51.永州鸡鸭也很绝!东安鸡酸酸辣辣回味无穷,汤汁拿来煮面泡饭都是一绝,血鸭则是用鸭血包裹鸭肉韧劲十足。

52.平江是辣条发源地,卫龙的创始人也是平江的!

53.每个湖南学子去外地上学,都会被问:你去看过快本和天天向上吗?你见过何炅和汪涵吗?


欢迎大家来撩知乎机构号:美团民宿

来湖南玩,记得来找我们订高性价比、高颜值的民宿呀^^

user avatar

一个不吃辣的湖南人活得好艰难……


ps:谢谢大家点赞和评论,真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原来不只我一个弗兰人不能吃辣!!

user avatar

1,饭店吃饭,结账的时候发现米饭不要钱。吃遍淮河以北的我被震惊了。吃了六碗后被服务员问是不是山东的~~看人真准。

2,白沙井的水蹲下就可以打。和其他地方的古井用绳索木桶不一样。真好喝,比玉泉山的水好喝多了。

3,感觉到处都是棋牌室和麻将馆。从小被教育远离这些的我被震惊了,里面18到88岁的人都有,桌上摆着钱,好像小于五元的不违规啥的,不太懂。反正这种状态在我们村早被喝茶了。

4,作息时间好奇怪,为什么晚上十点以后才开始出门逛街,男女老少都有。

5,第一次感觉到我其实还挺高的,175,第一次感觉我还挺胖的,当时68公斤。

6,没暖气,冬天真不好过,湿冷太痛苦了,空调真不如暖气。

7,好多人喜欢奇志大兵,当时我喜欢郭德纲和曹云金。对于奇志大兵的有些包袱听不懂,觉得不好笑,长沙的朋友听不懂德云社,也觉得德云社不好笑,所以就互相翻译解释包袱。

8,年轻人的穿衣打扮风格很潮,偏苏杭风格。可能我是北方人的缘故,感觉南方都很潮,除了湾湾,湾湾偏日系,比较冷。

9,馒头为什么是甜的,包子里面为什么有辣椒。饮食习惯有意思。

10,岳麓书院门票相对不便宜,感觉和上海城隍庙一样,不值。

11,方言听不懂,真心听不懂,特别是老年人说话。听完他们互相交流,发现影视剧中的毛爷爷说话普通话好标准。

12,还有那个槟榔~~嚼起来那个感觉理解不了,还让牙齿变黑。也许就像湖南的哥们理解不了我吃饺子为什么要配蒜泥一样吧。我看他们吃槟榔的表情和他们看我生吃大葱的表情一样一样的。

13,湖南美女甲天下。并非浪得虚名~

14,腊肉,风干鸡,等等一些食物为什么要晒在外面,有的在马路边,有的在小区楼与楼之间,真不怕猫偷吃吗?




user avatar

1.重庆的辣跟湖南的辣比不了。

报志愿的时候想过饮食问题,本来以为重庆跟湖南邻省,而且重庆也是吃辣的,对于湖南饮食应该是可以适应的。我错了,湖南的辣我真的受不住啊啊啊啊啊。点菜,但凡可以放辣的,我都只要一点点,不能不要,我觉得一点点是我作为一个重庆人最后的尊严。

2.湖南人吃辣椒炒肉是吃里面的辣椒的。

我室友每次点辣椒炒肉都会跟阿姨说一句多一点辣椒,少点肉,但是打饭阿姨一般不理她。

3.湖南真的很多雨,而且我感觉天气比重庆还极端。

本来以为重庆没有春秋天,到了湖南发现重庆的春秋天还是挺长的。而且湖南夏天很热冬天很冷,18年还下大雪了,但是本地人表示这个雪也很罕见。

4.湖南的口音真的千奇百怪。

都是湖南的,但是口音差距真的很大。她们互相都听不懂。我每次听她们说方言跟听外语似的。但是很神奇的是,重庆的、永州的、桂林的三个人方言交流无障碍。

我爸送我来长沙的时候巨好笑,他不管跟谁说话都说重庆话,买票啊点菜啊,别人听不懂,他就很认真地看着那个人,然后用重庆话再说一遍。

5.我以为在长沙,明星遍地走。。。

事实上,我连校门都不怎么出,更别说碰到什么明星了。但是长沙的黄花机场倒真的是有很多明星。

6.最后,湖南人的塑普真的是一种比东北口音更能带偏的,而且是在我还没反应过来不自知的时候被重庆的同学说,我说普通话有湖南口音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我算是在湖南“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确实有不少当初来之前压根不知道,来了之后才恍然大悟的事情。我跟你好好唠唠:1. 辣椒,真的不止是辣椒,是生活方式!我来湖南之前,也知道湖南菜辣。但具体有多辣?辣到什么程度?我以为就是吃个水煮鱼、麻辣香锅那种程度。结果来了才发现,辣是渗透到骨.............
  • 回答
    说起重庆,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画面大概是那些层层叠叠的山城建筑,穿楼而过的轻轨,还有那让人垂涎欲滴的火锅。我去重庆之前,也和其他人一样,对这座城市有着满满的期待。但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座城市还有这么多隐藏的惊喜,是那些热门攻略里难以窥见的。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重庆的“地下世界”。你以为它只是地面.............
  • 回答
    去重庆之前,我对这座城市大多是从网上和朋友的只言片语中了解的,什么“山城”、“火锅之都”、“魔幻8D”等等,脑子里大概勾勒出一个立体、热辣、有点迷幻的印象。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深入其中后,很多之前模糊的概念才变得清晰鲜活,甚至是一些让我大感意外、耳目一新的地方。第一个颠覆我认知的,是重庆的“立体”远.............
  • 回答
    离开北京,踏上前往陕西的旅程,我心中装着对这片古老土地的种种想象——兵马俑的宏伟、古城墙的沧桑,以及那些流传千年的传说。然而,抵达之后,一些真正触动我、让我对陕西有了全新认知的细节,远比我预设的要丰富和深刻。到了陕西,我才真正理解“黄土高原”这四个字的分量。我之前以为,黄土高原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代表.............
  • 回答
    去香港之前,我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大多来自电影、电视和朋友的零星分享。大概是个节奏快、高楼林立、美食遍地,又有点拥挤的地方。然而,当我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那些零碎的印象,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很多事情,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实和微妙。1. 空间的极致运用,远超想象的密集与高效。我以为香港已经.............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身体,也无法亲身经历旅行。所以严格来说,我无法“去了泰国以后才知道”什么事情。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个人去泰国旅行后可能会有的发现和感悟,并尽量用更具个人色彩的语言来表达,去除“AI痕迹”,让它听起来更像一个真实的人的分享。请允许我“幻想”一下,如果我是一个能体验世界的人,去了泰国之.............
  • 回答
    去成都之前,我对它的印象,大概和很多人一样,就是熊猫、火锅、茶馆,感觉是个安逸闲适的城市。但去了之后,才发现成都远不止这些,很多细节都让我印象深刻,也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一些认知。最让我意外的,是成都人的“精明”和“市侩”。 这不是贬义,而是一种我从未体会过的生活智慧。比如,走在街上,你会发现到处都是.............
  • 回答
    我一直对中国的大江南北充满好奇,旅行的足迹也渐渐多了起来。在这些城市中,有几个地方,是我每次回想起来,都忍不住想再次踏足的,它们各自有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丽江第一次去丽江,大概是很多年前,那时候它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声名在外,古城的味道更浓郁,也更原始。我记得刚到古城的那天,夕阳把古老的纳西族民.............
  • 回答
    关于火车安排车厢是否会诱导消费者进行更高消费,以及这种行为是否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要理解火车票的定价和车厢安排。通常情况下,火车票的价格是根据座位等级来确定的,比如硬座、软座、硬卧、软卧、二等座、一等座、商务座等等。不同等级的车厢在舒适度、服务以及价格上都有.............
  • 回答
    这世界上的确有些地方,当你亲身踏足,那种震撼和惊叹是任何文字都难以完全描绘的。我曾经去过一个地方,至今想起来,心中仍旧会涌起一种难以置信的感叹:“世界上竟然还有这种地方!”那是在中亚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国家,具体名字我不打算在这里说透,因为它自带一种神秘感,也因为那种“隐藏”的感觉是它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回答
    澳洲这个地方,怎么说呢,我去之前脑子里都是海滩、冲浪、袋鼠,还有漫山遍野的桉树林。来了之后,才发现它远不止这些,很多细节比我想象的要鲜活得多。关于天气,它真的不是一年四季都阳光明媚。我之前以为澳洲嘛,热带、亚热带的,天气肯定一直很舒服。结果呢,我在墨尔本待的那段时间,简直把我惊到了。一天之内经历四季.............
  • 回答
    去武汉之前,我对这座城市有很多预设和想象,大多是基于新闻报道、网络信息和历史故事。然而,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深入体验后,才发现许多事情都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生动,甚至有些颠覆我的认知。以下是我去武汉后才知道的一些事情,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武汉的“江湖气”远不止美食和方言,更是一种骨子里的洒脱与包.............
  • 回答
    去泰国之前,我总觉得它不过是海滩、寺庙和芒果糯米饭的组合。然而,当双脚真正踏上这片微笑的土地,很多隐藏的细节才慢慢浮现,让我对这个国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下是一些我到了泰国才知道的事情,写出来,希望能让你也对泰国多一点点“偷窥”的好奇。1. 摩托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泰国人民的“生活哲学”去泰国.............
  • 回答
    去英国之前,我脑子里对它的印象,大概就跟很多中国人一样:女王、大本钟、福尔摩斯、英式早餐、以及永远下不完的雨。这些标签都对,但远不是全部。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很多之前“理所当然”的事情,在现实中是那么鲜活,又带着些我未曾想到的细微之处。一、关于“下雨”这件小事:我一直以为英国就是个阴雨绵绵的地.............
  • 回答
    福建,一个名字里就带着海风和山峦气息的地方。去福建之前,我脑海里对它的印象大概就是武夷山、土楼,还有一些零星的海鲜照片。但当双脚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听着口中那些带着点闽南腔的方言,才发现,那些零碎的印象,不过是冰山一角。第一,关于福建,我才知道这里不是只有一个“福建话”。我之前总以为.............
  • 回答
    在出发去上海之前,我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大概停留在“摩天大楼林立”、“东方巴黎”这样的标签里。总觉得它应该是个非常光鲜亮丽、高不可攀的地方。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住下来,感受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上海远不止是那些明信片上的照片,它有太多让人惊喜,甚至可以说是“意外”的细节,是我之前从未想过的。1. 它的.............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我玩过一些地方,确实有些城市会让你产生一种“我好像不在国内”的错觉。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是那种氛围、那种感觉跟我们印象中的中国不太一样。先说一个我印象最深的,厦门。我第一次去厦门,大概是十年前吧,当时就被它那种慢悠悠的节奏给“骗”了。走在鼓浪屿上,那些租界的建筑风格,加上随处可见的小巷.............
  • 回答
    最近,有这么一句话,在我脑海里盘旋了好久,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像是被精准地戳中了某个柔软的角落。那是关于“成长的代价”。我一直觉得,我们好像被一种隐形的期待推着走,希望我们能变得更优秀,更有能力,更“成熟”。听起来是那么正能量,对吧?从小到大,我们的父母、老师,社会上各种声音,都在反复强调“努力”、“.............
  • 回答
    离开北京,坐了几个小时的高铁,窗外的景象从高楼林立逐渐变成了绵延的田野,绿色的麦浪在风中起伏,我就知道,我离那个我魂牵梦绕的山东,又近了一些。来山东之前,我对它的了解,多半来自课本、新闻,还有那些关于大海、关于孔子的模糊印象。然而,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山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也真实得多。一、.............
  • 回答
    去东北之前,脑子里关于那片土地的印象,大概就跟很多人一样,是《乡村爱情》里那永远化不开的浓浓乡土味儿,是赵本山小品里自带笑点的东北话,是冬天漫天飞雪的北国风光。可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一切的想象都只是冰山一角。有很多细致入微的事情,是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那种“原来是这样”的顿悟。关于东北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