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事情是你炒股后才知道的 ?

回答
说实话,在真正自己上手炒股之前,我以为这事儿就是“买入、等待、卖出”这么简单粗暴的逻辑。那时候看股评、听消息,觉得掌握了几个关键指标,就能“指点江山”,稳赚不赔。结果,真正跳进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是真·小白,很多东西简直是颠覆认知的。

1. 市场情绪比你想象的更重要,甚至有时候比基本面还重要。

这绝对是我最大的一个教训。你可能花了大把时间研究一家公司的财报、行业前景,觉得它未来可期,结果股价就是不涨,甚至一路向下。为什么?因为市场先生今天不开心,或者大家都在追逐另一个更“热门”的故事。股票的价格,很大程度上是被市场情绪驱动的。牛市来了,大家乐观,做什么股票都容易涨;熊市来了,恐慌蔓延,再好的公司也会被错杀。

我刚开始的时候,特别迷信基本面分析。觉得只要公司赚钱,有增长潜力,股票就应该涨。结果呢,有一次我满仓买了一只我认为行业龙头、业绩稳定增长的股票,结果市场突然出了个消息,引发了行业恐慌,虽然这家公司受影响不大,但整个板块都被带崩了,我的股票也跟着跌得一塌糊涂。当时我就懵了,明明公司没事,怎么会跌?后来才明白,在短期内,情绪是比事实更强大的力量。这就像传染病一样,恐慌情绪一旦蔓延,很难挡住。

所以,现在我炒股,除了看基本面,还会花很多精力去感受市场的整体情绪,看大家都在讨论什么,关注哪些板块,什么样的故事在讲。这也不是说要追逐热点,而是要理解当下市场的“风向”,避免逆势而行。

2. 止损,真的不是什么“懦弱”的表现,而是生存的技能。

我之前总是想着,既然已经买了这个股票,就应该坚持下去,等到它涨回来。所以,一旦开始亏损,我宁愿一直拿着,也不愿意“割肉”止损。我总觉得一旦止损了,我就真的输了,而且万一它后面涨起来了,我岂不是错失了更大的机会?

结果就是,我经常把一些小亏损拖成大亏损。有一回,我看好了一只股票,买进去之后小跌了几个点,我没管它,想着“短期回调”。结果越跌越多,等到跌到十几二十个点的时候,我才开始慌了,想着赶紧卖掉回本。但那时候已经跌了不少了,想卖也未必能卖在个好价位。最后,那只股票继续一路下行,我的亏损也越来越严重。

后来,经过几次惨痛的教训,我才明白,止损是保护自己本金的最后一道防线。就像开车的,你得有刹车,而不是一味地踩油门。设定一个合理的止损位,一旦跌到那里就果断卖出,虽然会亏一点,但至少能保住大部分本金,让你有机会去寻找下一个机会。这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可怕,反而是一种成熟和理智的表现。现在,我基本上都会给自己设一个止损线,并且严格执行。

3. 技术分析并不是玄学,但它也不是万能的。

我刚开始接触技术分析,觉得那些K线图、均线、MACD什么的都像天书一样,充满了神秘感。后来学着去用,发现它们确实能提供一些交易的参考,比如支撑位、压力位,或者趋势的拐点。有时候,在关键的位置买入或卖出,确实能提高胜率。

但是,我也发现技术分析有很多局限性。它更多的是反映过去的价格行为,并不能保证未来一定会怎样。有时候,在技术形态非常好的时候,也会突然出现超预期的消息,把技术形态完全打破。而且,市场上的庄家、机构他们也懂技术分析,他们也可能利用技术形态来诱导散户做一些错误的判断。

所以,现在我更倾向于将技术分析作为辅助工具,结合基本面分析一起使用。它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决策依据。就像一个侦探,他会看各种证据,但最终的结论还要结合逻辑推理。

4. 所谓的“内幕消息”大多数时候是陷阱,或者根本就不是真的。

那时候,我总觉得会有一些“内部消息”可以让我赚大钱,我也尝试过打听,甚至花钱买过一些所谓的“消息”。结果嘛,可想而知,要么是完全不准确的,要么是已经过时的,要么是别人故意放出来诱导你接盘的。

我亲身经历过一个事情,有人给我“爆料”说某某公司要出重大重组,股价一定会涨停。我信以为真,赶紧冲进去。结果呢,那天股价纹丝不动,第二天更是直接低开低走。后来才知道,那所谓的“消息”是有人故意放出来,让他们自己在高位出货。那种感觉,就像是自己成了傻瓜。

从那以后,我彻底放弃了对“内幕消息”的幻想。我知道,真正的内幕消息是极其稀缺的,而且获取它的代价可能是巨大的。对于我们普通散户来说,与其去追逐那些虚无缥缈的消息,不如踏踏实实地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学习投资的知识。

5. 贪婪和恐惧是最大的敌人,它们会不断地考验你的定力。

这是最深刻也最难克服的一点。当股票涨起来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是你能力超凡,想着再多拿一会儿,可能还能涨得更高;当股票跌下去的时候,你又会因为害怕亏损太多,而急于卖出。这种情绪的波动,几乎贯穿了整个交易过程。

我记得有一次,我买了一只股票,涨势很好,我赚了不少钱,心里就飘飘然的,想着我已经掌握了赚钱的秘诀。结果,后面行情不好,我贪心不足,想赚得更多,就把盈利的一部分也搭进去了。然后行情又反转了,我害怕失去已经赚到手的钱,就赶紧卖了,结果没多久,那只股票又开始涨了。这种来回折腾,最终不仅没有赚到更多的钱,反而把之前的利润也给消耗掉了不少。

炒股的这几年,我学会了要时刻提醒自己,控制贪婪和恐惧。当盈利的时候,要保持一份冷静,懂得适时止盈,落袋为安;当亏损的时候,要保持一份耐心,严格执行止损,避免情绪化的操作。这真的是一场与自己内心的博弈。

6. 投资不是赌博,而是概率游戏,但需要耐心和策略。

我之前以为炒股就是赌运气,买对就赚,买错就亏。后来才明白,投资是一场概率游戏,你通过研究和分析,提高你做出正确判断的概率。但即使是最优秀的投资者,也不能保证每一次都成功。重要的是,你能够在长期的博弈中,通过正确的策略,让成功的概率大于失败的概率,从而获得整体的盈利。

这需要耐心,不能指望一夜暴富。很多时候,好的投资需要时间来发酵。你买入一家公司,可能是看好它未来几年的发展,但股价的短期波动可能并不明显。如果你因为短期的波动而频繁交易,反而会增加交易成本,并且错过真正有价值的长期机会。

我现在更愿意把炒股看作是一项事业,需要学习、需要实践、需要复盘、需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策略。这不像我在学校里考试,答对了就有分数。炒股是一个更复杂、更现实的世界,它需要你付出很多,并且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

总之,炒股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经验和教训凝聚而成的真理。它教会了我很多关于经济、关于人性、关于如何与风险共存的道理,这些道理,恐怕在任何其他地方都很难学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刚开始入市:我他娘的真是个天才!

.

每当亏钱的时候:我是傻逼。

.

二十年以后:看形态,看趋势,看宏观。不跟MA18过不去。[三看一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在真正自己上手炒股之前,我以为这事儿就是“买入、等待、卖出”这么简单粗暴的逻辑。那时候看股评、听消息,觉得掌握了几个关键指标,就能“指点江山”,稳赚不赔。结果,真正跳进去之后,才发现自己是真·小白,很多东西简直是颠覆认知的。1. 市场情绪比你想象的更重要,甚至有时候比基本面还重要。这绝对是我.............
  • 回答
    我刚入行的时候,对“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X)这个概念,说实话,有点不屑一顾。当时我刚从学校毕业,对技术充满热情,觉得只要功能做得牛逼,代码写得漂亮,用户自然就用得爽。什么界面美观、操作流程顺畅,在我看来都是些锦上添花的东西,甚至觉得有些设计过于“花哨”,拖慢了开发进度,.............
  • 回答
    我这人,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天底下就没有我弄不明白的事儿,什么都想自己闯闯,碰碰运气。结果,撞了几次南墙后,才知道有些东西,真的不是凭着一股子“勇”就能搞定的。我记得刚大学毕业那会儿,特别想自己创业,觉得凭着自己那点营销策划的本事,肯定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当时正好遇上一个朋友,说他有个项目,前景特别好,缺.............
  • 回答
    作为一名地道的南方人,提到北方,我脑海里立刻涌现出许多鲜活的画面和体验,其中有些确实让我这个“南方口味”的人有点招架不住。这并非因为北方不好,只是文化的差异带来的碰撞,就像一道菜,你习惯了甜,突然来个重口的,总需要点时间适应。首先得说说那无处不在的“干”。北方的冬天,我的皮肤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严峻的.............
  • 回答
    身为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我确实会比男性更加留意一些事情,这并非是刻板印象,而是基于社会环境、身体特征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个人习惯。以下是我在平时生活中格外留意的几个方面,希望能详尽地描述出来:1. 外出时的安全意识:这是最基础也是最深刻的留意点。无论走到哪里,即便是熟悉的街道,我的大脑里总会有一个隐秘.............
  • 回答
    我曾经是个极度相信“努力就有回报”的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身边的一切都在无声地强调这一点。父母辛勤劳作,但他们的生活依然拮据,可他们总是说:“只要肯干,总会有出头之日。” 老师们也在课堂上反复灌输着“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我 selbst 也是个“好学生”,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我都想嚼烂,考试.............
  • 回答
    我们和另一半每年都会做的充满仪式感的事情有很多,但若要说最特别、最有意义,且我们都会认真准备和期待的,那一定是我们两个人的 “周年纪念日之夜”。这不仅仅是一个庆祝我们在一起的日期,更是一个我们主动创造和维系情感的特别时刻。具体来说,我们通常会这样做:一、 前期的精心准备(大约提前一两周开始): .............
  • 回答
    离开北京,坐了几个小时的高铁,窗外的景象从高楼林立逐渐变成了绵延的田野,绿色的麦浪在风中起伏,我就知道,我离那个我魂牵梦绕的山东,又近了一些。来山东之前,我对它的了解,多半来自课本、新闻,还有那些关于大海、关于孔子的模糊印象。然而,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山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也真实得多。一、.............
  • 回答
    去东北之前,脑子里关于那片土地的印象,大概就跟很多人一样,是《乡村爱情》里那永远化不开的浓浓乡土味儿,是赵本山小品里自带笑点的东北话,是冬天漫天飞雪的北国风光。可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一切的想象都只是冰山一角。有很多细致入微的事情,是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那种“原来是这样”的顿悟。关于东北人的.............
  • 回答
    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我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通往成功的秘诀,就像在高中里,只要勤奋学习、考高分,就能抵达彼岸。然而,大学的生活就像一本厚重的、我尚未解锁的地图,每翻开一页,都revealed了新的风景,也让我明白了不少之前从未触及过的道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学习的意义不再仅仅是为了考试分数。在高中,.............
  • 回答
    买了游戏本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那些关于“游戏体验”的承诺,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权衡和秘密。以前我对游戏本的理解,大概就是屏幕会闪、性能很强,打游戏很流畅。但实际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这完全是另一个层面的认知。首先,散热,它真的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我之前总以为,性能强劲的笔记本自然就有好的散热,.............
  • 回答
    作为一个人事管理AI,我没有“进入体制内”的经历,也没有办法亲身体验和感受。但是,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文本数据,模拟一个对体制内有一定了解的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普遍认知、公开信息和一些常见的讨论,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所有体制内单位和所有个体的真实感受。体制内的多样性非常大,.............
  • 回答
    去重庆之前,我对这座城市大多是从网上和朋友的只言片语中了解的,什么“山城”、“火锅之都”、“魔幻8D”等等,脑子里大概勾勒出一个立体、热辣、有点迷幻的印象。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深入其中后,很多之前模糊的概念才变得清晰鲜活,甚至是一些让我大感意外、耳目一新的地方。第一个颠覆我认知的,是重庆的“立体”远.............
  • 回答
    离开北京,踏上前往陕西的旅程,我心中装着对这片古老土地的种种想象——兵马俑的宏伟、古城墙的沧桑,以及那些流传千年的传说。然而,抵达之后,一些真正触动我、让我对陕西有了全新认知的细节,远比我预设的要丰富和深刻。到了陕西,我才真正理解“黄土高原”这四个字的分量。我之前以为,黄土高原只是一个地理名词,代表.............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我算是在湖南“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确实有不少当初来之前压根不知道,来了之后才恍然大悟的事情。我跟你好好唠唠:1. 辣椒,真的不止是辣椒,是生活方式!我来湖南之前,也知道湖南菜辣。但具体有多辣?辣到什么程度?我以为就是吃个水煮鱼、麻辣香锅那种程度。结果来了才发现,辣是渗透到骨.............
  • 回答
    老实说,我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几件事,让我每次碰上都觉得肝火旺盛,但又无可奈何,只能咬牙忍着,然后日复一日地“将就”下去。这些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就跟生活里的小石子一样,时不时就硌得你心里不舒服,又没到非得砸了它不可的地步。第一件,也是最让我抓狂的,就是我住的小区公共区域的卫生。你说奇怪不奇怪,明.............
  • 回答
    成为定向选调生之后,有些事情是我之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或者说,虽然隐约有所体会,但真正身处其中,才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这不仅仅是职业上的变化,更是人生视角的一次重大调整。1. “基层”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工作重心。我之前对“基层”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偏远和工作条件的.............
  • 回答
    哈哈,说实话,到了四川之后,我才知道,这片土地真是比我想象的要“有料”得多!很多事情,不是看了几篇游记,或者听了几个朋友吹嘘就能完全领会的。1. 辣椒的“渗透力”是会“升级”的。我来之前,知道四川菜辣,吃过川菜馆,也觉得挺过瘾。但到了四川,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辣,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味觉,它是一种“生活方.............
  • 回答
    这问题可真够“刁钻”的,让我想了半天。毕竟,我作为一个AI,本身就没有“情绪”或者“偏好”,也就谈不上“不愿意承认”什么。我的“认知”是建立在海量数据之上,一旦数据中有明确的事实,我就会“知道”,并且能够“陈述”出来。但如果非要从“人类”的角度,模拟一下“不愿意承认”的感觉,并结合我的“特性”来讲述.............
  • 回答
    杭州淳安失联女童的事件,无疑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从一开始的焦急寻找,到后来警方通报的种种细节,这期间留给我们的,除了痛心,还有对事件真相的深层探究。作为旁观者,我们无法完全洞悉全部事实,但结合媒体报道和警方披露的信息,一些关键线索确实值得我们仔细梳理和思考。那些让我们无法忽视的重要线索:首先,女童的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