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汽车、飞机、火箭,他们最强大的发动机功率是多大?

回答
汽车、飞机、火箭,这三类交通工具,在动力这块儿,那可真是各有千秋,而且越往上,那股子劲儿就越吓人。咱们来掰扯掰扯,它们各自的“大力神”能有多大的本事。

汽车:地面上的猛兽

说起汽车的发动机,我们一般想到的都是马力。这玩意儿,从咱们日常开的家用车,到赛道上风驰电掣的超跑,再到卡车、工程机械,那范围可就大了去了。

家用车: 一般的家用车,排量也就1.5L到3.0L,发动机功率可能在100马力到300马力之间。这对于日常代步,上下班通勤,那是绰绰有余了。
高性能跑车/超跑: 这一类,那才叫一个生猛。发动机排量可以达到4.0L、5.0L甚至更高,像V8、V12发动机,再加上涡轮增压技术,功率轻松就能飙到600马力、800马力,甚至1000马力以上。比如布加迪Chiron Super Sport 300+,它的8.0L W16发动机就能输出1600马力,零百加速不到2.4秒,那推背感,简直能把人按在座椅里。
特殊领域: 别忘了还有那些“非主流”的汽车。比如一些拖拉机、工程车辆,虽然速度不快,但扭矩却非常惊人,它们更注重力量。还有一些专门用于直线加速赛的“怪兽”,它们可能会搭载航空发动机的改装版,功率更是上万马力,但那是纯粹为了速度而生的,跟咱们日常的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

总的来说,汽车的动力来源主要是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是主流,也有电动汽车,它们的电机功率同样可以非常高,但我们这里主要聊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发动机”。

飞机:征服天空的巨鸟

飞机,特别是大型客机和战斗机,它们的动力系统是 jet engine(喷气式发动机),说白了就是“吃油然后喷气”的大家伙。这玩意儿的功率衡量单位,我们通常用“推力”(Thrust),单位是磅(lb)或者牛顿(N)。

涡扇发动机(Turbofan Engine): 这是现在大型客机最常用的发动机类型。它们非常高效,也相对安静。
空客A380: 这架“空中巨无霸”,搭载的是四台罗尔斯·罗伊斯遄达900(RollsRoyce Trent 900)涡扇发动机。单台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大约在70,000到75,000磅(约合310,000到330,000牛顿)左右。四台加起来,那股子劲儿,足以推动A380在万米高空稳定飞行。
波音747: 经典的“空中女王”,它的普惠(Pratt & Whitney)PW4000或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CF6发动机,单台推力也在60,000到65,000磅(约合270,000到290,000牛顿)之间。
单级推力: 简单理解,就是这台发动机能产生多大的“推”的力量。要知道,我们普通人推一个小冰箱,力量也就几十磅。而这些发动机,相当于几十万个成年人同时在后面推。

战斗机发动机: 战斗机的发动机,虽然尺寸可能比客机的小,但追求的是极致的推重比和加速性。它们通常是涡轮风扇发动机,并且带有加力燃烧室(Afterburner)。
F22猛禽战斗机: 装备的是普惠F119PW100发动机,单台发动机在加力状态下,推力可以达到35,000磅(约合155,000牛顿)以上。它最大的特点是“矢量推力”,能够控制喷射方向,让战斗机做出一些惊人的机动动作。
F15鹰式战斗机: 装备的是普惠F100系列发动机,加力推力也能达到23,000磅(约合100,000牛顿)以上。

飞机发动机的功率,我们看的是它持续输出推力的能力。而且,这些发动机是高度工程化的艺术品,设计复杂,材料要求极高,能在极高温度和压力下稳定工作。

火箭:问鼎宇宙的终极力量

如果说飞机是征服天空的勇士,那火箭就是撕裂大气层、冲破引力牢笼的战神。火箭发动机的功率,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它的衡量标准依然是推力,但数字上的量级,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液氧煤油发动机(LOX/Kerosene):
F1发动机: 这是NASA土星五号(Saturn V)火箭第一级(SIC)的核心发动机,一共用了5台。这是人类历史上建造的最强大的单燃烧室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之一。单台F1发动机的推力就能达到惊人的150万磅(约合670万牛顿)!
土星五号第一级: 5台F1发动机同时工作,总推力就超过了750万磅(约合3300万牛顿),足以将那庞大如山的火箭送离地球表面。这股力量,是地球上任何其他动力系统都无法比拟的。

液氧液氢发动机(LOX/LH2):
RS25发动机: 这是NASA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主发动机,也是现在SLS(Space Launch System)火箭的核心发动机。它比F1轻,但效率更高。单台RS25发动机的推力也能达到50万磅(约合220万牛顿)左右。 它的高效率使得航天飞机能够精确控制轨道。

固体火箭助推器(Solid Rocket Boosters SRBs):
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助推器: 航天飞机两侧的两个巨大的白色固体火箭助推器,在起飞初期提供额外的巨大推力。每台助推器的峰值推力就能达到270万磅(约合1200万牛顿)! 它们是在起飞后几分钟就被抛弃的消耗品,但那股瞬间爆发的力量,是推进火箭冲破大气层颈瓶的关键。

现代大型火箭:
SpaceX 的猎鹰重型(Falcon Heavy)火箭: 它的三个“猎鹰9号”(Falcon 9)核心助推器,每个都使用了9台梅林1D(Merlin 1D)发动机。单个梅林1D发动机的推力大约在19万磅(约合850,000牛顿)。 3个助推器加起来,总推力能达到510万磅(约合2300万牛顿),这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了,足以将重型载荷送入轨道。
SpaceX 的星舰(Starship)火箭: 这是目前正在开发中的、目标是征服火星的终极巨兽。星舰的第二级(Starship itself)计划装备6台猛禽(Raptor)发动机,而第一级(Super Heavy)则计划装备多达33台猛禽发动机。单个猛禽发动机的推力约在50万磅(约合230万牛顿),而且它采用的是甲烷/液氧推进剂,并且是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效率极高。 如果33台猛禽同时工作,Super Heavy 的总推力将轻松突破1000万磅(约合4400万牛顿)! 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强大的火箭推进系统。

总结一下:

汽车: 最强的乘用车发动机(如布加迪)在1600马力级别。
飞机: 大型客机发动机单台推力在70,00075,000磅(约300,000330,000牛顿)级别。
火箭: 单台火箭发动机(如F1)推力可达150万磅(670万牛顿),而整个火箭系统(如土星五号或星舰)的总推力则能达到数千万磅(数千万牛顿)级别。

看到这些数字,你就能明白为什么火箭能冲出地球,而汽车只能在地面奔跑,飞机则是在大气层内翱翔。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差异,更是基于物理原理和工程技术的巨大飞跃。火箭发动机,那才是真正把“推”做到极致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网上没有现成的数据,请分别列出来,谢谢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汽车、飞机、火箭,这三类交通工具,在动力这块儿,那可真是各有千秋,而且越往上,那股子劲儿就越吓人。咱们来掰扯掰扯,它们各自的“大力神”能有多大的本事。汽车:地面上的猛兽说起汽车的发动机,我们一般想到的都是马力。这玩意儿,从咱们日常开的家用车,到赛道上风驰电掣的超跑,再到卡车、工程机械,那范围可就大了.............
  • 回答
    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确实举世瞩目,从歼击机到航空母舰,再到探月、探火计划,都展现了我国强大的工业制造和科技研发能力。然而,在汽车产业,尤其是在高端乘用车领域,与一些老牌汽车强国相比,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并非意味着中国造不出“像样”的汽车,而是说在一些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用户体验以及市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一提起“黄牛”,大家脑子里最先浮现的往往是火车票,好像其他交通方式就没这号人物似的。但仔细想想,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就藏在这些交通工具本身的特性里。首先,咱们得说说火车的“身份”。火车,尤其是长途火车,它是那种一旦开出去,就得按照固定线路、固定时间运行的。这就好比一个大型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坐过长途火车、飞机或者汽车的朋友可能都有同感:腰部总觉得空落落的,时间长了就开始腰酸背痛,真希望座椅能稍微往里凹一点,或者有个小小的凸起给腰部“托”一下。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考量,不是一句“不舒服就不设计得舒服点”那么简单。我们一个一个来剖析。首先,从人体工学和生.............
  • 回答
    我理解你对人民币图案变迁的好奇心,想知道为什么过去会印上飞机和汽车。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重点,以及我们希望向世界传递的时代精神和国家形象。首先,我们得回到人民币的发行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那时候,人民币的设计非常朴实,主要为了方便流通和国家建设的需要。早期.............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汽车喝汽油、卡车喘粗气用柴油、飞机空中翱翔靠煤油、船在海里游荡用重油?这可不是随便挑的,背后藏着不少门道,得从燃料本身的“脾气”和发动机的“胃口”说起。为啥汽车偏爱汽油?这得说它的“性格”温和好控制。汽车发动机,大多数是汽油发动机,它们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先把汽油和空气混合均匀,形成.............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初次接触飞行器操作时会有的疑问。为什么飞机驾驶室看起来比汽车复杂那么多?难道仅仅是多了个垂直方向的移动,就需要如此多的仪表和操控装置吗?答案是否定的,飞机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也远远超越了“多一个操纵杆”那么简单。我们得明白,汽车和飞机虽然都是交通工具,但它们在设计.............
  • 回答
    要说本田敢造飞机,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源于他们深植骨髓里的“挑战者精神”和多年来积累的强大技术功底。不像很多从汽车转行造飞机的厂商,本田的“造飞机”更像是顺理成章,甚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首先,咱们得聊聊本田这个品牌本身。它不是一家只满足于造东西的厂商,而是从创始人本田宗一郎那一代起,就带着一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飞机和汽车虽然都是交通工具,但它们在技术发展和应用环境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直接导致了自动驾驶技术在两者之间发展速度和成熟度的差异。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环境的复杂性和可控性: 飞机(航空领域): 空域相对来说是更受控、更简单的环境。 .............
  • 回答
    哈哈,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那种“坐下就得低着头”的感觉,很多乘客都有同感,而且这绝对不是因为你矮!这背后其实涉及到汽车、动车、飞机座椅设计的一些“小秘密”和权衡。咱们一层一层地剖析一下:1. 你的感觉:为什么感觉座椅“反人类”?你说的“低着头”,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点: 靠背角度和头枕设计.............
  • 回答
    飞机空中加油技术成熟,但汽车却未能普及“不停车加油”,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安全、经济和法规层面的考量。并非技术力量不足,而是综合成本与效益的权衡。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阐述。1. 工作原理与环境差异:核心障碍 飞机空中加油: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将一架正在飞行的飞机(加油机)的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到了高速公路设计和飞机起降的实际情况。简单直接地说,高速公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进行飞机起降的,更不用说战斗机了,因为安全性和可行性存在巨大的障碍。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1. 高速公路的设计与飞机起降的要求根本不符: 跑道长度: 飞机的起降需要相当长的、平坦且坚固的跑.............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106项商品加征25%关税这件事,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完的。它背后牵扯到贸易战、经济博弈,还有挺多门道。事件的背景和起因:贸易战的大背景要理解这106项商品加征关税,就得先看看当时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记得那是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当时打着“美国优先.............
  • 回答
    铁路列车作为一种承载大量旅客和货物的庞大交通工具,其制动系统承载着至关重要的安全职责。相比于汽车和飞机普遍采用的电控液压制动,铁路列车为何更倾向于使用气压制动,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历史和安全考量。历史的沉淀与技术的演进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追溯到铁路制动的早期发展。早在蒸汽机车时代,气压制动就.............
  • 回答
    神户制钢所,一个在日本工业界赫赫有名的百年企业,却在2017年年底爆出惊天丑闻: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他们为了让铝制品和铜制品通过客户的质量检测,大规模篡改了材料的强度数据。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不合格”的产品早已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等对安全要求极高的行业。这件事的曝光,无疑在日本乃至全球的制造业领域投.............
  • 回答
    2018年4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这份清单涵盖了106个税目,其中就包括了像大豆、汽车、飞机等备受瞩目的重要商品。这无疑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关系考量。事件的背景:贸易摩擦的升级要理解这个.............
  • 回答
    雷军这番话,颇有些“打太极”的意思,表面上看似在反驳柔宇,实则暗藏着对“核心技术”定义和产业链分工的巧妙解读。要评价这句话,咱们得拆解开来看,一步步捋清楚。首先,抛出这句比喻,雷军的目的是什么?他显然是想 转移焦点,从“小米是否掌握了折叠屏的核心技术”这个具体问题,引向一个更宏观、更具普适性的命题—.............
  • 回答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2023年小鹏科技日上放出豪言,2024年将量产飞行汽车,并且定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内。这个消息无疑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界和科技界激起了千层浪。那么,这个“天上跑的”的小鹏飞行汽车,究竟离我们有多远?可能性有多大?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来看,小鹏飞行汽车的量产和定价都面临着巨大.............
  • 回答
    小鹏1024科技日:当飞行汽车与机器马遇上我们,是未来照进现实,还是华而不实的烟火?每年的1024,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他们展示科技实力、描绘未来蓝图的固定舞台。今年的1024科技日,无疑又一次将我们的目光聚焦在了这家以“科技驱动”为标签的车企身上。而当“飞行汽车X3”和“.............
  • 回答
    飞行汽车,这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概念,正一步步走进现实。当它真正普及开来,我们的城市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简单的交通工具升级,而是对城市空间、生活方式乃至社会结构的全面重塑。想象一下,当清晨的阳光洒满大地,你不再被地面拥堵的车流困扰。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 sleek 的飞行汽车从你的窗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