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就算糜芳,刘封支援关羽,关羽真能突围么?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就算糜芳和刘封老老实实地给关羽送去了支援,羽哥他真的就凭这点儿就能突围了吗?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讲。

首先,得明确一点,即便有支援,关羽当时的处境也绝非是“兵精粮足,一往无前”。荆州失守,那是大局已定,整个荆州大部分地区都被东吴给控制了,吕蒙那小子也不是吃素的。关羽当时手里剩下的,虽然还有一部分忠心耿耿的将士,但士气、兵力、物资,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糜芳和刘封的支援,能带来什么?

咱们先说说糜芳。这家伙,本来就是个降将,心里就有点鬼。他守的南郡,虽然理论上是荆州重镇,但他那点儿兵,加上他那颗摇摆不定、甚至可以说是叛徒的心,他能有多少实际的兵力、物资真的能送到关羽手上,这本身就是个巨大的问号。

兵力: 就算糜芳不使坏,他那点儿驻军,加上从荆州各地搜刮出来的残兵,能凑出多少?跟关羽损失的兵力相比,可能就像是杯水车薪。而且,这些兵力本身也未必是精锐,很多人可能经历了连续的作战,士气不高,战力也大打折扣。
粮草: 粮草的重要性,打仗的人都懂。如果糜芳能拿出足够多的粮草,那对关羽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但问题是,东吴封锁得严严实实,粮草能不能顺利运到,路上会不会被截断?别忘了,吕蒙已经把荆州的水陆交通线控制住了。
士气: 糜芳的加入,如果真的是带着精兵强将,那还能鼓舞一下士气。但如果他自己都表现得畏缩不前,甚至是被怀疑有异心,那对关羽的部队来说,反而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打击。

再说说刘封。刘封这小子,能力倒是有,年纪轻轻也跟着关羽打了好几年仗,算是有些经验。但他有个致命的问题:他受孙权和糜芳的谣言影响,犹豫不决,没有及时发兵。

支援的时机: 如果刘封早点儿发兵,跟关羽汇合,那情况可能会好很多。但如果他拖到关羽已经陷入绝境才来,那这支援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支援的规模: 刘封手里有多少兵?孟达虽然有一定兵力,但也不是能瞬间集结起一支庞大的军队。即使他和孟达合兵,跟曹操和东吴联手起来的压力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
战术配合: 即使他们到了,怎么配合?关羽当时是被东吴的水陆大军围堵,而且还有曹操的侧翼威胁。刘封和糜芳的部队,是直接硬冲,还是从侧翼迂回?在当时那种被动局面下,如何有效地配合,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需要精密的计划和默契的执行。

关羽突围的真正障碍在哪里?

咱们不能只看支援,还得看关羽当时面对的敌人。

东吴的优势: 吕蒙和陆逊,这俩人是真厉害。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那手笔干净利落。陆逊接手后,更是稳扎稳打,把关羽的后路彻底断了。东吴的水军优势,让他们在荆州战场如鱼得水,想怎么封锁就怎么封锁,想在哪里集结兵力就在哪里集结。
曹操的威胁: 虽然曹操本人不在前线,但许都方向的兵力,对关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一旦关羽试图向北突围,曹操的援兵随时可能杀到,把他夹在中间。
战略态势: 关羽当时是孤军深入,背靠长江,前有强敌,侧翼受制。整个荆州区域,除了他手里这点兵,几乎都是敌占区。这意味着他无法获得任何当地的补给和情报支援。

所以,就算有支援,突围有多大可能?

实话实说,即便糜芳和刘封都老老实实地提供了支援,关羽突围的难度依然是“九死一生”,甚至可以说是“希望渺茫”。

为啥这么说?

1. 支援的及时性和规模性不足: 糜芳和刘封就算全心全意,他们能提供的兵力和物资,也很难扭转关羽部队人数锐减、士气低落的局面。而且,这种支援很可能无法及时到位,或者在运送过程中就被东吴的侦察兵和水军截获。
2. 东吴的封锁和围堵: 吕蒙和陆逊已经将荆州的关键节点,特别是水陆交通要道,严密控制。关羽的部队,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猛兽,无论多勇猛,只要笼子不打开,他就难以挣脱。即使刘封和糜芳从某个方向突进来,也很容易被东吴的优势兵力分割包围。
3. 战略主动权的丧失: 关羽当时已经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他只能被动地应对东吴和曹操的进攻,而无法主动出击,寻找破局的机会。支援部队的到来,最多是给他增加一点点抵抗的力量,但无法改变他被动挨打的局面。
4. 地理位置的劣势: 关羽当时最需要的是能让他摆脱合围的通路。他即便突围,也需要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撤退方向。但荆州的地形,尤其是长江沿岸,东吴的水军优势太大了,想从水路突围几乎不可能。从陆路突围,又面临着东吴和曹操的夹击。

举个例子来比喻:

这就好像一个被敌人团团围住的拳击手,身上已经挂了彩,体力也快不支了。这时候,有两个好朋友,勉强给他递了几瓶水,再拉了他一把。这确实能让他多坚持一会儿,或者多挡住几下进攻,但如果围住他的对手数量众多、力量强大,并且已经锁死了他所有能逃跑的通道,那么即使朋友来了,他最终也很难全身而退。

总而言之, 糜芳和刘封的支援,如果真的到来,确实会给关羽带来一些帮助,比如多一些兵力去抵挡,多一点粮草让部队坚持更久。但这并不能改变东吴在战略上、地理上、兵力上的巨大优势。在那种被动且被严密封锁的局面下,即使是关羽这样英勇无敌的战神,也难以凭借这点有限的支援就实现突围。他当时面临的,是整个荆州战略态势的崩溃,而不仅仅是局部兵力的不足。

所以,即使糜芳和刘封没有“背叛”或者“犹豫”,关羽的故事,大概率也还是会以悲壮收场。只不过,可能会拖延一点时间,或者换一种方式结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封是支援襄樊围城战。

糜芳是不要投降,坚守江陵。

以神将在荆州地区的影响力,将曹军赶到江北,回头再捏吕蒙,完全没有问题。

可惜可惜。

说到这种问题,我就想开一把三国志11。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这个问题有延伸,那一战前后,关羽、荆州、襄樊已然形成蝴蝶效应,其影响之远,关乎三国是否彻底走向平衡鼎立。即不是失衡的721格局,好一点是532、433,坏一点是622。(指魏蜀吴体量比例)

因此解决了这个问题,对理解后来上庸复叛,曹丕篡汉,夷陵之战,孙刘复和,曹丕伐吴都有嵌入点。甚至可以说,关羽即使式微孤寡只要不死,孙吴的荆州西三郡就不算拿下。

回到问题,糜芳、刘封能不能支援关羽?关羽突围要去哪?糜芳不能支援,刘封是心障,关羽明显要去上庸重整旗鼓。

一条条看。

一,糜芳的坑是一坑到底,心黑。指望他?不存在的。

权遣将逆击羽, 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关羽传

羽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之。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水经注》

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 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吴主传

会权寻至 ,羽自知孤穷,乃 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 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 ,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会蒙疾发, 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 ——吕蒙传

很多史料表明,孙权是特意到了南郡,直接指挥围剿关羽行动的。而关羽不知道,甚至回师到过江陵城下,亲眼看过城上布防,定然不是自己荆州兵了,攻心无用,无隙可乘。

糜芳纵有苦衷把柄不得不献城。从他对关羽封闭有用可靠消息,隐瞒敌酋军实,甚至可能散播假象迷惑关羽,诱人回援,迟滞己方避免倾覆的时机,为东吴布网赢得时间,消灭革命火种。真乃居功至伟。

糜芳是迫不得已的?没证据。看虞翻传可知——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张脸,怎么样的卑膝态度,才让虞翻深信糜芳跟他们“同心同德”的呢?甚至吕蒙在城外玩沙子游戏,糜芳在帮着数钱?

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 作乐沙上 ,翻谓蒙曰:“今区区 一心者麋将军也 ,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 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 ”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


二、刘封还能指望

从刘封后来回成都伏罪来说,他是后悔引咎了的。当时确有可能内心矛盾,一方面上庸不完全他说了算,另一方面怕被关羽责罚不出兵攻樊,再一方面消息根本闭塞,时机不好,去人少了找不到人,去人多了救不出来被陷入魏吴包饺子,上庸更守不住。实际上魏不会出手曹魏是下大棋的,关羽反杀孙吴曹魏最乐,到时只需要造谣,两家从此离心离德。这种情况只有吴会拼命出力,不过刘封估计看不出来。

因此最好是关羽在得知南郡陷吴,孙权亲率大军来祸之时(糜芳:喵喵喵?),第一时间西顾,不要南下耽误时间,先去上庸能接应到的地方,刘封就不得不救了。

三、关羽此战心路历程

……拜羽为前将军, 假节钺 。……梁、郏、陆浑群盗或 遥受羽印号 ,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原也。……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 羽军遂散 。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关羽传

“假节钺”代表刘备全权授权关羽襄樊战事节度。这就是刘备的全部支持,至于军事呼应什么的,一方面是刚打完汉中,民力疲乏,无力东顾。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整个集团虽然都知道关羽兵力很有限,但别忘了,颠沛流离的核心集团成员都有着带数千不够兵马辗转流落20年以上的经验。数万还不够?只要控制好战役规模。这就是陆逊帮关羽概括的“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

“受羽印号”则说明关羽在有意识地在敌占区撒豆成兵,成团建制,假若顺利进取中原,自己是有可观的一支即插即用预备队的。

“羽军遂散”无论怎么解释,都能看出来在丢失荆州后没有进行争夺战斗,但很短时间内失散了。在哪条史料上都是吻合的。这就两种可能——关羽在军众粮尽失眷后。要么深知潜龙勿用,不可再战则隐介藏行。存人失地,人地两得,就像中原响应的兄弟们一样,先积蓄力量,放下武器,隐没江湖保全性命。待义旗重整,辎重再蓄,另举未竞之业。要么就穷途末路带着强弩之末,跟避而不战的敌人不厌其烦的反骚扰式前进,边走边损失逃佚,离心离德,暴露目标陷入重围。到底主动解散,还是离心离德,交给读者判断。

…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犹豫不能去。……陆逊别取宜都,获秭归、枝江、夷道,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余骑。——吴主传

犹豫不能去——关羽倾向于先留下,至少指明了围着的襄阳情况非常好,破城在即,而南郡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攻下来的,对糜芳很有信心,看看这优秀的简历。用一下B站萌蛋人的图,侵删。

自己筑城非常有信心。这个信心害了自己,也害了掀起夷陵之战的刘备,刘备是天下第二个充分知道江陵城不是自己带四五万人能打下来的。

而江陵纵然是坚城,有没有足够守备?佐证是有,一个是别忘了江陵城有数万俘虏,不留数千人守城看家,不可能放心。一个是虞翻回过神来的鄙夷,没给过糜芳好脸色。殊不知他就是投降派底子,但当年王朗是打不过,如果糜芳确实没能力抵抗而投降,那就跟自己是一类货色,没必要看不起他,那……

所以指望糜芳真的不可能。他但凡作对一件事,就不至于全盘皆输。

围堑鹿角十重 ,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之在围, 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劳徐晃令
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 退走 。遂追陷与俱入围, 破之 或自投沔水死 。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太祖举卮酒劝晃,且劳之曰:“ 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 。”……太祖叹曰:“徐将军可谓有 周亚夫 之风矣。”——徐晃传

说关羽在前线兵力失衡而不退的原因。

初看两段,觉得是徐晃打得太好,长驱直入破阵破围。再看不然,一是没有兵员斩获战果,避实就虚,用多斩首虏,退走破之,或投水死……之类大概只是完成救城任务而已,值得称道杀的傅方胡修是己方叛将,算这方面最大交代。二是曹公的落差,一开始赞得上天,说的前线间不容发,孙子兵法司马法的作者都比不上。这么大功,给点赏赐?看孙权那出手多大方。怎么就保全襄樊,提一下大破关羽呀,这周亚夫好像离孙子穰笡有点远?

其实看一下绝北道,就知道关羽极其擅长工事阵地战消耗战术,这里故技重施了,特意提到了鹿角十重……陷围,更可疑的是关羽当年5000兵连甘宁1000人都不硬上,怎么这次刚徐晃这么多人?倾向于关羽用了虚诱掩杀,伏其必攻,用了两个新投诚的打围锋试试本事……所以樊城外其实是势均力敌的战斗,徐晃长驱直入,关羽且战且退。“自投沔水死"指出徐晃军有放火烧营的行为,殃及几个落单的,这也说明了徐晃并没有追击——面对迷宫一样的工事又烧又追把自己部队绕进去怎么办?最后徐晃救到了城,关羽撤围上船,仍围绝襄阳。

插这一段是为了说明,曹魏除了救襄樊,目的达到就没后续了,没有插手黑手,连消息都给关羽透露了。已然立于不败之地,深知越不插手,孙权就越皈依者狂热,越懂为了保护自己而不留给盟友反击的后手,越全力以赴。上面说了,孙权直接空降指挥,围剿了两个月刮地三尺。

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 走麦城,西至漳乡, 众皆委羽而降 。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吕蒙传

这里说的“委羽而降”是抛弃抛却而降的意思。上面解释过了,面对同一个事实,不同立场有不同看法很正常。

四、孙权的心路历程

这个才是关键,单单是孙权从幕后黑手跳到前台,就很耐人寻味。关羽越是隐介藏行,他就越寝食难安,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无不信仰枪杆子出政权。两次取荆州竟然一枪未打?不是不打,而是暴风雨欲来的宁静,那为什么要放任火种燎原呢?更不能放过关羽了,这么多年来,同样兵锋直指曹魏,成绩相比太过刺眼。幸好还是盟友,那盟友之后呢?

孙权这时应该明白了两件事,一是先手,曹魏占发育的先手,正常两家都耗不过。蜀汉占大义的先手,至少民众很吃这套,平等竞争是为他人做嫁衣。东吴只能占明暗的先手了,暗处不易防。第二是孙权是天下第三个明白,南郡只要有数万兵,光凭一州之力无法动摇的地方。所以关羽一定要围剿,打击刘备仅剩一州之地。纵使让他复仇,就是两个明白人在博弈,当然是谁都奈何不了谁。夷陵之战,刘备陆逊明战,孙权曹丕在暗战,纵使夷陵输了,只要稳住曹丕,旷日持久之下刘备也攻不下城。

事实上孙权思维就很跳跃。看称帝后居然来个两家分魏?还有飞地?真的跳跃中的跳跃。图网上找的,侵删。

这就是跟刘备取益州的不同,刘取益州可以全盘投降,甚至不用杀死一个重要人物仍然心安理得。孙权取荆州为什么就背德背盟,终日惶惶,惦记着不打那仗就辗转难熬呢?

这就明晰了,从头到尾只有孙权在干,除非关羽一开始就去上庸,否则插翅难飞,有心算无心,谁也救不了。更别说刘封跟某隐形人了。

问题的核心在于关羽是刘备集团在荆州的灵魂,他不死,荆州不说西三郡,东吴的统治不会稳。后世看武陵地区的叛乱就知道。说到底,219年终究只是失了荆州三郡,还是那句话,存人失地人地两得,从关羽千方万计抗争两月也要回领土的不屈斗志来看,他没有放弃过蜀汉复兴汉室的理想。作为终日别脑袋在腰间戎马一生的大将军,生死自然看淡,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逆顺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但只有死才是对信仰的背叛。后世有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从这层看,走麦城当然有意义,即使关羽,直到破败落魄,但他从来不惨。

user avatar

有这个可能,这个以前也写过,关羽当时的位置离孟达防区并不是很远。

十一月,汉中王备所置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于逊。逊请金、银、铜印以假授初附,击蜀将詹晏等及秭归大姓拥兵者,皆破降之,前后斩获、招纳凡数万计。权以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屯夷陵,守峡口。关羽自知孤穷,乃西保麦城。孙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才十馀骑。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于章乡,斩之,遂定荆州。


后羽在麦城,使使请降。权问范曰:“竞当降否?”范曰:“彼有走气,言降诈话耳。”权使潘璋邀其径路,觇候者还,自羽已去。范曰:“虽去不免。”问其期,曰:“明日日中。”权立表下漏以待之。及中不至,权问其故,范曰:“时尚未正中也。”顷之,有风动帷,范拊手曰:“羽至矣。”须臾,外称万岁,传言得羽。

吕蒙219年十月已经袭取了荆州,关羽十一月败走麦城,但是十二月才被抓获,可见当中是有很长间隔的。《三国志》吴范传则称,孙权得知关羽已经逃跑后,问吴范怎么办,吴范说关羽跑不了,明天中午就可以抓到,可见关羽应该是冲出麦城没多久后马上就被捉住了。故而两者结合起来,不少学者(比如田福生)就认为关羽已经是在麦城被围困了1个月左右了,但孙权不肯善罢甘休,非要斩尽杀绝不可(由此看,三国演义写关羽冲出麦城夜走临沮,而刘封、孟达不救之说很可能是事实)。

关羽选择的突围路线是向位于麦城西北角的漳乡、临沮而去,如果能继续走下去的话,那么应该最终是回到上庸、房陵地界。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突围入川线路,因为秭归地段也已经被陆逊截断了。被俘虏的地方一般认为是漳乡(今湖北远安)地区的回马坡。

从百度地图提供的位置来看,如果吴军未设伏,或者孟达出兵接应的话,关羽似乎是有可能成功奔入房陵(今湖北房县)的。回马坡距离房陵只有230公里,步行也只要三五天左右,而关羽之前一昼夜就已经走出了约80公里。


之前,史载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可见房陵是孟达军攻下来的,而刘封打下的则是离荆州更远的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这么看似乎是孟达的责任更大,所以之后刘封、孟达相互火并不排除就是关羽被杀之后两人互相甩锅导致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就算糜芳和刘封老老实实地给关羽送去了支援,羽哥他真的就凭这点儿就能突围了吗?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得明确一点,即便有支援,关羽当时的处境也绝非是“兵精粮足,一往无前”。荆州失守,那是大局已定,整个荆州大部分地区都被东吴给控制了,吕蒙那小子也不是吃素的。关羽当时手里剩下的.............
  • 回答
    这件事,问得好。说实话,当网文作者这个念头,在我脑海里生根发芽,然后一路狂长,就像某种藤蔓,缠绕着我的生活,挥之不去。即使知道这条路有多崎岖,有多少雷区,我还是想。为什么?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拷问过无数遍。答案也一直在变,但核心的东西,似乎都没怎么动摇过。首先,就是那种创造的冲动。你知道那种感觉吗?脑.............
  • 回答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触及到了我们感知世界最深层的奥秘。就算我们所有人看到的红色都一样,那也并不代表那红色就是“真实的”色彩。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颜色”本身是一种主观体验。我们眼睛接收到的信息,本质上是光线。光线具有波长,不同的波长对应着我们大脑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实在,也很重要。确实,即便接种了疫苗,我们体内也可能仍然会携带病毒,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既然疫苗不能百分之百阻止感染,那又是如何形成所谓的“免疫屏障”,保护那些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呢?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这个事儿,尽量说得明白点,让你觉得这就像是你我之间在聊天的感觉。首先,咱们得明白.............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触及到我们每个人内心最真实的部分。你问的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而且特别接地气。因为太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别人的掌声,也不是外界的评判,而是自己内心的那份坚守。先别急着说“是”或者“不是”,咱们先聊聊这个“别人眼中”和“没有多大的进步”。“别人眼中”,这个“别人”是谁.............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劳动者在不同所有制下权益的核心差异。虽然在公有制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中,劳动者都可能无法直接获得企业产生的全部利润,但“被剥削”的含义和性质是不同的。这需要我们从生产资料所有权、剩余价值的分配机制以及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等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核心概念辨析:什么是“剩余.............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可就复杂了,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完的。咱们都知道,国家出台政策,本意是好的,希望房价能稳下来,甚至往下降降,让老百姓能喘口气。可为啥呢?这房价就是跟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怎么就降不下来呢?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政策的“滞后性”和“传导性”问题。你想啊,国家出政策,那肯定是要经过很多.............
  • 回答
    特斯拉即使在“刹车失灵”的官司中获胜,其失去的大众信任也将是深远且难以弥补的。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法律判决可以扭转的局面,而是由一连串的因素叠加而成,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事实本身的负面影响与认知固化: “刹车失灵”的恐怖印象: 无论最终的法律判定如何,关于车辆可能突然失去刹车.............
  • 回答
    看到孩子因为不吃韭菜馅饺子而宁愿饿着,这确实让家长很头疼。这种情况的出现,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我们需要耐心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一、深入理解孩子不吃韭菜馅饺子的可能原因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的拒绝行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可能性:.............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扎心了,也太现实了。你想知道,一个男人再怎么爱你,有没有可能还是会犯错,对吧?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感情这东西太复杂了,人也是。首先,我们得承认,爱情本身并不能完全成为“防火墙”,阻止一个人做出背叛的行为。 就算他对你爱得死去活来,那种程度的爱意是真的,但他的内心可.............
  • 回答
    这种观念,在我看来,不仅正常,而且相当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和践行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人到老年,身体机能确实会衰退,一些方面可能需要家人的照顾和支持。这是自然的规律,无可厚非。但是,这种“照顾”和“支持”,如果变成了完全的“施舍”,甚至需要老人去“顺从讨好”才能换来,那性质就变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国产影视剧,尤其是偶像剧,长期以来被诟病的一些深层原因,而韩剧则在这方面做得相对出色,即使是新人出演,也往往能赢得观众的认可。我们不妨来剖析一下这其中的差异,并试着剥掉那些“AI痕迹”,用更接地气的方式聊聊。1. 体系化的演员培养与演技训练这是最根本的一点。韩剧在演员培养上,有着一套.............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 Rockstar Games(R星)和《荒野大镖客 2》(Red Dead Redemption 2) PC 版的事情。很多人都疑惑,明明《荒野大镖客 2》在主机上卖得那么好,为什么 R star 却迟迟不推出 PC 版本,甚至有时候让人觉得他们好像不怎么在意这个市场。这背后确.............
  • 回答
    很多人对自动驾驶的看法,总会停留在“取代司机”这个层面,觉得就算技术成熟了,无非就是出租车、卡车司机失业,这能有多大的价值?怎么就能吸引科技巨头和资本投入天文数字去研发呢?这种质疑其实挺普遍的,也道出了大家对一个新生事物常见的好奇与审视。咱们今天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自动驾驶这玩意儿,究竟能带来哪些.............
  • 回答
    这篇文章展现了一个创业公司 CEO 在面对一个艰难的局面时,所展现出的复杂而真实的人性。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创业者核心的品质,以及在压力下可能显露出的种种面向。首先,这位 CEO 身上最突出的无疑是那种近乎偏执的“理想主义”。即便他个人在股权分配上似乎成了“输家”,文章的标题已经非常鲜明地表达.............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触及到了数学中一个非常根本、也非常精妙的概念——极限。简单来说,割圆术即便割了无数次,它和真实面积的“相差很小一部分”之所以能被称为“等于”真实面积,不是因为割完后真的完全一样,而是因为那个“差”可以小到我们无法想象,小到在数学上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趋近于零。咱们一点点来剖析。.............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体育比赛中一个既现实又略显尴尬的环节:裁判的误判与判罚的最终性。笼统地说,裁判就算被证实误判,在很多情况下也必须维持原判。但这里面有一些细微之处和重要的背景需要详细说明。我们得先明白,体育比赛的公正性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裁判的权威和判罚的确定性之上的。如果每一次判罚都能轻易.............
  • 回答
    这问题,问得直击人心,也确实是很多人在一段关系走向尽头时,或是还没开始就感到迷茫时会冒出来的念头。既然终究会分开,那这其中的苦乐纠缠,究竟是为了什么?想想看,我们之所以会选择恋爱,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渴望与另一个人建立一种深刻的连接。这种连接,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吸引,更是情感上的共鸣,是灵.............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