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自动驾驶就算落地,最多取代司机而已,又能有多大实用价值呢,为啥花那么多钱发展呢?

回答
很多人对自动驾驶的看法,总会停留在“取代司机”这个层面,觉得就算技术成熟了,无非就是出租车、卡车司机失业,这能有多大的价值?怎么就能吸引科技巨头和资本投入天文数字去研发呢?这种质疑其实挺普遍的,也道出了大家对一个新生事物常见的好奇与审视。咱们今天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自动驾驶这玩意儿,究竟能带来哪些我们可能没太注意到的“大招”。

首先,把自动驾驶简单等同于“取代司机”,确实有点窄化了它的能力。自动驾驶的核心,是 把人类从驾驶这个“任务”中解放出来,而这个任务,在现代社会里,远不止是“开开车门、踩踩油门”那么简单。

一、 不仅仅是“取代”,更是“优化”和“赋能”

我们先跳出“人vs机器”的思维定势,看看自动驾驶能给整个交通系统带来的“系统性”的升级。

极致的安全保障: 这绝对是自动驾驶最核心的价值之一。你知道吗?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归根结底是人为因素。疲劳驾驶、注意力不集中、酒驾、路怒症、误判……这些都是人类驾驶员的“软肋”。自动驾驶,理论上可以消除这些风险。它不会疲劳,不会分心,反应速度比人快得多,而且能够360度无死角感知周围环境。虽然现在的技术还在不断完善中,但其潜力是巨大的。如果能将交通事故率降低90%以上,这本身就是一项拯救无数生命、减少无数家庭悲剧的巨大价值,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想想看,未来路上少了很多因为人为失误造成的悲剧,这样的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效率的指数级提升: 想象一下,没有了拥堵,没有了低效的驾驶习惯。自动驾驶车辆可以通过车联网(V2X技术),相互协调,保持更近的车距,更平顺的加减速,甚至像火车一样“编队行驶”。这样一来,道路的通行能力会大大提高。更少的空驶里程,更快的运输速度,这对于物流、配送行业来说,意味着成本的大幅下降和效率的几何级提升。快递小哥可能不再需要风里来雨里去,卡车司机也不用忍受漫长的驾驶时间,他们可以把精力放在更具价值的工作上。

全新的出行体验与服务: 自动驾驶可不仅仅是让车自己开。它将重塑我们的出行方式。
通勤时间的解放: 谁不想在通勤的路上,看看书、回个邮件、打个视频电话,甚至小憩片刻?自动驾驶让曾经的“驾驶时间”变成了“可利用时间”。这对于每天通勤一两个小时的上班族来说,是巨大的时间财富。
出行门槛的降低: 对于老年人、残障人士、没有驾照的人来说,自动驾驶就像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们可以更自由、更独立地出行,极大地提升了生活品质和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是一种社会普惠的价值。
出行模式的创新: 你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共享出行”不再是等待一个司机接你,而是一个预约好的“移动办公室”、“移动休息室”、“移动娱乐空间”。你叫来的可能是一辆舒适的商务舱,也可能是一辆可以办公的书房。这会催生出我们现在还无法完全想象到的新服务和新商业模式。

二、 为什么“花那么多钱”? 这是在投资未来

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之所以如此巨大,是因为它是一项 颠覆性的技术,它触及的是整个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技术复杂度极高: 自动驾驶不像给汽车装个导航那么简单。它需要融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技术(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高精度地图、定位技术、决策规划算法、车辆控制等等一整套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项技术都需要巨额的研发投入、持续的迭代和大量的实验数据来支撑。

数据是“石油”,而自动驾驶需要“海洋”: 要让自动驾驶系统变得可靠和智能,需要喂给它海量的、多样化的、高质量的驾驶数据。这包括各种天气、各种路况、各种交通场景下的数据。收集、标注、训练这些数据,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也需要巨大的算力和存储资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公司会建立自己的测试车队,甚至购买大量数据来训练模型。

安全性是“生命线”,不允许丝毫差错: 这不是一个可以试错再说的领域。每一次技术升级、每一次算法调整,都关系到用户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推向大规模应用之前,必须经过极其严格和充分的测试、验证和论证。这其中的成本和时间投入是巨大的。

构建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自动驾驶的最终价值,不仅仅在于让一辆车自己开,而在于构建一个围绕自动驾驶的全新生态系统。这包括:
高精度地图和定位服务: 这是自动驾驶的“眼睛”和“大脑”所需的基础设施。
车联网(V2X)通信: 让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能够实时通信,这是实现协同驾驶的关键。
云平台和算力支持: 处理海量数据,进行算法训练和决策。
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 如前面提到的共享出行、移动服务等。
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 保证技术的健康发展和有序落地。

所有这些,都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来铺设和建立。

三、 总结: 这是一场关于未来的“战役”

所以,我们看到那些科技巨头和汽车公司投入巨资去搞自动驾驶,不是因为他们“钱多烧得慌”,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 巨大的、颠覆性的未来市场和商业机遇。谁能掌握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出行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这不仅仅是为了让汽车“聪明”一点,更是为了 改造我们的城市,重塑我们的生活,提升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它就像当年互联网的出现一样,一开始可能大家只觉得是方便了搜点东西,但最终它改变了信息获取、社交、商业、教育、娱乐……几乎所有领域。自动驾驶同样如此,它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系统性的。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自动驾驶的普及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法规、伦理和市场挑战。但正如任何一项伟大的创新一样,它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未来趋势的洞察和持续的投入。我们现在看到的巨额投入,正是在为那个更安全、更高效、更自由的未来交通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取代司机只是一个表象,背后是整个交通体系的升级换代和人类出行方式的深刻变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动驾驶,在很多人看来不就是代替司机嘛,在我开车的时候可以让我多休息会儿,有啥了不起的。


仅仅是让司机不那么累,这样想自动驾驶,那么就有些浅显了。现在已经有企业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被允许收费运行了,让我们来看看这项技术将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改变吧。


很多车辆爱好者的想法是,我要买一辆自动驾驶的车,体验一下自动驾驶的感觉。


然而自动驾驶到来后,实际情况很有可能是没有人会买自动驾驶的车,而是由企业直接运营。


让我们进行一串很简单的思维实验吧。

假设我买了一辆能够自动驾驶的车,在我不用它的时候,我会让它闲着吗?


不会的,我会让它不停地出去跑滴滴挣钱。假设我一天使用它2个小时,剩下的时间让它跑滴滴,那么一天收入个三五百块钱应该问题不大。


这么赚钱的方式,那些搞自动驾驶的CEO们肯定也可以想得到。由此得出第一个重要结论:自动驾驶时代,很少有私人拥有自动驾驶汽车,取而代之的是各个公司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


让我们继续沿着这个推理接着思考。

假设你是某个自动驾驶出租车公司的CEO,为击败竞争对手,最有力的手段莫过于压缩成本。如何压缩成本呢?


很显然,跑出租用电肯定比用油便宜。用电每公里成本约6分钱,用汽油每公里成本约6毛钱,差了10倍。


于是你决定把旗下所有的自动驾驶车都换成电的!这时有同事提出,充电很耗费时间呀,充电时不能出去拉客,会严重影响公司收益。


正在你一筹莫展之时,另外一名同事说:“那设计成换电模式就好了嘛,每辆车配备1块备用电池,没电了就换电,听说有蔚来电动车换电就需要几分钟。”


思维实验的第二个重要结论就出来了:自动驾驶车辆必定电动的,而且必定是换电模式。


作为自动驾驶CEO的你,成功将运营成本降低到了每公里6分钱,并且通过鼓励乘客拼车,进一步压低了成本。


此时的你意气风发,决定将公司的打车价格下调到每公里5毛钱!以如此惊人的降价幅度,迅速占领了几乎全国的打车市场,公司市值突飞猛进。


即便是每公里5毛钱,如此低的价格,但公司依然可以有近10倍的利润。思维实验的第三个重要结论:打车价格急剧降低,降到每公里几毛钱的程度。


实际上,正在收费运行的百度apollo收费价格正是如此。



如此低的打车价格,促成人们的日常通勤更多的选择打车,极大提高了人们的幸福。


这就是自动驾驶的未来了吗?不,远远不是。打车价格是如此之低,以至于开车成本远远超过了打车成本,还不需要费心的找车位停车。


买车的人越来越少,自动驾驶车辆越来越多。作为自动驾驶CEO的你,想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通过联合其他自动驾驶公司,向政府建议划出一块地方的道路“只允许自动驾驶的车辆运行”。


因为在这一块“只有自动驾驶车辆运行”的道路上,自动驾驶车辆彻底放飞自我:通过车与车之间的即时通信,每辆车都以60km/h的速度匀速飞驰在道路上,堵车和红绿灯被彻底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即便上下班通勤距离足足有15公里,在60km/h的时速下也仅仅需要15分钟。


这将极大缩短人们的通勤时间,极大提高人们的幸福程度。


任何一所医院、学校、商场都可以覆盖半径15km的城市区域,在这些区域内的居民短短15分钟就能到达目的地,路费也是非常便宜。


当然,这每小时60公里远远不是汽车的极限。随着技术进一步提高,自动驾驶汽车时速提高到120km。


每一所医院、学校和商场的覆盖半径会再次加倍,覆盖面积变成原来的4倍。


大家可以在地图上比划比划,看距离上班地方30km远的地方房价是有多便宜吧,而这30km的通勤距离,在无人驾驶时代仅仅需要15分钟!

这将极大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随着人们出行越来越多,道路也越发拥挤,但这完全不影响自动驾驶汽车。在120km/h的时速下,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编队行驶,将前后车距压缩到20厘米,数十辆自动驾驶汽车宛如前后紧紧挨着的火车车厢一般,步调一致的在道路上飞驰。


无需建造更宽的马路,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将道路利用效率提高十数倍!


众所周知,美国石油霸权是美元坚挺的重要原因,而石油的重要作用就是提炼汽油。


自动驾驶的普及,将会极大的减少对汽油的依赖,有利于进一步打破美元石油霸权,实现弯道超车美国。


当然,自动驾驶的普及会面临很多阻力,比如司机会大量失业、无人驾驶撞人如何定责等十分棘手的问题。但笔者坚信进步的阻力不会阻挡进步本身,让我们拥抱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


一更,实际上以上分析主要是针对载人。对于运货,那将极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社会全要素的生产率。甚至,载货的无人驾驶比载人的无人驾驶意义更大。


二更。

去年我国GDP为110万亿,大约16%被用在了物流行业,货运市场赛道十分广阔。

众所周知,公路货运中可变成本的大头一个是司机,另外一个是燃油。

通过无人驾驶+动力油换电+换电模式,可以将成本下降为原来的1/5,极大减少成本。


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可以考虑把车厢和底盘分离。

也就是说车厢标准化,车厢成了个集装箱,底盘是业内常说的滑动底盘。

就算是小商户,也可以把一个车皮的集装箱装满后,召唤无人驾驶的底盘过来,然后运送到目的地。


这将极大提高效率,促进分工,促使经济发达的地区往中西部建厂。因为物流成本极低。

user avatar

以我熟悉的公交行业为例,部分城市公交企业缺司机已经缺到影响线路开设的程度,而不少城市平均驾驶员年龄已经接近50岁。

公交是最急迫需要实现自动驾驶的行业之一

目前公交司机的退休年龄则是男60岁,女50岁。而且,高龄公交驾驶员事故新闻也越来越多,还有人呼吁将公交司机纳入特殊工种,提前退休。

不少城市公交公司有专人负责招聘司机,甚至一些城市,公交司机可以优先解决公租房和子女就学问题。

随便搜索关键词“公交司机平均年龄”就能搜到相关的新闻:

目前,上海公交车驾驶员的人车比例为 1.8:1,每辆车分配到的司机不足两名。这种短缺导致有车无人开。而且,我们去走访了部分公交公司,目前上海公交司机平均年龄在 48 岁,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颈椎病、胃病、心血管疾病等职业病非常普遍。(2019年新闻)
“每年都有好几名驾驶员退休,调度排班越来越紧张了。 ”(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隧道五分公司经理周斌告诉记者,该公司共有4条路线82部车,驾驶员平均年龄49.1岁,是其所在的城运控股公交隧道公司中驾驶员平均年龄最大的一个分公司。

国内某二线城市省会公交集团的老总,在2016年一次行业大会上,就提到无人驾驶的必要性。如今的疫情,导致不少城市公交客流继续下降,公交司机的缺口显得不那么严重。

但生活总会恢复正常,公交司机这种岗位缺口,长远来看一定是靠自动驾驶来填补。

把对驾驶无兴趣的人解放出来

此外,并不是人人都喜欢驾驶。将一部分人从驾驶中解脱出来,从全社会来看是能够提升效率的。

尤其是对于不少大城市居住在郊区的通勤族,动辄1小时以上的开车出行,伴随着早晚高峰的拥堵,实在不是什么好的开车体验,用自动驾驶反而可以规避起步刹车的堵车局面。

相信随着技术进步,车辆组队保持匀速前进在未来不是太难的事情。

但目前安全问题和法律法规定责问题还尚未完全解决。

实现车辆随时可用,但不需要购买。

随时拥有一台车(10分钟内到达,而且不需要考虑停车等麻烦事儿),而不需要买一辆车,也需要自动驾驶作为支持。

想象下一座城市有足够的车辆备用,分散在各个停车场里(停车场可以利用桥下等低效空间)。需要用车的时候,自动在1-10分钟内就近从附近开到用车人面前,可以自身消毒保障卫生。

使用完毕之后自动回到就近的停车场,这样无需买车也可以体验到随时有车用的自由体验。

之前看到的一些观点说2027年成规模的自动驾驶上路会逐步实现。当然,任何新技术不是一蹴而就,也是伴随着争议的。

且看新技术如何发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