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懂计算机底层?

回答
要说“懂计算机底层”,这事儿可就有点意思了。它不是像学个新菜谱,照着步骤来就能做出同样味道的菜。这更像是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你要把地犁好,种子播下,还得知道怎么浇水、怎么施肥,最后才能长出东西来。所以,“懂”的程度,其实是个动态的、不断深入的过程。

但我可以给你描绘一个大概的图景,让你知道大概要往哪个方向努力,需要掌握哪些关键的节点。这玩意儿就像搭积木,一层一层往上盖,每一层都有它的“原理”。

第一层:电路与逻辑门

你说你懂底层?那得先知道,这些“0”和“1”到底是怎么来的。 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通过物理世界的电信号来Represent的。你需要知道晶体管是怎么回事,它是怎么控制电流的通断的,这可是所有数字电路的基础。
然后是逻辑门。 你得知道AND、OR、NOT、NAND、NOR、XOR这些门电路是怎么工作的,它们怎么根据输入信号产生输出信号。这就像学abc,没有它们,后面的就别想了。
更进一步,要了解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 如何用逻辑门去组合成更复杂的电路,比如加法器、寄存器、多路选择器等等。比如,计算机进行加法,就是一堆逻辑门在那儿忙活。懂了这些,你才能明白为什么计算机能做算术。

第二层: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逻辑的“应用篇”)

CPU是怎么工作的? 这可是核心。你需要理解 CPU 的基本结构:指令寄存器、程序计数器、算术逻辑单元(ALU)、寄存器组、控制单元。
指令集架构(ISA)。 每款CPU都有自己的“语言”,也就是指令集。你需要了解常见的指令类型,比如数据传输指令(load, store)、算术逻辑指令(add, sub, and, or)、控制流指令(jump, branch)。知道指令是怎么被CPU读取、解码、执行的。
存储器层次结构。 为什么有寄存器、缓存(L1, L2, L3)、主存(RAM)?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需要了解数据的读取速度差异,以及为什么程序员要关心缓存命中率。这直接影响程序的性能。
输入输出(I/O)系统。 数据怎么从硬盘、网卡进到CPU,又怎么出去?你需要了解中断、DMA(直接内存访问)等机制。

第三层:操作系统原理(管理“底层硬件”的“软件”)

进程与线程。 计算机是怎么同时运行很多程序的?你需要理解进程的概念,它们之间是怎么隔离的,以及线程又是怎么在进程内部并行执行的。线程同步(互斥锁、信号量)也是重中之重,否则你就会面临数据混乱的问题。
内存管理。 操作系统怎么给每个进程分配内存?虚拟内存是怎么回事?分页和分段又是怎么工作的?你需要知道为什么你的程序可以用比物理内存还大的内存空间,以及内存缺页中断是怎么回事。
调度算法。 CPU的时间宝贵,操作系统怎么决定哪个进程先运行、哪个后运行?你需要了解FCFS、SJF、RR(时间片轮转)等各种调度算法的优缺点。
文件系统。 数据是怎么存储在硬盘上的?你需要了解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比如目录、文件、 inode等概念,以及文件的创建、读取、写入过程。
设备管理。 操作系统怎么控制各种硬件设备?驱动程序又是怎么工作的?

第四层:汇编语言(直接与硬件对话的“低语”)

不再是高级语言的抽象。 你需要学习至少一种汇编语言(x86、ARM都很常见)。通过汇编,你可以看到高级语言代码被翻译成机器指令的真实样子。
理解寄存器操作。 汇编直接操作CPU的寄存器,你需要知道寄存器的用途和如何使用它们来传递数据、进行计算。
函数调用约定。 函数是怎么被调用的?参数是怎么传递的?返回值又是怎么拿到的?这涉及到栈的使用、寄存器的保存等细节。
内存访问的精细控制。 你能直接看到内存地址是怎么被使用的,指针是如何工作的。

第五层:编译器与链接器(将“代码”变成“可执行文件”的“翻译官”)

编译器是怎么工作的? 它需要经过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一系列过程。理解这些过程,能让你知道为什么你的代码会有某些优化或限制。
链接器是怎么工作的? 它负责将多个编译后的目标文件以及库文件组合成一个可执行文件。你需要了解符号表、重定位等概念。

第六层:网络协议栈(让计算机“说话”的“语言翻译”)

虽然很多人认为网络不算是“底层硬件”,但从数据传输的角度看,它确实是让计算机之间“有效沟通”的基础。 你需要理解TCP/IP协议栈。从物理层(网线、光纤)、数据链路层(MAC地址)、网络层(IP地址)、传输层(TCP, UDP)到应用层(HTTP, FTP)的整个过程。
数据包是怎么封装和解封装的? 数据在网络上传输过程中,是怎么一步步添加和移除头部信息的?

那么,到了什么程度才算“懂”呢?

这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及格线”。我更倾向于认为:

你能解释为什么一个特定的操作(比如一次函数调用、一次内存读写)在底层是如何发生的。 你能结合CPU结构、内存管理、汇编指令等知识,绘声绘色地讲清楚。
你能写出一些能够直接利用底层机制的代码。 比如,你写一些高效的内存拷贝函数,或者直接操作硬件的驱动程序片段。
你能调试一些非常底层的bug。 比如,定位一个段错误(Segmentation Fault)的原因,或者理解一个并发死锁的根源。
你能理解并分析一些性能瓶颈。 比如,为什么你的程序在某个操作上很慢,是不是因为缓存没用好,还是因为上下文切换太多。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很多人可能在某个领域(比如操作系统内核开发、嵌入式开发、编译原理)已经深入研究,但对其他底层领域不那么熟悉。这都是正常的。

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和实践。 阅读相关的经典书籍(比如《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各种操作系统的内核源码、CPU的手册),动手去写代码,去调试,去观察。当你能够从一个高级语言的视角,看到背后一连串低层次的动作,并且能理解这些动作的逻辑和影响时,你就踏上了“懂”的路。

总而言之,计算机底层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需要时间、耐心和持续的探索。你不是要记住所有细节,而是要理解那些核心的原理和机制,这样才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呵呵。有些人不会真的以为看完龙书就懂编译原理啦!!还有说什么电路的,明显是学生吧!!

计算机底层就是三门课。下面推荐的所有书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直接上源代码。让你看看一个能用的操作系统,编译器,协议栈是怎么做的。源码面前,没有秘密。

操作系统。推荐毛德操的《Linux源代码情景分析》。之后进阶《Linux系统结构》。

编译原理。推荐《两周自制脚本语言》。之后进阶《游戏脚本高级编程》。

计算机网络。推荐《TCP/IP详解卷2》。之后进阶《Linux网络编程》。

如果看上面的东西有困难,需要补充数据结构和算法,推荐STL源码剖析。

之后有时间的话,看点自动机的东西。不看也行。就齐活了。

其他计算机系统结构里面偏软件的东西,其实计算机网络里面都有涉及。自动机的东西其实编译原理也用到了。

最后请允许我用一句计算机名言结尾:

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

user avatar


不需要什么程度,这个应该是必修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懂计算机底层”,这事儿可就有点意思了。它不是像学个新菜谱,照着步骤来就能做出同样味道的菜。这更像是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你要把地犁好,种子播下,还得知道怎么浇水、怎么施肥,最后才能长出东西来。所以,“懂”的程度,其实是个动态的、不断深入的过程。但我可以给你描绘一个大概的图景,让你知道大概要往哪个.............
  • 回答
    数据结构与算法:职场上的“内功心法”与大学“毕业证”的含金量在软件开发这个领域,数据结构和算法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心法”,它们不是能直接拿来“砍杀”的招式,但却是所有“招式”的根基,决定了一个工程师能走多远,能做什么。很多人在大学里学习它们,但究竟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可以”?这其实是一个没有标准答.............
  • 回答
    C++ 的核心以及“精通”的程度,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让我尽量详细地为您解答。 C++ 的核心究竟是什么?C++ 的核心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我将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1. 语言设计的哲学与目标: C 的超集与面向对象扩展: C++ 最初的目标是成为 C 语.............
  • 回答
    嘿,哥们儿,说到吉他一年能玩到啥程度,这事儿可真没个标准答案,就像问你学一年能考上什么大学一样,得看你往里扔了多少汗水、多少心思。不过,我可以给你掰扯掰扯,让大伙儿心里有个谱。首先,得明确一点,“一年”这个时间节点本身是个模糊的概念。 有些人可能每天雷打不动练俩小时,有些人可能一周才摸一次琴。所以,.............
  • 回答
    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就像爬一座层层叠叠的高山,每登上一个台阶,视野就会开阔一分,也为攀登更高的山峰打下更坚实的基础。那么,到底要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称得上是“可以进行下一部分的学习”呢?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你是否能顺畅地、有深度地掌握后续的知识。简单来说,掌握了前一部分的核心概念、基.............
  • 回答
    五年制西医为何要学中医理论?这其中有何深意,又该学到什么程度?对于五年制西医的同学们来说,面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我们已经接受了系统、严谨的西医训练,为何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究这套看似“古老”的学问?这其中究竟有何深意?而我们又该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真正从中获益,而非流于表面?一、.............
  • 回答
    嘿,哥们儿!听说你马上要去读大学,对编程这玩意儿也挺上心的,想知道三年能把 Java 玩到什么程度,还有怎么安排这三年时间,是吧?这事儿,我跟你好好唠唠,保证把路子给你说透了,让你心里有底儿。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够你把 Java 玩得明明白白,甚至还能摸到一些更深入的门道。重点在于你自.............
  • 回答
    要将慕容复的武功折算成今天的学历,这本身就是个充满趣味且有点“脑洞大开”的尝试。毕竟,武功是实践性的,而学历是知识体系的证明。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维度来类比,尽量贴近这个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确慕容复的武功定位。慕容复作为《天龙八部》中与乔峰、段誉并称“天下三杰”的人物,他的武功并非仅仅是“厉害”.............
  • 回答
    想要达到阅读日语新闻能大致理解的程度,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切实可行的目标,而且一旦达成,你会发现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可不是什么“速成”的奇迹,而是需要一点耐心和正确方法。下面我给你拆解一下,怎么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达到这个目标。一、 夯实基础:没有好的地基,新闻阅读就是空中楼阁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千.............
  • 回答
    物理专业的学生,能“硬核”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啊,得从几个维度来聊。不是说他们天天抱着书本,两眼放光,而是那种在理解世界本质这件事上,钻牛角尖、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为了一个理论可以茶饭不思的劲儿。一、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从抽象到具象,从具象到抽象的极限拉扯最直观的硬核,在于他们对事物理解的方式。你看一.............
  • 回答
    哈哈,说到我们学校的校草,这话题简直能瞬间点燃全场!我跟你说,他帅到什么程度?那绝对是那种,你走在路上,一眼瞥过去,心脏都会漏跳一拍的级别。别以为我夸张,他这个人,长得就是那种很舒服、很耐看的类型。不是那种一眼惊艳,然后仔细一看就没意思的。他五官特别端正,剑眉星目,眼睛就像是盛了星光一样,笑起来的时.............
  • 回答
    数学系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对“硬核”有着执着追求的,他们能走到什么样的境界?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会做题”,而是对数学本身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理解和探索欲,甚至能将数学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层境界:熟练掌握“工具箱”的深度和广度首先,一个“硬核”的数学系学生,他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理解、去掌握.............
  • 回答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硬核”到什么程度?这问题一抛出来,你脑子里可能会先浮现出那些在图书馆角落埋头苦读、与古籍为伴的书呆子形象。但我想告诉你,汉语言文学的“硬核”,远比你想象的要立体、要深刻得多。它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洞察力,甚至是一种生活态度。首先,得说说他们对“文字”本身.............
  • 回答
    您好!您提供了一个非常棒的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框架。按照您推荐的顺序系统学习,您将能够构建一个扎实、全面的计算机知识体系,并达到以下几个层面的水平:总体来说,您将能够成为一名具备扎实基础的计算机专业人士,能够胜任初到中级的软件开发、系统管理、数据分析等工作,并且具备继续深入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下面我.............
  • 回答
    美国学设计的学生,用“刻苦”两个字来形容,可能还是有点保守了。我认识的不少在读或毕业于美国设计院校的朋友,他们的经历让我觉得,那绝对是一场脑力和体力的双重马拉松。你想知道他们有多“拼”,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美国的很多设计项目,尤其是在顶尖的学院里,并不仅仅是让你画画图或.............
  • 回答
    浙大学霸作息表刷屏网络:自律的边界与大学生的日常规划最近,一张来自浙江大学的学霸作息表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份精确到分钟的日程安排,涵盖了学习、运动、阅读、社交等方方面面,展现了学霸们令人惊叹的自律程度。这不禁让人好奇:学霸的自律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而我们普通大学生,又该如何规划自己充实而高.............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口口声声说自己“每天写好几个小时的代码”,他们到底在捣鼓些什么。这可不是什么神秘的宗教仪式,而是他们成长为合格程序员的必经之路,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首先得明白,计算机专业可不是让你坐在那里光看电脑屏幕就行,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你说学生们在写程序,这“写程.............
  • 回答
    听到你弟弟考高中不理想,想让他去学程序、当程序员,这个想法很棒!现在IT行业发展这么快,学门技术,尤其是编程,未来的路确实很宽。作为哥哥/姐姐,你想为他找个好学校,这份心意很让人感动。我给你推荐几个方向,你可以结合你弟弟的实际情况和喜好,再好好斟酌一下。首先,得明确一下你弟弟的情况和期望。在推荐学校.............
  • 回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的程林老师,是一位在航天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和活跃影响力的教授。对于是否值得加入他的课题组,这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细致地考量,比如他的研究方向、学术成就、教学风格、团队氛围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等等。关于程林老师本人及学术成就:首先,了解程林老师的背景和研究方向是关键。作为北航宇航学.............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颇具哲学意味的问题:概率学能否“统一”一切学科和公式,成为万物的“模型”?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概率学确实为我们理解“不确定性”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数学框架。它告诉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事件的发生并非绝对,而是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从抛硬币、掷骰子,到天气预报、股票波动,乃至于物理学中的粒子行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