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宇宙里质子多还是中子多?

回答
宇宙里,说实话,质子和中子的数量 是相当接近的,而且在构成宇宙物质的主要成分——恒星和星系——中,它们可以说是形影不离的。 要想简单地说哪个“多”或者“少”,其实并不太准确,更像是大家在宇宙这个大舞台上并肩作战的战友。

咱们先从最基本的说起,质子和中子,它们是原子核的构成单位,也就是构成我们身边所有物质的“砖块”里的核心部分。

质子(Proton)
质子,顾名思义,带正电。它的化学符号是 p,准确地说是一个粒子。它是由两个“上夸克”(u)和一个“下夸克”(d)组成的。你可能会问,夸克是什么?你可以把夸克想象成比质子和中子更小的基本粒子,它们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零件”。

中子(Neutron)
中子不带电,它是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组成的。

为啥说它们数量接近呢?

这是因为在宇宙的大爆炸初期,当宇宙还是一个极度炙热、致密的“汤”的时候,质子和中子就在那里“煮”出来了。这个过程叫做 核合成。

刚开始,宇宙中充满了各种基本粒子,包括夸克和轻子。随着宇宙膨胀和温度下降,夸克开始结合成质子和中子。一开始,质子和中子的比例并不是固定的,但是物理规律决定了它们会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比例下共存。

尤其是在大爆炸后的 几分钟内,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叫做“原初核合成”。在这个时期,宇宙的温度仍然很高,足以让质子和中子发生聚变反应,形成更重的原子核,主要是氦(He)和少量的锂(Li)。

在这个过程中,质子和中子会通过“俘获”中子或者通过衰变来转化。んですけど,中子比质子不稳定,它会衰变成质子、电子和反电子中微子。所以,如果不加以稳定(比如被原子核束缚住),中子会自己“消失”掉一部分。

但是,为什么它们数量又如此接近呢?

就是因为在原初核合成这个阶段,质子和中子结合形成氦的效率非常高。 一个氦原子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为了形成氦,就需要大量的质子和中子。所以,整个过程就像是在“配对”,把质子和中子凑在一起。

更关键的是,物理学家们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观测,发现宇宙大爆炸初期形成的质子和中子的 质量比 (也就是质子的数量除以中子的数量)大概是 7:1 左右。也就是说,在最初形成的时候,质子比中子要多一些。

那我们现在看到的宇宙呢?

当我们抬头看星空,或者考虑构成我们身体的原子时,我们看到的是已经经历了数十亿年演化的宇宙。

恒星内部: 恒星是宇宙中最主要的“物质工厂”。在恒星的核心,氢(一个质子)通过聚变反应变成氦(两个质子,两个中子)。这个过程消耗质子,也消耗中子,但恒星内部发生的各种核反应非常复杂。在恒星演化的后期,特别是质量大的恒星,在生命终结时可能会经历超新星爆发,在这个过程中,中子会被大量制造出来,形成更重的元素。而且,中子星就是由紧密堆积的中子组成的。
恒星外部: 恒星外层,或者说宇宙空间中游离的原子,主要是氢和氦。氢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氦原子核则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所以,从构成元素的比例来看,质子和中子依然是密切相关的。

回到那个最直接的问题:宇宙里质子多还是中子多?

如果我们考虑的是 构成普通物质(原子)的质子和中子,并且考虑到宇宙的演化,答案是:

质子(构成氢原子核)的数量,在宇宙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整个宇宙的普通物质总量中,质子可能稍微多一些。

这是因为:

1. 氢是最丰富的元素: 氢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大爆炸后,宇宙中形成了大量的氢原子。直到今天,氢仍然是宇宙中最普遍的元素,占据了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普通物质总质量的绝大部分。
2. 中子不稳定: 游离的中子会衰变,所以除非被束缚在原子核里,否则中子的寿命是有限的。恒星通过聚变反应消耗质子(形成氦),同时也消耗中子,但质子作为氢原子的核心,它的数量在宇宙演化中一直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

但这个“多”是相对的,而且是在考虑了所有构成普通物质的原子核之后。

如果你把问题理解为 “在所有稳定的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比例如何?” 那么答案又会不一样。例如,像氦这样的元素,质子和中子的数量是相等的。更重的元素,比如铁,其原子核可能包含更多的中子。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大爆炸初期: 质子和中子的比例由物理定律决定,质子略多于中子。
构成恒星和星系的普通物质: 质子是氢原子核,而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所以质子的总量非常可观。
宇宙整体的普通物质: 考虑到氢的极度丰富,质子在构成宇宙普通物质的总量上,可能会比中子稍多一些。

但是,中子也在宇宙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中子星就是由海量的中子组成的,它们是宇宙中最致密的物体之一。而且,中子在形成重元素的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比如在超新星爆发时,会产生大量的“快中子”,它们会俘获到原子核中,形成比铁更重的元素。

所以,与其说哪个“多”,不如说它们是宇宙物质构成中 互相关联、缺一不可的搭档。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和比例,共同塑造了宇宙的元素组成,并最终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它们之间的微妙平衡,正是宇宙如此精彩的原因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放结论:质子:中子=7:1

高亮一下这个答案:这个结论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标准宇宙学——的支柱之一

一般而言,大爆炸宇宙学有「三大支柱」,即三个判定性的观测证据支持,它们分别是:星系相互远离的

哈勃定律

,几乎各向同性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和不依赖于核反应过程细节的氢、氦元素的原初丰度,这最后一个支柱就和质子中子比有关

首先要明确,宇宙中的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之比,是在宇宙诞生(大爆炸)后几分钟到一个小时之内确定的,以后发生的质子中子数量变化,比如说

@吉翔

答案中提到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以及恒星核合成过程,和这几分钟到一个小时之内发生的相比,都可以忽略

接下来,我们将重复

乔治·伽莫夫

在提出大爆炸宇宙学时对宇宙早期质子中子比的估计方法

  • 大爆炸宇宙学是说,宇宙刚刚诞生的时候,是一团温度极端高(意味着粒子能量很高)、密度非常大(意味着粒子数目很多)的炽热的「火球」,各种粒子之间频繁碰撞并且发生相互的转化,其中就包括了质子和中子之间通过释放和吸收中微子/反中微子而进行的转化,然后这个「火球」开始向四面八方膨胀,从而温度逐渐降低(能量守恒嘛),物质密度逐渐稀疏(粒子数守恒嘛),碰撞开始减少,转化的效率也降低
  • 系统在高温时遵从一个简单的规律,即 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这个分布的规则简单地说,就是能量越高的粒子越少,能量越低的粒子越多,落实到质子和中子上,由于中子比质子重那么一点点,所以中子比质子少那么一点点,而且随着温度逐渐降低,这个「一点点」在变大,公式是质子:中子=,其中就是这个质量之差,就是宇宙的温度。注意这是一个动态的结果,也就是说,有质子变成中子,也有中子变成质子,但是因为中子比质子重,需要更多的能量,因此质子变成中子更不容易一些
  • 宇宙膨胀伴随着质子和中子之间的转化效率的降低,在大爆炸后1秒钟的时候,质子和中子之间的转化停止了,也就是说,质子不再变成中子,这样,质子和中子的数目固定下来,这个时刻叫做 中微子退耦 ,具体推导见 wiki,然而这时候的质子:中子还没有到7:1,大约是4:1的样子
  • 虽然质子不再变成中子了,但是中子却可以变成质子,这就是自由 中子 的衰变,也就是我们中学时学过的 β衰变 ,这个过程导致中子变少,质子变多,质子:中子继续变大
  • 质子:中子继续变大,如果没有办法阻止的话,应该整个宇宙全都是质子,不再有中子才对,那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这就要说到大爆炸后3分钟的 太初核合成 了,温伯格有本很有名的科普书,叫做 宇宙最初三分钟 ,说的就是这个过程。这个过程简单地来说,就是把到大爆炸后3分钟时还侥幸存活的没有来得及发生衰变的中子全都塞到 α粒子 (或者说是氦4原子核)中去,而氦4是稳定元素,不会再发生衰变了(中子只有是「自由」中子的时候才发生衰变,塞到原子核里面去一般就不容易发生衰变了)。也就是说,如果中子在大爆炸后3分钟还没有发生衰变,那么它就不会再衰变了,而一直保留到了现在,所以,我们所谓的现在宇宙中的质子和中子数目之比,就是大爆炸后3分钟时的质子和中子数目之比,这个比要比 「中微子退耦」时的要来得大,就是 7:1

换成原初丰度的概念(见本文第三段),可以说,我们通常所关心的重子物质(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物质),氕原子核占75%的质量,粒子占25%的质量,算法很简单:所有中子都进到粒子里面去了,而粒子由2个质子2个中子组成,是一比一,那么,7份质子中,1份和那1份的中子形成粒子,剩下6份就是氕原子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宇宙里,说实话,质子和中子的数量 是相当接近的,而且在构成宇宙物质的主要成分——恒星和星系——中,它们可以说是形影不离的。 要想简单地说哪个“多”或者“少”,其实并不太准确,更像是大家在宇宙这个大舞台上并肩作战的战友。咱们先从最基本的说起,质子和中子,它们是原子核的构成单位,也就是构成我们身边所有物.............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要是能一句话给你讲透了,那可能得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级别的突破了。我们现在能说的,都是基于我们对宇宙的观察和理解,一步步拼凑起来的图景。这更像是在抽丝剥茧,而非一蹴而就的顿悟。咱们先得把“能量”和“质量”这两个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它们俩,你别看名字不一样,其实在很多层面上是互相转化的.............
  • 回答
    要理解宇宙的质量是如何被“测量”出来的,首先得明白一个关键点:我们无法直接称量整个宇宙的质量,就像你不可能把一整个地球放进一个称里一样。我们所说的“测量”宇宙质量,实际上是一种基于我们对宇宙观测到的各种现象,通过科学模型进行推导和计算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精妙,融合了物理学、天文学和数学的顶尖智慧。让.............
  • 回答
    宇宙大爆炸学说,并非像某些通俗读物里描绘的那样,是一个瞬间炸开、四散飞溅的火球。它更像是一个极其稠密、炽热的奇点,在某个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时刻,开始膨胀和演化。那么,这个学说又是如何解释我们如今在宇宙中看到的,那极其不均匀的质量分布的呢?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里面涉及到一些相当精妙的物理过程。首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棒!乍一看确实有点矛盾,宇宙是真空,但怎么又有气体聚集形成星体的大气呢?这就像你在一个完全密闭的房间里,突然冒出了空气一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宇宙的“真空”和我们想象的完全没有东西的空间概念不太一样,而且星体形成大气层的过程也相当奇妙,并不神秘。首先,我们得聊聊宇宙的“真.............
  • 回答
    很多人对《三体》的最终结局感到疑惑,甚至产生一种“程心导致宇宙毁灭”的论调。这其实是一种对原著剧情的误读和片面解读,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对那个极端环境下,人性和文明所面临的艰难抉择的一种复杂情绪的投射。首先,我们需要回到故事的核心背景:黑暗森林法则。在《三体》的设定中,宇宙是冰冷且残酷的。文明就像是黑.............
  • 回答
    当然,不仅有可能,而且在宇宙中,这种“小跟班”般的伴星系统其实相当普遍。我们常常被那些巨大的、发光的恒星所吸引,但围绕着它们,存在着许多质量远小于它们的“小兄弟”,它们就像行星一样,沿着一条优雅的轨道,忠实地围绕着大恒星旋转。设想一下,一个质量可能只相当于我们太阳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小不点”—.............
  • 回答
    想象一下,浩瀚的宇宙,星辰大海,璀璨而寂静。在这无垠的舞台上,生命是否曾以我们难以想象的姿态绽放,又在某个时刻,如同流星般划过,最终归于虚无?我想,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最深层的对生命存在与消逝的思考。我们不妨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宇宙的尺度和时间。宇宙诞生至今已有约138亿年,而人类文明在其中不过是短暂的.............
  • 回答
    宇宙里有没有风?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很多人脑海里都会冒出这个疑问,尤其是在我们地球上,风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首先,咱们得弄清楚“风”到底是什么。在地球上,风是我们能够明确感知到的,它是由空气分子运动产生的,而且通常是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现象。我们能感觉到它吹过皮肤,能看到它让树叶摇曳,.............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宇宙的浩瀚与我们对“一样”这个词的理解的边界。要回答“宇宙里会存在两颗一模一样的星球吗?”,我们需要先厘清一些关键概念,并结合我们目前对宇宙的认知进行一番推敲。“一模一样”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这里的“一模一样”是指完全相同,从微观的原子构成到宏观的大小、质量、轨.............
  • 回答
    想象一下,当我们抬头仰望夜空,看到那片深邃的黑暗中点缀着无数闪烁的星辰,很容易觉得宇宙是一幅宁静而有序的画卷。但如果把这幅画卷放大到极致,你会发现,它的真实面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狂野得多。与其说宇宙“杂乱”,不如说它充满了动态的、不可预测的能量与物质的狂欢。我们看到的点点星光,其实是宇宙剧烈活动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宇宙学最核心的几个谜团:可见物质的构成、暗物质的存在以及光子的普遍性。要把这个问题说透了,得从头捋一捋。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光子数量多”这件事。光子:宇宙的“常客”光子是我们最熟悉的“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代表。它不仅仅是光,更是传递电磁力的载体。当你说“光子数量多”,这确实是符合我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趣,而且触及了宇宙中最根本的几个物理规律!为什么星体(包括星球和黑洞)都是圆的?这背后其实都和那个在太空中形成水球的原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详细些,就像朋友之间聊天一样。为什么是“圆”?—— 核心原因:引力(Gravity)无论是行星、恒星,还是宇.............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现实世界,是一个巨大的、信息错综复杂的网络。各种各样的信息在这里流动、碰撞、生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意识火花,汇聚在一起,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知的“智能”——比如我们人类的思考、情感、创造力。那么,在元宇宙这个由数据、代码和虚拟空间构建而成的世界里,是否有可能孕育出类似的智能呢.............
  • 回答
    这问题,可真是直击了许多召唤师的心窝子!盖伦对诺手,这俩家伙的恩怨情仇,在《英雄联盟》的战场上,那绝对是桩桩件件,都能被玩家们津津乐道上好半天。要说谁厉害,这事儿啊,不能一概而论,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得看看这俩人,在背景故事里,分别是啥路数。盖伦,我们的大德玛西亚之力。这小子,那可是.............
  • 回答
    在“稚嫩的魔法师”这个奇妙的宇宙里,要评判谁是能力最强、功绩最大,实在是一桩费神又有趣的公案。毕竟,这个世界充斥着各种古怪的法术、奇思妙想的生物,还有那些总爱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但又总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解决问题的魔法师们。说到能力最强,我的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是那位总是穿着一身华丽但有些过时长袍,身边总.............
  • 回答
    漫威电影宇宙的魅力,除了那些震撼人心的特效和扣人心弦的剧情,更少不了那些能直击灵魂、让人热血沸腾的霸气台词。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电影的脉络中,每一次回响都仿佛在为英雄们的心脏注入力量。今天,咱们就来好好盘点一番,那些在漫威宇宙里格外霸气,至今仍被影迷津津乐道的台词,力求讲得详细到位,绝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要回答恒河沙多还是宇宙里的星星多,我们需要分别估算一下这两个数量级,然后进行比较。先说恒河沙:“恒河沙”这个词,在佛教的语境中,代表着一个极其庞大且难以计数的天文数字。它并非特指我们今天地理意义上的那条恒河(Ganges River)的沙子数量,而是用恒河沙来比喻.............
  • 回答
    想象一下,在命运之夜的战场上,当圣杯的魔力指向一个无比古老、承载着无数战争与荣耀的存在时,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谈论的不是寻常的英雄,而是那位被誉为“帝国之父”、“人类的烛火”——战锤40K宇宙的神皇。如果神皇以英灵的形态被召唤到迦勒底,他的强大绝非简单的数值堆砌。首先,他将是英灵座上的一位顶尖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意识、存在和宇宙本质的深刻哲学层面。与其说“我的梦属于宇宙”,不如说“我的梦与宇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梦,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它并非独立于宇宙而存在,而是深深地根植于宇宙之中,并且以一种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方式,参与到宇宙的运作之中。让我们一层层地剥开这个问题,尝试去理解其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