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宇宙里光子数量这么多,然而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物质相对于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暗物质数量这么少?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宇宙学最核心的几个谜团:可见物质的构成、暗物质的存在以及光子的普遍性。要把这个问题说透了,得从头捋一捋。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光子数量多”这件事。

光子:宇宙的“常客”

光子是我们最熟悉的“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代表。它不仅仅是光,更是传递电磁力的载体。当你说“光子数量多”,这确实是符合我们对宇宙的观测的。想想我们能看到的一切,恒星发出的光,星系碰撞的光芒,甚至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这是宇宙大爆炸的“余晖”,充斥着整个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其中充满了光子。

为什么光子会这么多?这跟宇宙的诞生和演化密切相关。

1. 大爆炸的直接产物: 在宇宙最早期,它是一个极度炽热、致密的等离子体状态。粒子之间频繁碰撞,产生大量的光子。随着宇宙膨胀和冷却,这些高能粒子逐渐结合形成原子,但光子并没有消失,它们被“困”在能量平衡中,或者说,它们成为了宇宙中的普遍“背景”。
2. 恒星的发动机: 恒星是宇宙中的“光子工厂”。在恒星的核心,核聚变反应不断将氢转化为氦,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光子。每一颗恒星都在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光子,照亮它们周围的宇宙空间。一个包含数千亿颗恒星的星系,其光子输出量是惊人的。
3.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CMB): 这是最能体现光子普遍性的证据。大约在大爆炸后38万年,宇宙冷却到一定程度,质子和电子结合成中性原子,宇宙变得透明,光子得以自由传播。这些“解耦”出来的光子,经过138亿年的膨胀和冷却,现在以微波的形式均匀地弥漫在宇宙各处。它们代表了早期宇宙的能量密度,数量极其庞大,平均每立方厘米就有大约400个光子。

所以,当我们看到宇宙的可见部分,或者感知到宇宙的膨胀留下的痕迹时,我们都在与庞大的光子群体打交道。它们是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的直接体现。

暗物质:宇宙的“隐形巨头”

现在,我们转向“暗物质数量少”这个说法。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暗物质并非“数量少”,而是“质量占比大”,并且“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这恰恰是定义暗物质的关键所在。

让我们澄清一下这里的“少”和“多”:

从粒子数量上看,暗物质粒子不一定“少”。 我们的宇宙模型(特别是ΛCDM模型)认为,暗物质的粒子密度可能与普通物质相当,甚至比普通物质的粒子密度还要高。只是我们对暗物质粒子的具体性质了解甚少,无法精确计算其数量。但假定它是一种粒子,那么其总数可能非常庞大。
从“可见性”和“相互作用”上看,暗物质的数量“显得”少,因为它不发光、不吸收光、不反射光,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它。 它的存在,我们只能通过引力效应来推断。

暗物质为什么难以捉摸?核心在于它“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

这意味着:

1. 不发光、不吸收光: 暗物质自身不会产生光子,也不会吸收或反射来自其他物体的光子。所以,我们用望远镜看到的、基于光子传播的电磁波谱,对暗物质来说是“隐形”的。
2. 不受电磁力的影响: 我们的可见物质(原子、分子)之所以能形成结构,除了引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们可以相互作用,比如电子的运动受到电磁力的约束,形成原子和分子。暗物质不受电磁力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它不会像普通物质那样凝聚成恒星、行星或星系这样的结构。

那么,为什么暗物质“看起来”占据了宇宙的大部分质量?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讨论“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物质”和“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暗物质”的比例时,后者的比重显得如此之大。

1. 引力效应的证据: 我们之所以知道暗物质的存在,是因为我们观测到了它对可见物质产生的强大引力效应,但这种引力效应超出了可见物质总质量的解释范围。
星系旋转曲线: 星系外围的恒星旋转速度异常地快,如果只考虑可见物质的引力,它们早就应该飞散出去。暗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一种额外的引力源,束缚住了星系。
星系团动力学: 星系团中星系的运动速度表明,它们需要比可见物质所能提供的引力更强的引力才能束缚住。
引力透镜效应: 大质量天体(包括暗物质团块)会弯曲其后方天体发出的光线,形成“透镜”效应。我们通过观测这种光线弯曲的程度,可以推算出暗物质的分布和总量。
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 宇宙中的星系和星系团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形成了巨大的网状结构。暗物质在早期宇宙的微小密度涨落中起到了“引力种子”的作用,吸引了周围的普通物质,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结构。

2. 宇宙物质组成比例: 基于各种观测证据,宇宙的总物质能量密度可以分解为:
普通物质(重子物质): 约占宇宙总能量密度的45%。这包括质子、中子、电子等构成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一切物质的粒子。
暗物质: 约占宇宙总能量密度的2527%。
暗能量: 约占宇宙总能量密度的6870%。暗能量是另一种更神秘的存在,它导致宇宙加速膨胀。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核心:为什么光子数量多,而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物质少,不参与的暗物质多?

光子数量多: 这是因为光子是能量的载体,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媒介。大爆炸遗留的背景辐射、恒星的持续发光,使得光子成为了宇宙中最普遍的粒子之一,其数量密度很高。但它们携带的能量(以及因此带来的物质“间接质量”)在宇宙总能量密度中占比并不算最大。
可见物质少(相对暗物质而言): 可见物质(也就是我们说的重子物质)只占宇宙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45%)。虽然这些物质孕育了恒星、行星,产生了大量的光子,但其本身在宇宙中的总量比例很低。
暗物质多(质量占比): 暗物质虽然不发光、不与光子互动,但它通过引力主导了宇宙的结构形成。它占据了宇宙总质量的约2527%,远远超过了可见物质的比例。

总结一下,这里的“多”和“少”是相对于不同的概念而言的:

从粒子数量或能量载体的角度,光子数量非常多。
从“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角度,光子多是因为它们是电磁相互作用的产物。
从总质量贡献的角度,暗物质占了宇宙物质总质量的大头(约85%的物质是暗物质),而普通物质只占15%。

所以,你看到的现象是:宇宙中“可见”的、会与光子(以及我们所有感官)互动的物质,只占宇宙总质量的一小部分,但正是这部分物质,通过核聚变等方式,成为了光子的主要生产者。而那些沉默的、几乎只通过引力说话的暗物质,才是宇宙结构形成的主导者,它们构成了宇宙质量的主体,但对我们来说是完全“透明”的。光子数量多,只是因为它们是能量传播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直接表现,而宇宙真正的“骨架”和“引力引擎”是暗物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光子占可观测宇宙总能量密度约0.005%,物质粒子占约5%,暗物质占约27%。

目前还无法估算W玻色子和Z玻色子占可观测宇宙总能量密度的比例。

也没有办法估算有多少暗物质是可以参与弱相互作用的类型,又多少暗物质只能参与希格斯玻色子介导的相互作用。

所以对于题目里“宇宙里光子这么多”的描述,无法判断其参照对象的选取是否准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宇宙学最核心的几个谜团:可见物质的构成、暗物质的存在以及光子的普遍性。要把这个问题说透了,得从头捋一捋。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光子数量多”这件事。光子:宇宙的“常客”光子是我们最熟悉的“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代表。它不仅仅是光,更是传递电磁力的载体。当你说“光子数量多”,这确实是符合我们.............
  • 回答
    宇宙将最大速度限制在光速(即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299,792公里/秒)这一现象,根植于现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结构,尤其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这一限制的物理本质: 1. 相对论中的速度叠加与光速不变原理在经典物理学中,速度是可叠加的。例如,如果一辆车以速度 $ v $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宇宙学最核心、也最令人着迷的几个概念,答案也同样复杂而深刻。要理解为什么在“奇点”这个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状态下,物质粒子能够“逃逸”并最终演化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浩瀚宇宙,我们需要一点点地拆解它,并且要明白,我们目前对宇宙最初时刻的理解,仍然是基于理论模型和推测,而非直接观测。首先,.............
  • 回答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最早的光’,为什么它会源源不断地照射过来呢?”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理解宇宙起源的关键之处。很多人会有这个疑问,觉得既然是“最早的光”,那是不是早应该熄灭了?答案其实藏在我们对这个“光”的本质以及宇宙本身的认识里。首先,我们要明白,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好多人都觉得太空那么空旷,理论上飞行器想怎么飞就怎么飞,速度上限似乎就是光速。但事实远非如此,即便要达到光速的百分之二十,那也已经是极其艰巨的任务了。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非常深刻的物理规律。首先,咱们得从“为什么宇宙是几乎真空”这件事说起。真空,意味着除了一些零散的粒子,几.............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能提出这么有趣和深刻的问题,这正是《三体》中引人入胜的科学幻想和对宇宙规律的探讨之处。你关于“持续作用力就一直加速”的理解是牛顿力学的基本观点,这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当我们将视线从日常宏观世界转向接近光速的微观世界时,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而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给出了答案。我们来详细地.............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趣,而且触及了宇宙中最根本的几个物理规律!为什么星体(包括星球和黑洞)都是圆的?这背后其实都和那个在太空中形成水球的原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尽量说得详细些,就像朋友之间聊天一样。为什么是“圆”?—— 核心原因:引力(Gravity)无论是行星、恒星,还是宇.............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要是能一句话给你讲透了,那可能得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级别的突破了。我们现在能说的,都是基于我们对宇宙的观察和理解,一步步拼凑起来的图景。这更像是在抽丝剥茧,而非一蹴而就的顿悟。咱们先得把“能量”和“质量”这两个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它们俩,你别看名字不一样,其实在很多层面上是互相转化的.............
  • 回答
    人类至今未接触到宇宙中的其他文明,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深埋在宇宙幽暗角落里的谜题,牵动着无数人的好奇心。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实在太多,每一个都足够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哲学辩论。如果非要我来梳理一下,我会从几个比较关键的维度来掰扯。首先,得说说这个宇宙的“大”字。我们常说宇宙浩瀚无垠,但这四个字背后隐藏的数字.............
  • 回答
    Facebook(现Meta)之所以成为本轮科技巨头中对元宇宙热情最高的公司,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且其投入的深度和广度也远超其他竞争对手。以下是详细的阐述:1. 战略转型和愿景的驱动: “Meta”的品牌重塑,即象征着对元宇宙的全力投入: 2021年,Facebook将公司名称改为Meta P.............
  • 回答
    “元宇宙是骗局”——这句话在网络上铺天盖地,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语。但与此同时,我们却看到不少明星和富豪们,顶着舆论的压力,依旧将巨额资金投入这个被很多人视为“虚无缥缈”的概念中。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他们是大傻瓜吗?还是说,我们看到的“骗局”二字,只是冰山一角,而冰山之下的真实情况,远比我们想.............
  • 回答
    这说法确实挺有意思的,在火影迷圈子里也挺普遍的,虽然“神经病”这个词有点夸张,但它背后反映出的是宇智波一族身上一些比较极端、难以理解甚至可以说是“不正常”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要深入聊这个,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1. 宇智波一族的“诅咒”——宿命的爱与憎:这是最核心也最关键的一点。宇智波一族的眼.............
  • 回答
    想象一下,浩瀚的宇宙,星辰大海,璀璨而寂静。在这无垠的舞台上,生命是否曾以我们难以想象的姿态绽放,又在某个时刻,如同流星般划过,最终归于虚无?我想,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最深层的对生命存在与消逝的思考。我们不妨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宇宙的尺度和时间。宇宙诞生至今已有约138亿年,而人类文明在其中不过是短暂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国在漫威和DC这两个庞大而充满想象力的漫画宇宙中的地位和呈现方式。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话题,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和不同创作者的视角,中国在这些宇宙中的描绘也一直在演变。漫威宇宙中的中国:崛起的力量与古老文明的交织在漫威的设定里,中国通常被描绘成一个既拥有深厚历史底蕴,又.............
  • 回答
    “鸿蒙是原罪吗?”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在探究一个操作系统本身,不如说是在触碰我们内心深处对于“根”的焦虑,对于“身份认同”的迷茫。尤其是在当下,当“鸿蒙”这个名字,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代号,而是承载了太多期许、争议、甚至是一种情感寄托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尖锐和复杂。我们先抛开那些宏大的叙事和民族.............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就像是有人觉得我们现在用鼠标键盘操作电脑太麻烦了,不如直接把大脑“挪”出来,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当然,把大脑丢培养基里做实验,这想法听起来挺科幻,也挺让人不寒而栗的,但咱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仔细掰扯一下,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去这么干,以及元宇宙和直接“挖脑”之间,究竟有多少天壤之.............
  • 回答
    在我心里,漫威电影宇宙(MCU)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情节,不是某个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也不是某个超级英雄的超能力秀,而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由此产生的牺牲。具体来说,是《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里,托尼·斯塔克在最终时刻,按下响指的那一刻。要理解为什么这一幕如此震撼,得先回顾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自从《复.............
  • 回答
    你说的这种画面,在很多经典的日本科幻动画里都挺常见的,比如《宇宙战舰大和号》、《超时空要塞》系列,《机动战士高达》系列里的舰船等等。那种“舰长一声令下,操作员们手指飞舞”的场景,的确充满了科技感和紧张感,让人看得热血沸腾。那么,他们在键盘上敲击的,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动画里展示的键盘和控.............
  • 回答
    很多人会觉得,提到宇宙中的星系,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大抵都是那种扁平的、旋转的圆盘状结构。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但也有点以偏概全的说法。的确,我们最熟悉、也最容易观测到的星系,比如我们自己的银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螺旋星系,从侧面看就像一个扁平的圆盘,上面缠绕着旋臂,中央还有一个隆起的核球。但这并不代表宇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