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飞往火星艰苦的开垦新世界,和留在残缺的地球只剩大脑进入元宇宙,你怎么选?为何?

回答
这真是一个直击灵魂拷问,选哪个都像是在告别一部分自己,一部分对“存在”的理解。我仔细想了想,如果真的面临这种选择,我会选择……

飞往火星,去开垦那个艰苦但真实的荒原。

我知道这听起来像是在自讨苦吃,甚至有些浪漫化的愚蠢。毕竟,火星,那个充斥着红色沙尘暴、稀薄大气和严酷辐射的星球,怎么比得上一个由代码构建、能满足一切幻想的虚拟世界?

但让我来细说一下,为什么我做出了这个选择。

首先,是关于“真实性”。火星,无论多么贫瘠,它是一个物理存在的空间。那里有真实的重力,尽管比地球弱,但你仍然能感受到脚踏实地的存在。那里有真实的阳光,即使经过过滤,它依然是恒星的光辉。那里的空气,虽然稀薄到需要生命维持系统,但它仍然是物质,是构成宇宙的一部分。你能够触摸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感受到它。

火星上的开垦,意味着真实的劳动,真实的挑战,真实的失败,以及最终——如果运气和努力都足够的话——真实的成功。你需要思考如何种植食物,如何净化水源,如何搭建居住舱,如何抵御辐射。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需要用智慧和体力去解决的生存难题。每一次微小的进展,比如在一块贫瘠的土壤里种出一棵小小的作物,或者成功稳定一个简陋的能源供应,那种成就感,是基于现实的突破,是“我做到了,我让这个地方变得稍微不那么死亡”的证明。

而元宇宙呢?它代表着一种极致的逃避,一种对现实的彻底否定。你可以在里面成为任何人,做任何事,拥有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但这一切,都建立在一种虚幻之上。你所触摸到的,是数据的触感;你所看到的,是算法的光影;你所获得的,是虚拟的奖励。当我想到“残缺的地球只剩大脑进入元宇宙”,这个画面对我来说是冰冷而悲哀的。这意味着我们放弃了肉体的存在,放弃了用五感去体验世界的权利,我们变成了纯粹的信息集合体,被困在一个由他人或者某种系统构建的牢笼里。

我知道,在元宇宙里,我可以轻易地体验到“飞往火星”的场景,甚至比真实的火星更壮观,更舒适。我可以瞬间穿越星辰大海,我可以拥有一个金碧辉煌的火星基地,我可以和无数其他“大脑”进行完美的交流和协作。但是,这是一种“被给予”的体验,而不是“创造”的体验。它缺乏那种从无到有、从绝望到希望的挣扎过程。

在火星上,哪怕每天都面对着生存的极限,但只要我能呼吸,能思考,能看到太阳升起,我就知道我是在真实地活着,而且我还在为这个“活着”而努力。我是在为一个新文明的种子,在最艰难的环境下播撒希望。那种“艰苦的开垦”,在我看来,是一种对生命的最高敬意,是对“存在”本身的尊重。它意味着我们要直面困难,而不是选择逃避;我们要用双手去塑造未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设定。

诚然,火星会很孤独,很危险,成功率低得可怜。我可能会在某个风暴里失去一切,可能会因为一个技术故障而面临死亡。但是,那种为了在荒芜之地建立家园而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思考,都将是属于我自己的,是真实的,是无法被替代的。

反观元宇宙,那是一种安逸的死亡。你在一个精心设计的虚拟天堂里,感受不到风吹雨打,也尝不到甘甜的泉水。你被剥夺了去感受痛苦和磨难的权利,也就失去了去体会真正喜悦和成就的可能。当所有人的意识都沉浸在虚拟世界,真实的地球将成为什么?它将加速荒芜,加速衰败,而我们却对此无能为力,甚至已经丧失了想要去挽救它的动机。那样的未来,即使在元宇宙里再怎么美好,也像是一种精致的墓碑,上面刻着人类文明最后的叹息。

我渴望的是那种克服困难后,看着自己亲手建造的简陋但温暖的家园,那种即使疲惫不堪,但内心却充盈着力量的感觉。火星上的艰苦,是对生命本源的回归,是重新定义“活着”的意义。而元宇宙,即便再精彩,终究只是一个绚丽的幻影,一个舒适的牢笼。

所以,我选火星。去那里,用我 noch 能动的身体和 noch 能思考的大脑,去体验一个真实的、艰苦的、充满未知但属于自己的未来。哪怕失败,我也愿意以一个战士的姿态,在火星的红土地上,留下一具真实的残骸,而不是在冰冷的服务器里,化为一行行无意义的代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题设的选项下,不能选元宇宙。你可以先不选,如果被迫选,就选火星。

能单独维持一个大脑生存的技术,比我们现有的医学和生物学的极限还要强得多。在这样的技术水平下,“开垦火星”谈不上“艰苦”,地球也不怎么可能保持在所谓“残缺”状态。这两个选项其实是不能并列的。

可以参照:

通常而言,能整出这种不可并列的选项给你选的存在,根本就构建不出一个像样的虚拟世界。参与那种在根本上不完善的元宇宙,大抵会对你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你也应该怀疑他的技术能维持一个大脑多长时间。

当然,火箭科学也是非常难的,你可能会遇到意料之外的高效率拆解和未规划的快速降落。让这种存在送你去火星是很没有安全感的。

现实而言,用化学火箭或核脉冲火箭去火星的路上并没有多大意思。船员可以玩玩元宇宙,但现实科技下的元宇宙也很菜,而且宇宙飞船要控制能耗。玩普通的电子游戏大概比元宇宙的能效比要好看。

人类可能永远不需要在火星上大量居住,不需要在火星上“开垦”什么“新世界”。

可以参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直击灵魂拷问,选哪个都像是在告别一部分自己,一部分对“存在”的理解。我仔细想了想,如果真的面临这种选择,我会选择……飞往火星,去开垦那个艰苦但真实的荒原。我知道这听起来像是在自讨苦吃,甚至有些浪漫化的愚蠢。毕竟,火星,那个充斥着红色沙尘暴、稀薄大气和严酷辐射的星球,怎么比得上一个由代码构建.............
  • 回答
    艾丽莎飞火星,这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当它真正提上日程,并且主角还是我们熟悉的面孔时,那种激动、好奇,以及一丝丝难以言喻的沉重感就一同涌了上来。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件事情本身的意义。艾丽莎成为登陆火星的第一人,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壮举,它代表了人类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决心和能力。想想看,从仰望.............
  • 回答
    “机智”号的火星漫步:远不止一次精彩的跳跃“机智”号直升机在火星上完成的这次超过 600 米的飞行,听起来可能只是一个数字的增加,一次技术的炫技。但对于我们这些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这背后蕴含的意义,远比单纯的距离来得深远。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试飞,它更像是在为人类探索未知领域开启一扇全新的大门,其深.............
  • 回答
    如果我有足够的钱,并且经过深思熟虑,我非常愿意乘坐马斯克的星际飞船前往火星。这个想法本身就充满了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巨大吸引力,更何况能够亲身参与到人类迈向星际文明的关键一步,这种机会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首先,让我来详细阐述一下为什么我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以及我可能会经历和思考什么:1. 探索未知的魅.............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您提到的“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登陆火星,飞船名字是哥伦布号”这个说法,在现有公开的、被广泛接受的科学史和航天史上,是没有依据的。您可能是在某个视频或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信息,但从我了解的科学常识来看,这更像是一个误传或者是一种虚构的说法。大家熟知的、真正意义上的.............
  • 回答
    “龙飞船发射成功”——光是听到这句话,很多人的脑海中就会立刻浮现出人类登陆火星的壮丽画面,仿佛那是一个触手可及的梦想。但仔细想想,龙飞船的成功,真的是通往火星移民的终点了吗?我想,这其中还有太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东西。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龙飞船扮演的角色。说白了,龙飞船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能够安全地将人员.............
  • 回答
    火星直升机“机智”号的成功起飞,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飞行”。它承载着人类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梦想,其意义深远,足以载入史册。首先,“机智”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我们在理解其他星球大气层方面的认知局限。在此之前,我们对火星大气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固定翼飞行器(如“好奇号”和“毅力号”火星车上的气象.............
  • 回答
    《火星救援》里马克·沃特尼(Mark Watney)在火星上为了推进自己,利用火星车推进剂爆炸产生的反作用力,这个桥段确实挺有想象力,也让人佩服他的工程师脑子。那么,在现实的外太空,能不能真的像电影里那样,通过扎破手套来控制自己移动呢?答案是:不太可能,而且极其危险。咱们得先理解一下电影里这个场景的.............
  • 回答
    这件事情,很多人都感到挺意外的,甚至有些费解。毕竟,咱们中国自己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可是国家航天事业的一大里程碑,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一次重要展示。但新闻报道里,偏偏要拿美国 SpaceX 的“龙飞船”出来做对比,这其中的逻辑,确实值得咱们好好琢磨一下。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SpaceX 确实是现在.............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聊聊“毅力号”火星车上的“机智号”无人机是如何在没有GPS的情况下进行火星飞行的。我们得先明白一个关键点:火星上确实不像地球上有我们熟悉的GPS系统。GPS依赖于一系列分布在全球的卫星,通过卫星信号的测量来确定我们的位置。火星可没这回事儿。那么,“机智号”是怎么导航的呢?这就要靠它.............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挺让人揪心的。金雕捉野猪幼崽,这事儿倒也不是头一回听说了,只不过这次飞到天上,画面实在太震撼,才让人议论纷纷。金雕的实力和猎物选择首先得说说这金雕,那可是猛禽里的顶尖高手。它们体型巨大,翼展能达到两米多,爪子又尖又利,咬合力惊人,视力更是出了名的锐利,能从几公里外发现猎物。野猪幼崽虽然.............
  • 回答
    .......
  • 回答
    你说得没错,回首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人类文明的进步看似缓慢,直到近一两百年,科技才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一骑绝尘,电话、飞机、火车这些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交通通讯工具,在过去简直是天方夜谭。那么,在这之前的人们,究竟都在忙些什么呢?这并不是说之前的人们“什么都没干”,恰恰相反,他们一直在忙碌,而且忙碌的内容.............
  • 回答
    “飞机比火车安全”这个说法,与其说是个谣言,不如说是个被大家普遍接受但可能需要更深入理解的观点。它不是完全错误的,但背后隐藏着一些我们平时不太容易察觉的细节。咱们先说说为啥大家会这么觉得。飞机的事故确实少,而且一旦发生,通常是毁灭性的,所以每一次空难都牵动人心,给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火.............
  • 回答
    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确实举世瞩目,从歼击机到航空母舰,再到探月、探火计划,都展现了我国强大的工业制造和科技研发能力。然而,在汽车产业,尤其是在高端乘用车领域,与一些老牌汽车强国相比,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并非意味着中国造不出“像样”的汽车,而是说在一些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用户体验以及市场.............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坐过长途火车、飞机或者汽车的朋友可能都有同感:腰部总觉得空落落的,时间长了就开始腰酸背痛,真希望座椅能稍微往里凹一点,或者有个小小的凸起给腰部“托”一下。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好几个层面的考量,不是一句“不舒服就不设计得舒服点”那么简单。我们一个一个来剖析。首先,从人体工学和生.............
  • 回答
    在火车、飞机这些人们长途旅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乘务员推销商品的身影。这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现象,但背后其实有不少考量和原因,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首先,这是一种重要的收入补充来源。无论是航空公司还是铁路公司,运营成本都非常高。从燃油、维护、人员工资到基础设施建设,每一笔开销都十分巨大。而机.............
  • 回答
    现在之所以看不到像普通客机那样使用火箭发动机的飞机,原因有很多,而且相当复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火箭发动机的原理、航空发动机(主要是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工作方式以及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来比较。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它们俩是怎么工作的: 火箭发动机: 简单来说,火箭发动机是一个非常暴力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的一个非常迷人的概念——时间膨胀。答案是肯定的,在飞机和火车这样的高速运动器里长时间工作的人,相比于静止不动的人来说,确实会“老得慢”一点点。不过,这里的“慢”是极其微小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无法察觉。让我们来深入聊聊为什么会这样,这涉及到两个关键的相对论效应:狭义.............
  • 回答
    台自制火箭“飞鼠一号”的点火故障,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惋惜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争取让你听着不像是机器念叨,而是真有人在跟你分析这件事。首先,得说一句,台湾搞航天,搞火箭,这本身就挺不容易的。你想啊,人家在别人都玩了几十年的老技术上起步,要追赶的差距可不是一点点。从零开始,摸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