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超频是真有用的,动不动性能翻倍,再不济也能提升50% 。
现在超频费老大劲也就10%,已经成为鸡肋了。
XingMpeg 测试视频
1995 年之前, 大家要看 VCD 影碟必须要“硬解压”卡, 因为 CPU 太弱。
尽管 1994 年已经有一些视频游戏(例如 Digital Sed**tion)可以在 486 DX66 上播放视频, 但是普通的 VCD(MPEG) 要能够 25 帧每秒全速播放,没有“硬解压”卡,至少要 PENTIUM 100 + Trident 、 S3 真彩卡。看图要打 “SEA”(海), 还要优化批处理,给 SMARTDRV.exe 设置足够大的 CACHE. 这是千禧一代无法体会的情结。
PENTIUM 100 + Trident 、 S3 真彩卡 基本上就是 1995~1996 那两年划分小康和家境贫寒的分水岭。 达不到这个基本要求, 看动作片的时候,动作是分解的,一格一格的很明显。但是不少人忍了下来。
ASUS T2P4 是一代神板, PENTIUM 120 在 T2P4 上只要跳错一个主频, 开机就能显示 PENTIUM 133;只要跳错一个倍频, PENTIUM 120 开机就能显示 PENTIUM 150。而且电脑还不会坏。
当然, PENTIUM 133 能随便超 166 但是 200 只能靠运气。
一格一格的分解动作一下子就连贯了。
一个跳线就从家境贫寒跨入了小康。 还没有成本。
开心不开心? 意外不意外? 惊喜不惊喜?
话说回来, 在奔腾之前, i486DX-40 用主板跳线将总线频率20MHz跳33MHz,立变i486DX-66。只是那时电脑是比彩电还矜贵的 “大件”,很少人这么玩。毕竟那时进电脑房还要换鞋的。另外, SRAM 也是可选配件, 俺有个朋友当时喜欢炫耀的是插满 SRAM (CACHE)的海洋板。
俺家的 CYRIX 486-66 还拖着VESA显卡+ESS声卡,连CACHE都舍不得加。 后来因为游戏不流畅才加了 8MB EDO 内存变成 16 MB。
PENTIUM 能随便超,消息是很容易走漏的。 那时开始有了 “REMARK” 的 CPU。
......
接下来的十来年是 DIY 的黄金10年。
K6-2 266 超 450。
赛扬 300A 只要加0.1 V电压,普遍能超 450MHz。几乎完全垄断了亚洲的DIY市场,击溃了CYRIX 的 M-ii,也遏制了 K6-2 的势头,当然也掩盖了 Pentium II 的光华。
千禧年前后, 曾经有人担心 CPU 破 GHZ 以后会引发小型“黑洞”。
图拉丁0.13微米,超至133外频后,与同期奔III没区别,绝大多数可超,1.1G超至1.47G后性能超过Willamette 核心 2.0G新赛扬。
......
2011年,AMD 的推土机, FX-8000 虽然实际表现翻车了但是主频惊人,实现了历史性的 5GHz,在液氮冷冻下也创造了 8.X GHz的纪录
Sand Bridge (SNB) 开始,硬雕扼杀了超频。垄断的后果是大家不得不接受 500 刀的 Core i7。从 Sandy Bridge 到 今天,DIY 已经转向了灯饰, 而 “睿频” 变成了一个愚弄消费者的工具。
100~200刀 (500~1000 人民币)您再也找不到能匹敌 500~1000刀 的超频神器了。
开核就不说了。
5GHz 是 32纳米的 CPU 2011 年创造的记录。
2021 年, 也就是十年后, 最热门的 CPU 仍然徘徊在 5GHz 。
难道您不好奇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