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NASA 声称「俄罗斯反卫星武器试验,或威胁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实际情况如何?

回答
关于俄罗斯反卫星武器试验威胁国际空间站(ISS)和中国空间站(Tiangong)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国际关系、太空安全和技术能力等多个层面。

背景:俄罗斯的反卫星武器试验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俄罗斯进行的反卫星武器(ASAT)试验。这类试验通常涉及使用导弹或其他方式,在轨道上摧毁一颗卫星。俄罗斯在过去确实进行过一些这类试验,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次是 2021年11月15日。

在那次试验中,俄罗斯动用了Nudol(努多尔)反卫星导弹,成功摧毁了其自身的一颗老旧的俄罗斯侦察卫星 TselinaD (Cosmos1408)。

为什么这次试验引起了如此大的关注和担忧?

1. 产生大量太空碎片: 这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当一枚卫星被导弹摧毁时,它会分解成数千甚至数万块大小不一的碎片。这些碎片继承了原卫星和导弹的轨道动量,并在轨道上以极高的速度(通常是每秒数公里)绕地球运行。
2. 碎片带来的长期威胁: 这些碎片并非静止不动,而是继续在轨道上以高速飞行。它们会像“太空子弹”一样,对其他在轨航天器构成巨大的碰撞风险。即使是很小的碎片,由于其巨大的速度,也足以对精密的空间站结构、太阳能电池板、设备甚至宇航员造成毁灭性的损害。
3. 轨道上的“死亡之网”: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碎片会因为大气阻力(在高轨道上影响较小)或轨道微调而发生变化,但许多碎片会在数年、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继续存在于轨道上,形成一个危险的“死亡之网”,使得特定轨道区域变得越来越危险,对未来的太空活动构成严重障碍。

NASA 和其他国家对此次试验的反应

在俄罗斯2021年11月的反卫星武器试验后,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及美国政府、欧洲空间局(ESA)和中国等都发出了强烈的谴责和担忧。

NASA的说法和理由: NASA公开表示,这次试验产生了大量的太空碎片,并直接威胁到了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的安全。当时,ISS正处于一个距离地面约400公里的轨道上,而俄罗斯试验产生的许多碎片也分布在类似的轨道高度附近。NASA官员提到,他们不得不采取措施让ISS调整轨道以避开部分主要的碎片云。他们指责俄罗斯的试验是“不负责任和鲁莽的”,并强调了对太空环境的长期损害。
中国的回应: 中国也同样对俄罗斯的试验表示谴责,并指出这次试验增加了太空碎片数量,对中国在轨航天器构成了威胁。中国一直在积极发展和运营自己的空间站“天宫”,并对太空安全有着高度的关注。
国际空间站(ISS)和中国空间站(Tiangong)的风险:
国际空间站: ISS是一个大型、复杂的、载人航天器,是多国合作的成果。它有能力进行轨道规避机动以躲避较大的预测到的碎片。然而,如果碎片数量巨大且密度增加,规避的频率和复杂性也会增加,这会消耗宝贵的燃料,影响科学任务的执行,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如果碎片过于密集或无法预测,可能迫使宇航员采取更危险的避险措施,例如进入逃生舱。
中国空间站: 与ISS类似,中国空间站也面临同样的风险。尽管中国空间站的设计可能与ISS有所不同,但其运行在相似的轨道区域,同样容易受到高速太空碎片的威胁。中国也曾公开表示,需要负责任地进行太空活动,并呼吁各方共同维护太空的持久和平。

实际情况和进一步的分析

威胁程度的评估:
直接的即时威胁: 在试验后的一段时间内,确实有大量的碎片对ISS和天宫空间站构成了一定的碰撞风险。宇航员和地面控制人员会持续监测碎片并进行必要的轨道调整。NASA等机构会提供碎片轨道数据和碰撞概率分析。
长期的轨道威胁: 俄罗斯试验产生的碎片并非在一夜之间消失。它们会随着时间在轨道上扩散,但许多碎片会在数十年内保持危险的速度和轨道。这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该轨道区域将比试验前更加危险,对任何在该区域运行的航天器都构成了持续的风险。
“空间武器化”和太空军备竞赛的担忧: 这种试验被广泛视为“空间武器化”的表现。批评者认为,俄罗斯此举是为了展示其军事能力,并可能引发太空军备竞赛,威胁到太空的和平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俄罗斯的立场和辩解: 俄罗斯方面在试验后通常会辩称,他们的试验是出于国家安全需要,并且是针对“老旧且不再使用的”卫星进行的。他们也可能表示,其碎片不会对国际空间站等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或者会采取措施来减缓碎片的影响。然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种说法无法减轻对太空环境的破坏和对他国航天器安全的威胁。

太空碎片管理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挑战: 管理太空碎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没有一个国际性的、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框架来完全禁止或限制反卫星武器试验。虽然有一些国际准则和倡议,但执行力和有效性有限。
解决方案: 许多国家和组织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更严格的太空行为准则,包括禁止反卫星武器试验,推广负责任的太空活动,以及发展更有效的太空碎片监测和清除技术。
对中国的意义: 对于中国而言,保障其空间站和未来太空资产的安全至关重要。中国也投资于太空监视和碎片预警系统,并积极参与国际太空安全对话。

总结

NASA关于俄罗斯反卫星武器试验威胁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的说法是基于事实的担忧。俄罗斯在2021年11月进行的试验确实产生大量高速太空碎片,对所有在轨道上的航天器构成了真实的、长期的威胁,包括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这些碎片增加了碰撞的风险,可能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任务中断甚至宇航员的生命危险。

这场事件突显了太空武器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以及国际社会在维护太空安全与和平利用方面进行合作的紧迫性。如何有效管理太空碎片并防止未来发生类似事件,是全球太空探索和利用面临的关键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米国人还指责俄罗斯的天然气是世界上最脏的天然气……

user avatar

比起上周美国卫星迫近我们的卫星,这个问题不大。

美国的迫近行为是明显的恶意,明显的有针对性。

俄罗斯好歹没有针对性,至少不是针对我们。

从卫星轨道分析,也是如此:

可见,毛熊反卫星实验轨道很低。

地球有一个长长的大气尾巴,每一次卫星和碎片穿过时都会因为和大气尾巴摩擦而减速一次。

所以卫星和空间站都要携带额外的燃料。一是为了调整姿态,其次就是为了轨道维持,把与空气尾巴摩擦损失的速度补回来。

如果燃料耗尽,卫星就会慢慢地减速最终坠入大气烧毁。

400公里高处的卫星和碎片很快就会被减速,坠毁。时间为一年左右。

绝大多数的民用卫星轨道高于400公里。

绝大多数的军用卫星轨道位于350-400公里。因为离得近,看得更清楚。

你猜,世界上谁的军用卫星最多?占总数的80%以上。

所以,谁最跳脚是显而易见的。


话说回来,美国前几年一通亡巴拳,撕毁各种军事协议,以为可以吓着其他人。其结果就是给俄罗斯也解了套。

世界失序,群魔乱舞!


另外,2007年风云一号高度865公里,嘿嘿嘿!

高度越大,空气尾巴阻力呈指数下降。


另外,我以前回答过,产生太空卫星碎片最多的是美国。其产生的碎片占太空总碎片数的99.999999%。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反映出了美国三个强大的地方。

第一,俄罗斯反卫星武器试验,美国只用了一天就知道是俄罗斯干的(人民网的人民资讯说的,不是我说的),说明美国对太空的监控能力是全球领先,整个太空都在美国的监控之下,不管你是来自潘多拉星球的阿凡达,还是来自铁血星球的铁血战士,还是来自泰坦星球的灭霸,美国分分钟都给你认出来,其他国家望尘莫及,这一波美国低调凡尔赛。


第二,美国使用反卫星武器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避免其他心怀不轨的国家使用反卫星武器造成太空上的军事威胁从而影响到地球上的世界和平,并且高举环保主义大旗,声称俄罗斯是在制造太空垃圾。美国用反卫星武器是维护世界和平,俄罗斯用反卫星武器是制造太空垃圾,这一波是美国占领了道德高地。


第三,挑拨离间。美国说这会威胁到中国空间站,这样可以怂恿中国对俄罗斯提防,希望可以自己不动手让中国和俄罗斯在太空领域对立起来,如果达成目的,美国渔翁得利。这是美国战略上的智慧。


如此雄才大略深谋远虑,果然是宇宙第一强国,只有像我这样熟悉国际形势的绿皮火车硬座乘客才能看得出来,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今天我是不小心透露这个秘密出来,点醒一下世人,美国真的是赢麻了,我对美国只有感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反卫星武器试验威胁国际空间站(ISS)和中国空间站(Tiangong)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国际关系、太空安全和技术能力等多个层面。背景:俄罗斯的反卫星武器试验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俄罗斯进行的反卫星武器(ASAT)试验。这类试验通常涉及使用导弹或其他方式,在轨道上摧毁一.............
  • 回答
    NASA 的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的壮举——人类首次近距离接触并穿越太阳大气层(日冕)——具有极其深远的科学意义,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太阳,乃至整个太阳系的理解。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开启了探索太阳之谜的全新时代。以下是帕克探测器实现这一壮举的科学意义,我会尽.............
  • 回答
    NASA 的巨型登月火箭 SLS(Space Launch System)正式出厂并“龟速”运往发射台,这不仅仅是火箭本身的物理移动,而是具有多层面的重大意义,标志着人类重返月球计划迈出了关键一步,并且对太空探索、技术发展和国际合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其意义:一、 重返月.............
  • 回答
    NASA 的“飞镖”(DART)探测器任务,可以说是人类首次尝试利用航天器撞击小行星,以期改变其轨道,从而保护地球,这无疑是一次极其令人振奋的科技探索。这项任务不仅仅是简单的太空发射,它背后蕴含着对宇宙未知的好奇、对潜在威胁的警惕,以及人类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勇气。首先,从科学探索的角度来看,“飞镖”任.............
  • 回答
    露西号探测器:揭开小行星家族的神秘面纱,未来探测器展望NASA 于 2021 年 10 月 16 日成功发射了露西号(Lucy)探测器,这标志着人类探索太阳系深处的一次重大飞跃。露西号的核心目标是造访并研究一颗名为“特洛伊小行星”(Trojan Asteroids)的独特小行星家族。这并非一次普通的.............
  • 回答
    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很多人会惊叹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个疑问:阿波罗计划中那些庞大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它们的计算能力真的比不上我们今天口袋里一部小小的手机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差距非常巨大。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得先看看当时阿波罗.............
  • 回答
    火星2020漫游车:“毅力号”,一次前所未有的火星探索之旅NASA最新的火星漫游车,“毅力号”(Perseverance),是“火星2020”任务的核心,它代表着我们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又一次飞跃,其设计和携带的科学仪器,都比以往的火星车有了质的提升。这次任务的目标不仅仅是简单的地形探测,更是为了搜寻.............
  • 回答
    NASA 成立以来,那些闪耀在太空中的名字:航天器背后的史诗与传奇自1958年成立以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便一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先锋。无数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工程师、科学家和宇航员,通过设计和建造一艘又一艘划时代的航天器,将人类的目光投向了深邃的星辰大海。这些航天器,不仅仅是冰冷的金属和精密.............
  • 回答
    尘封的红色星球,洞察者悄然降临:NASA“洞察号”火星任务的震撼解读2018年11月26日,一个凝聚了无数智慧与汗水的探测器,在漫长的太空旅行后,如同划破火星寂静的金色流星,稳稳地降落在火星赤道附近的埃律西昂平原。它,就是NASA的“洞察号”(InSight),一个肩负着深刻使命的火星地质学家,它的.............
  • 回答
    NASA 挑选下一批“发现号”项目候选任务的消息一出来,我这颗充满好奇心的脑袋立刻就活跃起来了。说实话,每次“发现号”放出风声,我都像个等待拆礼物的孩子,脑子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次我最期待的,是能够探索我们太阳系里,那些仍然笼罩着神秘面纱的角落。尤其是那些可能存在生命迹象的地方,比如木卫二(.............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美国宇航员打破了连续在轨的纪录,总计 355 天,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飞跃,更是人类探索宇宙能力的一次重大突破。这其中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得多。连续在轨 355 天,这意味着什么?首先,这是对人类身体适应性的巨大考验和证明。在太空中,宇航员会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 回答
    这绝对是火星探索史上的一个里程碑!NASA这次搞的“火星样品返回”(Mars Sample Return,简称MSR)任务,计划从火星上发射一枚小型火箭,把之前毅力号火星车采集的岩石和土壤样本送回地球进行详细分析。这消息一出来,整个航天界和科学界都炸开了锅,背后信息量太大了。首先,这枚“火星发射的小.............
  • 回答
    NASA的哨兵风险表:我们如何应对潜在的近地天体撞击?想象一下,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岩石和金属块,它们围绕着太阳公转,其中一些,我们称之为近地天体(NearEarth Objects, NEOs),它们的轨道与地球非常接近。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只是遥远的、渺小的亮点,对我们不构成威胁。但总有那.............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NASA关于金字塔大小行星“2022”可能撞击地球的说法,以及这件事的实际情况和可能的应对方式。请放心,我会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像人思考和表达的方式来呈现,避免生硬的AI痕迹。首先,我们得理清一个重要的概念:NASA真的这么说吗?关于“金字塔大小行星2022年撞地球”的说法,这很可能.............
  • 回答
    这绝对是近些年来最令人振奋的天文发现之一!NASA宣布发现了七颗与地球大小相似、并且可能存在液态水的系外行星,这可不是小事,它可能彻底改变我们对宇宙中生命的看法。首先,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发现的重要性:1. 数量惊人:一个“姊妹行星系统”的可能性通常,我们发现系外行星,尤其是位于恒星宜居带内的类地行.............
  • 回答
    一直以来,人类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最近关于“开普勒”望远镜的新发现,更是让人们对“另一地球”的期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真的存在一个与地球相似的行星,我们真的有能力、有希望移民过去吗?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回答的问题,它牵扯到科学、技术、经济、甚至哲学上的巨大挑战。首先.............
  • 回答
    “月球惊现古人类遗迹”?对于这个劲爆的消息,你我或许都会在第一时间脑海中掠过科幻电影的片段,但现实总是比小说更骨感,也更需要细致的辨析。首先,我们来明确一点: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家权威的科学机构,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过任何一项关于在月球上发现“古人类遗迹”的可信官方声明或研究成果.............
  • 回答
    美方对中国航天活动的指责,特别是“不主动提出合作”和“缺乏透明性”这两点,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考量和多重意图。首先,从美国地缘政治战略的角度来看,指责中国航天“不主动提出合作”和“缺乏透明性”,可以被视为一种试图在国际太空领域塑造叙事、巩固自身主导地位的手段。美国长期以来在航天领域拥有领先地位,并以此.............
  • 回答
    NASA 委托民间航天企业开发商用空间站(Commercial Space Stations, CSS)是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决定,其背后有多重因素和考量。简而言之,这是 NASA 从直接运营到支持和引导的模式转变,旨在降低成本、促进创新、激发商业活力,并最终解放其资源以专注于更长远、更具探索性的.............
  • 回答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这个名字一提起,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那些标志性的火箭发射画面,或是深邃宇宙的精美照片。但你可能不知道,在这些广为人知的成就背后,NASA拥有一批我们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黑科技”,它们不只服务于太空探索,很多已经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要说NASA的黑科技,那可真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