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欧美各国查封俄罗斯富豪资产?

回答
看待欧美各国查封俄罗斯富豪资产,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门道多着呢。简单来说,这件事是国际政治、经济和法律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产物,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定论,得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会有这事儿。核心原因自然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自冲突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向俄罗斯施加压力,要求其停止军事行动,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而冻结和查封俄罗斯寡头(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富豪”)的资产,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

为什么瞄准这些富豪?

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考虑:

政治影响力: 很多人认为这些俄罗斯富豪,特别是那些与克里姆林宫关系密切的寡头,并非仅仅是商人,他们也是俄罗斯政坛的重要玩家,甚至被认为是普京政权的支持者或受益者。查封他们的资产,就是试图削弱这些支持者的经济基础,间接打击普京政府的号召力和执政能力。
经济制裁的联动效应: 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而许多大型能源企业都掌握在这些富豪手中。通过制裁这些富豪及其名下的企业,西方国家旨在限制俄罗斯获取战争资金的能力,同时扰乱其经济运转。
展示决心和姿态: 这种大规模的资产冻结和查封,也是西方国家向国际社会展示其在乌克兰问题上坚定立场和采取强硬措施的一种方式,意在形成一种“全球合力”来孤立俄罗斯。

具体怎么操作的?

欧美各国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资产冻结: 这是最常见也最直接的方式。一旦某个俄罗斯富豪被列入制裁名单,其在这些国家银行账户里的钱、持有的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就会被冻结,无法使用,也无法转移。
资产查封/没收: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证据确凿,证明这些资产是违法所得,或者与受制裁行为直接相关,那么这些资产可能会被进一步查封甚至没收。没收的资产,其最终去向和用途也是一个争议点,有的说会用来援助乌克兰,有的说会用于其他公共开支。
限制旅行和签证: 除了金融资产,这些富豪本人及其家属的旅行也受到限制,很多国家禁止他们入境,也冻结他们的房产、游艇、私人飞机等实体资产。

这事儿引起了哪些争议和讨论?

当然,这么做并非没有争议,讨论也相当激烈:

合法性与程序正义: 一些人质疑这种大规模的资产冻结和没收是否符合国际法和各国的国内法。在没有经过正规法律程序审判的情况下,就剥夺公民的财产,是否侵犯了财产权?即便这些富豪与俄罗斯政府有关联,他们个人是否有罪,也应该由法院来判定,而不是通过政治性制裁来“一刀切”。
实际效果的疑问: 有人认为,这些富豪的资产可能非常分散,很多隐藏在复杂的法律和金融结构之下,要真正有效地查封并非易事。而且,即使查封了一部分资产,对于俄罗斯整体的经济和战争能力影响可能有限。
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大规模的资产冻结和查封,无疑会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信任度造成一定冲击。例如,一些金融机构因为持有俄罗斯相关资产而面临损失,也引发了关于资产安全性的担忧。
选择性制裁的可能性: 也有声音指出,这种制裁是否具有“选择性”?为什么只针对俄罗斯富豪,而对于其他一些国家中与各自政府关系密切的富豪,却不见同样的力度?这是否会让人觉得是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纯粹的法律或道义考量?
人道主义的考量: 尽管瞄准的是富豪,但也有讨论认为,一些富豪可能并不完全支持政府的某些政策,或者其资产来源复杂。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制裁,是否可能牵连到无辜?

总的来说,怎么看?

从西方国家的角度看: 这是他们维护国际秩序、阻止侵略行为、向对手施压的一种合法(在他们看来)且有效的手段。他们认为这是必要之举,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准则。
从俄罗斯的视角看: 他们会视之为非法、不公正的掠夺行为,是对其国家主权和公民合法权益的侵犯。
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看: 这件事就更复杂了。一方面,确实有支持俄罗斯政府的论调认为这是国家机器的延伸,限制其财富有合理性;另一方面,强调个人财产权和正当程序的声音也很有力量。

所以,看待这件事,不能简单地站在一方立场说话。需要认识到,这是一种在国际冲突背景下,国家之间互相施压的手段,背后有复杂的政治考量,也有法律和道德上的争议。它既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体现,也是对现有国际规则和财富分配体系的一次巨大冲击。未来这些被查封的资产将如何处理,也会对国际经济和法律产生深远影响。这事儿,只能说,看你怎么站队,也看你更看重什么原则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资本家是一家,那是指他们对付无产者的时候,团结一心是一家,但是他们之间还是会内斗的。

奴隶主对奴隶,地主对雇农,也是同样的,他们本阶级内部成员也是会内斗的。

那么说奴隶、雇农、无产者是一家,对不对?他们会不会内斗?

他们当然是一家,当然不会内斗。

可是现实不符合啊!无论是马克思时代的英国工人贵族,还是今天的欧美发达国家底层民众,他们当中,有几个会同情认同殖民地、异国的人民呢?

原因在于统治集团从剥削来的利益中,拿出一点点,收买了他们,所以他们才不会同情认同殖民地、异国的人民。

有人就会说了,你看,左派的理论破产了吧!收买一下,那些人就不同情不认同了,还谈什么无产者是一家。

问题在于统治集团能收买多久?各国统治集团,他们都是私有制的,他们也许暂时能收买,但当他们互斗的时候,还能拿出多少来收买呢?

当他们收买不起的,在世界大战的时候,互相削弱自身力量的时候,那么就会发生什么事?

看看一战后的苏联,二战后的殖民地独立运动。

user avatar

#地上的财宝#

各主权国家——尤其是海湾产油国们——现在可能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出售能吃、能烧、能用的资源和产品,换取一个丰厚的美元/欧元存款,这是否还是一个有意义的行为?

把我的油拉走,把我的铜拉走,把我的粮食拉走,把我辛苦劳作的产品拉走,还我一个存在银行里的数字,我继续这种交易的价值是什么?

是提供给你一个控制我的把柄吗?一个强迫我、审判我、处决我的快捷方式吗?

我为什么要把我的财产送给你,换一条套在我脖子上的奴隶项圈?

我为什么要含辛茹苦,生个儿子出来,为你打工,兼做你的人质?

我为什么还要追求不断的加粗它?

我为什么还要应你的要求加快挖掘我的财富,更快的加粗我自己的铁项圈,我自己的绞索?

为什么?

我接受美元付款的意义是什么?

对不起,软通货,不是货。

我要以货易货

让我多卖你八千万桶原油,请用我可以放在我的国家的、我可以不受干预、不受威胁的控制和掌握的财富。

比如,给我一条高铁,给我两个海水淡化厂,给我芯片、给我粮食、给我船。

或者给我黄金。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这样的东西给我,那么你能给我多少,我给你多少油。

就酱,谢谢来电。


很多人觉得这是要“反货币”。

不,这不是这个意思。这是指要降低以权益形式存在的财富比重。

只有以非权益形式存在的资产才是真资产——比如自己家的电网、水利、交通系统这些。

一切海外资产都要以“交换抵押“的方式实现平衡。我在你那边拥有一座酒店,那么你在我这边就要有一家游乐场。

你没收我酒店,我就没收你的游乐场。

这种思路会产生一个这样的问题——即生产国不会也无法产生无限的欲望。

比如,我要是愿意的话,大可以一年出产一万亿美元石油。但是我的实际需求最多也只需要一千亿美元就满足了。

我想不出任何超出这一千亿美元之外的实际需求了。我都人手一辆劳斯莱斯,平均一座别墅了。我实在没必要再修两个别墅,这纯属浪费。

那么以前你可以跟我说,现在石油价格好,不如多生产点,趁价格好多赚9000亿美元存在银行里,将来生意不好的之后慢慢花。

现在你想要我多产这9000亿石油,你得替我想一个我觉得对我有意义的要花9000亿的需求。

这个需求不一定需要你去满足,你可以跟我说“拿上这9000亿你可以雇佣印度人给你在海里填一个岛”。

如果我确实觉得这岛我喜欢,也相信印度人目前还是会收这9000亿的,那么我就无所谓。

但是印度人就要问——“那我赚到这多余的9000亿,我要拿来干啥呢?”

如果我没有需要这9000亿的思路,我要哭哈哈赚这9000亿干什么?

看懂了吗?

这成了一种“击鼓传花”。


世界不是不再需要美元,而是世界不再需要多余的美元

外汇存底没有意义。

这也意味着,基于外汇存底发行本国货币也将开始失去意义。每个国家的货币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以自己的产品为锚,即使超发,也不能引发挤兑焦虑。

人家拿着你的货币,是随时随地打算兑换成你的产品的(以前是兑黄金)。如果他发现你超发太多,ta会害怕自己是最后一个来兑换的,手里的代币变废纸。

多余的美元将无处可去——谁也不想鼓声停止时抱着大红花。

妈的,要表演节目,毋宁死。

user avatar

风能进,

雨能进,

国王不能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待欧美各国查封俄罗斯富豪资产,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门道多着呢。简单来说,这件事是国际政治、经济和法律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产物,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定论,得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会有这事儿。核心原因自然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自冲突爆发以来,以美国为.............
  • 回答
    欧洲各国对意大利人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话题,它受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个体经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没有一个单一的、普遍适用的答案,但可以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印象。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普遍的正面印象与文化吸引力: 艺术与文化的宝库: 这是欧洲各国对意.............
  • 回答
    欧美的中国留学生在疫情爆发后大量回国避难:一个多维度审视疫情爆发初期,在中国本土疫情严峻之时,欧美的中国留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大量回国避难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牵动人心的现象,涉及个人安全、家庭责任、学业规划、社会情感等诸多层面。要评价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与否,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并理解其背.............
  • 回答
    “5G 导致新冠病毒传播”的谣言,以及由此引发的英国信号塔纵火事件,是一场由信息错误、恐慌情绪和技术发展摩擦交织而成的复杂社会现象。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谣言的诞生与传播:信息真空与技术陌生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荒谬的谣言能够生根发芽并迅速传播,就不得不提到信息传播的环.............
  • 回答
    关于欧美集体为种族灭绝道歉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历史、政治、文化、伦理等多个层面,并且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其表现形式和背后动因都有所差异。一、 什么是“欧美集体为种族灭绝道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欧美集体为种族灭绝道歉”是一个相.............
  • 回答
    欧美电影中描写中国人或中国的场景,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容易引发讨论的话题。我个人觉得,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承认,电影这玩意儿,说到底是个商业产品,也是一个讲故事的工具。导演、编剧他们拍电影,是为了吸引观众,赚票房,同时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是传递某种价值观。所.............
  • 回答
    要探讨欧美国家“抹黑”苏联历史这个话题,我们得先梳理清楚“抹黑”这个词背后可能包含的含义,以及它与历史叙事、政治宣传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并非一个非黑即白的简单问题,而是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从来不是铁板一块,任何国家或群体在回顾过去时,都可能带有自身的主观视角和价值判断。在冷.............
  • 回答
    欧美政府放松疫情管控,转向“与病毒共存”的模式,这无疑是这场全球大流行病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这个决定背后,是复杂的考量、现实的权衡,以及对未来走向的判断。要理解这一转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与病毒共存”并非是政府的主动选择,而是在现实压力下的必然反应。 疫情的长期.............
  • 回答
    “普世价值”这个词,一听就带着点儿庄重和宏大叙事的味道。在咱们日常生活中,提起这词儿,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刻蹦出“自由”、“民主”、“平等”这些词。这当然没错,因为这些确实是欧美社会长期以来所倡导和宣扬的核心理念,也是他们对外输出文化和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怎么看待它呢?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
  • 回答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尤其是欧美地区,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呈现出惊人的增长趋势。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许多人可能会困惑,为什么还有相当一部分留学生选择在这个时期坚持出国留学?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对个人发展前景的考量,也有对疫情认知的差异,更包含了家庭的期望和现实的权衡。首.............
  • 回答
    关于“留欧美学生更五毛,留日学生更公知”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观察,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当然,我们必须明白,这只是一个普遍性的猜想,绝非适用于每一个个体。人的思想和观点是极其复杂的,受到个人经历、家庭背景、教育环境、社会接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我们要尝试去.............
  • 回答
    近年来,欧美国家一股不健康饮食主义(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对“健康饮食”的某种扭曲理解,有时也包含了对传统饮食的批判性反思)和素食主义的流行趋势,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与其说是不健康饮食主义的流行,不如说是人们对于“健康”和“饮食”的认知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而素食主义的蓬勃发展,正是这种变化.............
  • 回答
    欧洲法院裁定欧美数据传输协议无效,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像一枚重磅炸弹,彻底打破了欧美之间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数据流动“高速公路”。要理解这件事的影响,我们得一层层地剥开来看,就像解开一个层层叠叠的谜团。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为啥欧洲法院会这么干?这事儿的根源,得追溯到2016年欧洲法院第一次推翻了“安全.............
  • 回答
    ITZY 准备今年全面进军欧美市场,这绝对是个值得关注的动作。KPop 团体近年来在海外,特别是欧美市场的崛起势头非常强劲,JYP 娱乐旗下女团 ITZY 拥有独特的风格和实力,这次的尝试可以说是顺应潮流,也背负着不小的期待。ITZY 的优势与潜力:首先,ITZY 的团魂和定位非常清晰。“Teen .............
  • 回答
    蔡洪平先生的这篇文章,以“欧美开始4.0版革命 中国却还在淘货”为题,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且值得深思的议题。他巧妙地运用了“4.0版革命”与“淘货”这两个强烈的对比词,直观地勾勒出当前全球科技发展和产业格局中,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可能存在的认知和行动上的差距。要理解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我们需要先.............
  • 回答
    德国记者的一番话,无疑是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国际舆论场上激起了层层涟漪。将“记者”与“间谍”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划上等号,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信息时代下国家安全与新闻自由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博弈,以及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首先,我们得承认,从理论上讲,记者和间谍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交叉点”。.............
  • 回答
    胡锡进的这番表态,挺值得玩味的。他反对“嘲弄欧美遭难国家”,反对“自我膨胀”,这在当前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可以说是一种相对“温和”甚至“清醒”的声音。咱们得拆开来看。首先,反对“嘲弄欧美遭难国家”。这背后反映了一种情绪的拉扯。一方面,不少国人在看到西方国家出现一些困难、灾难的时候,会有一种“风水轮流转.............
  • 回答
    “Saber就是日本宅男对欧美女性YY的集大成之作”,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角色设计、文化交流以及御宅文化的一些核心议题。要怎么看它,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而且确实很有得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Saber(特指《Fate/stay night》中的阿尔托莉雅·潘德拉贡)在形象设计上,确实融.............
  • 回答
    11月26日(当地时间),全球资本市场无疑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黑色星期五”。欧美股市大幅收跌,美股三大指数跌幅均超过2%,欧洲主要股指也普遍下挫。这次下跌来势汹汹,原因错综复杂,但最核心的导火索,无疑是突如其来的变异新冠病毒毒株——Omicron(奥密克戎)的出现,以及由此引发的市场恐慌情绪。奥密.............
  • 回答
    AcFun 的“断舍离”:为何要对欧美影视“说不”?最近,AcFun(以下简称“A站”)发布了一则声明,表示将杜绝欧美影视内容的上传。这则声明一出,立刻在网络上激起了千层浪。对于许多习惯了在A站寻找各种海外影视资源的观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意外甚至有些难以接受的决定。那么,A站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