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铁路列车的制动机为什么不能用电力驱动?

回答
要说铁路列车的制动机为什么不能用电力驱动,其实是个有点“伪命题”的味道。更准确地说,并非完全不能用电力驱动,而是传统的、最常见的列车制动系统,其核心动力来源并不是电力,而是有其特殊的物理原理和技术考量。

咱们得先弄清楚,在列车上,“制动”这个词,它背后代表的究竟是什么。简单讲,制动就是让高速运行的列车慢下来,最终停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一种力量来对抗列车的惯性。

为什么传统的列车制动系统不直接用电机来“拉”住列车?

这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动力的来源和性质:
摩擦制动(最常见): 大多数列车,尤其是普通客货列车,主要依靠“摩擦制动”。它的原理和汽车刹车有点像,就是通过制动闸瓦(或者制动盘)与车轮(或者轮缘)产生巨大的摩擦力,将列车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减速。
空气制动(核心动力): 那么,提供这个摩擦力的是什么呢?这时候就轮到“空气制动”了。空气制动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压缩空气来驱动制动执行机构(比如制动缸),再由制动缸推动闸瓦抱紧车轮。
为什么是空气? 空气是可压缩的,这使得它成为一个非常方便的“能量储存和传递介质”。通过压缩空气,我们可以储存大量的势能。当需要制动时,打开阀门,这些被压缩的空气就会瞬间释放,推动制动系统工作。
电力直接驱动刹车片? 如果我们想象直接用一个小型电机去驱动每一节车厢的制动闸瓦,那意味着什么?每节车厢都需要一个独立的电机、齿轮箱、以及一套精密的控制系统来精确控制闸瓦的压力和动作。这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重量和成本,而且在制动力的控制和同步性上,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2. 能量的传递效率和可靠性:
空气制动的优点: 空气制动系统有一个巨大的优势是其“集中控制,分散执行”的特性。列车的司机在驾驶室操作总阀,通过主风管将控制信号(空气压力变化)传递到列车的各个角落,驱动每一节车厢的制动缸。这种系统设计使得即使列车很长,制动信号的传递也相对高效和同步。
电力驱动的挑战: 如果我们要用电力来直接驱动制动,我们需要在每节车厢布置大量的电缆,来传递电力和控制信号。想象一下,一列载重几千吨、上百节车厢的货运列车,需要多少电缆?这些电缆的布置、维护、以及在极端天气(例如冰雪、雨水)下的可靠性,都会成为巨大的难题。而且,如果其中一根电缆损坏,或者某个电机故障,就可能影响整列车的制动能力,这是非常危险的。

3. 安全性与冗余设计:
空气制动的“故障安全”原理: 空气制动系统在设计上往往遵循“故障安全”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制动系统是“不工作”的,它需要持续的空气压力来“保持”制动器分离。一旦空气管路发生破裂(比如连接器脱落),空气就会泄露,压力下降,制动系统就会“自动”启动,将车轮抱紧,使列车停下。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行车安全,即使在意外情况下,也能实现基本的制动功能。
电力驱动的“失效”风险: 如果我们用电力来驱动制动,那么一旦电力供应中断(比如主电源故障、电缆损坏),制动系统就可能失去动力,反而面临失去制动能力的风险。虽然可以通过蓄电池等方式实现备用电力,但要达到空气制动那种“断气即刹”的可靠性,需要极其复杂的冗余设计和严格的测试。

4. 制动力的精细控制和分布式能力:
空气制动的灵活性: 空气制动系统可以通过调节空气压力的大小,来非常精细地控制制动力的强度。司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轻微减速或者紧急制动。而且,这种控制可以非常均匀地分布到每一节车厢。
电力驱动的挑战: 虽然现代电动列车(如动车组)使用了电力再生制动,或者电子控制的制动系统,但它们通常与空气制动配合使用,或者是在特定类型的列车上。直接用小型电机驱动传统意义上的摩擦制动闸瓦,其同步性和均匀性需要非常精确的电子控制,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

但是,请注意!

随着技术的发展,情况也在发生变化。

电力再生制动: 在许多现代电力机车和动车组上,已经广泛使用了“电力再生制动”。这种制动方式是通过电机反向运行,将列车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回馈到电网或储能设备中。这是非常高效和环保的制动方式,它实际上是利用了“电力驱动”来制动,但它不是直接驱动摩擦片,而是利用电机本身的特性。
电子控制空气制动(KABB): 很多新型列车还采用了“电子控制空气制动”系统(也叫KABB,KnorrBremse Air Brake System)。这种系统依然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但通过电子信号来控制空气阀门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实现比传统空气制动更快速、更精确的制动控制。在这种系统里,电力起到了“控制”的作用,但核心的制动力来源还是空气。

总结一下,传统的、大规模应用在大多数列车上的“空气制动”之所以不直接用电机来驱动摩擦片,主要是因为:

空气是更可靠、更易于储存和传递的制动力介质。
空气制动系统具备“故障安全”的设计理念,一旦断气就自动制动。
空气制动系统能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实现长列车的同步、均匀制动力。
直接用大量小型电机驱动摩擦制动,会带来巨大的系统复杂性、重量、成本和可靠性挑战。

所以,与其说“不能用电力驱动”,不如说在传统的技术路径和安全需求下,空气制动系统是那个最成熟、最可靠、最符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而电力,更多地是在现代列车中扮演“控制”和“能量再生”的角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问题在于,现行西屋式及其衍生型号的空气制动,对于系统的优化已经到了兼顾系统最低复杂性、成本与可靠性的均衡状态,这还是在电气工业革命之前就干完的事情。

现在现在电磁制动据说已经在动车组上普及,但是暂时还不会扩散到传统机辆车上。原因如下:

最关键的一条,是接口防雨的问题,属于可靠性问题。传统空气制动只需一条橡胶气管连接的钢制接头,两个接头对上眼一扭就能卡死,而这个接头会涂上黑漆故而一般不怎么锈,就算有点锈也不影响接头正常工作。但是电气接口则不然,只要一下雨,相关人员就得担心裸露的金属接头锈蚀,造成短路或者接触不良。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点担忧,实际参照客车机车供电系统做一个车辆供电制动系统应该比较顺畅,就是制动电机重量的问题,但是应该也不会离谱到哪去,顶多给车辆增加数百公斤自重罢了。

第二点:全系统换装很困难,属于成本问题。

以CR国铁为例,目测全系统流转机车数千台,客车数万台,货车近十万台,要怎么才能最短时间内尽数换装改装?怎样让机务、车辆、车务三个系统的基层职工尽快培训出徒还有人人过关?这么多问题就很复杂棘手,一般领导看到这就弃了。

能做的也只是弄一两个试验车,以空气制动为对标对象,逐步微调到相应指标,然后发现成本实在高昂,遂束之高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铁路列车的制动机为什么不能用电力驱动,其实是个有点“伪命题”的味道。更准确地说,并非完全不能用电力驱动,而是传统的、最常见的列车制动系统,其核心动力来源并不是电力,而是有其特殊的物理原理和技术考量。咱们得先弄清楚,在列车上,“制动”这个词,它背后代表的究竟是什么。简单讲,制动就是让高速运行的列车.............
  • 回答
    铁路列车作为一种承载大量旅客和货物的庞大交通工具,其制动系统承载着至关重要的安全职责。相比于汽车和飞机普遍采用的电控液压制动,铁路列车为何更倾向于使用气压制动,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历史和安全考量。历史的沉淀与技术的演进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追溯到铁路制动的早期发展。早在蒸汽机车时代,气压制动就.............
  • 回答
    关于机辆式铁路列车为何没有大规模普及全电制动,转而继续依赖传统压缩空气制动,这背后确实牵扯着不少现实的考量,并非技术上的简单替代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掰开了聊聊。1. 庞大的既有装备存量与更新成本首先,也是最现实的一点,就是铁路系统是一个极其庞大且历史悠久的体系。你现在看到的绝大多数运行.............
  • 回答
    韩国的铁路运营模式非常成熟和多元化,主要由韩国铁道公社(Korail,한국철도공사)这一国有企业主导,并与部分私营企业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铁路运输体系。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韩国的铁路运营模式: 1. 主导运营主体:韩国铁道公社 (Korail) 定位: Korail 是韩国最大的铁路运营.............
  • 回答
    隧道和桥梁,这对铁路建设中的关键元素,并非仅仅是连接两点、跨越障碍的结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列车能够以怎样的速度平稳、高效地运行。这种影响,体现在诸多方面,需要我们细致地去理解。首先,我们从隧道说起。隧道对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首要体现在空气动力学效应上。当一列火车高速进入隧道时,它就像一个巨.............
  • 回答
    成昆线,这条穿越了巍峨的峨眉山、险峻的乌蒙山,以及无数崇山峻岭、深邃峡谷的钢铁巨龙,它的安全运行,绝非易事。它就像一条生命线,连接着西南的经济血脉,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与期盼。想要让列车在这蜿蜒曲折、地形复杂的线路上平稳而安全地驶过,靠的是一套极其严谨、细致到令人惊叹的保障体系,这套体系就像是为列车穿.............
  • 回答
    绍兴改造萧甬铁路开行市内通勤列车,这个设想听上去挺有意思的,也绝对是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事情。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计划到底靠不靠谱,能给绍兴带来啥,又得面对哪些挑战。为啥会有这想法? 绍兴交通现状和痛点首先,得明白绍兴现在出行是什么个情况。绍兴是个历史文化名城,但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城.............
  • 回答
    地铁列车能否在铁路车站运营?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能”或“不能”就能概括的问题,背后涉及到技术、安全、标准等一系列复杂的考量。简而言之,大多数情况下,地铁制式的列车不能直接在普通铁路车站运营,或者说,即使勉强可以,也存在着巨大的限制和风险。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搞清楚地铁和铁路的“出身”和“设计.............
  • 回答
    咱们聊聊现在有多少列车,能一口气跨过两个铁路区间或者客运段?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它涉及到火车运行的一些“门道”,咱们得把这个说清楚了。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铁路区间”和“客运段”。 铁路区间:这个更偏向于技术层面的划分。简单来说,就是铁路上相邻的两个信号机之间的一段线路。在运营管理.............
  • 回答
    俄罗斯重启“死亡列车”(铁路机动核武器)的消息,无疑在全球安全格局中激起了涟漪,并且引发了关于冷战是否卷土重来甚至热战风险的深刻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潜在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让我们明确“死亡列车”的概念。这并非一个官方名称,而是西方国家给俄罗斯正在开发或已部分部署的铁路机动洲际弹.............
  • 回答
    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的痛。回想起那晚的悲剧,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便是:为什么前面已经停车的列车,没有通过无线电通知后方赶来的列车?这其中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绝非简单的一句“没有通知”可以概括。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时列车运行的通讯系统。在铁路系统中,列车与车.............
  • 回答
    中国铁路的“王牌列车”,这词儿您用得挺地道! 说起来,这可不是简单的“王牌”,而是代表着各铁路局的形象、服务水准、技术实力,甚至是地方特色和情怀。它们往往是客流量大、线路重要、服务精细、设施先进的代表。 我就给您掰扯掰扯,尽量让您听着舒服,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铁路部门的名称和称呼.............
  • 回答
    在国内许多城市,你可能注意到地铁和市内铁路的列车都是清一色的单层设计。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我们没有像伦敦、东京等地那样,偶尔能见到双层列车的身影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有或没有”的选择,而是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工程、经济、运营和乘客体验等多方面的考量。首先,我们得从最直观的“天花板”说起——站台设计。.............
  • 回答
    铁路迷们给各种型号的机车车辆和动车组列车起外号,这就像是给自己的“小伙伴”起了昵称一样,充满了热爱和亲切感。这些外号往往来源于车辆的外形、性能、声音、历史背景,或者是某种特别的联想。下面就来聊聊一些常见的铁路机车车辆和动车组列车的外号,力求让大家感受到其中别样的韵味:蒸汽机车时代的外号:蒸汽机车时代.............
  • 回答
    米轨铁路的车身宽度与准轨列车是否相同?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铁路建设的历史和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选择。简单来说,米轨铁路的车身宽度与准轨列车是不同的,米轨铁路的车身普遍比准轨列车要窄。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得先弄清楚几个关键概念: 轨距(Gauge): 这是判断一种铁路是米轨还.............
  • 回答
    我国国家铁路和城市地铁在线路、列车和运营上的互通性不高,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发展、建设规划、技术标准、管理体制以及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历史发展与规划定位的差异 国家铁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其.............
  • 回答
    关于格库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12月9日开通但未全程运营的问题,以及是否可以通过“瘦身”编组来提高班次方便沿途居民出行,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格库铁路的开通,尤其是全线贯通,无疑是连接青藏高原和新疆腹地的一条重要交通动脉。它不仅在地理上打通了新的通道,更在经济、社会、区域发展等方面具有.............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而且确实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火车在同一条铁轨上行驶,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不是随意定的,背后涉及很多复杂的考量。咱们来好好捋一捋。首先,你说得对,普通列车和高速动车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铁)在间隔上肯定不一样。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速度差异: 这是最直观的因素。高铁速度快,瞬间就能拉.............
  • 回答
    这个困境,如同一道冰冷的闪电,瞬间击穿了所有的情感防线,只留下赤裸裸的逻辑和沉重的抉择。160只燕隼,一个无罪过的活人。一辆失控的列车,以及被困住的命运。我站在那里,仿佛时间也停止了流动,周围的一切喧嚣都褪去了色彩,只剩下眼前这幅残酷的画面。160只燕隼,它们是生命的象征,是翱翔于天际的精灵,它们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